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後,從哪種「善知識」,接受了什麼樣的教導,會使人養成常求人過的習氣?需要怎樣遠離呢?


有一天請朋友來家裡吃飯。

讓家裡的阿姨準備。

先前冰箱里有一塊牛肉,他自己後來買了一塊豬肉,都放在冰箱里。

做飯的那天,他想著做個小炒牛肉和水煮肉片。

結果變成了小炒裡脊和水煮牛肉。

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告訴他,這個深色的是牛肉,淺色的是豬肉。

他偏要說大家都說錯了。

一桌子人有五六個,不乏老饕和食神,

最後他敵不過,只說——你們不懂!肉是我買的!我會弄錯吧……

飯後大家喝茶聊天,有一個朋友說,

如果一個人說你錯了,可能是你們認知不同;

如果兩個人說了你錯了,可能你孤芳自賞;

如果這麼多人說你錯了,難道你不該反思么?

如果很多人不喜歡你,難道真的是大家在「常求人過」么?

同時,

這個問題本身,又何嘗不是「常求人過」呢?


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直接導致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結果就是不信、難教、懈怠

如此可解:

復有三法斷故,堪能離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云何三?謂:無慚、無愧、放逸,所以者何?以慚愧故,不放逸;不放逸故,恭敬順語、為善知識;為善知識故,樂見賢聖、樂聞正法、不求人短;

無慚、無愧、放逸——&>

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

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

不信、難教、懈怠——&>

掉、不律儀、不學戒——&>

失念、不正知、亂心——&>

不正思維、習近邪道、懈怠心——&>

身見、戒取、疑——&>

貪、嗔、痴(愚痴)——&>

老病死苦

雜阿含經346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三法,世間所不愛、不念、不可意,何等為三?謂:老、病、死。

  世間若無此三法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意者,如來、應、等正覺不出於世間,世間亦不知有如來、應、等正覺知見,說正法律;以世間有老、病、死三法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意故,是故如來、應、等正覺出於世間,世間知有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正法律。

  以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老、病、死,何等為三?謂:貪、恚、癡。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貪、恚、癡,何等為三?謂:身見、戒取、疑。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身見、戒取、疑,何等為三?謂:不正思惟、習近邪道,及懈怠心。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正思惟、習近邪道及懈怠心,何等為三?謂:失念、不正知、亂心。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失念、不正知、亂心,何等為三?謂:掉、不律儀、不學戒。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掉、不律儀、不學戒,何等為三?謂:不信、難教、懈怠。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信、難教、嬾墯,何等為三?謂: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何等為三?謂: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何等為三?謂:無慚、無愧、放逸;此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所以者何?以無慚、無愧故,放逸;放逸故,不恭敬;不恭敬故,習惡知識;習惡知識故,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求人短故,不信、難教、戾語、嬾墯;嬾墯故,掉、不律儀、不學戒;不學戒故,失念、不正知、亂心;亂心故,不正思惟、習近邪道、懈怠心;懈怠心故,身見、戒取、疑;疑故不離貪、恚、癡;不離貪、恚、癡故,不堪能離老、病、死。

  斷三法故,堪能離老、病、死,云何三?謂:貪、恚、癡,此三法斷已,堪能離老、病、死。

  復三法斷故,堪能離貪、恚、癡,云何三?謂:身見、戒取、疑,此三法斷故,堪能離貪、恚、癡。

  復三法斷故,堪能離身見、戒取、疑,云何為三?謂:不正思惟、習近邪道、起懈怠心,此三法斷故,堪能離身見、戒取、疑。

  復三法斷故,堪能離不正思惟、習近邪道及懈怠心,云何為三?謂:失念心、心不正知、亂心,此三法斷故,堪能離不正思惟、習近邪道及心懈怠。

  復三法斷故,堪能離失念心、不正知、亂心,何等為三?謂:掉、不律儀、犯戒,此三法斷故,堪能離失念、不正知、亂心。

  復有三法斷故,堪能離掉、不律儀、犯戒,云何三?謂:不信、難教、嬾墯,此三法斷故,堪能離掉、不律儀、犯戒。

  復有三法斷故,堪能離不信、難教、嬾墯,云何為三?謂:不欲見聖、不樂聞法、好求人短,此三法斷故,堪能離不信、難教、嬾墯。

  復三法斷故,堪能離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好求人短,云何為三?謂: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此三法斷故,離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好求人短。

  復有三法斷故,堪能離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云何三?謂:無慚、無愧、放逸,所以者何?以慚愧故,不放逸;不放逸故,恭敬順語、為善知識;為善知識故,樂見賢聖、樂聞正法、不求人短;不求人短故,生信、順語、精進;精進故,不掉、住律儀、學戒;學戒故,不失念、正知、住不亂心;不亂心故,正思惟、習近正道、心不懈怠;心不懈怠故,不著身見、不著戒取、度疑惑;不疑故,不起貪、恚、癡;離貪、恚、癡故,堪能斷老、病、死。」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養成常求人過,不用學佛,人人都是這樣,自己都是對的,錯都是別人的。

想要遠離這種習氣,就學佛!

到寺廟請出家師指導你修學。


推薦閱讀:

假設對一名阿羅漢實施最痛苦的肉刑,此阿羅漢會有什麼反應呢?
什麼是大悲心?
佛教界南北傳分歧爭論中的語義邏輯誤區在哪裡?
如何提問才能讓南傳佛教弟子知難而退?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破魔 | 假佛教觀察 | 法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