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昨天牧心之家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來自美國的詹姆斯.休斯博士,為我們身邊的家長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講座的題目是「如何挖掘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在回憶博士今天的講座內容時,我腦海里不斷浮現出平時在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家長們反映到的一些問題。我想結合博士的分享以及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一些問題(與挖掘和培養孩子興趣相關的一些問題)做一些總結。

現在的父母對孩子興趣愛好的發展非常重視,這對生活在當下的孩子來講其實非常可喜的一件事,因為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有興趣愛好、有夢想往往能幫助自己更好地應對人生的風險和挑戰。但是在幫助孩子發展興趣愛好的過程中,父母卻又常常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不知該如何是好。

家長常見的問題:

——我應該讓孩子從幾歲開始開發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我們鄰居家的孩子已經報了3個興趣班了,我們的孩子是不是也該去學?,是這些班是不是越早越好?

——我給孩子報了好幾個興趣班,每個他都要上,每個都不願意丟,但每個他都好像不是很專註的學習?

——我的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我問過他要不要學,而且也告訴過他學的過程中要吃苦,他都點頭答應了我,可是堅持了不到兩個月,現在就說沒興趣了,該怎麼辦?

——孩子上興趣班的時候,我其實經常肯定和表揚他,甚至還經常獎勵他繼續學習,可是效果並不好,獎勵的時候好一點,獎勵一過又是老樣子。

——我的孩子如果認真學,其實可以學的很好,但就是不能集中精力,不夠專註

——我的孩子受不起挫折,老師一批評,或者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就不想學了,就說沒興趣了。

——我的孩子現在問他有什麼興趣愛好,他都說沒有,除了玩、看電視、打遊戲,其它都沒什麼興趣

——我的孩子現在已經上小學高段了,學業繁重,現在打算給他把有些興趣班給取消掉。

要回答以上的問題,家長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認識「興趣與愛好」

1、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都能發展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擁有自己的特長

大家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品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也會不太一樣。有時候你會發現不少孩子看起來像什麼愛好都沒有,因為他看起來對畫畫、跳舞、彈琴、下棋、書法、唱歌、體育運動等都不感興趣,這恰好只是說明這位孩子的興趣愛好被包裹的太過嚴實緊密,也許做父母的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發掘,也許有一天你才突然發現原來這個孩子原來喜歡的是吹口哨或者他對倒立很感興趣。

所以作為家長,在挖掘和培養孩子興趣愛好上首先要樹立一個觀點:

——相信孩子一定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些興趣和愛好可能和別人一樣也很可能不一樣。

2、早期發掘孩子興趣愛好時,以「玩」為目的而不是以「教和學」為目的

我家女兒在兩歲時搭積木,每次搭到三四層就會倒掉,但她一直不停的搭建,好像絲毫意識到不到自己有多「傻氣」。在一旁的爺爺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上前教孫女,告訴她要怎樣怎樣放,邊說邊把女的手握住,示意「應該這樣搭建」就不會倒了。可是沒想到的是,爺爺這個小小的舉動換來的是女兒把積木一推,離開去玩別的東西了,只剩下爺爺的是一句「這娃娃不謙虛,不會還不想學」。也許女兒是聽到了爺爺的小小抱怨,從此後很久沒再碰過積木。

我家兒子在一歲左右,也開始玩積木,爺爺像是明白了什麼,再沒有像以前那樣教姐姐搭積木,而是經常自己在一旁搭建,搭建好了就讓孫兒來打到。兒子現在搭積木時,他再不教了,爺孫倆很多時候只是一起玩,你放一塊,我放一塊,倒就倒了,沒人再說。直到現在兒子每天都喜歡去搭一會兒積木。

我也常常在小區的花園裡看到那些可愛的爸爸媽媽們邊推著坐在鞦韆上不滿兩歲的孩子,邊讓他們跟著爸爸媽媽數1、2、3、4….,當孩子一輸錯,爸爸媽媽便立即停下來糾正「2後面是3,不是8,」。我問她們為什麼要讓這麼小的孩子邊玩邊數數?家長們通常回答,邊玩還邊學了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不是兩全其美嗎?好一個「有意義」,我後來發現身邊太多的家長都覺得玩可以,要是玩了還有意義還能學到東西那就完美了。所以,身邊很多孩子玩都玩得那麼累,因為家長有太多的「生活上的、知識上的、技術上的意義」想傳遞給孩子們!

——但是,玩就是玩,玩本身就很有意義,因為玩耍遊戲是身心愉悅的事情,愉悅的感受才讓我有興趣,才會引領我進一步去發現、去感受、去思考。

——在孩子單獨玩耍或者和孩子一起玩耍的過程中,父母做觀察者和參與者比作教導者更作用(當然,如果玩的過程中,出現安全或其他隱患時一定要及時制止)

——年齡較小的孩子是通過玩的過程激發自己對事物的興趣,並在玩耍中學習。

3、創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各種事物比興趣班數量的多少更重要

前面提到玩很重要,家長在孩子年幼的時候,與其等著孩子長到哪天就開始上興趣班,不如創造機會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各種事物,有足夠的機會玩耍和嘗試。

有學員在課堂上拿他們自己小時候和現在孩子小時候作對比,問我為什麼他們小時候雖然物質匱乏卻好像比現在的孩子開心?在我看來原因之一,我們小的時候雖然擁有的少,但是接觸各種事物的機會卻比現在孩子多,無論田間地頭,還是街頭巷尾,都有我們的身影,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參與到玩中,而且我們正是因為擁有的少,我們就開始創造發明一些玩耍的機會,一根橡皮筋,一節粉筆、幾顆石子、幾張香煙紙,一跟木棒、一把掃帚就是讓孩子們興奮一整天的道具。

4、陪伴、觀察、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都提倡父母要多花時間陪孩子身上,這是極為重要的。孩子們渴望家長能陪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參與各種活動,一起完成某些任務。但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有時候僅僅是需要你在一旁觀看,而不是干擾他們,而這也是陪伴的一種。無論哪種陪伴,都是家長觀察孩子的好時機,無論是參與其中還是一個旁觀者,你就有機會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了解他們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把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首先視為觀察孩子、感受孩子內心的機會而不必非得作為教育的機會。只有不斷發現和認識自己的孩子,才能發掘影藏在他們身上的天賦,才能用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去激發他們的興趣。

5、孩子的興趣來自於參與的過程中內心體驗到的愉悅感,興趣也可以來自於他人的關注

例如,一個孩子特別喜歡數學,做數學題本身就能帶來愉悅感,再比如一個孩子特別喜歡語文,當讀到優美短文,或者一個孩子喜歡音樂,彈一首動聽的曲目就能帶給他們愉悅感,做這些事情本身就能帶給孩子興趣。但也可能一個孩子做題、讀書、練琴是想獲得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讚賞。

——所以,孩子興趣的產生分為內在的動力和外在的動力,內在的動力是孩子興趣愛好持久堅持的關鍵,而只有外在的動力下,興趣是難以持久和健康發展的。所以外在的動力需要轉化為內在的動力。

6、肯定、讚賞的必要性

家長如同孩子的鏡子,孩子最初是透過家長這面鏡子來不斷地認識自我的,來自父母的肯定和讚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肯定、讚賞讓孩子獲得了外在動力,使用恰當的肯定和讚賞能讓這些外在的動力轉化為孩子內在的動力,而這才是家長的肯定和讚賞孩子的目的和方向。該如何做到呢?

——發現並肯定孩子確實做到的點滴進步!

——肯定和讚賞孩子參與的具體過程而非只關注結果,讓孩子看到結果與過程間的關係更重要

——透過我們的欣賞讓孩子看到我們欣賞的是他身上散發出的某些品質,例如堅持、認真、耐心等

——我們的肯定和讚賞不誇大不縮小,客觀而公正,具體又簡明

在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過程中,來自父母的肯定和讚賞是必不可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你的肯定和讚賞僅僅提供的是外部動力呢還是能轉化為孩子的內在動力呢?

7、拒絕貼「負面標籤」

當孩子發展興趣愛好的過程中,總會表現出不成熟、不協調、犯錯誤的時候,家長喜歡在孩子「老是犯」、「老是做不好」的問題上給孩子貼一個負面標籤、「你就是笨」、「哎,沒天賦」、「沒耐心」、「急性子」。

——營造一個允許孩子出現錯誤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必要條件

——家長需要避免完美主義的心態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出現問題後,理解問題產生的背後原因是什麼更重要,家長要洞察和溝通了解孩子此刻的感受和需要

——把你看到的情況,感受到的告訴給孩子聽,和孩子一起面對此刻的問題,願意支持孩子解決問題

例如,當孩子彈琴彈不下去了,家長需要避免使用「這麼簡單的曲子,你就是缺乏毅力」,」你不是說好彈30分鐘嗎?你總是這樣,遇到一點問題就退縮「等類似的話語。

家長可以採用應類似下面的這樣的句子「這首曲子的確很難,你彈了十幾遍都沒有能完全彈下來,所以你心裡非常沮喪,對嗎?媽媽能幫助你什麼嗎,需要我坐在你身邊嗎或者我們站起里活動活動再繼續?這首曲子前面彈得已經很熟了,要不我們試一下把這首曲子分成幾個部分,我們一段一段的攻克,你要是願意,媽媽會在旁邊陪你!

8、接納和鼓勵才是抗挫折的良藥,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如同第7條中提到的,很多時候,當孩子遇到問題或犯錯時,家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批評幾句,想以此糾正孩子的行為。當一個孩子做得不夠好時,如果得到的不是父母「應有的」批評和指責,反而是接納和鼓勵時,他們更容易收穫改變自己的動力,因為他們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愛,而這種被愛的感受是加倍的,也許讓他們終身難忘。

常常聽到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抗挫力不強,是因為孩子從小沒吃過苦。有的家長還會問,我的孩子現在抗挫力差,是不是因為我表揚鼓勵的太多,所以一聽到批評就接受不了,我現在就應該多批評,增強他們的抗打擊力!

——挫折、困難本身不是問題,反而是引導孩子的機會。肯定、鼓勵本身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你是否會用、何時用,怎麼用。

我遇到一個孩子她不想再跳舞了,可是孩子媽媽說她已經學了兩年了,現在放棄很可惜,我問了問媽媽具體情況,媽媽反應孩子現在的舞蹈老師很嚴厲,可能孩子被老師批評了,現在就不想去了。這位媽媽接著說,我鼓勵她,誇獎她,可是她還是不願意繼續去跳舞。我接著問她是怎麼鼓勵的,這位媽媽說,我告訴她——你看看你已經學習了兩年了,現在說不去就不去,多可惜啊,對不對!而且媽媽覺得你跳得非常棒啊,你看看上學期期末你上舞台表演了是不是?老師還表揚你了,誇你最會跳舞了,現在這個老師你要是不喜歡,我們換一個地方繼續學啊?

我們遇到太多類似上面例子中的家長,在孩子遇到問題退縮時,通常是給孩子擺道理,誇孩子能幹不要放棄。或者否定孩子的認識和感受,將問題美化,給孩子描繪一副沒有什麼可怕的圖像。很多家長把自己這樣的方式當著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而這只是家長應對自身焦慮、擔心事情真的發生而產生的反應。內容大都是試圖說服孩子,說教、不停給建議,甚至採取強行壓制。但事實已經證明,這些方式均不能改變孩子內心真正的問題,也不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我們建議在孩子又退縮跡象時,可以採用下面的步驟來接納和鼓勵孩子:

聽孩子說發生了什麼事:你不想學跳舞了?發生了什麼事?

澄清事情的本質:所以你是害怕在舞蹈課上被老師批評,擔心別的孩子笑話你,而不是不喜歡跳舞,對嗎?

接納孩子的情緒:老師說你跳得不好時,你心理感到很自責又傷心,而且同學們都把你看到笑,你心裡很羞愧、難堪,對嗎?你現在很難受,媽媽可以幫你嗎?讓我抱抱你可以嗎?

當孩子的情緒被接納安撫之後,再找時間和孩子交流跳舞的事情;

提出現在的問題,鼓勵孩子一起思考可以怎麼解決:媽媽知道你在跳舞這件事上遇到了一些問題,你心裡很喜歡跳舞,但你不希望自己被嘲笑和指責,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主意可以既不會影響你繼續學跳舞,又會盡量不被老師指責同學嘲笑。

所以,如果一個家長能夠學會接納已經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接納孩子的感受時,才能更好地鼓勵孩子去思考走出困境,因為「接納」為孩子提供的是安全的環境,當孩子感到安全時,他們大腦思考就更容易做出理性的判斷。

9、用目標代替橫向比較

很多家長喜歡在孩子面比較其它孩子,以此激勵自己的孩子進步,有的家長直接鼓勵孩子和其它孩子競爭,一定要贏過誰,一定要過好多級。

而有部分家長則強調他們讓孩子參加興趣班,不會給孩子壓力,也不會關心孩子出不出成績,願意去學就好,所以他們不會給孩子目標,也不會讓孩子去考級。

家長拋開讓孩子參加興趣班的功利性是理智的,同樣的,將孩子在興趣班裡學習看著發現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也是一種態度。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樹立目標,並為著目標而奮鬥,享受實現目標後的成就感,目標教會孩子學會的實現自我,而不是贏過誰,勝過誰,是一種內在激勵,是孩子不斷地能從所從事的事物中感受到愉悅的內在原因。

——目標不論大小,一定要實際,是孩子可以透過努力就能實現的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家長要多接納和鼓勵,在實現目標時,要幫助孩子強化整個過程中的體驗,將提升孩子愉悅的感受。

10、合理的界限是幫手

界限是家長管理孩子的工具,也是孩子自己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內化的準則和標準。

界限並不會限制孩子的創意和思維,也不會約束孩子的發展,界限反而讓一個人自由,一個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就會有安全感,反而不會感到約束的存在,才能獲得真自由。

所以,在一個家庭里一定有它們自己的一些界限,孩子發展興趣愛好,也離不了界限的幫助。

——界限一定要事先和孩子溝通,尊重家庭的實際狀況,尊重孩子的特點

——界限不是死的,只是在一段時期內不要隨意變動,而且需要堅持

——界限不是威脅、和孩子講條件,而是讓孩子看到我們客觀地會照章辦事

——界限不需要事無巨細,只需要是你們家庭里的一些基本的原則,簡單明了,可操作執行

——具體的事情,事前和孩子一起約定即可

——界限制定後,不是再和孩子辯論,不要對孩子說:「你必須怎樣去做,因為這是我們之間的約定,你怎麼能不遵守約定呢」,而是提示孩子,你需要做些什麼才不越界呢?或者當孩子越界後有哪些後果需要孩子去承擔和負起責任。

11、興趣和愛好永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作為家長,可能會發現,有些興趣愛好是孩子自發的,有些興趣愛好是被激發的,甚至是因為父母自己希望想讓孩子去嘗試。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對一件事本身不感興趣何談興趣愛好呢?

——發展興趣愛好重點在於,要不斷的觀察和發掘孩子自發的興趣愛好,要讓孩子不斷地從所從事的事情中體驗到樂趣,要從家長的「興趣、愛好」、家長所重視的「興趣、愛好」轉移到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感興趣。

——興趣愛好永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少一些「你趕緊去給我練琴,趕緊去給我練字,趕緊去給我學習」,「你練琴的時候再東倒西歪的,你給我試試看!」,「你再不認真,你看我怎麼收拾你」。。。。。。

12、興趣愛好和天賦、特長的關係和區別

興趣、愛好是發現天賦、特長的土壤,但不是孩子的每個興趣和愛好都一定是孩子的特長。孩子可以事物產生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但不見得他們對這些都很擅長。但是孩子們確實都會有自己的天賦,家長需要在廣泛培養孩子興趣的基礎上,不斷觀察,也許就能找到孩子的天賦和特長。

一個孩子能發現自己特別擅長什麼,也就更容易從這個天賦中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甚至在他們青春期時,面對同伴壓力也有幫助作用。

13、一個人真正的擁有興趣愛好,帶給自己的是愉悅和放鬆,並不是額外的負擔

很多家長考慮孩子到了高段就要停一些興趣班,這個我不便於評論,我觀察到的是,很多孩子在父母停報這些興趣班之後,就開始停止再發展這些興趣愛好了,這至少說明孩子很有可能不是真正的愛好這件事情。還有一些孩子雖然堅持了很久,當父母不再給壓力學習的時候,一輩子都不會再去碰她們以前在興趣班上學來的的「興趣愛好」。看到這些,心中感到無比遺憾,因為時間、精力並沒有換來孩子真正的「愛」。

我的父親,從小家境極度貧窮,他很喜歡音樂,但是家裡根本買不起任何樂器,他十多歲的時候,看到別人吹笛子,羨慕不已,向這個討教學會了自製竹笛的方法,自己借了一本破舊的教材自己學笛子,後來他有自學了彈奏各種琴,因為沒有專業老師指導,所以我父親在音樂方面算不上高手,甚至在專業人士眼裡他的水平只能算入門。可是從我記事起 ,我的印象中父親就常利用業餘時間去吹拉彈唱,現在他退休了,我最小的孩子都快一歲半了,他仍然喜歡吹拉彈唱,這一堅持就是幾十年,每次他彈唱的時候,我都能從他臉上讀出幸福、滿足、沉醉。這就是興趣愛好,他本應帶來的就是享受和身心的愉悅。

所以,即使你孩子現在沒有時間繼續參加興趣班了,但是鼓勵他們創造機會繼續自己的興趣愛好,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也好,獨自一人也好,把這些興趣繼續耍起了,因為他們不是負擔,他們可以讓我們放鬆。

以上的內容,是牧心之家對孩子興趣愛好培養的一些認識,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對牧心之家的支持,歡迎大家將牧心之家介紹給你身邊的家長朋友們!


推薦閱讀:

仙靈子預測過去卦列一枚:八字看年命沖太歲(給予愛好者參考)
大學談戀愛好處
漢服愛好者
為什麼傳武愛好者說散打里勾拳鞭腿等招式都來源於傳武?

TAG:孩子 | 興趣 | 愛好 | 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