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環境對兒童語言發育影響竟然這麼大!【家長學院精彩回顧】

感謝學員和家長對第4期51Talk家長學院<家庭環境對兒童成長和語言習得之影響>公開課的支持和喜愛,課程結束後還陸續有數百名粉絲掃碼加入家長學院大家庭,說明我們的課程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歡迎。

為了讓錯過講座的粉絲了解本次講座的主要內容,我們整理了胡瓊月老師和家長的問答,都是家長關心的話題,同時也邀請到了受大家喜愛的Beta媽媽聊聊育兒心得。

家長:胡老師,家庭環境到底是如何影響孩子的性格呢?

胡老師:「性格」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由很多特質組成,這些特質又由大腦的不同部分決定。比如控制情緒的能力,由大腦某一區域主管,這一能力決定一個人是不是情緒化、易發脾氣;另外社交能力,也由大腦相應區域主管,決定一個人與人相處時表現的特性。 所以,環境刺激通過影響大腦不同區域的發育來影響性格。

Beta媽媽:我寶寶一歲半的時候,有一天晚飯前,看到高壓鍋冒氣,他覺得很好奇,在我沒留心他的時候。將小手夠到正在放氣的閥門上,一下子就疼的哇哇大哭,當時全家都急壞了,各種消腫的措施都用上。半個小時後,還好只是紅點皮,當時的情形特別亂,我大腦的第一反應:狠狠凶了他一頓,看他下次敢不敢?

凶完就後悔了,立即開始調整自己的情緒,孩子太小,怎麼懂這些呢?於是溫和了一些,但是那種認真且嚴肅地告訴他這個物體的危險性,以及有多危險,並示範給他看,過後再嘗試著讓他走近,告訴他正確的接觸方式。之後有一次,Beta還有模有樣的教奶奶如何操作。

家長: 家庭環境只是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是說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和各項能力養成?

胡老師: 家庭環境會影響大腦多項功能的發育,比如聽覺、視覺、語言、記憶力、情緒能力等。這裡的家庭環境不單單是指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或者性格,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接觸到的任何圖像、聲音、文字,進行的任何動作都是環境刺激。

Beta媽媽::1歲4個月的時候,有天發現他喜歡往地上扔任何手上他不想拿或吃的東西,這是什麼原因呢?後來觀察了家裡的人,原來姥爺總是忘記將拿過的東西歸位,隨意放。平日我們陪伴的時間少,孩子就無意識的模仿了大人的動作。後來,姥爺很有心的做起了榜樣,Beta也改掉自己隨意扔東西的壞習慣。這裡,感謝姥爺!

家長: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有什麼成長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呢?

胡老師:大腦有敏感期,一般而言,越早大腦對外界越敏感,獲得新技能的能力越強,但是具體能力有不同的敏感期。「獲得新技能」不一定要去參加專門的訓練,只是家長關注孩子成長,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多和孩子說話,讀故事,這些都是幫助大腦發育的良好環境刺激。所以平時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多跟孩子交流是很重要的。

Beta媽媽:在Beta的語言培養這塊,我們啟蒙的比較早,目前我都還比較滿意。他講故事能力比較強,故事中比較複雜的人物關係,他也能用很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我覺得這塊可能是我刻意培養的,多聽聽講座並且自己看書,都會有很大的啟發。

家長:胡老師,過了敏感期和關鍵期,是不是再去努力效果就沒那麼好了?

胡老師:過了敏感期和關鍵期是可以補救的,只是需要更加努力,花費的時間更多,因為大腦沒有那麼敏感了,但是大腦的可塑性還是很強的,真正嚴格意義的關鍵期非常少,經過更高強度的訓練是可以重新獲得能力的。

現在大部分家長都很忙,陪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可能一個星期或一個月見面的次數也不超過10次。錯過了很多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等哪天真的有時間陪伴孩子了,發現孩子的性格和學習脫離了自己原本設想的軌道很大一段距離,這時候想彌補,想扭轉過來,你可能就要花雙倍甚至十倍的努力了。所以大家在能抓住關鍵期的時候不要錯過,好好利用。

Beta媽媽:我是英語老師,平日里也很忙,但是我和他爸爸做的比較好的一點是,我們每天定時會陪Beta 玩1小時,或是讀兒童讀物,一起討論繪本里的故事情節,人物性格,背景顏色等等,或是跟他一起玩耍,反正不是我就是他爸爸,幾乎沒有斷過。

最後胡老師總結道: 因為存在敏感期和關鍵期,並且這些大腦各區域發育的敏感期大多集中在幼兒時期,所以早期的負面環境刺激會比晚期同樣的刺激對孩子大腦發育、各項能力培養帶來更壞影響。影響包括:身體發育、行動能力、智商、情緒管理和社交、記憶、自制力、組織能力、語言等。因此良好環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讓自己的小孩比別人家的更好,而在於缺少或者負面刺激會給孩子成長帶來看得見的嚴重傷害。

推薦閱讀:

新手爸媽科學育兒寶典—兒童營養要注重三平衡
何為「藝術教育」?||兒童舞蹈比賽後垃圾成堆 馬伊琍:拿再多獎有何用
百搭又實穿!兒童棒針心形鏤空花開衫(附圖解)
664.與喵共舞328~周末跳舞學琴
如何避免萌娃長殘

TAG:兒童 | 家庭 | 語言 | 環境 | 發育 | 影響 | 學院 | 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