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漾濞核桃源文學月報:第1期第1版

發刊詞

今天,《核桃源》與大家見面了。值此創刊之際,謹向所有關心、支持、指導《核桃源》的各級領導、文藝愛好者、社會各界朋友以及廣大讀者表示誠摯的謝意!

漾濞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旖旎的風光、豐富的資源需要我們去揭示,需要外界更多的認識;厚重的文化需要我們去傳承和發揚;彝縣改革開放的步伐需要我們用文藝來激勵、鼓舞、記錄,這就是我們創辦《核桃源》的初衷。

《核桃源》是廣大文藝愛好者交流、探討的園地,它將始終堅持「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以挖掘漾濞歷史文化、展現彝縣兒女風采、發掘文藝新苗為己任,以更開放的胸懷,廣納八方朋友的精品力作,努力為讀者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同時,也希望廣大文藝愛好者不吝賜稿,一經採用,有樣刊和微酬奉上。由於版面有限和讓更多的作者的文章能見諸報端,我們希望你的文章短些,再短些。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真誠地期待各級領導、文藝工作者、社會各界朋友以及廣大讀者的竭力相助,共同耕耘這塊屬於大家的精神家園,為推動漾濞的發展與繁榮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506字)

《核桃源》編輯部

2009年7月27日

一路山花爛漫

—我與漾濞民族刺繡的一世情緣

文/圖 楊曉潔

多年前一個夏日的午後,我去一個貧瘠的山村下鄉,在一個山丫口路邊歇息時,一個彝族女人背負著一背比她矮小的身材高出許多的柴禾從我們身邊走過,就在她走過我跟前的剎那間,我發現那個沉重的背架與女人有些佝僂的腰間竟有一串五彩的花朵在跳躍,那是一束彝家女人的繡花腰帶頭,我不由自主的起身迎了上去,女人喘著粗氣停下了腳步,一臉的平和淡定,說:我自己繡的。然後慢慢走遠。

我獃獃的立在那裡,看她一步一步艱難地爬過前面一個陡坡,直至她的身影變成一個模糊的小黑點淡出我的視線。

那一刻,我為一種力量深深震撼。高原女人所有的苦難和堅強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抑或是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希冀就在那種不經意間在我面前有了完整的表達。

後來看楊麗萍的《雲南印象》,當《女兒國》那段愴然低回的音樂響起,聽濃重雲南口音的獨白:「太陽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我被感動得淚流滿面,我就覺得那樣的場景我似曾相識,後來一遍遍看視頻,眼前就會不由自主的浮出那位重負女人的背影,和她恬靜平和的眼神,還有她腰間那串有著絢爛花朵的腰帶頭。生命的頑強和堅毅被我記憶里一塊小小的繡花完美詮釋。

十年之後,我在我居住的小城裡開了一家名叫七彩雲手工綉坊的小店。我要把我珍愛的這些原生態的美不加任何修飾完美的呈現給世人,不為賺多少錢,就是想給這些東西有一個展示的平台和一個傳承下去的理由。我出售的所有綉品均來自民間,我的經營理念有一些特別,我不漫天要價,也不還價,一律堅守明碼實價,有些固執地堅守自己的主張:不漫天要價是因為我不想違背她最早主人的那份質樸;不還價是因為我認為這樣精美的東西本身就不該有折扣,幾年的經營,儘管艱難,卻也樂在其中。

之後的歲月里我時常在鄉間遊走,去搜尋那些美麗的精靈,看慣了太多飽經滄桑的面孔,我驚詫她們粗糙的布滿老繭的雙手間,幾根絲線往返穿梭之後可能就是一朵嬌艷欲滴的牡丹、一隻顧盼生姿的孔雀,一段千迴百轉的故事……千嬌百媚盡情綻放,你會不由自主為那些生命的頑強和美麗發自內心去頂禮膜拜。

慢慢地我讀懂了這種根植於民族文化中的生活實用品,在不盈方尺的材料上她們一針一線地述說的審美觀念、文化傳統、倫理道德以及他們生命里那些最美好的期待和願望。

手工刺繡的每個綉紋千差萬別,甚至就沒有一件是完全一樣的,主題卻幾乎驚人的一致,祈福、納吉與倫理教化是民間刺繡文化的核心內容。刺繡通過用一個具體的圖案把倫理教化深入人心。這些圖案無論是花鳥草蟲、飛禽走獸、抑或是瓜蒂花果、行雲流水。都蘊涵有豐富的寓意,或祈福、或納吉,或圖騰崇拜,或消災避邪,內容包羅萬象,涵蓋了民間百姓的美好願望,祈功名利祿的有魚躍龍門、喜報三元,路(鷺)路(鷺)連科,祈健康長壽有耄(貓)耋(蝶)富貴,祈喜有蝶戀雙花、鳳穿牡丹、比翼雙飛,祈財有金玉滿堂,祈子嗣的有瓜瓞綿綿、榴開百子;消災避邪有虎頭帽、五毒香包,梅、蘭、竹、菊喻品行清廉,「蝠」寓「福」,「鹿」寓「祿」,「雞」寓「吉」等等。

民間刺繡綉品的贈送和使用也有講究,比如居住在漾濞南部的彝族臘羅支系,用來背孩子的虎頭裹背是孩子的外婆在孩子出生後第一次看望外孫時(當地稱「瞧祝米」)必送的一件禮品,整個裹背有14塊綉滿花朵的綉片組成一個橢圓形虎頭,是彝族虎崇拜的一種表現形式,據說在孩子滿月的那天,孩子的奶奶用這個裹背背孩子走出家門,能消災避邪,孩子就能健康成長。挎包、繡花鞋墊是姑娘向小夥子表達愛意的,成對的荷包是情侶們的信物……

還有刺繡的地域性傳承也讓我十分驚訝,凡是少數民族刺繡,地域性特點十分突出,這些民族刺繡,經過千年的傳承,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刺繡風格,這種東西甚至就象是人的遺傳基因一樣不可改變,同一個地區,這個村子與那個村子的風格都有所不同,經常在這些寨子里遊走,看一個女子穿一件衣服或是一雙花鞋,便知道她是哪個寨子的、哪個民族哪個支系的,一問八九不離十,他們甚至有些固執地守護著他們的傳統,剛開始請他們幫我做綉品的時候,我也曾嘗試著要他們接受我的一些思路,比如配色,比如一些花樣,但產品出來後我才發現這樣一來做出來的東西有點莫名其妙,不能說她不漂亮,做工很精緻,圖案也精美,但就覺得缺一點東西,看上去沒有生命,沒有靈魂。後來只好放棄,不再用我的思路去影響他們,有時我會把我的願望告訴她們,然後讓他們完全用她們自己的方式對我的願望進行一種表達。她們說,一件綉品的製作過程如同撫育一個孩子,用盡了自己的全部心思,綉品自然就有了生命,也就能「繡花生香,綉鳥有聲,綉虎生威,綉人傳神」了。

現在真正來自民間的手工刺繡品已經不太多,比如漾濞彝族服飾女裝,綉滿花朵的盛裝非常精美。每一件綉品繁縟華麗的紋樣,在你眼裡或許只是一個美麗的圖案,在綉娘的心裡或許就成了一中願望、一種祝福,甚至是可以護佑擁有她的人幸福一生的吉祥物,這樣的東西讓越來越多的人對它心生愛意。卻也因為她製作過程的艱辛和繁雜帶來的價格不菲面臨很多尷尬,造價高和穿著不便不得不讓她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幾年前,曾經有一位北京來的記者,是為這個地方悠久的刺繡文化慕名而來的,當地宣傳部門竭盡全力都沒能為他湊齊一套完整的盛裝。後來他看到我發在網路上的圖片,一再追問我照片是什麼時候拍的,我說就在不久前,我還告訴他,現在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這些東西的價值,政府和民間組織都為搶救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在少數民族聚居地節日里著民族盛裝的也多起來,特別是繡花鞋,它的舒適和養眼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人無法捨棄,在大理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得到了很好的普及,於是這種生活實用品也就順理成章成了我小店裡的主打產品。古老的繡花鞋技藝得以傳承,繡花鞋的刺繡修飾手法沿襲了她們自己傳統的審美理念,鞋幫的鋪陳,鞋口、鞋底的製作工藝都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款式色彩又融入了一些現代元素,的確很精美很實用。也因為如此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老奶奶懷舊,說她就是穿這樣一雙繡鞋上的花轎;小妹妹時尚,說她著一雙獨一無二的繡鞋是張揚個性最好的法寶。而我看到的是她們眼裡都有滿滿的幸福。

曾經與我一起做了多年手工刺繡的朋友用起了電腦繡花機,勸我一起做電腦繡花,我說,我不喜歡繡花機做出來的東西,沒有靈性。她說:關鍵是機器繡花很賺錢,你不僅傻,還固執。手工做繡花鞋一個月最多做四五雙,除去成本一天十塊錢都賺不到,我們把你的綉片放在掃描儀上掃描,或到網上下載一些圖案,稍做處理後放到繡花機上做繡花,一雙成本也就幾塊錢,賣一二十元買家也不嫌貴,一天幾百雙,利潤空間很大的,現在滿街的旅遊產品都標榜手工刺繡,其實有幾個是真正手工做的。改行吧,這是大趨勢。

我有一塊收藏是一個小孩的抱裙,上面的手工挑花是我見過的十字挑花中的極品,大理鳳儀街上一個專門為手工刺繡描圖案的大姐送我的,她一生描圖,手法之熟練,說她是民間藝術大師也不為過,所描圖案之漂亮非一般人能級,那塊抱裙是她年輕時給女兒繡的,她一直收藏,女兒用過的東西本來是要留給女兒的,也算是一種念想,女兒長大後也做刺繡,用的卻是電腦設計,機器繡花,都有自己的工廠了,賺錢比她多,對她的一番美意不屑一顧。她把那個抱裙給我時我堅持要她開個價,她執意不肯,說舊東西不值錢,把她送給真心愛她的人也算為這個物件尋了個好歸宿。我說那你再幫我綉一點東西,值多少你自己開價,不是拿去做產品,是想收藏;她很無奈:眼神不好了,綉不出好東西了。我知道她有兩個女兒,說為什麼不把這麼好的手藝傳給女兒,她說她們不願學,說話間,有一種淡淡的憂傷。這種感覺我比她更甚。

好在這幾年的堅持沒有白費,象我一樣喜歡這些東西的人越來越多,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鼓勵,更多的手工刺繡讓更多的人認可,刺繡精品不僅是收藏的工藝品,更多的成了我們的生活用品,走進尋常百姓家,做手工刺繡的人也漸漸多起來,不枉我們投入那麼多的心血。古老刺繡融入現代時尚里,與時代一起進步。我堅信,只要有我這樣的人在,刺繡也會象很多東西一樣,經歷了歲月的大浪淘沙後會慢慢積澱下來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一定是歲月長河裡最珍貴的金沙。(3303)

002圖片說明:

馬福民老先生為本刊書寫的賀詞


推薦閱讀:

如何實現每分鐘300字的寫作速度?
二胎丨姐姐討厭了我二十年
戰略思維是這個世界上最稀缺的思維
無腦噴、地域黑及美聯航
【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故事燈謎】《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全傳》故事燈謎

TAG:文學 | 核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