【儒】《論語·里仁》(15)孔子的「大道」原來是這個

原文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釋

(1)參,曾子的名。

(2)道,這裡指形而上的那個道,也就是「仁之體」。

(3)一以貫之:一,孔子比喻「道」用「一」來代表。以,用來。貫,貫穿。之,指「道」。

(4)唯,回答之辭,直應曰唯。

(5)門人,孔子弟子皆稱門人。

(6)何謂也,什麼意思呢?

(7)忠,盡己之心以待人謂之忠。

(8)恕,推己之心以及人謂之恕。

(9)而已,罷了。

【譯文】孔子說:「我所說的道就是一個用來貫穿始終的東西。」曾子說:「我明白老師的意思。」孔子說完就出去了。弟子們圍過來問曾子:「什麼意思呀?」曾子說:「夫子所說的道,就是做好忠恕罷了。」
【解讀】本章是《論語》中最難懂又最著名的內容之一,古往今來解讀者可謂五花八門,張三說張三的道理,李四說李四的道理,到底誰的註解更接近孔子的本意呢?一位認真研究過《論語》幾十個解讀版本,自稱他的註解是國內最好的,在我看來其對本章的理解連皮毛都沒有沾上。為什麼呢?在對佛教的評價時說,他去過寺院呆了三天並認真觀察了出家的修行人,說商業化嚴重並對佛教進行否定。其實,這位解讀者最缺乏的就是宗教精神。東方有聖人,西方有聖人,其心同,其理同。所以,南懷瑾先生對本章的解釋是最為準確的。有人曾說,在解讀《論語》的時候,不應把道家和佛家的理論放進來解說,我卻不這樣認為,究其實東西方的聖賢很多都是相通的。如果沒有宗教的精神,本章的「道」是什麼?「一以貫之」更是無法理解。一個人學習聖賢經典,僅有豐富的專業漢語知識和歷史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包括孔子在內的東西方聖賢,其本身就是大宗教家。在對形而上的內容進行解釋時,沒有宗教形式的理解永遠在誤區。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我們不妨先講一個佛教「拈花微笑」的公案。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佛祖當即宣布:「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即付囑於汝。汝能護持,相續不斷。」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如來拈花,迦葉微笑!佛祖表達的意思,只有迦葉明白了。迦葉到底明白了什麼呢?得到了佛祖什麼樣的心傳?說出來我們也不清楚,再說佛祖的意思是智慧者的心領神會,語言是表達不出來的。接下來我們再看孔子與曾子的對話。有一天,孔子在和弟子們論道修學。突然,孔子直呼曾子的名字,說:我所說的道「一以貫之」。一,是一個代號,可以認為是一個東西,反正孔子就說這個道是「一」,後人也理解成一個基本思想。既然孔子用「一」來表示,我們只能去神會。以,用來。貫,本意是用繩子串物,這裡是貫穿的意思。之,就是道。孔子這是在說什麼?直面的意思是說:曾參呀,我所說的道,就是這個「一」用來貫穿始終的東西。即使我們在場,也是聽不懂。就像佛教「拈花微笑」的公案,不懂,不懂,怎麼也不懂。後來的注經家們怎麼解釋,自己還是不懂。看看曾子怎麼回答,一個字「唯」。曾子直接回答,老師,我明白了。這個「唯」是對孔子所言的直接又正面的回答,不需要再去解釋。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孔子說完,就出去了。我們常說《論語》的很多章是可以編寫成劇本的。孔子得到了滿意的回答,隨後就出去了。透過簡單的幾行文字,孔子,曾子,還有周圍的人彷彿就在我們的眼前。門人,指在場的人。後人也有認為孔子來到了曾子的住處,這裡的門人是指曾子的弟子。但是,僅僅從「子出」來判斷是在曾子的住處,理由是不充分的。在《論語》中,孔子的弟子皆稱門人。孔子一走,弟子們圍過來問,老師說的是什麼意思呀?後人說曾子得了孔子的心法真傳。我們讀曾子的《大學》,有「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談到了「近道」。在談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時,前提是要「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談到了「正心」。顯然,曾子的確是得了孔老夫子關於「道」的心法。有解讀者說曾子當時年輕,修學不夠,用「忠恕」來解釋孔子的「道」存在問題,顯然是自己孤陋寡聞。接下來,我們看曾子的解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所說的「一以貫之」的「道」,對孔子的回答是「唯」,對門人的解釋是「忠恕」。忠,盡己之心以待人謂之忠。恕,推己之心以及人謂之恕。無論是忠,還是恕,都是我們能體會感受到,還可以看得見的心和行。在面對周圍的人和事,從自己的角度去認識,能做到盡心,盡自己那顆真實的本心,就是「忠」。我們常說忠於某人,忠於國家,在心中怎麼想是別人看不到的,我們自己清楚到底是用了多少心。真正的「忠」,就是盡自己全部的心。再把自己這個忠心,推及到整個社會與自己能交往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竭盡全力就是「恕」。這麼說來,我們就明白這個「忠」就是盡心,這個「恕」就是竭力。實際上,做到忠恕,是何其難呀。因為我們有一顆自私的心,有一顆永遠利己的心,所以我們的做法都是圍繞著自己來盤算的。做好忠恕,就是君子,就是仁者。所以曾子回答說,夫子所說的道,就是忠恕。「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些門人,是沒有曾子的智慧的,也就是我們這些常人更沒有曾子的智慧,對孔子的「一以貫之」不可能理解。但是在本章,孔子和曾子給我們指出了明白「夫子之道」的途徑。本章是《里仁篇》講「仁」的,那個形而上的道,是仁之體,那麼「忠恕」就是到達仁的境界必須要做好的,是仁之用。本章是在告訴我們,夫子之道不是用來理解的,只要我們做好「忠恕」,也就打開了進入夫子之道的大門。修學佛法的人,講究次第,就好比我們學習,先要學習蒙學,到後來的大人之學。對於孩童或者少年,直接學習大人之學,只能在字面上去讀,不可能理解本意的。對於夫子之道,做好了忠恕,自然就逐漸明白夫子之道。

推薦閱讀:

在鞋子里放這個,穿幾個月不臭腳!
為家人收藏這個偏方:紅酒中加一物,讓你遠離心血管疾病!
金庸筆下十大「渣男」,周伯通「光榮上榜」,但最壞的是這個人!
做好這些,這個冬天,你將財運亨通,福氣滿滿

TAG:孔子 | 論語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