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義中國法制史通讀1

曾憲義中國法制史通讀1

1什麼是中國法制史學科?

研究中國歷史上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的學科。

什麼是法律制度、法律文化?

(1)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立法活動即立法成果,包括立法體制、立法活動、立法根據、立法技術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形式的法律規範

(2)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司法狀況,司法機關司法機制訴訟制度訴訟原則獄政管理具體司法活動

(3)中國各個時期各種類型政權的宏觀法制狀況,包括宏觀立法情況、立法與司法的聯繫、法律的執行情況、法制的整體社會效益等等

(4)對各個時期法律制度產生過重要影響的哲學思想、政治法律思想和學說

(5)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內社會各個階層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及宗教等文化傳統

二、中國四千年法制發展概述

(一)中國早期法制

夏商周

(二)春秋以後的古代法制

春秋以後到鴉片戰爭以前的中國各主要王朝的法律制度

幾個發展階段

1春秋戰國時期

2秦漢時期

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4隋唐時期

5宋元明清時期

(三)近現代法制

1清末變法

2南京臨時政府時期

3北洋政府時期

4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5革命根據地法律制度

(四)中華法系的演變及其基本特徵

1法系及中華法系概念

法系:在一國或一種法律體制影響下簡歷起來的具有共同特徵的多國法律群體成為:某某法系

構成法系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條件:

第一是必須由一個風格獨特、特徵明顯、體系完整的母法系統

第二是必須由若干個接受這個母法影響、具有與母法相同特徵的子法系統,必須由其他國家來效仿這個母法系統,在母法的影響下建立起有共同特徵的法律體制

2中華法系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徵

中國法系的基本特點是:禮法結合

禮法結合的特點,在親屬關係中表現得最為集中和突出

3關於中華法系的解體

三、中國法制史學科的發展

(一)前學科的法制史研究

從明代開始,專門有意義地研究法制史研究者已經出現

清末沈家本,第一次全面系統地對中國字傳說中的唐虞時代到明代幾千年間的立法、司法各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總結。

(二)近代中國法制史學科的初步形成與發展

(三)新中國法制史學的曲折發展

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

第一節中國法的起源

一、關於國家與法的起源的一般理論

二、中國國家和法的起源及其依據

三、中國古代關於法律起源的幾種觀點

刑起於兵、兵刑合一說

這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流傳的關於法律起源最有影響的一種觀點。刑起於兵,即法律起源於古代的氏族戰爭。兵刑合一是說,戰爭和刑法、刑罰是一回事,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四、中國古代刑、法、律字的演變及含義

(一)刑字演變及其含義

(二)法字演變及其含義

(三)律字及其含義

第二節夏代的法律制度

一、天討、天罰的神權法思想

恭行天罰

有夏服天命

夏道尊命,事鬼敬天而遠之

二、夏代的禹刑

(一)關於禹刑由來

(二)性質內容

昏墨賊殺

三、文獻記載所見中國古代最早的軍法

從文獻記載來看,夏代已經有了由車兵和步卒組成的軍隊,夏王是這支軍隊的最高統帥

四、夏代的監獄

夏代監獄稱為夏台或均台

第三節商代的法律制度

一、商代法律思想的發展

天討、天罰的神權法思想在商代發展到了高峰

商代統治者以迷信鬼神著稱

二、湯刑及商代的主要法律形式

(一)商代立法情況

1湯刑

2湯之宮刑

3棄灰之法

三、主要罪名及刑名

(一)主要罪名

1不吉不迪

2顛越不恭

3暫遇姦宄

4不孝

5巫女風

6棄灰與公道

四、商代的民事、婚姻、繼承製度

1文獻記載所見商代的刑罰

(1)炮格

(2)醢

(3)脯

(4)斷手

(5)罰手

(6)鼻利刀旁 殄:滅絕

2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刑罰

(1)墨刑

(2)割掉鼻子

(3)割掉膝蓋

(4)宮刑

(5)死刑

四、商代的民事、婚姻、繼承製度

(一)民事法律制度

(二)婚姻制度

(三)繼承製度

五、商代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機關與審判活動

(二)監獄

第二章西周時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節西周時期法律思想發展

一、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的產生及其影響

1、神權的動搖

2、重視德

3、道德教化

明德慎罰

二、禮治的基本原則與基本特徵

1、周初,周公制禮作樂

2、周禮所確立的全部規範和制度中,始終貫穿著親親、尊尊、長長、男女有別四個原則

3、禮治的基本特徵是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第二節西周時期主要法律形式及禮刑關係

一、西周時期的主要法律形式

(一)西周的立法概況

1周文王之法

2九刑

3呂刑

4周公制禮

(二)西周的主要法律形式

1禮-國家制度、社會制度、典章制度和人們的日常行為規範、禮節、儀式等

2刑——相當於現代的刑法典

3誓——為周王或諸侯所發布的戰前動員令,屬於軍令

4誥——訓誡之詞,周王對諸侯發布的命令

5命——周王對某一具體事務臨時發布的命令

二、禮 淵源、性質與作用

(一)淵源

祭祀

(二)禮的性質與作用

禮的很多規範實質上具有法律甚至國家根本大法的性質

三、禮與刑的關係

目的是一致的

西周法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

第三節西周時期的刑法制度

一、西周時期的刑罰制度的發展

呂刑的五刑、五罰、五過

五刑:墨、割掉鼻子、割掉膝蓋、宮刑、大辟——死刑

五罰:

五罰

二、西周時期的主要罪名

1、不孝不友罪

2、寇攘姦宄罪

3、殺人越貨罪——殺人搶劫

4、群飲罪

5、賊、藏、盜、奸罪

6、誹謗罪

7、不從王命罪

8、違背誓言罪

三、西周時期的主要刑法原則與刑事政策

(一)區分過失與故意、慣犯與偶犯

(二)罪人不孥

(三)罔厲殺人

(四)罪疑從輕

(五)同罪異罰

(六)寬嚴適中

第四節西周時期的民事法律制度

一、西周時期的民事法律制度

(一)所有權的轉變

(二)契約關係

1買賣契約

質劑

2借貸契約

傅別

3租賃契約

二、西周時期的婚姻制度

(一)婚姻管理的專門機關

(二)婚姻關係的締結

(三)同姓不婚原則

(四)六禮

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五)七出、三不去

三、西周時期的繼承製度

嫡長子繼承製

第五屆西周時期的司法制度

一、西周時期的主要司法機關

周王最高司法裁判權

三有司——司徒、司馬、四孔及其屬官負責具體的審判工作,司法行政不分;西周中晚期,才出現了司寇

二、西周時期的主要訴訟制度

(一)起訴

(二)審理

審理時兩造

五聽

(三)判決

三、西周時期的監獄制度

圓土監獄

第三章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節社會變遷與儒、法學派的主要法律思想

一、春秋以後的社會變遷及其影響

二、儒家學派及其主要法律思想

三、法家

第二節春秋末期的鑄刑鼎

一、春秋末期的鑄刑鼎事件

二、春秋時期鑄刑鼎公布法律的歷史意義

第三節戰國時期封建法律制度的發展及法經

一、戰國時期法制發展概況

二、法經主要內容及其歷史地位

第四節商鞅變法與秦國法制的發展

一、商鞅變法的主要過程和主要內容

二、商鞅變法對秦國法制的影響及在中國法制史上的地位


推薦閱讀:

社會契約論大意及主旨探討
爺爺給我出學費要我打欠條怎麼辦?
從法律方面如何評價網易正式禁止,在如YY語音等平台上直播夢幻西遊,此行為是否侵犯了付費玩家的權利?
塗雲新:法律人的選擇
11111111111?11?

TAG:中國法制史 | 法制史 | 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