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部偉大的BBC紀錄片《人生七年》

推薦一部偉大的BBC紀錄片《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系列紀錄片在2012年出到了第八季《56 UP》,真實紀錄了14個英國人從7歲成長到56歲的人生軌跡。這樣的紀錄片毫無疑問是珍貴的,也無可避免地會展示人生殘酷的一些面。BBC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初衷,是來驗證他們的假設——即每個孩子的社會階級決定了他們的未來。最初我也和許多人一樣,抱著回答這個問題的心態來觀看影片,試圖為自己的未來發展趨勢找尋一些線索,一方面期望能看到幾個否定階級論的例子,另一方面擔心著這只是又一個階級論的驗證。然而認真看完這些真實的人生故事後,我並沒有也並不再想得到明確的答案。相反,我希望從下面三個方面,以個人的經歷和見解,談談觀後感。

1. 階級固化有多大的幾率可以被打破?

相比較於是或否,我覺得更值得關心的是幾率。即使是14個人這樣小數量的取樣,我們也能看到打破階級的例子——尼克(Nick)。Nick在農場長大,從只有一間教室的鄉村小學,考上牛津大學物理系,現在他是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的教授。我現在的博士生導師,同樣是出生在歐洲小村莊,父母靠開雜貨鋪為生。我不清楚這樣的的例子在西方世界有多少,而我知道的是在中國,許許多多的知名學者和科學家出生於平凡的甚至貧窮的家庭。靠知識來改變命運可能只是途徑之一,但它是這部紀錄片中展示出來的唯一例子,也是我們最為多見的、最穩定可靠的途徑。我想到自己的經歷,從普通的小學中學,到高考失利只考上二本,迷迷糊糊過完頭三個7年後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在不被同齡人看好的氛圍中考取中科院然後出國留學。這裡面的辛苦當然是只有自己知曉,然而從我頓然醒悟開始,在這第四個7年中支撐我的是努力改變命運的決心和父母由始至終的支持。不可否認,直到現在,每當我遇到挫折和情緒低谷,我依然會懷疑階級固化存在的是與否,依然會擔憂那小小的成功幾率落不到我的頭上。但是,懷疑和恐懼對我們的前途並沒有實質幫助,即使階級固化已是百分百事實,這也不能成為我們停止向前進、停止追求更好的生活的理由。更何況,階級固化只是大概率事件而已。人生如此短暫,何不嘗試一把打破常規?

2. 保持對父母和家庭的感恩

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過分關注自己的感受和成敗,而忽視父母和伴侶的重要性,忘記了對他們應有的關心和感恩。相信大多數關注階級固化這一話題的人,多是像我一樣,出身於普普通通並不富裕的家庭。我們的學業和事業發展似乎更依賴於個人的智力、勤奮和機遇,而不是對父母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倚靠。我承認這個觀點有一部分是對的,但顯然不是全對。在頭三個7年中(0-21歲),無論貧與富,我們在經濟上完全來自於父母的支持,而收入相對較低的父母要付出更大的甚至全部的努力才能換來子女享受到與其他孩子同等的教育資源。我很幸運也很感激我有這樣的父母,他們傾盡全部的心血和人生中重要的三十年來撫養我長大,盡他們所能讓我進入學習氛圍好的中小學,並支持我離開家鄉又離開祖國一路追求自己的學業和事業。現在我的經濟上相對獨立了,可是來自於父母的精神上的鼓勵始終是我面對困難時咬牙前進的動力。我的母親很有智慧也很勤奮,只是在那個特殊的七十八十年代,她沒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當你覺得奮鬥過程中很辛苦的時候,不妨想想,你的父母是不是比你更辛苦。

在這部紀錄片中,有一個問題被經常問到:你有女/男朋友嗎?7歲的小孩也會害羞地回答有,或者轉過頭默認,等到21歲,正是談戀愛的年齡,卻有好幾個人遲疑了,對這個問題感到反感或是焦慮。到56歲,這裡面的許多人經歷了戀愛,結婚,離婚,再婚,也有人一直單身找不到伴侶。Suzy從一個叛逆的煙不離手的女孩到後來性格溫和樂觀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鏡頭從她的微笑轉過,她對身邊的丈夫說:Ill give you some credit. 雖然Suzy出生在富裕家庭,她在16歲那年輟學去法國當了一名會計,21歲採訪時她看起來很焦慮,生活也不幸福。至少影片呈現出來的是,遇到合適的伴侶,改變了她的人生態度,這或許也是為何Suzy在56歲時還是那麼美麗優雅。

3. 保持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影片的開始,7歲的小女孩小男孩們看起來都非常活潑可愛,並不會讓人一眼感覺到他們的出身有什麼明顯差別。然而到了56歲,生活不如意或者艱難的幾位女性都身材發福了,而同齡的生活幸福的則是依然保持著和年輕時一樣的好身材和優雅的氣質。這不得不讓人唏噓不已。Jackie獨自撫養三個兒子長大成人,到了中年,由於風濕病無法正常工作,靠著政府的救助金維持生活。Neil在56歲的拍攝中才第一次承認,自己從陽光樂觀的少年到後來輟學併流浪街頭,是因為長期的心理疾病導致他無法適應社會更找不到工作也難以正常生活。當然影片只展示了參與者人生的一個個片段,觀眾沒法真正了解和體會當事人的心酸和無奈。

我二月份參加了一個叫項目管理的培訓,起初目的是學習如何高效管理自己的博士研究項目,結果得到了比期望更多的收穫。有一個環節要求每一個參與者用十個單詞或短語來描述自己,想想什麼對自己最重要。我那段時間因為科研項目不順利,一直情緒低落,前五分鐘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自己是誰,是怎樣的人,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到最後倒計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很健康,我是父母的女兒,我熱愛我的祖國我的家鄉,我喜歡我正在從事的工作,我有穩定幸福的感情……

這些難道不是非常重要的值得珍惜和感激的嗎?

寫到這裡,我想附上下面這張圖,它展示了人生滿意程度隨著年齡的變化關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人生曲線,你也可以以五年、七年、或者十年為節點,來畫一畫自己的版本。你會發現,人生總會有起起落落,你現在處於的低谷也可能不是最低的那一段,但是,每當你回頭看,總會有一段是在上升,而你現在很可能就處於上升期的其中一個點。同時也不要忽視,曲線的發展趨勢取決於事實和你經歷的一切,而曲線的高度則完全在於你自己怎麼定位。或許你的最低滿意值,也可以超出其他人的最高值。

最後推薦一個TED演講,同樣來自於真實的人生故事:What makes a good life? 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

雪林 二0一八年三月十八日 晴

推薦閱讀:

心靜福自來----我之人生態度(人生觀)
世界上最悲慘人生是什麼樣的?
成為,做,擁有
你活得用力過度的樣子,真的讓人心疼
一生,無數張試卷

TAG:勵志電影 | 人生態度 | 紀錄片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