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師心理調適

教師心理調適  晚自習時間,肖老師氣沖沖地走進我的辦公室。「現在的家長真是不可思議!」我示意他坐下,「怎麼了?」

  「太過分了,竟然有這樣的家長,不把自己的兒子當一回事!」肖老師坐下了,一臉的怒氣。看來。他真的生氣了。

  「能把詳細的事情說說嗎?」我心平氣和地看著他說。

  事情是這樣的:小睿是初二年級(2)班的學生,肖老師從初一就做這個班的班主任。小睿個頭中等,長得很機靈,就是學習不用功,上課經常分心,不是看科幻期刊,就是玩遊戲機。下課總是第一個衝出教室,與別班的同學打打鬧鬧。經常不完成作業,科任老師經常「告狀」……考試成績單都是「赤字」。他的「罪狀」太多了。肖老師是一個工作很負責任的人。雖然從省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工作才三年,在青年教師中可稱為佼佼者。不但課上得好,班主任的工作也很有成效的,組織的班級活動經常深受學生的歡迎,去年獲得了學校優秀班主任的稱號。但這個小睿太令肖老師傷腦筋了。肖老師曾多次找小睿談話,指出他的缺點,希望他能改正,不要拉全班的後腿。可是。小睿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當面承諾改正,背後又常「老調重彈」。肖老師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多次去家訪,但由於小睿的父親做生意常年在外,大都是他母親在家。開始,肖老師把小睿在校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家長,他的母親也表示加強對小睿的管教,但後來就不耐煩了,經常給肖老師臉色看,有時肖老師話沒說完,小睿的母親就推說有事,下逐客令。今天下午,小睿又逃學了。肖老師下了課,晚飯沒顧得吃就到了小睿的家。一敲門,有人來開門了,是小睿的母親。只見她,把門打開了一條縫,探出個腦袋「又有什麼事}」。肖老師趕緊說:「小睿今天下午沒有去學校」。誰知。小睿的母親卻蹦出一句話「他活著就夠了。」接著,把門關上了。肖老師楞了,過了一會,才怏怏地走回學校。

  聽完肖老師的故事,我說:「你對母親的做法非常生氣,是嗎?」

  「是的,我非常不理解,她怎麼可以這樣對待兒子的行為?」

  「你記得第一次去家訪的情景嗎?」

  「記得,那是在初中一年級,我剛做班主任。學校要求班主任每個學期都要到每個學生的家進行家訪一次。剛好小睿的父母都在,他們很熱情地接待我,說了許多的客氣話,希望我對他們的兒子好好地教育。」

  「你那次的家訪主要說了什麼呢?」

  「第一次見面,說話比較客氣。我主要說了小睿的優點,如在學校尊敬老師,勞動積極,熱愛體育活動等等。」

  「說的都是優點,他有缺點嗎?」

  「有,缺點還不少。比如,上語文課時。搞惡作劇,把女同學弄哭了;上數學課時,趁老師在黑板上寫例題,溜出去買冰淇淋吃;上美術課,故意把顏料丟得到處都是,然後去撿,滿教室轉悠。這都是科任老師告狀,我才知道的。」

  「這些。你告訴家長了嗎?」

  「沒有,我想,這是一些偶然的現象吧,中學生還不定性呢。」

  「那,後來呢?」

  「後來,小睿越來越不像話,老毛病不改,還經常遲到、早退。帶手機來上課,鈴聲經常干擾教師的課堂教學。我也就經常打電話給他家,希望他們家長管管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的態度越來越差,有時我的話沒說完,就把電話掛了。」

  「家長的態度前後差距這麼大,你認為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肖老師思考一下說:「她不高興我說她兒子的缺點,她對她的兒子失望了。」

  我說:「她的兒子只有缺點嗎?你想一想,她僅僅是對兒子失望嗎?」

  肖老師:「您的意思是……」

  我說:「我們做老師的,如果別人經常看到的只是我們的不足和缺點,我們是什麼感覺呢?一個母親說自己正在學校讀書的兒子。活著就夠了,並不僅僅對兒子的失望,更是對學校、對教師的失望。」

  肖老師低頭不語。

  我說:「你對小睿放棄了嗎?」

  肖老師:「我沒有把握能改變他。但我會努力的。」

  我說:「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目標是一致的,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但如何進行溝通,實現預期的目標,教師可以積極地、主動地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你說呢?」

  肖老師沉思了一會,說:「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過了四個星期,肖老師又來了,還帶來了一份專門對小睿幫助教育的個案計劃。個案計劃里,包括對小睿個人、家庭的基本情況分析,每月的工作目標、重點、突破點、工作實施的條件。

  肖老師說:「我開始找回第一次家訪的感覺,小睿並不僅僅有缺點,他真的有許多的優點。只是,我以前被他的缺點氣昏了,所以越看越生氣,家訪變成告狀上門了。經常說孩子的壞話,也難怪家長不高興了。」

  我說:「小睿又沒有缺點了?全變好了?」

  肖老師說:「其實,現在,還沒有多大的變化,只是,我的工作策略變了,不但小睿變了,家長的態度也變了。」

  「說來聽聽。讓我也分享分享。」

  「我常用的是三明治策略,對小睿是表揚一批評一表揚。對家長的交流是優點一不足一優點,適時提一些建議。現在已初見成效,小睿的惡作劇少了,手機上課時開了震動,打了幾次電話給家長。及時向家長通報小睿在校的情況。去了一次家訪。他的母親很熱情地接待我,說了不少感謝的話。不瞞您說,我現在開始有一些成就感覺,心情也好多了。」

  談話之間,我對肖老師說了一些鼓勵的話,對他的工作方案提了幾點修改的建議。

  今年三月,我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學術研討會上,見到了肖老師,他說:小睿去年已經初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南寧市的一所重點高中。他還把他和小睿的故事寫成了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個案,在大會上交流。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很大興趣。

  教師轉換一個角度看學生、看家長,心理感覺就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了。教師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因為教師自己的教育方法少,就像醫生一樣,如果醫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給治了,那麼他的醫療水平不會高。醫生的醫療水平是在治療疑難雜症的過程中提高的。教師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難教的學生教好的過程中提高的。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因人而異,所謂「教有教法,但無定法」。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要把教育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為教育實踐服務,需要有愛心、誠心和耐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學生最親的人,教師要學會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在任何時候。教師都不應該對學生失望,不能放棄對任何一個學生的教育責任。學生是教師的鏡子,教師的心境影響學生的心境,教師的行為影響學生的行為,教師過於關注學生的缺點,往往強化了學生的缺點;教師關注學生的優點。往往強化學生的優點,增強學生學習進步的信心。教師在引導、幫助學生成長的同時,不斷豐富了教育教學的經驗,教師也與學生一起成長。教師應學會在學生的成長中體驗事業的成功,人生價值的實現。
推薦閱讀:

家長教師請注意:中國孩子青春期出現了兩大反常
在大學教育中,理想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怎樣的?
教師須「有味」課堂才味濃
教師自我心理保健和調適的基本方法
教師著裝「六忌」

TAG:心理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