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實驗室首次披露 — ThinkPad X1 原型機 2015

大和實驗室首次披露 — ThinkPad X1 原型機 2015

來自專欄 Mobile Device Talks

最近 ThinkPad 大和實驗室首次公布了 ThinkPad X1 的原型機,同時也對外發布了一些停留在評估階段的設計,這其中包含了很多有趣的信息。

這款原型機是在 2015 年初手工打造的,那也是 ThinkPad 自我革新最激進的一段時間:在年度旗艦 X1 Carbon 2014 上首次公布了 adaptive Keyboard(自適應鍵盤)設計,將鍵盤最頂部的一排功能按鍵換成了一塊屏幕,可以根據當前使用的程序自動匹配功能來提高效率,比 MacBook Pro 上類似的 TouchBar 早了三年。

在鍵盤布局上,X1 Carbon 2014 也破天荒地拋棄了傳統的鍵盤,直接取消了 CapsLock 大寫鎖定鍵,把大寫鎖定的原位置用 Home, End 取代,大寫鎖定的功能通過雙擊 Shift 來實現,為的是完全模擬 iOS, Android 上觸摸屏虛擬鍵盤的使用習慣。我還記得當時面對面與研發團隊交流時,他們給出的答案是:未來的年輕人們相對於傳統鍵盤,會更加熟悉觸摸屏設備虛擬鍵盤的操作邏輯,這些都是為了緊跟下一代年輕人使用習慣做出的選擇。

除此之外,包括 X1 Carbon 2014 在內的所有 ThinkPad, 都在當年更換了全新的一體式觸摸板,把原有的小紅點三鍵整合在了觸摸板的紅線之內,最大化了觸摸板的空間,押注 Windows 8 與未來的 Win 10 會帶來 Win PC 觸摸板的進化。

不過最後的一年裡,這樣激進的創新並未得到廣泛的好評,經常能聽到自適應鍵盤的適配並不完善,功能有限而且沒有鍵盤手感的聲音,同時觸摸板的改動也讓 ThinkPad 核心用戶不滿:原有的使用習慣被完全打破了,就像大眾並沒有為 Windows 8 的觸摸買賬一樣,對於更大的觸摸板,由於配合系統能夠實現的功能不多,在 PC 上也並沒能撼動滑鼠和小紅點的地位。

ThinkPad 確實是有些害怕了,在這之後小紅點三鍵重新回到了觸摸板上方,對於鍵盤的改動也非常謹小慎微,對於外部來說,這意味著很難會看到 ThinkPad 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改變了。


不過在 ThinkPad 內部,各種創意創新仍然沒有停止。這次曝光的 X1 原型機也就是在那個年代誕生的:

由創新的概念開始,經過原型概念驗證(PoC),製造高精度的原型機,然後向目標受眾展示 PoC 原型機並且獲得反饋,最終結合反饋意見與評估結果完成產品設計。

目前的 ThinkPad,正在由原來的「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轉變,相對於自己想要做的東西,更在乎按照用戶的需求來調整產品。

因此在 ThinkPad X1 Carbon 原型機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很多沒有在量產版本中出現的設計:

比如今年 MateBook X Pro 上出現的彈出式攝像頭,在 ThinkPad 原型里也有討論過,不同的是 ThinkPad 將攝像頭放在了鍵盤與轉軸中間的位置,而不是 MateBook X Pro 那樣把攝像頭放在鍵盤按鍵里,這個設計最終也由於商用產品必須保留正常位置的攝像頭角度而被否決。

X1 Carbon 2017 量產版(左) / X1 Carbon 2015 原型機(右)

ThinkPad 產品在最終量產之前,需要兩年時間進行原型開發,因此左邊的 X1 Carbon 2017 最終量產版實際上是由右邊的 2015 年原型機和其他未公布的原型機器為基礎不斷改進的。在這次公布的原型機上,我們會發現它的尺寸比量產版小得多,實際上只有 12 寸,當時被看作是與 MacBook 12 inch 和未來的 13 寸超窄邊框機型競爭的產品。

在厚度上也更加激進,不過 X1 Carbon 2017 量產版保留了原型機上的楔形機身設計。

原型機只有一個 USB-C 介面,搭載了當時也在還研發階段的雷電 3 介面。

整機底部留有一個底座式擴展塢,這也是在 2015 年時對於未來只需要一個 USB-C 介面的預判。

擴展塢上提供了 3.5mm 耳機介面,2*USB-A 介面,Mini DP 介面和一個 RJ45 網線介面。

機身頂蓋和底部都採用了仿碳纖維紋理的設計:

機身底部的擴展塢也可以充當支架,把筆記本電腦的角度墊高:

很遺憾的是,這些設計都沒有通過內部評審,因此在最後的量產版本里也都沒有出現。

那麼什麼原型機上的設計最終也在實現量產了呢?答案是窄邊框和天線:

X1 Carbon 2017 與 2018 都由 2016 的 15.7mm 屏幕上邊框減少為 9.4mm, 同時屏幕左右兩側邊框由 2016 的 11mm 減少到了 5.5mm, 同時把 WLAN 天線與 WWAN 天線縮小並且放置在了轉軸和掌托兩側,如果你看過我們之前 X1 Carbon 2017 的評測,也會記得我們在設計部分提到過:X1 Carbon 巧妙地利用了右側掌托上的 ThinkPad Logo 作為 WWAN 天線的電磁波穿透「窗口」。


關於 ThinkPad X1 2015 年原型機的介紹就到這裡,我對於 ThinkPad 一直有一些惋惜,特別是在 X1 Carbon 2014 年的改變反饋不佳之後,內部對於把創新原型帶入量產的考量變得更加嚴苛,其實在 PC 領域,ThinkPad 還有更多天馬行空的想法與創新,但都受限於沉穩商用機的定位,還有必須通過耐久性測試的紅線所牽制而無法發揮。

說不定,在另一個平行宇宙里,可能超高屏佔比的產品,會是由一個不那麼小心翼翼的 ThinkPad 首發的。


推薦閱讀:

【評測】機械師T58-T1 (VS)飛行堡壘FX53V 全面對比評測
電腦卡頓怎麼辦?
【裝機幫扶站】第122期:八代辦公新秀登場!
筆記本內存條通用嗎?
2018年即將上市的6核輕薄筆記本

TAG:ThinkPad | 消費電子產品 | 筆記本電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