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邵雍傳奇》

大型文獻紀錄片撰稿、編導閻波

謹以此片紀念中華先儒邵子誕辰1000周年

第一集 寒門苦讀聞大道

公元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歐陽修之子,時任太常博士的歐陽棐向朝廷奏議,為病逝於10年前的西京洛陽平民邵雍請謚。奏摺中說:雍少篤學,有大志。久而後知道德之歸。且以為學者之患,在於好惡先成於心,而挾其私智以求於道,則弊於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於四方萬里之遠,天地陰陽屈仰消長之變,無所不可,而必折衷於聖人。雖深於象數,先見默識,未嘗以自名也。其學純一而不雜,居之而安,行之而成,平夷渾大,不見圭角,其自得深矣。 哲宗皇帝當即頒詔,賜謚「康節」。按照《謚法》的特定含義,溫良好樂曰「康」,能固所守曰「節」。 淳熙年初,南宋朝廷詔謚「配享孔廟」,追封新安伯。明代嘉靖中祀稱「先儒邵子」。清康熙皇帝御賜「學達性天」匾。 從此,一介布衣邵雍被請上了華夏文明的殿堂,成為中國三千年來絕無僅有的傳奇人物。 (出片頭) 在今天的洛陽安樂窩邵雍祠,還保存著一塊三十八代孫邵廷澤刻立於民國三十年春的像考碑。碑文是這樣描述的: 康節邵子色微紫,廣顙(sǎng),身頎然,有顴特然。其下癯(quán)骨爽而神清,須長過領。內服皂領,帽有翼,圍袍土黃色無緣,皂縚(tāo)緇履,聳肩低袖,平目而睨視,坦而庄,和而恭。 一位仙風道骨的長者,一位和藹慈祥的老人,穿越千年時空,邵雍鮮活的形象躍然而出。 邵雍,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易學家和詩人。 公元1011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冬,邵雍出生於今河北涿州市大邵村。12歲時,隨父母遷居共城,今河南輝縣的蘇門山,於百源湖畔結茅屋而居。 少年時期的邵雍,家境清貧,生活拮据,但他酷愛讀書,篤志好學,在父親邵古的指導下,過著耕讀生活。15歲時,已能詩善文,顯露聰慧天資。 (採訪輝縣邵氏後裔) 《宋史?邵雍傳》記載: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 多年以後,邵雍曾對他的弟子感慨道:「學不在於樂,不可謂之學」。大有「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的儒家之遺風。 採訪世界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家、著名哲學家唐明邦:他的思想體系還是屬於儒家的。他在給弟子講課也好,給來訪的人(交談)也好,開篇講話,都是忠孝儒裡面的。就是講要忠於國家,我們現在講的忠於民族,忠於人民,要行孝道。 邵雍一生,讀書必在自得,不滿足於齋堂私塾的「記問之學」。他在《觀物外篇》中說:「記問之學,未足以成事業。」縱觀邵雍思想學說,始終貫穿著「文化自覺」、「學問自得」的思想脈絡。作為先天易學集大成者,他十分罕見地極少引用《周易》文辭,苦心孤詣地建立起自己的易學體系。青少年時期養成的學風,深刻影響了邵雍的一生。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鄭萬耕: 他自己要寫他的書,研究他的《周易》,不具體註解一句話。他通過《周易》他講他自己的東西。那麼樣弄起來,這都闡發了,實際上也是一種創造。所以說這個人的創造應該說比當時註解《周易》的人都厲害。 青年邵雍久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熏陶,曾經雄心勃勃,準備干一番經天緯地的大事業。 宋天聖四年,16歲的邵雍忽然醒悟道:「昔人尚友千古,而吾獨未及四方」。於是辭別父母,外出遊學。西跨黃河、汾水,南渡淮河、漢江,「周遊齊魯宋鄭之墟」,廣交四方朋友,遍訪世事人情。 一天,千里之外的邵雍接到父親的家書,說母親李氏思兒心切,神情恍惚,以致「倒誦佛書」。邵雍得知,急忙返家。連夜行至山西北部時,不慎連人帶馬墜落山崖,所幸只是摔壞了一頂帽子。 遊歷數年,邵雍歸來,不禁嘆道:道在是矣。 宋仁宗康定元年,邵雍30歲。此時母親已經去世,他守喪於蘇門山百源之上,汲水砍樵,贍養父親,恪盡孝道,聞名鄉里。 而立之年的邵雍,身居隴畝,心高天下,滿腹經綸,「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矣。」這一年,一位奇人的出現冥冥中改變了邵雍的一生。(出片頭) 這位奇人就是時任共城縣令的李之才。人們並不知道,這位進士出身的縣令掌握一手秘傳的絕技——《周易》數術學。 李之才公務之餘,一直在暗中物色有慧根的後生,作為自己門派的嫡傳弟子。聽說蘇門山上邵雍結廬耕讀,頗具才華,便親自上山來微服私訪。採訪世界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家、著名哲學家唐明邦: 他老師是李之才,是道家著名的人物的弟子。他對道家或道教有深刻的研究。他先天易學,是陳摶傳下來的。陳摶是五代時期、宋初的著名的道家人物,道教號稱他為陳摶老祖。他傳下來的幾個徒弟,現在看起來確實是很不錯。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哲學博士後章偉文: 邵雍的學術是得自於李之才,李挺之。李之才的學術,我們講是從穆修那邊承傳過來的。而穆修是從鍾放,鍾放又是從陳摶。因此,從學術的傳承的次序來看,應該說邵雍的學術,可能與道家的陳摶有著密切的關係。 採訪世界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家、著名哲學家唐明邦: 邵雍這個人物,我們從大學的授課就開始講他了,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宋明理學開創祖師之一。《宋史?道學傳》把他列為北宋五個著名的道學家之一,作為介紹。康熙曾經給他送一個匾,清朝,在學者當中,皇帝送匾的不多,說他「學達性天」。這個人在歷史上很有影響,他可以說是一個鴻儒,他對儒家的思想研究了很深透。本來他也是想要做一番事業的,他青年時代,到全國各處去採訪、訪問,想做一番事業。後來有了變化,他的老師,給他引到道家方面去了。 晚年時的邵雍,夏居安樂窩,冬棲雲溪洞,整天吟詩、著書、焚香、飲酒,與「四物幸相親」。 一編詩,即《伊川擊壤集》;一部書,就是《皇極經世書》。而那一炷香,是他每晚敬獻在陳摶老祖畫像前的遙思與冥想。算起來,邵雍已是陳摶的四代弟子,他們師徒之間秘密傳授的易學,與通行的《周易》思想體系並不相同,其核心密碼源自《河圖》、《洛書》、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圖。也就是引發千百年來無數易學研究者上下求索而難得要領的《先天圖》。 自從拜師李之才之後,邵雍的人生道路發生了重大轉折,開始收藏起儒家經邦濟世的綱常名教,轉而接受道家和道教的《易》學理念。」三年不設榻,晝夜危坐以思」,一心鑽研《先天圖》及先天之學。 採訪易學研究學者、清華大學《儒藏》編審專家郭彧: 的確,邵雍的易學是自成一家的。按照程顥給他寫的墓志銘,是自得者多。雖然說他師從李挺之,甚至往上還可以追溯到陳摶,但是他真正的先天易學是他自己研究的,到六十歲左右就成型了,特別著名就是《先天圖》。他通過一幅《先天圖》,六十四卦圍成圓圖,表示天;再把六十四卦疊成方圖,表示地。所以,他的《先天圖》是天圓地方,而且是天包地的。通過這一幅圖,他闡述自己的什麼呢?宇宙論,天地生成論。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哲學博士後章偉文: 大圓圖,我們講當時所謂的乾坤定位,但是它這裡面特別注重兩個方面。哪兩個方面呢?乾卦在上面,它往右邊一偏,是一個姤卦。姤卦是什麼呢?乾卦是六個都是陽爻,姤卦是乾卦最下面那個陽爻變成了陰爻,叫做天風姤。這個意味著什麼呢?由陽開始往陰轉變了。還有就是六十四卦圓圖裡面,下邊那個是坤卦,坤卦六個都是純陰的,大家都知道。但是,坤卦左邊有一卦,叫做復卦。復卦是怎麼回事呢?復卦是上面五個都是陰爻,但是下邊已生成了一個陽爻。坤復之際,邵雍把它叫做「天根」,這個乾姤之際,他把它叫做「月窟」。天根和月窟,直觀地講就是一種陰陽的消長。 贊同邵雍先天易學的學者普遍認同,邵雍的先天圖是一個獨創的宇宙發生論的理論模型,它的理論意義在於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圖像,表述了最複雜的宇宙變化的原理。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鄭萬耕:

實際上它是講天地萬物都處在陰陽消長的過程。這個圓圖,從上到下,從復卦到乾卦,是一個陽不斷增長的過程;這個從姤卦到坤卦,是一個陰不斷增長的過程。就是講一年四季,它是一個陰陽消長的過程,任何事物都處在這個過程當中。那麼這個圓圖,實際上它是講陰陽的流行,是一個時間的過程。方圖是講陰陽定位,陰陽定位實際上是一個空間的問題。那麼,這樣就把任何一個事物放在時間、空間的這樣一個框架當中,圖形會變化,通過陰陽消長,再發展以至無窮。 邵雍石破天驚地大膽提出了「伏羲之卦為先天,文王之卦為後天」的世紀說,從而構建了一套爍古震今的先天易學體系。那麼,何謂先天呢?有一天,邵雍見學生正在背誦他的詩「若問先天一事無,後天方要著功夫。」便問道:「如何是一事無呀?」學生回答:「出於自然,不用安排」。邵雍默然許之。他在《觀物外篇》中寫道:「先天之學,心法也。故圖皆自中起。萬化萬事生乎心也。吾終日言而未嘗離乎是,蓋天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矣。」 採訪易學研究學者、清華大學《儒藏》編審專家郭彧:

但要真正把它變成一幅圖,說明白的人確實是邵雍。邵雍原話怎麼說呢?說「乾坤定上下之位,離坎列左右之門。」這就告訴你是個立體的,天在上,地在下。還有一句話叫做:乾坤縱,六子橫。就像現在寫豐收「豐」字一樣。乾坤是一豎,完了兌、巽是一橫,離、坎是一橫,震、艮是一橫。邵雍就把八卦,首先闡明了它的由來,再一個賦予了八卦時空屬性。 宋慶曆五年,此時邵雍已35歲,尚未婚配。 正當他潛心學道,漸入佳境時,可惜天不假年,李之才撒手人寰,駕鶴西去。痛失恩師的打擊,一度令邵雍陷入極度的苦悶之中。 慶曆六年,心情逐漸平復的邵雍應邀到西京洛陽開館講學。他被這裡的山水風物之美所吸引,開始萌發定居洛陽的念頭。 宋仁宗皇祐元年,已步入不惑之年的邵雍,「以為洛邑天下之中,可以觀四方之士,乃定居之」。顯然,他所看中的是西京洛陽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優越性,將有利於自己的思想發展。 從此,邵雍的思想醞釀於斯,著作成就於斯,道德教化於斯,身後歸葬於斯。博大厚重的河洛沃土滋養造化出一代震古豪傑。歷史深度閱讀著洛陽,洛陽慷慨選擇了邵雍,邵雍在天下之中仰望著浩瀚的星空...... 預告片花:不惑之年的邵雍舉家遷居到了西京洛陽。在這天下之中,他怎樣創立了先天易學,會遇見哪些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的生活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根本轉變呢?請繼續收看《邵雍傳奇》第二集《安身立命安樂窩》——

第二集 安身立命安樂窩

當歷史老人的目光穿越千嶂萬壑,回溯到11世紀的中國,讓我們行走於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為大河東去,洗盡鉛華的北宋王朝重施粉黛,那將會呈現怎樣的繁華?邵雍,又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時代呢?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11世紀的中國,在經過唐末和五代近百年動亂之後,出現了堪與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媲美的建隆之治。北宋建國一百年期間,進入了高度發展的後封建時代。

美國耶魯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喬納森?斯彭斯在2000年1月1日的《新聞周刊》刊登文章,這樣評價宋朝:「上一個中國世紀是11世紀。當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國家。他的領導地位源於一系列的因素,從技術上的發明到工業企業的興起和管理良好的農業,從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實驗的傳統到對宗教和各種哲學思想的寬容。……上一個一千年的中國,是世界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不難想像,北宋王朝是一個繁榮昌盛的王朝,是一個科技發達的王朝,文學藝術的王朝,豪放婉約的王朝,也是一個開明仁慈的王朝。

採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黃道霞:

趙匡胤,這個陳橋黃袍加身以後,在和平取得的政權沒有經過殘酷的鬥爭。很主要的因素,宋朝以後,對周邊國家也比較寬容。沒有去用武力直打的死去活來。遼欺負宋朝欺負的夠厲害,佔領了燕雲十六州,包括現在的邊境都是被遼佔領了。宋朝開始都容忍了,沒有去一定要用武力去見一個高低,非要把地盤奪回來。所以呢,沒有窮兵黷武。所以趙匡胤恢復生產呢,發展文化,和諧社會啊,這一系列的政策,起了很大作用。宋朝這個人均當時的富裕程度,在世界第一,一直是世界領先的。所以邵雍這個時代,就是說宋代,有這麼一個特點,基本上趨於繁榮昌盛,經濟發展,文化發展,思想發展,所以宋代的思想也是文化的也是集大成。

採訪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希清:

從文化上來說,北宋時期,在教育、科技、哲學、史學、文學、藝術等等方面,都遠遠超過了漢唐,出現了一種鼎盛的時期。比如在史學方面,就出現了和《史記》齊名的《資治通鑒》。在文學方面,像宋詞就達到了詞的頂峰。唐宋八大家,在宋代就佔了六個,著名的書法家 蘇(軾)、黃(庭堅)、米(蒂)、蔡(襄)也都是北宋人。從邵雍他所從事的哲學方面看,就從漢朝的「漢學」發展到宋朝的「宋學」。這樣就從「傳注之學」發展到了「義理之學」。就是說經書要講義理,不僅僅是逐句注釋。宋初出現了像范仲淹和孫復、石介、胡瑗這樣的宋初「三先生」。後來,就出現了王安石的「新學」,再後來就出現了理學的「五子」,就是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兄弟還有邵雍。這個時候,儒、釋、道相互融合,使宋代的理學成為儒、釋、道融合的一個新的儒學。可以說,北宋中期,是繼春秋戰國之後,一個思想大解放、大發展的時期。這也是在這樣的一個思想、文化氛圍當中,才出現了或者說成就了邵雍這樣的由儒入道,這個思想非常獨特的一個思想家。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邵雍非常幸運,認為北宋王朝開國百年來出現的太平盛世,是自唐虞以來從未有的。他在《觀盛化詩》詩中歌頌到:「生來只慣見豐稔,老去未嘗經亂離。五事歷將前代舉,帝堯而下固無之。」

採訪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希清:

邵雍,他自己也說「生於太平世,六十有七年」。他也說,他生來看慣了豐收的景象,而沒有經歷亂離的局面。他兒子邵伯溫就說,你說沒有經歷過亂離的局面,恐怕過分了吧。邵雍就說,我老了,快死了,你將來會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局面。實際上,在邵雍去世50年後,北宋就滅亡了,從此以後就有點國無寧日了。

邵雍39歲時,帶著父親、繼母和庶弟,舉家自共城遷居洛陽。初來乍到,家境貧困。歲時耕種,僅給衣食。朋友不多,知音更少。他曾感嘆,「居洛八九歲,投心唯二三」。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哲學博士後章偉文:

邵雍不是尋「孔(子)顏(回)樂術」,而是真實的體味「孔(子)顏(回)樂術」。因為邵雍在當時,物質生活是非常匱乏的。按照史志的記載,他在當時的洛陽,基本上是貧無立錐之地。你別看他所寫他那是安樂窩,那哪是安樂窩?據我們現在講的,連貧民窟都比不上。但他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他的這種精神,他這種接人待物,這裡面我們講,他既有追求的洒脫,也有儒家的一種「孔顏樂術」的安貧樂道的一種精神。在這個裡頭,人格修養來講,他是兩種文化的一種很好的結合,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很好的一種結合。

後來,邵雍在門生故舊的幫助下,於天宮寺設館教學,由於他的學識、人品為人稱道,許多狀元之子、中散大夫之子都慕名前來拜師,一時「堯夫先生」之名聲震西京。

西京洛陽作為京師開封的陪都,居住著一批告老還鄉或官場失意的達官顯貴,著名的有宰相級人物富弼、呂公著、司馬光等。都與邵雍結為莫逆之交,並且相互產生了重要的人生影響。

採訪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希清:

邵雍在和這些人交往當中,他已經獲得了很大的幫助。比如,他39歲剛到洛陽居住的時候,當時他比較貧窮,當時房子也很破舊,甚至都可以說是不遮風雨。到1062年(嘉祐七年)的時候,他52歲的時候,當時的洛陽知府王拱辰就牽頭,給他蓋了一個很大的院子。這個院子大概有30多間房子,另外還有一個花園。邵雍就把它起名叫「安樂窩」。這個安樂窩,它的莊子的契約證明是王拱辰的,土地的契約是司馬光的,而這個園子的證書是富弼的。那就是說,是由王拱辰、司馬光、富弼等幫助他蓋了這麼一個住宅。這個住宅等到10年以後才辦完了,用現在的話叫過戶手續。這個時候,邵雍又寫了一首長詩,這個詩裡面寫道:「重(chóng)謝諸公於為買園,二十餘家爭出錢」,來給他建了這樣一個園子。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幫助,恐怕在邵雍的晚年,不會有這樣一個安樂、安居樂業的地方,去開館講學和著書立說。

(出片頭)

自從住進安樂窩,邵雍生活安定,心曠神怡。他一面繼續開館講學,接待來來往往的盈門賓客,一面深入精研《易》理,如爐火純青般錘鍊著那部「足躡天根,手探月窟」的驚世巨著---《皇極經世書》。

這座聲名遠播的安樂窩,一時成為洛陽封建士大夫及文人雅士談今論古,吟風弄月的雅集之地。當朝的官員來洛陽辦事,往往先去拜訪邵堯夫先生,然後再至公府。

採訪世界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家、著名哲學家唐明邦:

他和大家談的是那麼投機,可以說他的家裡面,司馬光那些人到邵雍家裡去,就跟到了老朋友家是一樣的,他的庵廬就是當時三個宰相級的人物給他共同修建的。這個人過去政治上的影響很大。

採訪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希清:

邵雍和這些達官貴人交往,主要都是談學論道。就如他寫了一首《四賢吟》的詩,這個詩裡面大意說:富弼的學問是「鋪陳」,呂公著的學問是「簡當」,司馬光呢?他的學問是「優遊」,程顥的學問是「條暢」。這四賢是洛陽的希望,都是在人之上的。他從跟這四位朋友的交往當中,也對他的思想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宋神宗四年,司馬光退居洛陽,建了一座園林叫「獨樂園」,離邵雍的安樂窩僅一箭之遙。二人來往密切,常有詩文唱和,在時事和學問上有很多共同語言,在邵雍撰寫《皇極經世》的同時,司馬光也在編著《資治通鑒》。

採訪易學研究學者、清華大學《儒藏》編審專家郭彧:其實,邵雍的《皇極經世》主要是以喻警世,就是三千多年的歷史大事記。他主要以《史記》為根據,糾正很多《史記》裡面的錯誤,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異曲同工的。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在邵雍去世之後9年才發表成書,當時(他)可以看到「三館」圖書。因為司馬光和邵雍走得很近,在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鑒》的時候,邵雍這個《皇極經世》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採訪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希清:

邵雍和退居洛陽的達官貴人交往,絲毫沒有攀附的意思,他們之間都是完全平等的。比如像原來洛陽人富弼,他在熙寧年間回鄉養病,他有一個很好的宅院,和邵雍的安樂窩離的比較近。富弼就說,我就可以隨時找邵雍過來了。邵雍就說,我冬天夏天不出門,春天秋天有時候去探視訪友。富弼要找我來,我不一定去;你不找我來,我說不定就去了。這個時候富弼年齡也快七十了,他一般也是閉門謝客的。但是他對邵雍另眼看待,他就對兒子說,如果是邵雍先生過來,隨時可以見。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的融洽。

作為寒門學子出身的邵雍,自有一套非道非儒,亦儒亦道的人生哲學。即是隱居不仕的平民,又是名聞朝野的賢達。他善於結交王公顯貴,更喜歡親近士農工商。尤其是步入晚年的邵雍,保持著江山氣度的儒者風範,更多地顯示了風月情懷的道家氣象。

採訪世界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家、著名哲學家唐明邦:

我們可以說他是尊儒崇道的一位大師專家,他尊重儒家,也崇拜道家。所以他的衣裳的打扮,是以一個道家的面貌的出現。他穿著一個道服,手裡拿個如意,還掛著(酒)葫蘆,他的小車子一出集市,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那些達官貴人,都把他引到家裡面,歡迎他,高談闊論。所以那些家裡人的奴僕,他都是很親熱的。這個人真是奇人,不只是達官貴人喜歡他,他能夠結交。山野的小民,他也結交,也是好朋友,談的很投機。這是道家隱士的思想,所以他不做官。他的朋友曾經三次推薦他入朝做官,他都婉言的拒絕了。他就說:「不作風波於世上」。人活的自由自在,所以他是一個隱士的身份。

宋神宗熙寧三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大事件,王安石主持變法。一時間裡,官場震動,新黨上台,舊黨隱退,政治鬥爭十分激烈。與邵雍過從甚密的司馬光、富弼、呂公著,都是新政的強烈反對派。社會政治的波瀾激蕩,就連大隱於市的邵雍也無法抽身世外。他的人生哲學與政治智慧經受著現實的考驗。

採訪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希清:

邵雍是一個易學方面,相數學派的代表人,他認為治必須通變,按照易學這樣來說。他的著作《觀物外篇》中說,為治之道,必通其變。意思就是說,社會在變化,治理國家之道,也應該隨著變化。

採訪世界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家、著名哲學家唐明邦:

王安石的變法,(邵雍)沒有持反對的態度,他還是要人家支持王安石。他講,王安石的變法,總會給群眾做些好事。他對社會看的很清楚,應該有所作為,有所變革,要行王道,要使人民安居樂業。

採訪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希清:

邵雍的一些學生,當時有的做州縣官,他們也對新法不滿,準備辭職不幹了,來徵求邵雍的意見。邵雍就說,如果新法太嚴厲,你在州縣官的任上就可以寬一點,這樣對百姓也會有些好處。

從王安石上書變法,到邵雍去世的10年間,是北宋政治鬥爭最激烈的時期,卻又是邵雍聲望最高,心情最愉快的歲月。他「清而不激,和而不流」的為人處世之道,就連王安石也感嘆道:「邵堯夫之賢不可及矣」。

安樂窩中,冷眼觀潮的邵雍,以其經邦濟世的儒者風範,超而不脫的道家胸襟,為後世昭示了「內聖外王」的人生最高境界。

預告片花:邵雍的忘年好友程顥曾說:「邵堯夫在急流中被渠安然取十年快樂。」安樂窩裡的邵雍,冷眼向洋看世界,詩酒書香,悠然自得。那麼,他為後人留下了什麼樣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寶藏呢?請繼續收看《邵雍傳奇》第三集《探幽索隱傳詩書》——

第三集 探幽索隱傳詩書

公元1077年,宋熙宗十年,邵雍已是67歲的老人。初夏六月患病後,他自知行將化羽西歸。有一天午覺醒來,對兒子邵伯溫說,他夢見旌旗鶴雁自空而下,引導他行於亂山之中,與司馬光、呂公著等人分別於一驛亭。

司馬光聞訊趕來探望,邵雍笑著說:看來我要經歷一場生命的轉化了。司馬光勸慰道:先生不至如此吧。邵雍說:生死不過一種平常事罷了。

同為「北宋五子」的張載試著要為老先生推算壽命。邵雍說:若天命則知之,世俗所謂命則不知也。

七月初四,邵雍用大字寫下了:「生於太平世,六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間,浩然獨無愧」的訣別詩,對自己的一生做了論定。

五更時分,一代鴻儒邵雍那玄思宇宙、彌綸(guān)天地的大腦漸漸歸於了沉寂。

歷史的長河流淌了600年後,邵雍的思想學說引起了中國又一位英明君主的注意。他就是拓疆安邦、勵精圖治的清康熙大帝。深諳中華歷史的康熙為邵雍祠賜題匾額:「學達性天」。從此,邵雍思想被確立為新儒學正宗而影響至今。

邵雍畢其一生留下了數十萬字的哲學著作。據當代《中國古籍普查》記載,現在還收藏保存有7種。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部,《皇極經世書》和《伊川擊壤集》,受到歷朝歷代的推崇和景仰。

《皇極經世書》是邵雍易學研究的世紀里程碑。這部宏篇巨制當時並未刊印,「靖康之恥」後曾經散失,是他的兒子邵伯溫和弟子以及歷代學者們收集整理而成。現在通行的是《四庫全書》子部數術類收入的版本。

面對這部煌煌64卷,洋洋十餘萬字,滿目神秘圖形與符號的「天書」,人們不禁要問,這部出爐於安樂窩,流傳於普天下的書,究竟隱藏著哪些宇宙密碼和人類精靈?邵雍以《皇極經世》命名,他的意義何在呢?

那麼,我們不妨從邵雍之子邵伯溫的敘述中試著找尋入門的路徑。

《皇極經世書》全書所講的道理,表現在俯察天地,洞悉人文兩大方面。邵伯溫說:「窮日月星辰,飛走動植之數,以盡天地萬物之理;述皇帝王伯之事,以明大中至正之道。陰陽之消長,古今之治亂,較然可見矣,故書謂之《皇極經世》,篇謂之《觀物篇》焉。」

採訪世界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家、著名哲學家唐明邦:

《皇極經世》主要是談了兩個大的問題,一個是談了整個宇宙變化的問題,他提出來一個「元會運世」的歷史觀。他這個「元會運世」,講得就是宇宙怎麼開闢的,人類怎麼產生的,人類歷史怎麼發展,將來宇宙會不會毀滅?是探討人類的一些大問題,是詮釋宇宙,有自己卓越的見解。他不是一般的歷史,有自己的思想理論體系。還有世界宇宙的變化有一套看法,這是《皇極經世》第一個大的問題。另一個方面,中國的歷史,有他一套系統的看法,他提出來是「皇帝王霸」這麼一個歷史觀。這個歷史觀,「皇帝王霸」指的是「三皇」,帝指的是「五帝」;王指的是三朝的王,夏商周三朝的王;霸就是當時「五霸七雄」,春秋戰國時期。他談這個歷史發展,是皇帝王霸四個階段的發展。但是後來的歷史,有的是王、帝比較佔上風,有王帝之風,但是也有霸的方面。儒家講王道,法家是從霸道方面,當然我們說皇帝王霸的歷史觀,當時是很有進步意義的。

採訪易學研究學者、清華大學《儒藏》編審專家郭彧:《皇極經世》這部書,應該是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應該是儒者之言,是渲染儒者之言。它主要說的是什麼?天地生成論。它的一元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有開物、閉物。從開物、閉物,我們現在可能相當於「乾」這個位置上。《皇極經世》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以運經世」。三千多年的歷史大事記,從堯繼位開始,一直到邵雍去世這一段三千多年。這裡面我們可以把它換成現在的公元紀年,公元前,公元後。它其中每一條,我們可以和史記去對(照)。關於邵雍這個年表,現在還在用,前些年清華大學搞了一個歷史年表,就是(參照)邵雍的。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哲學博士後章偉文:

「易」表現了宇宙萬化的根本原則,人類社會,是宇宙演變過程中所出現的一個階段。如果我們看《皇極經世》你會發現,他在堯以後大概到北宋,有三千多年的時間,有一個詳細的歷史年表。這樣的一個歷史年表的演進,它是納入到整個宇宙的演化過程當中。他認為,人的社會過程,只是這個過程的一部分。這樣就有一個問題,人類社會的演進有沒有一個規律?對於這個問題來講,就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特點,或者是周易文化的特點。周易講變異,但是它一定強調,這個變異過程中一定是有規律的,不然這個變就沒有任何意義。

今天的人們仍然在不懈的破解「哥德巴赫猜想」。所幸,今天已擁有了運算億萬次以上的「銀河計算機」。在宋代秦九少寫作《數學大略》之前,「數學」是少數易經學者秘而不宣的傳家之寶。

採訪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董光璧:

中國的《易經》,實際上是算的。「筮法」就是設計的一種演算法,這種演算法也具有機會性,現在說可計算了都是機會的。就是說是所謂算命的那套演算法,就是「筮法」,不是現在的能「通前」,就是古代的那種演算法,筮法的就是演算法。邵雍先生把這種演算法發展成一種模型,一個數學的宇宙模型。這種宇宙模型,可以看成是宇宙的立法模型。因為他把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把它擴大成一個宇宙的四季,宇宙的四季。把一年的360天,變成擴大360倍,就變成12萬9600(年),反正12萬以上的一個大周期。你看他的易學,他不講爻詞,他只講那個符號系統。他只講數,而且相都不講。他不認為哪卦指什麼什麼年的時候,卦相起作用,他不考慮,他算的是數。所以他的易學,也叫數學派。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哲學博士後章偉文:

你看邵雍的《皇極經世》也好,他根本沒有對《周易》經文逐字逐句的解釋,他是把「易」拿過來之後,做自己的一個構造,構成一個體系。邵雍這樣的一個解易的特點,他目的是想做什麼?目的就是要把人類社會人文的方面,和天道自然的規律,去做一個對比,找到他們兩者之間所謂的共同點。他認為,天道自然運轉是有個規律的。天道自然運轉,比如說要拿我們現在時髦的話來講,什麼宇宙的基點、大爆炸,什麼宇宙膨脹。其實這樣的一套理論,如果是按照邵雍的那個易學來解釋,它也是。他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演變成六十四卦,然後再演變下去,他說成成千上萬。就好比由這個太極演變成成千上萬,也就是說整個宇宙就是這樣的過程。

採訪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董光璧:

我們順著說下去,現在因為計算機,把什麼都看成計算的。大腦就是一台計算機,我們說地球也是一個計算機,宇宙也是一個計算機,這種思想就會說成計算主義的宇宙觀。這種宇宙觀,也就是說,對於計算和演算法這個問題比較看重。就是說生物進化實際上就是一種演算法,進化也就是計算。

(出片頭)

邵雍憑籍天賦異稟演繹出的先天易學體系,堪稱人類思想史上罕見的偉大創造。有意思的是,他別出心裁的構造出「先天圖」,竟然在不經意間觸發了大洋彼岸「二進位算術」的發明以及今天的計算機時代。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17世紀德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宣稱1679年前就發明了二進位算術,但是1703年才看到耶穌會士白晉從中國寄給他的《伏羲八卦圖》。而據當代學者的考證,萊布尼茨早在1687年就看到了這個圖,因為他本身就是最早研究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的德國人。

採訪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董光璧:

他說他發明二進位,給在中國的一個白晉傳教士(知道),白晉一看見二進位,就想起來跟邵雍的意圖是一樣的。白晉就說,你(萊布尼茨)不能說你發明了二進位,二進位在中國都有了。他(萊布尼茨)也承認,就是說重新發現了二進位,就等於他承認這個(邵雍)先驅。這一點是因為萊布尼茨自己承認,不是我們說的,他承認在他幾千年之前就有了這樣一些一致的想法。那就是說,科學易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如果從萊布尼茨用二進位詮釋易學的話,就是因為有邵雍先生的這個圖,他的研究是基礎。我們還可以說的更深一點,怎麼理解中國傳統現代易?打個比方,因為有了古希臘的原子論,才有了後來的科學原子論。古希臘原子論到科學原子論,十九世紀初,把古希臘原子論改造成科學的原子論。那麼我們現在都是這樣一個思想,現在的科學基礎就是原子論,我們現在的科學在轉向一個新的方向,就是以信息為基礎的科學,再個就是以計算機為標誌的,這樣的一個科學。我們說是比特,跟原子對比,就是信息的單位「比特」。那麼「比特」的先驅,就是陰陽爻符號系統。

(小學生課堂朗讀)

這首編入小學生課本的詩歌,是邵雍家喻戶曉的《山村·一去二三里》。簡單枯燥的數字,在這位易學宗師手裡把玩的玲瓏剔透,妙趣橫生,賦予了別樣鮮活、靈動的生命。

碧水微瀾,清幽雅靜的安樂窩中,邵雍下功夫推演「元會運世」的世界年表和「皇帝王伯」的中國歷史年譜。閑暇之餘,吟風詠月,詩以言志。「盡送光陰歸酒盞,都移造化入詩篇。」

邵雍平生吟詠詩歌大約3000首,《四庫全書》收錄20卷。之所以取名《伊川擊壤集》,意在效仿唐堯時一位隱居山野,擊壤而歌的老者。

採訪世界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家、著名哲學家唐明邦:

我們說邵雍這個人是不可多得的一個人物,他是一個鴻儒,同時又是一個隱士;他是一個史學家,同時又是一個詩人。他哲學思想很深厚,但是他感情流露,又是一個詩人,發表詩性的地方很多,有3000多首保留下來了。這個人物,我們說歷史給他的評價很高,康熙說他是「學達性天」,朱熹給他寫了詩,歌頌他「天挺人豪」,這是難得的人物。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鄭萬耕:

他有很多詩是哲理詩,應該說是哲理詩。你包括「天根月窟常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這樣一些詩句,仍然是講這個陰陽消長。什麼天根月窟?我一聽我們很不明白這是啥意思。實際上就是那個乾卦和姤卦、復卦和坤卦之間,那個地方陰陽剛產生的或是要產生還沒有產生之際的那個東西。當然說「三十六宮」就比較複雜了,就是他講那個卦分成一些階段,分成一些方面,他給稱為「三十六宮」和專門的一些說法,非常形象。但是這樣一些東西,就把他的理論思維非常形象化的表達出來了,就是我剛才說的,「道通天地六行外,身在陰陽五行中。」他就這麼一個人。實際上宋明理學,宋明道學,就是這樣一些宋明的哲學家,都強調一個東西,體用一元。

在邵雍研究學界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凡欲解讀《皇極經世書》,必從《伊川擊壤集》入手。邵雍的傳世詩書,就好像紅粉一體的二喬牡丹,一朵花,開兩瓣,相映成輝,相映成趣。

採訪易學研究學者、清華大學《儒藏》編審專家郭彧:要想了解邵雍,必須通讀《伊川擊壤集》,他是有宋一代比較獨特的。他的詩是詩以言志,但是不求功,和唐不一樣。所以我們通過他的詩,就可以知道他的整個易學活動,或者整個哲學活動的脈絡。我很喜歡他的詩,我做的社會年表,在裡面寫了(邵雍)一些詩,我們通過他的詩,就可以非常進一步的了解邵雍。他是自成一家的,關於詩的這方面,唐代有唐代的風格,宋代就是哲體詩,這是邵雍開創的。

採訪世界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家、著名哲學家唐明邦:

他的詩還是膾炙人口的,他的詩一出來,大家就傳抄,真正叫做洛陽紙貴。我們今天應該很好來體驗邵康節先生,他是我們國家傳統文化中做出相當貢獻的人物,他是群眾當中最受歡迎的一個人物。一個思想家能夠在群眾當中有這麼高的威望,達官貴人也接近,也喜歡;普通老百姓也歡迎,也尊重他,這種思想家是不多的。

在今天洛陽伊川平等鄉平等西村,有一座松柏掩映的墓園,是邵雍和他父親邵古的長眠之地。墓前石牌坊上「安樂佳城」四字,為邵雍生前親自命名。山門上鐫刻著對聯,上聯是「刪後無詩,嘯月嘲風留擊壤」;下聯為「畫前有易,躡根探窟見先天」。

程顥受囑託為邵雍撰寫墓志銘,沉吟良久,忽有所得,擊掌嘆曰:堯夫之學可謂安且成矣。

預告片花:邵雍生前以「俯仰天地間,浩然獨無愧」,來總結評價自己的一生。然而在他去世後的幾百年間,卻經歷了更加跌宕起伏的褒貶榮辱,甚至被江湖術士尊奉為看相算命的「祖師爺」。那麼,哪一個才是真實的邵雍呢?請繼續收看《邵雍傳奇》第四集《千秋功過任評說》——

第四集 千秋功過任評說

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4月的一天,伊洛兩岸,垂柳輕揚,牡丹綻放,春日溫暖的陽光輕撫著香煙裊裊的天宮寺。借住在這裡開館講學的邵雍正在午睡,不堪被牆角的老鼠所煩擾,以瓦枕投之。瓦枕摔破後,發現內壁竟然有字:「此枕當卯年四月四日巳時見鼠而破。」雍曰:「物皆有數」。

作為得到道家高人真傳的邵雍,一生充滿了濃厚的傳奇色彩。不僅史料中有記載,其兒子邵伯溫在《邵氏聞見錄》里也多有披露,民間百姓更是津津樂道,婦孺皆知。

(採訪輝縣邵氏後裔講邵雍傳說)

(採訪安樂邵氏後裔講邵雍傳說)

自從伏羲氏畫八卦,出現以蓍草占卜以來,到殷商時期的甲骨問吉凶,宿命意識一直與華夏文明如影隨行。歷朝歷代帝王更是宣揚「五德終始」、「三統」循環的神秘思想。

採訪世界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家、著名哲學家唐明邦:

為什麼呢?原來看中國的歷史,只有三種理念,一種叫做天命君受。歷史的變遷不是人為的因素,每一個皇帝登基都是接受了天命,天子嘛,人的觀點是顯得落後的。還有一種就是叫做「三統」的循環,那種理論漢朝以後就流行。「三統」的理論,他講歷史的發展,跟無形的關係。一個時代穿的衣服,修的宮殿的顏色,都要反映這個時代。漢朝的時候叫做水,金木水火土,它戀水,水就是河水。河循環到漢以後,唐朝就像黃顏色了。「三統」也是一種比天命要好,不是完全由上帝來決定,還是有歷史發展的變異,但這個變異是太不可捉摸的東西。

採訪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董光璧:

因為我是學科學的,從科學的角度,我對《易經》有一些理解。《易經》,就是不斷的對著文本進行詮釋,不同時期的詮釋是不一樣的。大家都說,《易經》原來是一本占筮的書。後來辯證哲學的時候,科學時代,我們也可以從科學的角度去解讀它。從這個角度來解讀的話,邵雍老先生當時提「先天易學」,就是不太贊成《易經》開始就是占筮的書,通俗地說就是算命的,不是的。在那之前還有「易經」,那個「易經」就是邵雍先生髮掘的,這個在歷史上應該是有劃時代作用的。也就是說,前占筮時代,邵雍老先生叫「先天易學」,現在我們按著易學發展史,叫自然易學。這樣我們易學的發展就分四個階段,自然易、占筮易,然後就是人文易,現在就是科學易,不斷地增加新的內容。自然易,就是還沒有文字,光是符號,這個是邵雍先生開始講的是這個。占筮易,實際就是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戰國時期,我們又出了一個人文易,就是從哲學上來解釋,主要以《易傳》的出現為標誌。到科學時代,科學易,應該說是以萊布尼茨的二進位,來解說《周易》的符號系統。他解說那個符號系統,就是邵雍的那個《先天圖》

採訪易學研究學者、清華大學《儒藏》編審專家郭彧:

《周易》學問裡面現在來分,相、數、易、理。大家知道社會上都把算命的看做是偏重相數,某些學院派的偏重易理,但邵雍不這樣。邵雍有一句話,叫「相數言易」,四者不可缺一。就是這四方面,都不能缺的。邵雍在觀外篇里講,不管什麼數,最後都要用於理,就是不管什麼數,都要歸到道理上來。就證明邵雍不僅僅是個相數派,應該說邵雍是相與理兼顧的。我們覺得從看邵雍著作,我們更能注重什麼是他的易理,因為他觀物得理。邵雍的觀物,不是用眼睛觀,他是用心觀,這一境界是很高的。心觀,就是要得理。

宋治平年間,有一天邵雍同幾位客人在洛陽天津橋上散步,忽然遠處傳來杜鵑的叫聲,邵雍當即「慘然不樂」。客問何故?邵雍說:「洛陽向來沒有杜鵑,而今有杜鵑飛來,是不良預兆。」客人詢問是何原因?邵雍用地氣變化規律解釋說:「天下將治,地氣自北而南;將亂,自南而北。如今南方地氣來了。禽鳥飛類,最先感知地氣。今有杜鵑啼鳴,恐怕南方草木皆可移於北,疾病瘟疫之類也會隨之侵襲而來。北方人要受苦了。」邵雍以自然現象作徵兆,用天人感應來預見即將來臨的政治變革。果然,沒幾年光景,江西人王安石上台推行新政,朝野上下出現了動蕩不安的局面。

對於邵雍先知先覺的傳聞,程頤評價道:「其心虛明,自能知之」。《宋史·邵雍傳》中這樣寫道:當時學者因雍超詣之識,務高雍所為,至謂雍有玩世之意。雍蓋未必然也。

那麼,對於自古至今江湖術士們竭力把邵雍喬裝打扮成算命看相的「祖師爺」,該如何甄別呢?對於民間百姓種種關於邵雍神奇的傳說,又該如何看待呢?

採訪易學研究學者、清華大學《儒藏》編審專家郭彧:

邵雍,為什麼現在社會上傳說邵雍是打卦算命的「祖師爺」呢?他是有原因的。在元代出現了一本書,《梅花易數》,他寫的是邵康節撰。大家知道,「康節」是邵雍死後的謚號。他為什麼不寫邵雍撰,寫邵康節撰呢?這實際告訴你,這不是邵雍,是託名邵雍的。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鄭萬耕:邵雍先生是內聖外王之學。咱們僅僅把他看作是搞預測,僅僅是算卦,確實小看了他的學問,就是把他放的檔次太低了。我們邵雍應該檔次是高,不僅講具體事物,講人事的事功,還講先天的講形而上學的,這樣一個比較高層次的一種東西,包括人的心理。因為他通過這個陰陽消長、天地終始之變,再運用到我們個人的人身修養。

採訪易學研究學者、清華大學《儒藏》編審專家郭彧:

《梅花易數》講的是占卜。後來社會上的人,不想那麼深入的研究史學、易學,他們看到這本書,就誤以為是邵雍的。就把邵雍抬舉為打卦算命的「祖師爺」,這個也是有原因的。我們今天從正本清源的角度看,為邵雍正名,我們覺得邵雍不是一個打卦算命的人。因為他的《伊川擊壤集》有很多詩,其中一句話叫:買卜稽疑是買疑。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鄭萬耕:剛才不是講內聖外王之學嗎?他是要我們以物觀物,就提出以物觀物這樣一種世界觀、人生觀。什麼叫以物觀物?不能過多地以眼觀物,也不能過多地以心觀物,而應該是以理觀物。這個以理觀物就是他說的以物觀物,冷眼旁觀,你不要被一些生死榮辱、貧賤壽夭所牽連。

採訪易學研究學者、清華大學《儒藏》編審專家郭彧:

只要不屬於迷信的,屬於傳奇的、傳說的,我覺得無可厚非。因為出於民間的,百姓對邵雍敬仰,只要有口碑,口碑比石碑重要。好多故事很有趣,也反映了邵雍的一些「善易者不佔」。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鄭萬耕:我估計剛才說的他這個學問很高深,很多人不是很懂。那麼這樣一些東西呵,就把他所謂傳說的,比較神秘的那樣一些東西,別人在流傳他這個。那麼把他這樣一些非常高深的理論、哲學思維,這樣一些東西放在一邊。不是說邵雍不好理解嗎?不好懂的就不容易流傳,好懂的民間可能願意接受。那麼這樣呢,可能他的東西就流傳下來了。

(出片頭)

邵雍作為一代鴻儒,以其奇偉玄妙、龍象大觀的學識;溫良守節、道顯德彰的風範,贏得了朝廷和百姓的推崇、景仰。然而,隨後的幾百年間,邵雍卻遭遇了歷代來自統治階層與儒道學界的褒貶。尊之者謂其「學達性天」,抑之者斥之「離經叛道」。他獨創的宇宙終始理論和歷史評判學說也沒有得到真正的傳承,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採訪世界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家、著名哲學家唐明邦:

關鍵是他先天相數易學,他完全是獨創的。先天易學,是邵雍的獨創,這個獨創在當時還有人很佩服他的易學研究。後來,從宋過後,研究的人越來越少了,再加上清朝以前,沒有把他列入到孔廟裡面去。一般的感覺到他不正統,他因為是道家的。他自己的思想也是道家的,所以儒家的挨不上了,就是把他邊緣化了,從明清以後就把他邊緣化了。後來,康熙給他送了匾以後,有所提升,所以孔廟裡面有的把他列上去了,有的沒有列。實際上社會地位還是那樣,跟皇室關係比較密切,他這個社會地位就很高。

採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黃道霞:

邵雍的學術思想,按照梁啟超的觀點,他的天分很高,很聰明。有思想的就是憑腦子,就能夠想出很多想入非非,想入天上地下,上升到天上地下。雖然是想,憑空在想,但是他能夠演繹這個東西也是很了不起的。這個一般的沒有這個水平來解說這個東西,這個水平很高的,既有理又有實際,是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是一種學術思想與社會實踐歷史結合起來做的這樣的一個工作。所以這個工作沒有傳承下來,他死了以後,他有幾個弟子在南宋時期,但是這幾個弟子,據梁啟超的研究,弟子都沒有學到他真正的本事。只會說他的話,用他的語言,但是沒有掌握他的方法,沒有掌握他的學問,實際上是這麼個意思,所以這個傳播的不廣。

採訪易學研究學者、清華大學《儒藏》編審專家郭彧:

邵雍的學問,可以說博大精深。因為他研究了幾十年,在百源冬不爐夏不扇刻苦研究,後來遷到洛陽以後,也在研究,他在洛陽呆了將近三十年。他這個學問,你說沒有傳承,或者後人沒有真正理解,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先天的天份,還有一個就是時間,就是人們要想把邵雍的學問研究明白,就必須超過邵雍所用的時間,在短短時間是不可能的。還有一個,邵伯溫把《皇極經世》類似周易一樣分了十二篇,把它加厚了,這樣這個書就比較冗長,人們讀起來也就比較費勁。

採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黃道霞:

再一個關鍵的時候是明朝,明朝在宋代儒家思想發展到宋代以後,儒釋道思想融合到宋代以後,到了明朝的學者們,就對宋代的批判破壞。破立了,有破有立。但是呢,明朝的學者,對宋學是破的多,立的少。破首當其衝的當數朱(熹)子,朱(熹)子挨批了。朱子在明清兩代,特別是到了清朝,批朱子的也不少,那邵(雍)子就更不在話下了。這樣子的,在社會的地位就有些下降了。

採訪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董光璧:

邵雍,雖然他這套系統,我們不能說他是科學的,但他屬於一個藝術哲學的一些原理,他也不一定經得起實驗的證明。比如說,他怎麼著,12萬9600年,世界就毀滅了?現在肯定不是,並不會因為這一點,就能夠否定他的意義。但他想到了,宇宙是有生命力的,它是循環的,完了還可以循環來。在這個意義上,這種有周期性,宇宙的生命有周期性這一點,跟現代科學思想是一致的。當然,具體的經驗內容肯定是不一致的,經不起科學的論證。但是這個思想的核心思想,它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我們也不能把古人說的,在古代就有了什麼宇宙大發展的科學,這樣也不是,因為它不是。什麼東西都有產生、消滅的過程,有生有滅。宇宙有生有滅,一個學說也有生有滅。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哲學博士後章偉文:

我們現在來紀念邵雍,實際上我們也是要明確,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學術精神,對我們當代來講,有什麼啟發的意義?他的這樣一種地位,是做了一種很好的將儒和道的文化做一個融合,體現出了我們所講的很高的精神意境。

一書開奇智,千古見精神。一百年前,梁啟超先生滿懷深情地評價道:邵雍,是中國思想史上一顆璀璨奪目的彗星。一百年後,一個千年來臨的時候,今天的人們該怎樣仰望星空和星空里的邵雍呢?

---------謹以此片紀念邵雍誕辰一千周年


推薦閱讀:

他們為什麼能美一輩子?10位傳奇教你怎樣穿不會錯!
義門陳:一個曠世家族的傳奇
楚漢傳奇有什麼幕後製作?
傳奇紫砂壺
如何選擇中醫——李傳奇

TAG: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