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講義六

原文地址:【積累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講義六(轉)作者:美麗清江

第六講 中國清官文化

一、有關清官與廉吏的最早說法

1、 吏  吏是我國古代大小官員的通稱。秦以前,稱公卿為吏,中央和地方機構的下級辦事人員也稱吏。現在下級辦事人員都改稱公務員了,呵呵,還不如稱吏呢,省倆字呢。漢代時,官、吏的界限從職權與地位上逐漸有了分明。宋代,有品稱官,無品稱吏。不過,社會上仍沿襲先秦以來稱官為吏的習俗,比如清代督撫們,常被稱為封疆大吏。

2、 吏以廉為本  云: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政,五曰廉潔,六曰廉辨,後人又加個廉儉,構成七廉。

3、原始社會末期即開始倡廉,春秋戰國時廉政建設有了進一步發展。

儒家從政治上強調廉,但真正把廉政從政治高度加以認識並視為關係興衰存亡者,乃是法家的管子,即管仲。

4、「清官」二字,何時何地合為一詞,有多種說法。

其一、"查正史記載,始見於"(見上海1978-11-25)。

其二、明代李贄卷四中已有"彼為巨盜,我為清官",將清官與巨盜對稱,乃清明,清正,清廉之意。

其三、金代元好問中已有"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只從明府到,人信有清官"的詩句。

其四、段寶林在其中云:"從清官產生和流傳的時間來看,清官一詞,與包公(999-1062)關係甚大,似乎可以說是包公清官故事流傳之後而盛行的。卷316記載時人稱包公"笑比黃河清""。(見1999-5-6)

其五、「兩袖清風」之由來  明英宗時,兵部侍郞于謙巡撫河南,回京時連河南的土特產---土蘑菇與線香都沒帶。賦詩名志: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二、清官故事之樣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

1、出生與教育

于成龍(1617-1684),呂梁地區方山縣下昔鄉來堡村人。幼讀詩書,讀出這麼個道理:"經史子集千本萬卷,無非仁義禮智四字,程朱理學滾瓜爛熟,無非天理良心四字"。  2.信仰

于成龍,1647年,始讀佛經,個人思想,成為佛、儒、道三合一。概括如下:相信因果報應,講究天理良心;提倡清心寡欲,崇尚潔己愛民,主張積極入世。  3.仕途起步

于成龍,1661年,抽籤抽了個廣西柳州府羅城縣令。這時的羅城縣,環境極差,它剛於1659年被收歸清政府,第一任縣令被殺,第二任縣令上任未到一年,跑了,至今無人上任!別人勸他算了吧,但于成龍最終還是決定赴任,家人哭諫不行,只得哭相送。

4.境界

置賣家產湊路費,無火車無汽車無飛機,騎驢登程,歷時三個半月,進得羅城,只見六戶人家。皆草屋柴門,老弱病殘,上前叫門,主人見之如見虎狼,驚恐萬狀。主僕六人只好住進了關帝廟。第二天才找著縣衙門,只見台階上草比人高,中堂草屋三間,用木頭架子撐著,四周沒牆,瞧著象房子的樣子。這時候,因水土不服,五個隨從中死掉兩個,跑掉兩個,只丟一個——電視上大家也看到過——蘇朝卿。于成龍沒有秘書!

5、任內百姓

1662年秋,于成龍被廣西布政使金光祖看中,欲留在桂林。近百名老鄉結隊到桂林,跪在署院門外"靜坐示威",向督撫要于成龍,于成龍歸。從中看出,古時的老百姓是多麼的自私與苛刻,而且對於官員的任命,尚有一定的發言權,只不過發言時是跪著的。

6、家人境界

隨於成龍上任羅城的僕人,前後九人,逃回去四人,死五人。死者家人找于成龍長子廷冀索錢,廷冀只得變賣家產,下跪求情。家有一縣之長,不但沒有外援,還得內貼,無奈,只好派廷冀前去尋父,還帶著族令:任滿,去職歸鄉,守侍老母。廷冀好不容易走到了羅城,見到了父親,我們找不到資料,不知道廷冀是如何勸說父親的,我們只知道結果:廷冀空手返回了!一句話,古時的官員家屬稍微有那麼點拖後腿兒的意思。

7、任滿

1667年,于成龍任滿,縣令羅城七年,總共上交賦稅八、九兩銀子,新上任的廣西布政使懷疑于成龍貪污,老於同志幾乎精神分裂。此年康熙親政,于成龍被舉"卓異",改任四川合州刺史。羅城人民哭送幾十里,有一單眼瞎要求送他到合州,說:怕你路費不夠,我用相命看風水的錢助爾!

8、外號及忠孝

現在百姓覺悟高,只給貪官起外號,輕易不給清官起外號了,總之,沒有聽說孔繁森有什麼外號。到是于成龍,外號一大堆。合州任上,其長子廷冀二次探父,臨別時父親沒有禮金相送,只有一隻鴨子,分與兒子一半,于成龍從此多一外號:於半鴨!當然,合州人民還給於成龍另一個外號:於青天!黃州任上,于成龍天天以糠粥為食,又得一外號:於糠粥!

9.反貪與扶貧  于成龍有個額外的差使——反貪,所以以身作賊:1679年,升福建布政使,官越大,飯越吃不飽,薪米供應不上,有時需典物換食,一天一頓飯。1682年,於任兩江總督,常年不知肉味,得外號於青菜,工作到深夜,飢,想煮碗稀飯打尖,米罐卻常是空的,又得一外號:無米總督!

自己做好了帶頭作用,于成龍下,云:一飯五菜足矣!這個一飯五菜,跟我們現在"四菜一湯"一個意思,只不過,古時的官員比現在的多了一個菜,真是舊社會!

于成龍也不含糊,康熙賜給他銀子千兩,他轉手用於賑民。而且,也周濟窮困學生,只是那時的醫療條件差,技術條件達不到,所以于成龍賣血不成。不過,于成龍還抓過素質教育,為嚴保教育質量,對於教師的不合格者,請他下崗---于成龍一次微服私訪,在私塾中聽先生講,見先生文理不通,胡編亂扯,就下令關掉他的補習班。沒想到這老師哭了,說:人小貧窮,若不讓開補習班,難以糊口!于成龍說:爾想糊口度日,豈可誤人子弟!吾給爾幾兩銀子,另謀生路去吧。呵呵,我若是這教師,高考補習班辦不成,我就辦個幹部文憑胡混班!只可惜,那時不興這個!

10:仕途

于成龍是從最艱苦的地方起步,最後到了富裕的江南。

于成龍業餘時間反貪,所以,仕途難行。只顧自己做清官,老襯得別人都是貪官似的,所以其他官員看他不慣,陰使絆子自不在話下,1683年,于成龍哀嘆:行廉守職難矣!1684年,于成龍的清名廣播江南,但卻陷入了不潔官吏的重重包圍之中,心神驚悸,上蔬乞骸歸鄉,康熙好不容易逮住一個清官樣板,當然不準。現在的官員不願意退居二線,尚可叫作發揮餘熱,奉獻終身。可于成龍幾次請歸不成,背後卻被同仁們譏作"貪圖功名,戀官不去!可見古時做官之難。

11.因公殉職

退休不成,1684年3月,康熙令于成龍巡視東海防務,于成龍扶病出巡,海上周折一個月,舊疾複發,于成龍數日不能進食,嘔吐不止。4月18日晨,于成龍掙扎著爬起辦公,幕僚看出他行將"出世",紛紛跪下。交待公事後,于成龍交待自身後事:屍骨歸故鄉,喪事從簡,只交待了這麼兩句,還想再說些什麼,但已口僵不能言,端坐而逝,年68歲。噩耗傳出,江寧百姓罷市而哭,江水滔滔,山河失色!

12.遺物

于成龍死後遺產:鹽米數升,布被一床,袍服一件,靴帶兩條。江寧百姓罷市而哭,有些百姓甚至給於成龍燒紙。

康熙給於成龍書寫碑文:"朕讀周官六計廉吏,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吏道厥唯廉重哉。朕用是觀臣僚,有真能廉者,則委以重寄,賜以殊恩,所以示人臣之標準也。"

康熙說于成龍"實古今第一廉吏",最後,于成龍獲謚號"清端",意為清官第一。此後,康熙將于成龍立為廉潔奉公的樣板,號召同志們向于成龍學習!直到如今,我們還在學習于成龍!

三、皇帝並不真正喜歡清官

皇帝並不真正喜歡清官,或者說,皇帝對清官的喜歡是有限度的喜歡。

中國帝王的南面之術可以概括為陽儒陰法,或者說外儒內法。也就是說,中國帝王表面上遵從儒術,內在的實質卻在使用法家之術。所謂的法,乃是韓非子的法。

常言說:有道之主,不求清潔之吏。韓非子也認為,人性是惡的,群臣皆有陽虎之心。每一個皇帝,再笨,也知道自己本能性的根本性的恐懼是什麼,那就是自己屁股底下的龍墩!天下與龍墩,皇帝首先選擇的當是龍墩。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青山是什麼?就是龍墩!這一點,定澶淵之盟的宋真宗明白;不讓岳飛"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宋高宗明白;"寧贈友邦,勿給家奴"的慈禧老太太明白;"攘外必先安內"的蔣光頭也明白。正是由於大家都明白,所以,漢代即有以龍墩安危為核心的罪名:大不敬、矯詔、擅發兵,阿黨妄上等等,到了隋唐時期,終於完整的發展為"十惡不赦"。一句話,凡是對君權構成危脅的,損害皇權威嚴的,都是不赦之罪。

韓非子的法術,撓到了皇帝的最癢處。術是什麼?韓非子有兩個層次的答案。在中他說:"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在中,韓非子又說:"術者,藏之於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兩層意思合二為一,術就是指帝王駕御群臣的秘密之術!

駕御群臣,首先要注意辨別忠奸,清除奸侫之臣。韓非子把奸臣的活動規律和慣用手法總結為"六微"和"八奸"。並且提醒帝王,舉臣任事的標準,首先是看他是否忠誠,而且這忠誠是絕對的真誠,沒有是非標準的忠誠。韓非子說:"賢者之為人臣,北國委質,無有二心,朝廷不敢辭賤,軍旅不敢辭難。順上之為,從主之法,虛心而待令而無是非也。"

正是由於受了法家的影響,英明的帝王們才不約而同地"亂世用人才,治世選庸才,太平盛世奴才,政治標準第一,道德標準第二,知識技能其三。"這一點,現代社會還有遺迹,比如又紅又專啦,講政治啦,咱這裡就不多說啦。

我們先看看始皇是如何求忠的:始皇在梁山宮,從山上看見李斯的車騎儀仗甚為隆重,表示不滿。後來,始皇周圍的人將情況告訴李斯,李斯立即減少車騎人數,始皇發現,知道有人泄密,審問在場人,無人承認,只得把當時在場的人全部殺掉!

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既然中國的帝王都喜歡韓非子的法術,為什麼表面上卻遵從儒家呢?很簡單,愚民嘛。特別是秦家二世而亡,血的教訓告訴後來的竊國大盜們:要溫情脈脈,要脈脈溫清!所以,儒家就是竊國大盜們白天的外套,法家則是他們的睡衣!  岳飛之死,嚴格意義上來講,在於不忠。高宗主和,岳飛主戰,高宗想當皇帝,岳飛卻要迎回二聖,這不是跟君主對著幹嗎?而秦檜之所以能討得高宗趙構的喜歡,恰是因了他的忠心。更何況法家云:君主本人要獨斷專行,眾人稱讚,不必喜歡;眾人反對攻擊的人,君主不必憎恨。君主有時候專喜歡壞蛋,真是氣人!

還有乾隆,那麼英明,也狠抓反貪來著,難道就對和珅同志的貪污問題沒有察覺?非也!原因還在於和珅同志雖貪,卻是很忠的,又英俊,又聰明,絕無二心,一生都在想著法子哄主子高興,這樣的奴才皇帝不喜歡才是傻冒呢。乾隆自己也說:我也知道和珅壞,可是沒了他,誰陪我玩兒呢?

後來,嘉慶制和珅,諸位可不要自作多情地以為新皇帝在反貪。根本原因,之一: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不是嘉慶的人;之二,黑吃黑,嘉慶繼位時,國庫空虛,內亂頻頻。所以,乾隆死後第五天,嘉慶就將和珅革職查辦。民謠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反貪,卻是因為自己沒錢鬧的。

那麼你會問:難道皇帝不反貪嗎?難道皇帝真的不喜歡清官嗎?非也,皇帝當然反貪,但是只在貪風甚熾,影響政權的穩定性與合法性的時候,才反貪的。皇帝根本性的恐懼,除了臣有二心之外,還有就是百姓的造反之心。如果說百姓是妖魔的話,那麼清官便是帝王供妖魔享用的犧牲與祭品。說得不客氣點兒,清官是帝王放在百姓面前的冷豬頭肉!所以,皇帝對清官的喜歡是有限度的,海瑞就是一個例子!嘉靖皇帝又要用海瑞做道德的幌子,同時又討厭他的粗線條的二百五作風,無奈只好既不殺,又罵他為"那個咒罵我的畜物"。嘉靖升天,新皇隆慶登基,對海瑞的安排卻成了新朝的一個難題。

四、當清官的經濟難度

1628年,朱由檢當上了大明皇帝,上任伊始,發出"文官不愛錢"的號召,而且隨後的日子裡,年輕的皇帝一直是以身作賊的:當政十七年,宮中沒有進行過任何營建!吃穿俱不講究。自明神宗以來每月需飯費萬餘金,而崇禎下令節儉,僅存以前的1%;他還將皇帝穿衣一日一換的慣例改為每月一換;宮中的金銀器具皆改用陶器。為他講課的大臣甚至看到過他的襯衣袖口磨爛,吊著線頭。

問題是,皇帝的節儉,構不成全體官員的榜樣,相同的例子還有,那就是道光帝。其實,單從經濟角度看,當清官就有難度。所以,朱由儉發出"文官不愛錢"號召後,戶科給事中韓一良就上疏發起了牢騷:如今何處不是用錢之地?哪位官員不是愛錢之人?本來就是花錢弄到的官位,怎麼能不花錢償還呢?現在都責備郡守縣令不廉,但怎麼能夠廉?有數的薪水,上級要打點,來往的客人要招待,晉級考核,上京朝覲,都需要大量的花費,想廉行么?

韓一良說的是大實話。眾所周知,明朝的官員工資,是歷史上最低的。吳思給他們算過:省級最高領導,年薪576石大米,摺合人民幣月薪11780元;正司局級年新192石大米,相當於月薪3930元;七品知縣,年薪90石大米,相當於月薪1840元人民幣;象韓一良這樣的股/副科級幹部,66石大米,相當於月薪1350元。你會說,不少了,比現在的工資還高嘛。實際上,官員到手的工資往往是打過折口的。拿七品縣令的工資來說,他每月只領一石大米,每年十二石,叫本色,其餘都折成銀子、鈔,布發給你。這麼一折,實際到手的就縮了水,類似我們中秋節領蘋果,表面上是50元錢的蘋果,實際上它可能不值30元,這一點,估計吃公家飯的同志們都領教過。總之,明朝的縣長,最後每月領到手的,不超過1130元。你會說,這也不少嘛,那麼咱們再算一筆帳:那時沒有計劃生育,如果不是地況有毛病,那麼每家孩子少則三五個,多則一個班;那時不興一夫一妻,官大的,妻妾成群,官小的,其碼弄個一正一副一妻一妾,清廉如海瑞,那也是九娶妻妾的;更何況,那時沒有婦女解放運動,沒有男女平等,沒有雙職工,沒有社會福利,沒有公費醫療,沒有養老保險,沒有退休金。總之啊,保守估計,縣長家裡六七口人的話,全指望這千把人民幣過日子,其生活水準,相當於我們河南窮小城裡的下崗職工低保線!

當然了,再沒本事的縣長,也不會把自己家裡弄得象下崗工人之家似的,但也有例外——海瑞縣長!海瑞在浙江淳安當知縣,自己種菜,沒錢吃肉。有一次為老娘做生日,買了二斤肉,這事兒竟上了內參——總督胡宗憲宣布:昨天,海縣長為老母過生日,買了二斤肉!當然,還有比海縣長更不濟的——于成龍,乾脆把自己弄得象個叫花子。

清官還有個最後的難事:喪葬費沒有的!海瑞死於吏部侍郎之職,相當於現在的中組部副部長,死後只有20兩銀子,喪葬費都不夠,同仁王用汲湊錢把他下葬了。于成龍死後,連2兩銀子都沒有,陳廷敬的載:"時署中無親指,衣食飯含皆不備,江寧守於公經理其喪"。這倒有點象孔繁森,公家給你辦喪事算了!   據我歸納,清官,首先得有點丐幫精神,否則挺不下來。清官生不如死,死後也是個餓死鬼,貪官死後如生,死也是撐死的!

五、做清官的道德難度

"心裡裝著全體子民,唯獨沒有他自己"!這是現代社會一度流行的對模範官員的最高讚歌。這樣的讚歌我一聽就頭皮發麻,它是一種不祥的音樂,準確地說,它是喪樂,因為在這樣的樂章里我們看不到人!道德榜樣非我化,非人性化,寫頌歌的人再在其背後聲聲不歇的唱讚歌,一步一步的把人往死路上送。有時候我都想,中國某些小記者簡直都是劊子手,其手中的筆就是一支歪脖子槍,其專職就是把人一個一個幹掉!有時候,在系辦室閑著沒事,順手抽張報紙看(這類報紙我是不會自己掏腰包訂的,單位不訂也不行,上面有訂購任務),不看則已,一看滿肚子氣,滿篇不是人言!尼采說:上帝死了,人活了!而我們的宣傳報道卻是這樣結果:人死了,上帝也氣死了。

如果要說官員中的模範,我覺得易牙先生可能是千古第一名。齊桓公說自己什麼都吃過了,就是沒吃過人肉。沒想到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易牙回家就把自己的孩子烹了,端給桓公吃!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是一種舍小家為大家。易牙同志是一個道德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不是人的人!後世的道德榜樣,哪個也比不上易牙,不過性質是相同的:某某同志,孩子在家燒壞了一條腿,或者老爹快要病死了,總之,哪怕家裡的親人都有毛病了,他也仍然堅持工作崗位,好象沒了他,地球都不轉了。其實中國缺什麼也不缺人的,即使你是科長,那下面還有眾多副科長的,即使五個副科長同時有孩子發燒,那還有第六個副科長,中國什麼時候缺過官員? 

媒體也夠逗的,把道德模範弄成人不人鬼不鬼的,自己也不知道這模範是人是妖,只好糊而言之:某某同志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總之,官員要想模範一把,清官一把,從道德方面來,也是有很高的難度的。一句話:六親不認!包黑子做清官,做到平日沒有私人書信往來,親舊故友消息斷絕!我私下裡稱海瑞為二百五,我自己認為,沒有點二杆子精神,想做中國的清官,難哪!這也是百姓呼喚清官,而清官卻少得可憐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六.做清官的體制難度

清貧的決心與道德的操守並不是做清官的充分條件,充其量,它們只能構成做清官的必要條件。極權體制下,做清官,還有很大的組織難度。

常言說: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我們從表面上,看到的是清官的決心,但從背後,看到的則是做清官的無奈。一句話:清官為民做主,但誰為清官做主呢?清官本身就沒有任何有保障的安全,弄不好,連回家賣紅薯的機遇都沒有呢。紅樓里,賈雨村當上南京知府後,就遇上個人命案:薛蟠打死馮淵,搶了個丫頭,受害者告了一年,沒有結果。賈雨村一聽,新官的二杆子作風就上來了:豈有這樣放屁的事兒,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來的。說著就要發籤派人去抓。結果還是在門子的眼色中暫停抽風,而且在密室里接受了門子給他上的第一節官員啟蒙課.門子問:老爺榮任此省,難道就沒抄一張本省的護官符?賈雨村問:何為護官符?我竟不知。門子道:這還了得,連這個都不知,何能做得長久?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個私單,上寫本省有權有勢極富極貴者,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不但官職難保,恐性命也難保。最後,賈雨村只好稀里糊塗的判案了。堂上的豪言,權當放屁了,相信賈雨村做官長久後,會發現,天底下到處都是放屁的事兒呢,官越大,放的屁也越多越大。

這裡我們可以拿海瑞做例子。海瑞罵嘉靖,如果不事先抬著棺材,小命早被皇帝收回了。後來萬曆皇帝明白了海瑞身為道德榜樣的作用,凡事還有點罩著他,但是即使這樣,同僚們也能尋找合適的機會排擠與參劾他,1570年,海瑞不得不憤而辭職,在家裡坐冷板凳,一坐就是15年。1585年,海瑞被重新起用,這時,海瑞向萬曆提出了一個反貪建議:要杜絕官吏的貪污,除了採用重典以外別無他途。他提到太祖當皇帝時的嚴刑峻法,凡貪賍在80貫以上的官員都要處以剝皮實革的極刑。按黃仁宇的說法:這一大幹眾怒的提議在文官中造成了一陣震動。以我看,海瑞這一提議,估計能把大明的官員全體"哈滅"掉,貪賍80貫,可以說,除了海瑞外,其他官員沒有不達標的。所以,海瑞此後遭遇同僚參劾也就不足為怪了。參劾的結果,萬曆皇帝給海瑞下的評語中有這樣一段:雖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而用以鎮雅俗、勵頹風,未為無補,會令本官照舊供職。

看來,皇帝心目中,海瑞的作用無非是個道德模範官僚,成事不足,但卻不會敗事的。

海瑞是執拗的,但一個官員的執拗,抵抗不過整個官僚組織與極權體制的執拗!

清廉不是對抗體制的有效藥劑,相反,一個官員的清廉程度與官僚組織的執拗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越清廉,來自組織內部的阻力越大。于成龍也可以用作例子。1683年,身為兩江總督的于成龍感嘆:行廉守職難矣。1684年,于成龍在江南已廣搏美譽,但卻陷入不潔官吏的重重包圍之中,導致他心神驚悸,才有了告老回家的念頭!

同樣,勇氣在體制面前也很無效,充其量,也只是增加了幾分荒唐。海瑞罵皇帝:嘉靖,嘉靖,家家戶戶都乾淨。老小子是抬著棺材去罵的

七.如何評價清官文化與清官情結

1、清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不可否認,由於目前貪污形勢的嚴峻,導致下層人民對清官的呼喚,表現在文化上,便是清官文化的回歸。清官小說熱,清官影視熱,清官報刊熱。包清天,海青天,於青天,青天滿天飛,而且大都是古代的清天,當然,偶而也會出現個現代青天。讓人產生古就是今,今就是古,甚至今不如昔的錯覺。更為滑稽的是,寫清官小說的,比如張平,一個寫清官小說哄小老百姓玩的小文人,也儼然成了清官形象代言人,他在央視的讀書時間欄目里曾經說過,好多人找他訴冤呢,滑稽里透著悲涼,這,也許就是傳統清官文化在現實社會裡的底色!

2、清官文化的民本政治內涵

清官文化里有一定的民本內涵-以民為本,愛民如子。但是這種內涵是無奈的選擇。這關涉到王權的來源。王權來源於暴力,甲骨文和金文中,"王"字就是持類似斧頭之類的兇器殺他人的形象,法家解釋為"內行刀鋸,外用甲兵"。既然王權來源於暴力,那麼王者必需證明自己權力的合法性,而且這種證明,會隨著人類社會集體智力的增進而作適當的調節。而一個民族,如果其集體智力沒有長進的話,那麼其王者也用不著作過多的調節,隨便換幾個詞兒就行了。比如君權神授,救世主,人民的大救星等等,至不濟,也要搞個"神人交配"的出生不正常來,如"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附寶而生皇帝",再如"慶都與赤龍合婚,生赤帝伊祁,堯也"。但是隨著一夫一妻制的確立,無父的天人感應說就不再有市場了。沒想到無賴劉邦不信這個邪,愣是學那古人,也給其母弄個"蛟龍於其上"的春圖來,讓人不由得掩鼻。如果說天人感應乃是後人為掩飾先祖群婚雜交之恥而杜撰出來的彌縫之辭為先人遮羞的話,那劉幫的"橫空出世"則是反其道而行:這個時候早不興蛟龍一說了,那劉邦老娘身上的蛟龍當是一野男人而已!劉邦的初衷,也不是非得往老娘臉上抹黑,往老爹頭上扣綠帽子,實則是太想往自己臉上貼金了:天命卓卓,我乃天子也!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王者們對於自己王位的取得,是如何的心虛。心虛之餘,不得不由神道轉向道德,用道德的合法性來掩蓋暴力的實質。而儒家正好非常勝任這種掩蓋,它提出一個民本思想!

基於儒家的民本思想,後世的英明帝王也都挺會活學活用的。比如李世民,提出一個君民水舟關係論,我們現在改為軍民魚水一家親了。這些調調經常讓人產生今兮何兮,世道輪迴的感覺來。但是再恍惚,我們也明白,愛民、親民、撫民,永遠不是民主,它只是聖明的統治者對永世愚暗無知的草民們的賜福與馴養,從某個角度講,它本身就是一種愚民政策。有時候我都想,古代的君民關係恰如現在的人類與自己的生存環境之間的關係。人類原先對環境的糟蹋,相當於古時的君主對其子民的蹂埽蝗死嘞衷詼曰肪車陌ぃ踴故淺鱟雜詼曰肪扯勻死啾ǜ戳α康目志澹攀鋇拿癖舅枷耄緯⒉皇腔誥鞫雲渥用袼滌械牡吒殘粵α康那逍訝鮮賭兀坷鎘芯浠埃和持衛習儺站拖笥酶嗟納索駕駛車馬一樣,隨時都有顛覆的危險,所以要格外小心。實質上,個體的百姓之命,在統治者眼裡不外乎草芥。周成王在臨終時,交待自己的後世子孫及大臣:"爾是風,惟民是草",一句話,統治者是所向披靡的風,小老百姓是隨風搖擺的小草。

當然了,也有不把百姓視作草民的,里有句話說得痛快極了:夫牧民者,猶畜禽獸也!哪有牧者不愛自己家禽的道理?可是,又哪有牧者不吃自己家禽的道理?這,就是民本政治的真實內涵!這內涵決定了,清官文化是反民主的!

3、 警惕清官文化。

宋明以後,清官文化大發展。不要自作多情地以為,清官文化大發展是社會的進步,相反,清官文化越發展,越說明君權制度的腐朽與官民的水火不容關係加深。統治者越是在無法繼續維持統治的時候,越強調清官文化,他們希望通過彰顯清官的愛民清政來修補制度之弊病,創造出一種官愛民,民擁官的假和諧來。愚民們無奈之餘,只好呼喚清官,御用槍手們投其所好,大寫清官戲,百姓們陶醉其中,甚至為清官的道德人品感動得淚水漣漣。我一個朋友問我:你怎麼不看?我說:拒絕看,就相當於反貪了!我認為,寫清官戲的作者都應該槍崩,他們有意無意直接間接地充當了愚民的幫凶,對於清官文化,我歷來持有高度的警惕,這警惕甚至超過對於貪官的警惕!清官文化是統治者兇惡面目上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是統治者醜陋面目上的一層鮮紅的胭脂。而清官本人,是祭台上的犧牲!這種犧牲,對無能的上帝弱智的百姓提供了感情上的安慰,意志上的迷惑,進而也構成了本質上的愚弄!

4.百姓的清官情結

有人說:跪著的人民,才期待清官!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正由於百姓都是跪著的,不會自己為自己作主,所以才會成全清官!

余傑說:吏治敗壞的時候,清官出現。清官的所作所為實在出人意外,中國人的清官情緒,是對意外的憧憬。包清天的風靡,乃是子民的辛酸!  馬深說:人民對清官的感情越深厚,謳歌越熱烈,法律的悲劇性也就越沉重!

一句話,有沒有清官情結是奴隸與現代公民的根本區別!

5.清官身上的道德光環

清末劉鶚第十六回里有段評說:賍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賍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眼所見,不知凡幾矣。這段評說,很值得人深思。我認為,清官身上有一層保護膜性質的道德光環,這光環導致人們不能對清官作辯證的事實評價。一句說,清官"一清遮百丑",即使客觀上有不是的地方,也說不得的。

這裡舉個古代例子,海瑞一直是清官形象代言人之一,偶而出個說他壞話的,馬上讓人懷疑說壞話的人動機不純。明人沈德符在里數說海瑞喜歡換馬子:居家九娶而易其妻,花甲之年娶二妾,妻妾相爭,有二人同日而縊。典型的清官難斷閨房事啊,更何況,海瑞還休過兩位女同志。換妻休妻如果說是男同胞共同的愛好只引後人一哂的話,那麼另外一件記載我們就哂不出來了。明人姚叔祥記載:海忠介有五歲女,方啖餌,忠介問餌從誰與?女答曰:僮某。忠介怒曰:女子豈容漫受僮餌?非吾女也,能即餓死,方稱吾女。女即涕泣不飲啖。家人百計進食,卒拒之,七日而死。據說,清人周亮工在里也提及此事。我想海瑞怒女估計是兩個原因:一則是,女人豈能接受外人之食?二則是,我堂堂清官的女兒,豈能吃"賄賂"?也許會有人說,這是別人在後頭說海瑞的壞話。但不管怎麼說,這種殺幼女的二杆子作派我是相信的,因為現代社會有相同的版本。


推薦閱讀:

句句道破人性的中國老話(十分經典)
馬來西亞歸僑葉佩英與《我愛你,中國》
中國民間藝術--陶瓷
中國國民黨衰敗的六大原因
韻律與中國詩歌繁榮的相關度分析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傳統 | 傳統文化 | 傳統 | 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