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亦勁:比「鳳姐」更噁心的是傳媒的低俗

童亦勁:比「鳳姐」更噁心的是傳媒的低俗發布時間:2010-02-19 來源:光明日報 類型:時事評論

-「我九歲博覽群書,二十歲達到頂峰。我現在都是看社會人文類的書,例如《知音》《故事會》……往前推三百年,往後推三百年,總共六百年沒有人超過我。」此語出自一位名叫羅玉鳳的打工妹之口。1.46米羅玉鳳被網友稱作是「鳳姐」,在上海地鐵站發過1300份徵婚傳單,誓嫁1.8米的名校碩士生的她通過一次電視節目而一炮走紅。

「鳳姐」是「紅」了,「紅」透了大江南北、「紅」得是風風火火!與以往名人的成名之路有所不同的是,「鳳姐」並沒擺出芙蓉姐姐「搔首弄姿」的姿勢,也未拿出老一輩藝術家們「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狠勁,便一夜成名了。而推究其原因,除了「鳳姐」那雷到打人的話語及經歷外,傳媒機構的助推作用不可小覷。

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這位「鳳姐」不是腦子有毛病就是要惡意炒作。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相信正常人是不會扯著自己的短處讓人家去笑話的。沒有想到「鳳姐」就是有這樣的膽量來挑戰人們潛移默化的行為準則,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電視台、傳媒機構來推動著整個事件的發展,讓「鳳姐」一炮走紅!

隨著中國電視傳媒業的第三次大改革不斷深入,我國電視業呈現出了百家爭鳴、萬花齊放的形勢。電視與觀眾的互動是越來越密切、電視節目也越來越符合觀眾的口味,也正是如此,電視業地方台的競爭是日趨激烈。各個地方的電視台都想通過提高收視率來拔得業界競爭的頭籌。競爭是好事,可就怕碰到惡性競爭,正如商品經濟市場內的某些不良商家一樣,一些電視台過分追求收視率,不考慮受眾的接受態度,盡播些「黃色」新聞、「小道」消息來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而忽略傳播效果。正如「鳳姐」這事一樣,這期節目過後,「鳳姐」是火了,連帶著該電視台一起火,而噁心的卻是全國的電視觀眾。

老百姓印象中最深的電視訪談類節目莫過於央視的《藝術人生》。不論是朱軍在演播廳的主持風格還是老藝術家們在接受訪談時表現出的態度都是落落大方、有板有眼的。為什麼人家在不帶一點低俗噁心內容的前提下能夠在老百姓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時引領著一種積極健康輿論,而各個地方電視台晚上所謂賣葯的「訪談節目」依舊是不絕於耳呢?這是值得某些電視人反思的。

雖然,地方電視台不需要都像央視那般端莊嚴肅,但筆者認為也不必過分開放。在眼下的信息時代即使網路傳播的力量不斷壯大,但電視仍然是引領輿論最大的一個陣地。倘若電視節目老是將一些噁心低俗的內容搬上銀幕,試問我們的社會還有何高雅可言呢?

推薦閱讀:

《死侍》那麼火,你造嗎?|死侍|漫威|低俗
媒體,網路為什麼充斥著低俗的,無意義的新聞,資訊?這些會不會拉低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政府為什麼不禁止?
娛樂節目別用低俗方式博取笑聲
金像獎評委大膽預測:《寒戰》PK《低俗喜劇》
對不起,你低俗的幽默冒犯到了我

TAG:傳媒 | 低俗 | 噁心 | 鳳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