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整理思維並有力表達(增補篇)

《駐足思考》增補篇

對於溝通,很多的學者給出過許多經典的定義。我比較喜歡《大英百科全書》給出的定義:溝通是互相交換信息的行為。溝通的關鍵是「幫助聽眾接受主旨」,不過日常溝通中我們更習慣於把它想像為「發送思想」,而不是幫助人們去接收思想,這也就導致了我們的溝通失真。

常見四種溝通陷阱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可能會有四種溝通陷阱,讓你的表達陷入無效當中,難以自拔。

首先是壞掉的鐵路,這種陷阱表現為偏離話題。雖然在你的頭腦中,你認為自己的話題正沿著筆直的道路帶領著聽眾從A點到B點,聽眾「看到」的卻可能是一條讓粗心的工人橫七豎八亂堆枕木的鐵路線。這種陷阱會讓你的邏輯嚴重偏離軌道。

第二種陷阱是起伏的山巒。這個時候,你想像中的直線就像患上了雪盲症的滑雪者留下的滑雪痕迹那樣上下起伏。聽眾努力想了解你最重要的概念,但是卻感覺別你搞得筋疲力盡。

第三種陷阱是沙漠漩渦。你滔滔不絕地從一個事實講到另一個事實,直至聽眾迷失在思想的「漩渦」中。大家都在問:「那個傢伙想帶我們去哪裡?」,「他講的要點到底是什麼?」

最後一種便是過山車。這個時候,你講得又快又急,讓聽眾暈頭轉向。你想用驚險的速度來彌補思想的空洞。很多話嘮便經常犯這個毛病,講得唾沫橫飛,不斷地切換話題,不過都是辭藻華麗、空洞乏味。

清晰表達的三原則

清晰的表達需要清晰的思考,思考始於大腦,依靠於結構。要實現暢通無阻的溝通,必須確保自己的想法被別人理解。讓別人理解的途徑應當根據聽眾的特點而制定。無論處於何種情況,清晰的表達都需要遵循三條原則:

分析—直達核心。迅速切中話題核心,將話題組織成邏輯上相互銜接的片段,並牢記住自己的事實和論點。

分離—將思想區隔分明。將思想彼此清楚的區分開(理清),保證聽眾消化了第一個思想之後,再給第二個思想。

推進—讓論證流暢。按照邏輯順序整理思想,每個思想都建立在上一個思想的基礎之上,從而形成向前推進的動力。

超級說服力的特徵

要想練就超強的說服力,還需要讓你的表達符合以下四個特徵:

清晰。要讓別人理解你的講話,就必須在主題和結構兩個方面做到清晰,透徹了解自己想要表達什麼,以及如何以適當的形式闡明自己的觀點。

一致。無論你的講話內容多麼複雜詳盡,所有部分都應該為統一的目標服務。要以有力而令人信服的邏輯線路歸納分析要點,展開論證。

生動。運用圖景描述和分段標題來說明每個段落,能讓聽眾在聽到之餘看到你要表達的主旨。讓你所講或所寫的內容栩栩如生,就會令人難忘。

節奏。說服就是讓聽眾接受推動。要說服聽眾,就必須打動他們。犀利的邏輯能讓聽眾有意識地思考,流暢的節奏能對聽眾的潛意識思維發生作用,從而化敵為友。

話題銜接技術

如果你已經堅持看到這裡,並且對前面三篇的技巧都有了熟練的掌握,那通過持續性的練習和應用,相信你的表達一定會非常出色。不過,要練就超強的說服力,掌握一些小技巧可能會對你應付突然性話題更有幫助。對於即席或者突然性的臨時話題,總的建議是:不要急著接球,而要看球在怎麼轉圈,看球來的方向;不要重複、強調對方的負面措詞。下面三點話題銜接技術會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是認可。認可個人,稱讚並感謝提問者。但切記過度使用「這是一個好問題」。這種技巧是培訓師在課堂中和教練在對話當中最常用的方法,當然也的確有效。認可事實,提述事實或信息,並添加評論:「您說得很有道理,因為…」。認可感受,處理完情感問題之前談「邏輯」沒有意義,表達同理心的語句會讓心煩意亂的提問者有機會釋放出部分緊張情緒,這點心理諮詢師在諮詢案中應用最多。

其次是詢問。通過詢問澄清意思,探問聽眾意思,幫助對方正確構造問題。了解問題本質最好的辦法就是請提問者給出例子。同時通過封閉式問題詢問事實也會有助於緩解提問者情緒。

最後是調整。調整有三個小方法。一是「關鍵詞」,當回答冗長複雜問題時可以選擇關鍵詞,讓自己的回答清晰有力。二是「改變層次」,可以「上升」到更寬泛的層次,也可以「下降」到更加細節的層面。三是「言歸正傳」,當發問者跑題時,先表示認同,再拉回原題。

「駐足思考,瞬間整理思維並有力表達」系列四篇文章到此結束,感謝您的閱讀。「龍龍學跡」記錄學習歷程,所說發生在我們成長中的身邊故事。新的一年,將為大家分享更多有價值內容,感謝您的關注。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看看這些讓客廳瞬間變得高大上的電視背景牆設計,你家有嗎?
喵星人的爆笑超完美瞬間
可愛動物的搞笑瞬間
三種方法扎花苞頭 瞬間變身韓劇女主!
胎息瞬間啟動法

TAG:思維 | 表達 | 整理 | 瞬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