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治理」的理論內涵

「國家治理」的理論內涵《 人民論壇 》(2014年第9期)

徐湘林

國家治理概念強調了轉型社會國家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性,同時也考慮到了治理理念所強調的社會訴求,是一個更為均衡和客觀的理論視角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列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之中,這既體現了執政黨創新理論思維的科學精神和開放態度,又標誌著中國政治學理論研究者對於中國政治實踐的學識積累和獨特貢獻。

中國正處在現代化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各種理論流派都試圖從不同的視角來解釋這一重大的歷史時刻的社會實踐,而國家治理概念的提出和理論探討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在國家治理概念提出之前,治理的概念和理論已經在社會科學領域和政策實證研究領域被廣泛運用。從學術理論的淵源來看,治理理論是從社會中心論出發,從社會的訴求來規制國家和政府的職責和作為。國家治理概念則強調了轉型社會國家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性,同時也考慮到了治理理念所強調的社會訴求,應該是一個更為均衡和客觀的理論視角。如果從國家治理的視角來解釋和分析轉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我們很有必要去探討一些相關的理論和現實問題。

第一,國家治理的價值目標。這一目標與現代國家的責任和職能是相一致的。現代國家首先要維護國家的基本秩序和穩定,包括維護國家歷史文明傳承和演進的道德價值,為社會提供法律框架,保證法律和秩序的實施,保護國家領土免受外來入侵。其次是發展國民經濟和提供公共服務,包括調控宏觀經濟和直接規範和管理經濟活動,抽取社會資源實施再分配,以不同於市場原則的方式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不斷提高全民的社會福祉。

第二,國家治理是一個結構性的動態均衡調試過程。尤其是面對社會經濟結構性變化和對傳統國家治理能力的重大挑戰,必須首先保障國家治理結構的相對穩定和防止制度性崩潰。同時對國家治理體系中不能適應社會經濟變化的部分進行改革和調試。也就是說,在保障國家治理結構基本穩定和改革國家治理體系不相適應的部分之間保持一種有機的均衡。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將國家治理結構分為六個相互依存的部分,即核心價值體系、權威決策體系、行政執行系統、經濟發展體系、社會保證體系和政治互動機制。其中任何一個部分的重大混亂和失調都可能導致國家治理結構的崩潰。

第三,國家治理能力是國家治理結構六個方面所體現出的能力。中國在面對持續性的轉型危機的挑戰下,國家治理能力的完善與提升只有通過不斷的體制性改革才能實現。因此,必須在以下六個方面不斷推進改革並取得實質性進展。例如:(1)在繼承和改造中重建大眾認同的、開放的核心價值體系,如意識形態體系的改造和圍繞社會核心價值觀再造的文化建設。(2)通過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設維護和完善權威的決策系統,如擴大黨內民主和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議制功能,完善基層民主和自治體制。(3)通過行政體制改革、服務型政府建設和問責制的建立,重建公眾的信任。通過行政體制改革和公務員管理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建立有效的政府行政執行體制。(4)加強社會協商機制,培育和促進各類民間團體的發展和自律,逐步建立有序的政治參與和良性的政治互動。(5)完善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決策體制,調整政府干預和市場運行之間的關係,維持和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6)完善社會再分配體制和社會福利制度,建立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

綜上所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縱觀全局的更高層面的國家發展目標和價值追求。同時也是我們深入研究探討轉型中國各項體制性改革和政策分析的出發點。

(作者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中國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閱讀:

內涵段子:我早就告訴他們你有腳臭不能脫鞋!
簡介十八華嚴三周因果之內涵(杭大元)
很有內涵的傷感個性簽名:懂事,讓我懂了很多不該懂的事
發展民俗旅遊要深挖文化內涵
內涵段子漫畫:選擇一個你愛的人, 不如選擇一個愛你的人

TAG:國家 | 理論 | 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