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典故十輯【7】

山簡醉飲「高陽池」   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日:「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舉手問葛疆,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疆是其愛將,并州人也。   【解說】   山簡(252~312年),字季倫。西晉河南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山濤第五子。永嘉中,累遷至尚書左僕射。性嗜酒。史書上說「時四方寇亂,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懼,簡優遊卒歲,唯酒是耽。」接〓:頭巾。傳《晉書》卷43。   高陽池,漢代侍中習郁在襄陽峴山南依范蠡作養魚池。池邊有高堤,種竹及長楸,芙蓉緣岸,菱芡覆水。山簡每出遊嬉,多在此池上置酒,未嘗不大醉而還,稱之:「此是我高陽池也。」故襄陽小兒歌而譏之。清代郎廷極《勝飲篇》將其列為「疵累」。阮孚以金貂換酒   (阮孚)遷為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嘗以金貂換酒,復為有司彈劾。帝宥之。   【解說】   阮孚,字遙集,阮咸之子。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飲酒史上「兗州八伯」之一。阮孚為「誕伯」。(東晉成帝時羊曼、阮放等放縱不羈,好飲酒,時人稱為兗州八伯)。傳見《晉書》卷49。   「金貂換酒」,後人用以表示名士耽酒、曠達傲世。畢卓夜間盜酒飲   太興末,(畢卓)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間盜飲之,為掌酒者所縛。明旦視之,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引主人宴於瓮側,致醉而去。卓嘗謂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鰲,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又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解說】   畢卓,生卒年不詳,字茂世。兩晉時新蔡鯛陽(今安徽鯛城縣)人。官至吏部侍郎。為人簡傲曠達,嗜酒無度。酒癮大發,便去鄰家偷酒喝,而被縛,作為吏部官吏已經夠丟人了,還要與主人再到瓮邊痛飲,故《勝飲編》將其列為「疵累」,不過「瓮間盜飲」卻作為典故,流傳下來。王敦擊壺抒胸臆 作者:裴啟   王大將軍每酒後,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便以如意擊珊瑚唾壺,壺盡缺。(《晉書·王敦傳》亦載)   【解說】   裴啟,字榮期,東晉河東(轄今山西永濟、夏縣一帶)人。少有風姿才氣,好論古今人物。《語林》:裴啟撰,記漢魏至晉「言語應對可稱者」。十卷,至隋亡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有輯本二卷。明人所編《五朝小說》中有《裴氏語林》20則;魯迅《古小說鉤沉》共輯得180則。   王敦(266~324年),字處仲,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王導從兄。東晉元帝時,任大將軍等職。後率兵入京,誅大臣,有圖晉之意。明帝起兵討之。病死。《晉書》卷98有其傳。   後人因之以「擊缺唾壺」形容激賞詩文。王忱無酒形神不親   性任達不拘,末年尤嗜酒,一飲連月不醒,或裸體而游,每嘆:「三日不飲,便覺形神不相親。」   【解說】   王忱(約376年前後在世)字元達,東晉時太原晉陽人。太元中曾官至荊州刺史。性嗜酒。自號「上頓時人」,意即每飲酒,必以大飲為上。傳見《晉書》卷75。   史載:「婦父常有慘,忱乘醉吊之,婦父慟哭,忱與賓客十許人連臂被發裸身而入,繞之三匝而出,其所行多此類。」亦見其狂放不羈,放浪形骸。陶淵明嗜酒酒事多 作者:沈約   陶潛字淵明,或雲淵明字元亮。……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桓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為彭澤令,公田悉令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秔(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秔。(《晉書·隱逸傳》:……令種秫谷,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   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山,弘令潛故人龐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栗里要之。潛有腳跡,使一門生二兒舉籃輿。及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忤也。   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後軍功曹,在潯陽與潛情款。後為始安郡,經過,日日造潛,每往必酣飲至醉。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送酒家,稍就取酒。……   潛不解聲音,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   【解說】   陶淵明酒事甚多,他喜酒愛酒,飲酒隨意率真自然,「公田種秫」、「齎酒共酌」、「錢送酒家」、「我醉欲眠」、「葛巾漉酒」等,均成為飲酒典故,為後人反覆吟詠,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便有「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之句。顏延之疏誕好酒   顏延之字延年,琅琊臨沂人也。……   晉恭思皇后葬,應須百官皆取,義熙元年除身,以延之兼持邑吏送札。延之醉,投札於地,曰:「顏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文帝嘗召延之,傳詔頻不見。常曰在酒店裸袒輓歌,了不應對。他日醉醒,乃見。帝嘗問以諸子才能,延之曰:「竣得臣筆,測得臣文,〓得臣義,躍得臣酒。」何尚之嘲曰:「誰得卿狂?」答曰其狂不可及。尚之為侍中,在直,延之以醉詣焉。尚之望見便佯眠。延之發簾熟視,曰:「朽木難雕。」尚之謂左右曰:「此人醉甚可畏。」……又好騎馬,遨遊里巷,遇舊輒據鞍索酒,得必傾盡。   【解說】   顏延之(384~456年),字延年。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少孤貧,好讀書,無所不覽。南朝劉宋時,曾官中書侍郎,授金紫光祿大夫。嗜酒放達,善詩文,文章之美冠絕當時,與謝靈運齊名,同為南朝著名詩人。傳見《南史》卷34。《宋書》卷73亦有傳。   這裡所記的「投札於地」、「裸袒輓歌」、「據鞍索酒」等狂放荒誕的事,在酒史上也都是有名的典故。李元忠飲酒多逸事   元忠……在母喪,哭泣哀慟旁人,而飲酒騎射不廢。曰:「禮豈為我設!」……   征拜侍中,元忠雖處要任,初不以物務於懷,唯以聲酒自樂,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關心。園庭羅種果葯,親朋尋詣,必留連宴賞。每挾彈攜壺,游遨里閭,每言:「寧無食,不可使我無酒!阮步兵,吾師也。孔少府豈欺我哉!」後自中書令復求為太常卿,以其有音樂而多美酒故。神武欲用為僕射,文襄言其放達常醉,不可委以台閣。其子搔聞之,請節酒。元忠曰:「我言作僕射不勝飲酒樂!爾愛僕射,時宜勿飲酒。」每言於執事,云:「年漸遲暮,乞在閑冗,以養余年」,乃除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曾貢文襄王蒲桃一盤,文襄報以百縑,其見賞重如此。孫騰、司馬子如嘗詣元忠,逢其方坐樹下,葛巾擁被,對壺獨酌,庭室蕪曠,使婢卷兩褥以質酒肉,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視嘆息而去,大餉米絹,受而散之。俄復以本官領衛尉卿、率,有米三石,酒數斛,書籍藥物充滿篋架。   【解說】   李元忠,北魏末至東魏、北齊初年,趙郡平棘人,承爵平棘子。北魏清河王懌用為主薄。永安初,拜南趙郡太守。北齊時,曾先後官至中軍將軍、衛尉卿、太常卿、中書令、驃騎大將軍等,儀同三司。史載其「少厲志操」,「粗覽史書及陰陽數術,解鼓箏,兼好射彈,有巧思」。「以老母多患,專心醫藥研習,積年遂善於方技,性仁恕,見有疾者不問貴賤皆為救療。」傳見《北史》卷33。《北齊書》卷22亦有傳。   李元忠為酒「求為太常卿」,「爾愛僕射勿飲酒」、「卷褥質酒」等酒事在飲酒史上亦頗有名氣。為酒而求官的人歷史上很多,阮籍為酒而求為步兵校尉,晉人姚馥求為酒泉太守,又有李元忠求為太常卿。酒的魔力之大勝過功名的引誘。 陰鏗以酒贈行觴人   鏗嘗與賓友宴飲,見行觴者因持酒炙以授之,眾坐皆笑。鏗曰:「吾儕終日酣酒,而執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亂,鏗當為賊擒,或救之獲免。鏗問之,乃前所行觴者。   【解說】   陰鏗(?~565年左右),字子堅,南北朝時武威姑臧(今屬甘肅)人,陳朝著名詩人。史書上說他「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被當時所重」。曾任晉陵太守,後遷員外教騎常侍。傳見《南史》卷64。   陰鏗所為,不過點點小惠,偶一行之,而終得其報,何況大恩於人乎?陳暄贊以兵喻酒   吾嘗譬酒之猶水,亦可以濟舟,亦可以覆舟,故江諮議有言:「酒猶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一飲而不醉。」美哉!江公可與共論酒矣。   【解說】   陳暄,生卒年不詳。活動於南朝陳代。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南)人。「文才俊逸,尤嗜酒,無節操」,沉緬無度。陳後主在東官引為學士,即位後遷通直散騎常侍,與義陽王陳叔達、尚書孔范等常入禁中陪侍游宴,為「狎客」,終日飲酒作樂。「素通脫,以俳優自居。」傳見《南史》卷61。   以兵喻酒,且「不可一日而不備」,「不可一飲而不醉」,不能不說是氣勢豪放。王世充封酒為「大夫」 作者:陶谷   (王世充僭號)謂群臣曰:「聯萬幾繁壅,所以輔聯和氣者,唯酒功耳,宜封『天祿大夫」,永賴醇德。」   【解說】   王世充(?~621年),字行滿,本姓支,祖為西域胡人,後遷徒至新豐(今陝西西安東北),父早死,母再嫁霸城王氏,因姓王。史載其「頗涉經史,尤好兵法」。隋文帝開皇中以軍功拜儀同兵部員外郎。大業中累遷江都丞兼領江都宮監,「善候人主顏色,阿諛順旨」,深得煬帝好感。李密攻陷洛口倉,進逼東都,煬帝詔其發兵洛口,拜為將軍。煬帝死,越王楊侗嗣位於東都,拜王世充為吏部尚書,封鄭國公,後為尚書左僕射,總督內外諸軍事,授相國,封鄭王。618年,廢楊侗,自立為帝,年號開明,國號鄭。虎牢之戰,李世民大致竇建德,王世充降唐。《舊唐書》卷54、《新唐書》卷85有傳魏徵善釀美酒   魏左相能治酒,有名,曰醽醁、翠濤,常以大金罌內貯盛十年,飲不敗,飲其味即世所未有,太宗文皇帝嘗有詩賜公稱:「醽醁勝蘭生,翟濤過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蘭生即漢武百味旨酒也,玉薤,煬帝酒名,公此酒本學釀於西胡人,豈非得大宛之法,司馬遷所謂富人藏萬石蒲萄酒數十歲不敗乎。   【解說】   魏徵(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館陶(今屬河北)人。太宗時,拜諫議大夫,敢於直言諍諫,累官至丞相。曾奉詔主持修撰梁、陳、齊、周、隋五代史,封鄭國公。言論見於《貞觀政要》。《舊唐書》卷71,《新唐書》卷97有傳。   醽醁,古代名酒,又稱酃淥。衡陽有酃湖,其水碧綠,釀酒甘美,人稱該酒為醽醁。西漢時此酒已傳入中原。蘭生,漢代酒名,即百末旨酒,漢代郊祀用。《郊祀歌》稱:「河龍供鯉醇犧牲,百末旨酒布半生。」言該酒芬香醇美,氣味如蘭開放。百末旨酒製法有兩說:一說需釀製百日,百日之末乃成,故芬香若蘭;一說用百草花末雜釀酒中,花香入酒。王績戀酒祀焦革   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日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貞觀初以疾罷,後調有司。時太樂署史焦革家善釀,績求為丞。吏部以非流,不許。績固請,曰有深意,竟除之。革死,妻送酒不絕,歲余又死。績曰:「天不使我酣美酒邪!」棄官去。自是太樂丞,為清職,追述革酒法為經,又采杜康、儀狄以來善酒者為譜。李淳風曰:「君酒家南董也。」所居東南有磐石,立杜康祠祭之,尊為師,以革配。著《醉鄉記》,以次劉伶《酒德頌》。其飲五斗不亂,人有以酒邀者,無貴賤,輒往,著《五斗先生傳》。   【解說】   王績(約585~644年),字無功,降州龍門人。初唐詩人。隋末授秘書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詔門下省,後著書於東皋,自號「東皋子」。著有《東皋子集》五卷。喜酒,撰有《酒經》、《酒譜》各一卷,並撰有《杜康廟碑》、《醉鄉記》、《五斗先生傳》等酒文。其詩多以酒為題材。曾說:「恨不逢劉伶,相與閉門轟飲。」常以《周易》、《老子》置床頭,暇則開卷命酌。傳見《新唐書》卷196,《舊唐書》卷192亦有傳。
推薦閱讀:

日本的清酒都有哪些種類?釀造方法上有什麼不同?
北京老炮兒、上海小資都不敵那些小鎮青年的「買醉」能力了?
不同的啤酒風格,為什麼誕生在某些特定地區?歷史原因是什麼?
這瓶有靈魂的酒——江小白語錄瓶文案大全
日本清酒久保田之雪峰

TAG:文化 | 酒文化 | 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