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職稱大禮包,如何到基層教師手中?

宣講家網站:www.71.cn

經國務院同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全國範圍全面推開。此次改革統一了自1986年以來一直施行的中、小學兩大職稱系列,首次設置了正高級職稱,從制度框架、評審標準、評價機制等方面對中小學職稱制度進行了整體設計。

對於這次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改革,輿論普遍解讀為,這是送給教師們的教師節大禮,更有一些媒體,以「農村小學教師也可評正高級職稱」來形象地說明這次職稱評審改革的亮點。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線基層工作的教師,卻沒有多少興奮——這一政策的「利好」,要落到他們身上,看上去還很遙遠。怎樣讓教師真正享有職稱制度改革的紅利,這是在推進改革改革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

拿農村小學教師也可評正高職稱來說,眾所周知,在我國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過程中,長期來存在兩個「壟斷」現象,一是高級職稱被有行政職務的領導「壟斷」,二是高級職稱被城市學校教師「壟斷」,一名普通的農村小學教師要評上高級職稱,可謂難上加難。這有兩方面因素。一是職稱評審的標準不科學,普遍重視論文和學歷,這讓辦學條件比較艱苦,很難開展課題研究的農村教師處於弱勢地位,而且,在高級職稱的名額分配上,農村學校也遠少於城市學校。二是職稱評審由行政部門主導,領導以及與領導關係好的教師,在評審中,就佔有優勢,近年來各地的職稱評審,都曝出潛規則醜聞,有的教育教學工作突出的教師,僅僅因批評教育,質疑領導,就在職稱評審中,處處遭遇不公平待遇。

這次職稱評審改革,明確提到要調整評價標準,扭轉職稱評審中太過重視論文和學歷傾向,要求在同等條件下向農村教師傾斜,同時,要改革評價機制,建立基於專業同行評價的評價體系,這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但是,如何推進,難度不小,其中最關鍵的是,怎樣真正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同行評價機制。

建立同行評價機制,目前面臨兩大問題。其一,我國教育管理目前還採取行政模式,政府部門掌握著學校的人事權和採取,學校並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如果政府管理學校的模式不變,那麼,就無法讓學校和老師擺脫各種行政評審、評比,學校就會圍繞行政性指標辦學,在這種辦學體制下,推進專業同行評價,可能有名無實。

其二,學校治理沒有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在中小學裡,教師並沒有多少話語權,學校辦學的管理和決策權,主要在行政領導手中。由於學校里沒有教師委員會(或只有形式上的教師委員會,但不獨立運行),因此,對教師的考核、評價,主要由學校的行政部門進行,與此同時,如果教師在評價中遭遇不公對待,教師也沒有健全途徑來維護自身權利。

我國於2010年頒布的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到要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調整政府管理學校的模式,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並要求中小學實行民主管理,發揮教師和家長在學校治理中的作用。但是,總體看來,推進教育去行政化的改革,並不順利,政府部門不願意放權和既得利益的阻擾,使教育管理和學校治理,還是傳統模式,在有的地方,行政化的問題還進一步加劇。對於這次職稱改革,大家聽到最多的是地方教育部門領導和學校領導叫好,可一線教師卻不怎麼高興,意味深長。——很有可能的結果是,正高職稱都會被領導們拿去了。

這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很嚴重的。在行政治校的環境中,很多基層教師失去教育理想,身心疲憊,充滿職業倦怠感。為此,千萬不能在推進職稱評審改革中再出現這種情況:國家出台的激勵基層教師的政策,卻最終成了領導們的福利。要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必須在推進職稱評審制度改革的同時,推進教育系統改革,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並在學校中進行民主管理。

其實,如果從徹底去行政化的要求看,職稱評審是否還應該存在都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從本質上分析,評審職稱就是行政部門對人才進行管理、考核和評價的手段,這影響用人單位的用人自主權,並不利於人才的優化配置,應該取消職稱評審,而是採取基於職務對人才進行招聘、管理、評價的市場化機制。簡單地說,教師的待遇不應與職稱掛鉤,而應該是聘任到哪一個職務,就享有這一職務的待遇,像農村教師,在農村更加艱苦的教學職務上,就應該享有比城市教師更高的待遇,這才能根本解決教師隊伍管理的問題,促進教師職業化和專業化發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台「網易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推薦閱讀:

這個國家已經悄悄進入春天,全世界都看呆了
葯食同源:國家級名老中醫 朱良春獨創五臟養生粥
她是一個沒有國家的大民族:中東亂局中淪為棋子,命運就是被出賣
美助理國務卿:土耳其是唯一能對付伊朗的中東國家
辭河觀點:最不願意看到美國衰落的國家是中國!

TAG:國家 | 職稱 | 教師 | 基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