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不長個兒,家長誤在哪?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多數人都很喜歡,但現實生活中的小矮人並非人見人愛。有調查顯示,矮小症患者的就業率不足10%,婚戀率僅為15%。來自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的統計,我國兒童矮小發病率約為3%,全國4至15歲矮小患兒人數約為700萬。目前,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療的矮小患者不到3萬人,治療率不足1%;有97%的家長不知道兒童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65%的家長在孩子身高偏矮時,會考慮使用增高保健品甚至盲目進補;30%的家長在孩子生長發育遲緩時盲目樂觀,固守「晚長」的老觀念。那麼,孩子不長個兒,家長誤在哪裡呢?誤在識別:發育進程看骨齡很多家長靠年齡判斷發育狀況,這是很大的誤區。年齡只是生長發育過程的一種『計時器』,要想判斷孩子發育進程,骨齡才是一種可靠的客觀衡量指標。人體的長高關鍵在於長骨的增長。當骨骺線閉合後,即相鄰的兩個長骨「粘」在一起後,大多數人不會再長高了。女孩骨齡超過15歲、男孩骨齡超過17歲,骨骺線就已經閉合。所以,治療需在骨骺閉合前進行。判斷是否閉合,只需拍攝左手和腕部X光正位片做個骨齡檢測。孩子越小,骨生長潛力越大,所用藥物劑量小,治療費用相應也少,因此,家長應及早就診,規範治療。誤在觀念:促生長和增高是兩碼事孩子不長個,家長最著急,錯誤地認為是缺營養、缺鈣。各種補品通通往孩子身上招呼,效果不大,卻延誤了治療時機。實際上,目前市面上標榜可以增高的保健品,多是在營養方面做文章。這與補充生長激素而長高有本質區別。對於疾病性生長落後,如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靠吃營養品根本沒作用。誤在治療:找對源頭針對治治療矮小也要找准病因。引起矮小的疾病很多,如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小、小於胎齡兒等等。但並非所有的矮小都需要治療。青春期晚於同齡兒,但隨著青春期到來身體猛長,最終能達到正常身高。在國際上,不是達到矮小的診斷標準就得治,而是不可接受矮小才必須治,這種矮小嚴重到影響正常生活。誤在恐懼:規範使用生長激素很安全兒童矮小症指兒童的身高低於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兒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或每年生長速度低於5厘米者。確定為矮小症後,一個重要治療手段便是生長激素療法,但聞激素而「色變」的恐懼心理,讓不少家長打起退堂鼓。人生長激素是促生長的最主要激素,由人腦垂體前葉分泌,通過刺激骨骺軟骨細胞的分化、增殖、長骨,使人體長高。重組人生長激素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促進兒童長高的唯一安全有效藥物。
推薦閱讀:

黑馬王子3.29盤前:下蹲的跳板在哪裡?
你家財位在哪?官位在哪?學會了你就可以給自家看風水了!
徐大夫信箱:女人的G點在哪裡?
產生八字命理的根在哪
訪談:路偉東: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高峰出現在哪些時期?

TAG:孩子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