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了嚕!不管合資車還是自主車,其實都是國產車?!

第一位LZ的帖子

第二位LZ的帖子合資車和國產車甚至是進口車都被提及了,尤其是合資車和國產車之間的對比簡直不要太多~看了這麼多帖子,小編髮現在國人眼裡:進口車>合資車>自主車。這事讓小編有點疑惑,於是就去找朋友聊了聊。

小編:如果你有30萬的預算,你會想買什麼車?朋友:我現在邁騰開的挺好不想買車行嗎?!小編:行行行,我就問問……朋友:肯定是合資車,以車型配置和市場保有量作參考。一輛車賣得好肯定有理由啊,不管是修理養護,還是口碑上看絕對是沒問題的!小編:你有沒有想過買個自主車?朋友:不可能!國產車沒面子!開出去多掉價啊,質量還沒啥保證。我拒絕。小編:為什麼一提起買車,你更傾向於合資車?

「合資車國產車傻傻分不清?」比起上來就拽大道理,小編更願意先正經的解釋一下。國產車:現在的國產車說法太泛泛了,只要是中國造的就能叫,非得細分就是中國品牌和合資品牌。

中國品牌logo自主品牌:是指由企業自主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像咱們天朝的自主品牌耳熟能詳的就有:一汽紅旗,比亞迪,奇瑞,吉利,五菱等等……自主品牌其實就是根正苗紅的made in china!

合資品牌logo合資品牌:就是中國的汽車生產商和國外的品牌合作生產的汽車,例如長安福特,北京現代,華晨寶馬,奇瑞路虎……「合資品牌PK 中國品牌到底從何說起?」上面解釋了合資品牌和中國品牌間的關係。咱們中國有句俗話就是「月亮還是外國的圓」。合資品牌就像是外國人來中國,娶了個中國媳婦,生了個混血大胖小子。不僅如此,這個混血兒有著外國的血統和中國的國籍,並且受著咱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儘管金髮碧眼的可是說起中國話卻賊溜!再說中國品牌,根正苗紅的地道中國人,往上追就祖宗十八代,個個都是從裡到外的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一顆紅心向太陽。

在很多車友的眼裡,中國品牌就是自家的孩子,合資品牌其實是別人家的孩子。每次一出點什麼事就拿自家孩子跟別家孩子比,當然是自家孩子哪兒哪兒都不如別人家的啊!然後,這倆孩子就結仇了,處處開始較勁。明面上都是愛國好青年,背地裡的爭鬥可是不少。「從數據上看哪個更強?」在1985年3月,第一個合資品牌——上海大眾在中國誕生了。在40多年後的今天,合資品牌陸陸續續的增加到了雙手雙腳都數不過來的量級。中國的汽車發展的飛快,很多人都認為合資車一定是最牛逼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反而是自主車的銷量在年年遞增。先別急著反駁,小編有數據作證!2013年銷量2014年銷量2015年銷量2016前11月銷量中國品牌564.7萬輛626.4萬輛768.7萬輛925.1萬輛2013年全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了564.71萬輛。2014年全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26.49萬輛,同比提高了10.9%。2015年全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了768.7萬輛,較2014年銷量上漲24.0%。2016年前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共925.1萬輛,同比增長20.2%。既然自主車的銷量還挺牛逼的,可是為什麼人們一提起買車,排在第一位的還是進口車,就算預算不足也寧願選擇合資車?「為什麼人們更愛合資車?」首先,中國人嘛,要的就是個「面子」。中西方文化差異和政策的不同導致人們對車的選擇更是天差地別。

第一,大多數的中國家庭里只有一輛轎車,不像西方或者其它亞洲發達國家那樣,他們的家庭甚至每個成年人都配有一輛車。所以,在中國家庭里一輛車就必須滿足整個家庭成員出行的要求,這樣一來,對車的質量和品牌要求很高。從車內空間到配置的舒適度以及車輛逼格的需求就高。

老話都說「開賓士,坐寶馬」,可見中國人對品牌的執著有多大。第二,在中國人審美觀里「大氣有面子」是相當重要的。從房子就能看出來,前些天小編被老媽拉著去看房,發現現在的設計基本都是偽·大戶型,客廳設計得很大很敞亮,而房間可以不用那麼寬敞,夠用就成。小編媽說「這種設計好啊!以後有朋友來咱家做客的時候,誇誇咱家的客廳大氣亮堂,真是挺有面兒的!這種設計好啊!」買車也是同樣的道理,車的外觀如果不夠「高端大氣上檔次」,就會覺得失去當初買車的初衷。更別提現在的年輕人還得用車來泡妹子……其次,信不過中國品牌的技術,還是認為外國的技術可靠,做工精緻!畢竟是合資車啊,肯定質量有保證是不是?再看看外國的設計,賊漂亮!內飾做工和材質絕對是頂好的!動力懸架更別提了,絕對是外國最新最前沿的技術!看看價格,比進口車便宜了不少,合資車的性價比高到沒誰了~

第三點,都說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所以開車也得選個有品牌底蘊和口碑的吧?沒錯,合資品牌背後可是靠著外國品牌啊,洋鬼子的品牌底蘊和口碑跟那裡擺著呢,容不得你不信。

從工業革命時期就開始造車「家裡有輛合資車就是不愛國?」最近,小編越來越多的能在網上看見這樣的言論:「買中國品牌車才是愛國」。什麼才是愛國?當然必須買中國車的才是愛國的體現!買進口車的就是「叛徒」,買合資車的就是「漢奸」、「假洋鬼子」。

Excuse me?請拉倒文章開頭重新再看一遍文章,謝謝。在最開頭小編就說了,不管合資車還是自主車,通通都能稱為是「國產車」。等等小編還沒說完,在現在這個社會,只要是「國產車」就都應用了西方的部分技術,即便是中國品牌也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純正國產。小編用去年長安賣的最火的一款車舉例,長安cs75舉例。現在大部分車型都配有EPB駐車技術,實際上是美國天合汽車集團trw將電子駐車制動系統(epb)技術產品到中國本土投產和供應中國整車企業。長安cs75還搭載了6AT的日本原裝愛信手自一體高效變速器。

長城哈弗H9再舉個例子,排在自主品牌第二位的長城,前些年賣的很好的長城哈弗H9,小編有個朋友從當年的宣傳單頁上看到:H9採用了「德國采埃孚公司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博格華納的雙速TOD智能四驅系統,德國大陸集團的EPB電子駐車系統,德國博世公司的ESP車身電子輔助系統,德國哈曼公司的超豪華音響、奧托立夫安全氣囊。」這種現象也並不是個例,事實上,無論是自主車還是合資車,都用了國外的零部件。「如何正確的評價中國品牌?」就像上面提及到的那樣,儘管現在很多人已經開始認識到自主品牌的性價比和質量在不斷改革變好。小編還要跟各位朋友們說:確實對於自主品牌的崛起很多人認為是政府的地方保護,其實針對所有的汽車企業都是一樣的。不僅僅是自主車,合資車都有政策在背後進行操作。

因為汽車產業是國家比較看重的一個經濟來源,肯定需要控制住外來企業。這就是很多進口品牌來到中國後會跟中國企業進行合作,從而出現了合資品牌。而自主品牌也是在政府推動下迅速成長起來。從企業角度來看:自主品牌從誕生之初便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背後靠著國企這個大靠山,再加上政策的扶持,自主品牌逐漸的進入到了飛速發展的時期。

同時很多自主品牌大廠面臨著技術不過硬,質量不過關等難題如何突破這些才是自主品牌崛起前最需要關注的,只有從內部開始改革,提升品質與安全實用性,擴寬銷售渠道,提高品牌影響力,才不會在政策退出時被迅速 「打回原形」,才能最終獲得消費者與市場的認可,中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民族重任最終還是必須由自主品牌來承擔。

現在長安,長城等自主創新大廠已經開始改變,推出了自主研發技術,但是還有更多的品牌依舊是「投機派」,通過「拿來主義」來凸顯其品牌格調。小編衷心的希望以後像長安這樣的創新大廠能越來越多,真正做到「扛起中國造車夢」的大旗!從用戶角度來看:面子儘管很重要,但是對於開車還是要看合不合適。這個合適的標準不僅僅是價格,也是質量和安全性。雖然自主品牌給很多車主的印象都是「投機取巧」或者是「質量堪憂」,但是我們也要正視中國品牌的進步。希望各位朋友們可以支持有創新理念的中國品牌,真正做到能夠從自己的需求判斷買車時的條件,不要盲目的跟風購買。朋友你們現在的座駕是什麼?以後會不會購買自主品牌的車呢?--------------------------------各位親,我們的留言系統出了一點點小意外,我們正在緊急處理中。因此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也請大家多多諒解。但是,一天看不見你們,我難過得想吐血。所以我用盡全身元氣造了一個傳送門,大家進入我的靈魂世界,進行一場靈魂的溝通吧~


推薦閱讀:

如何玩轉跨界整合資源?
10萬左右買個合資車,到底應該關注哪些方面?
2017上半年最多人買的10款合資SUV,第一名賣了14萬多輛!
合資品牌的勝利 2014年1月汽車銷量排行
支持這5家合資車退出中國! [一點資訊]

TAG:國產車 | 國產 | 合資車 | 合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