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雕刻的主要工藝流程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翡翠由於其高硬度高比重和以翠色翡色紫色為主的豐富顏色,以及其原料非常稀少而珍貴,被稱為玉中之王。因此,其加工程序、加工材料、加工工具和加工設備有別於其他玉石。

一塊翡翠毛料要經歷哪些過程才會成為精緻的成品呢?翡翠加工是一門很專業的技能,從大體上分,可分為六大部分。

1、相玉

當一塊玉料到了雕刻的廠家,首先經歷的是「相玉」,也就是觀察分析玉料的成色、料質、綹裂、瑕疵等情況,決定製作什麼?如何製作?有點類似於初步的設計。決定如何製作後,大塊的玉料可能會被要求切開。這就是「開料」。這時通常會用直徑600mm以上的大鋸片。現在玉石雕刻的工具基本都是採用電鍍法製造的人造鑽石粉工具。切割用的是壓制的鐵心圓片,在建築行業里這類工具叫「水片」。

2、整形

開料後一般有個「整形」的過程,也就是將玉料整出需要的外形。對於籽料如果沒有明確的瑕疵、綹裂,一般就不必整形了。

3、設計

接下來是設計。由於玉料經切開整形後可能與預先的判斷不符,這時的設計定稿才是決定性的。玉器分五大類:花鳥、人件、器皿、動物、天然瓶。而時下流行的手把件、掛件屬於小件,分類在五大類之外。在雕刻技法上的分類有:圓雕(立體雕法)、浮雕、皮雕、鑲嵌。兩種分類法是互相包含的關係:五大類運用各種技法;各種技法可以單獨或共同使用於五大類。

4、雕刻

構思設計完成後就進入了雕刻部分,我們的祖先創造了非常先進的雕玉工具和玉雕方法,一般分浮雕、透雕、鏤雕、線雕、陰雕、圓雕等。

雕刻大體可分為出坯,磨琢,了手三個階段。出坯就是運用薄片狀的砣具將玉件的大致外形切割出來。好的出坯有一種很好看的幾何形組成的塊面效果。磨琢就是在出坯階段後,運用各種形狀、大小不等的工具,將物件形體完整的雕刻出來。了手是雕刻行內的術語,就是「最後了結的手段」,也就是指「勾陰線」、開眼嘴等最後的、極細緻的活計。

5、打磨

雕刻方法是各類玉石雕刻所通用的,而打磨則不然。在十幾、二十年前,打磨拋光還通行使用膠砣、木砣、竹砣、皮砣等砣輪工具的碾磨拋光,現在則已多數實行油石(砂條)的純手工擦磨,但在翡翠等硬度很高的玉石上還在使用砣工的機磨。手工打磨費時費力,但光澤均勻,細節也能做得很好,效果較之砣工更易控制。

6、封蠟

打磨完成後經清洗、晾乾就是封蠟(又叫合蠟)環節了。關於封蠟是否有必要曾有爭論,在這裡做一點解說:一件玉件經打磨完成後,無論打磨的工手水平有多高,總有光澤不甚均勻之處。原因是每處所過的次數、力量及所處的位置難易、可經受的打磨程度都有不同,加之陰線等細微之處無法經過打磨,造成光澤的不統一,乃至線腳處的毛面發白,視覺效果並不好看。對此,祖先流傳下來、目前在國際上認可的方法就是封蠟。封蠟不僅僅被用在玉雕上,甚至在寶石行業上也在運用,並被國際珠寶行業認可。

封蠟其實說來也很簡單,就是使用石蠟在較低的溫度(蠟的熔點低於水的沸點)下輕煮,取出後趁熱用開水輕燙一下並擦拭乾凈。好的封蠟在玉件表面不留蠟跡(手握無粘膩感),陰線等處經熔蠟浸過後不再顯現毛面,光澤美觀均一,體現了美玉的高貴、內蘊。

有些玉友強調「無蠟」甚至「無光」,追求自我盤玉的成就感,因此還誕生了「不打磨」型的玉件,就是整體未經油石打磨,表面有一種磨砂感的玉件。其實這是用金剛砂「順磨」過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經歷了「打磨」。

推薦閱讀:

普洱茶製作流程詳解之茶葉揉捻
婚典籌備及流程ABC
服裝製版教學|圓腿廓形褲的製版流程
簡化處理流程 澳洲擬推新簽證增加移民留學生
子平   運年吉凶流程

TAG:雕刻 | 流程 | 翡翠 | 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