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初識之一:天干地支與時間度量

五運六氣初識之一:天干地支與時間度量

(2013-09-01 10:13:33) 昨日讀完了任應秋《運氣學說六講》,下午給roadlabs串講一遍,綱要的部分算是了解,因為初次接觸運氣學,想必還有諸多奧義還未涉及。roadlabs提示我應該試著用十段話把已經學過的內容做個總結。十段話,意為即能抓住綱要,又能盡解其義。(讀書對人的語言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最近古文讀多了,說話有點怪異)。 十段話,試試看,先列個提綱:

  1. 解釋干支:天干地支與時間度量
  2. 解釋五運:十干化運
  3. 五運分陰陽:太過、不及與平氣
  4. 主運與客運:五音及太少(shào)
  5. 五運交割:交司時刻
  6. 解釋六氣:十二支化氣
  7. 主氣:年復一年無異動
  8. 客氣:司天、在泉、間氣
  9. 客氣與主氣疊加:術語稱為「客主加臨」
  10. 運與氣疊加:術語稱為「運氣同化」

一、天干地支與時間度量 據說天干地支的使用要早於阿拉伯數字兩千多年,干支合起來22個字元,其符號作為文字的本身的意義,古人就有猜度並有記載,似乎跟一年之中物候的變化有關,如,「甲:剖符出甲,乙:奮軋於乙......壬:陽氣懷妊,癸:陳揆於癸」等。把干支當做數字來使用,在計數的同時,暗含了某種狀態。 古人選中了10(十干)與12(十二支)為進位來計數(計時),並將十干與十二支兩兩相配,產生了60進位,來描述一個更大的範圍。如果用這60個干支來紀年,一個人一生最多也只能夠觀察、觀測、記錄一個完整的周期。那麼運氣學說應該是若干代古人代代相傳的集體智慧的結晶了。 10(十干)是天運行的周期,12(地支)是地運行的周期,60就是天地的運行周期。如下圖:

如果60(一個甲子)用來紀年,60年相當於人的一生;如果用來紀月,60個月就是5年;如果用來紀日,60日就是2個月;如果用來紀時,60個時辰就是5日。《素問·六節藏象論》:「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節氣),六氣謂之時(季節),四時謂之歲...」,可以認為,如果時辰是最小的時間單位,60個時辰即5日是古人觀測一年中天地之氣變化的最小單位。 我們現代人計時用鐘錶,12個小時一圈,每天2圈,如環無端,周而復始。如果把干支紀時法轉換為一個鐘錶的模樣,那應該是這個樣子。

(暫時用數字代替干支)這樣的鐘錶,年針每年轉動6°,60年轉一圈;月針每月轉6°,每年轉72°,5年轉一圈;日針每天轉6°,60天轉一圈,每年轉6圈有餘;時針每個時辰轉6°,每天轉72°,5天轉一圈,每年轉73圈。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計算一下,隨便某個「八字」,多少年能夠有一次重複。一個人可以看著自己伴著緩慢移動的年針一點一點地變老,這是怎樣的一種大時空的情懷。我們看到的不再僅僅是數字,而是八個漢字表示出來的某種密碼,這個密碼的背後是一台大機器的運行狀態。如果我們能夠把密碼破譯出來,我們就能如上古的先人一般「提挈天地,把握陰陽」,異或「和於陰陽,調於四時」。而運氣學說就是一套演算法,能夠把其中的紀年的兩個漢字解析成我們能夠理解的意義。
推薦閱讀:

天干地支原解
【子平金鑒】天干地支連兩字三字 第一三零
天干地支的相互作用
看懂天干地支有這麼難嗎?
天干地支 有說法

TAG:時間 | 天干地支 | 六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