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腺癌:最新進展

發表者:郭仁宏(訪問人次:421)

  乳腺癌可分為4種分子亞型:Luminal型、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過表達型、基底細胞樣型(BLBC)和正常乳腺樣型,其中BLBC和三陰性乳腺癌(TNBC)——免疫組化示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HER2均陰性的乳腺癌相對應,兩者具有相似的臨床特徵和預後。TNBC約佔乳腺癌的10%~18%。該亞型乳腺癌雖對化療敏感,但局部複發和遠處轉移率均較高,預後很差。

  TNBC具有特殊的分子特徵、生物學行為及臨床病理特徵,其臨床病程呈侵襲性,內臟轉移和腦轉移幾率較高,預後較其他類型乳腺癌差,其治療近年來逐漸成為國際乳腺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化療

  目前研究較多的是鉑類藥物的治療地位。TNBC及BLBC常伴有BRCA1通路的失活,BRCA1基因與DNA雙鏈的斷裂修復相關,而鉑類藥物可與DNA雙鏈交聯,導致DNA雙鏈斷裂,阻礙DNA複製、轉錄並最終導致細胞死亡,因此鉑類藥物治療TNBC理論上可能更有效。

  2010年《臨床腫瘤學雜誌》(JClinOncol)發表研究結果:順鉑(75mg/m2)單葯新輔助治療Ⅱ~Ⅲ期TNBC,28例患者中22%獲得了病理學完全緩解(pCR),其中包括遺傳性BRCA1突變患者;64%獲得臨床完全緩解(CR)或部分緩解(PR)。但是,至今仍缺乏大規模Ⅲ期臨床試驗,一些評價鉑類單葯或聯合治療的大樣本量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

  伊沙匹隆與紫杉類有不同的微管結合位點,因此對紫杉類耐葯者仍有活性。Ⅲ期臨床研究(BMS046/048)分層分析顯示,對於蒽環類及紫杉類耐藥性轉移性TNBC患者,伊沙匹隆聯合卡培他濱的療效優於卡培他濱單葯。

  PARP抑製劑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是細胞增殖和DNA修復的關鍵酶,BRCA1基因缺陷的TNBC細胞對PARP-1抑製劑敏感。

  初步的Ⅱ期多中心研究顯示,吉西他濱+卡鉑(GC)聯合PARP-1阻滯劑BSI-201組客觀緩解率(48%對16%)、臨床獲益率(CR+PR+疾病穩定≥6個月,62%對21%)、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6.9個月對3.3個月)及中位總生存期(OS,9.2個月對5.7個月)均顯著優於GC組,而患者耐受良好。

  另一PARP抑製劑(olaparib)治療BRCA基因缺陷型轉移性乳腺癌的Ⅱ期臨床研究結果同樣顯示出了良好的療效。

  血管生成抑製劑

  腫瘤的生長和轉移依賴於新生血管的生成。已有Ⅲ期臨床試驗(E2100、AVADO)顯示,在轉移性乳腺癌一線治療中,紫杉類化療加用針對血管表皮生長因子(VEGF)的貝伐珠單抗,患者PFS有一定的延長。研究主要納入的是HER2陰性的乳腺癌患者,因此提示包括TNBC在內的HER2陰性乳腺癌患者也能從貝伐珠單抗治療中部分獲益。一項初步Ⅱ期臨床研究顯示,對於TNBC患者,貝伐珠單抗聯合順鉑新輔助化療可取得63%的有效率及15%的pCR率,但療效與其他類型乳腺癌相比並無差異。目前,有臨床研究(BEATRICE)正在比較標準化療加或不加貝伐珠單抗作為早期TNBC輔助治療的療效。

  針對血管生成信號傳導通路的小分子靶向藥物也層出不窮。Ⅱ期臨床研究顯示,舒尼替尼單葯對於多種化療失敗的TNBC患者仍然有15%的有效率。

  EGFR抑製劑

  TNBC及BLBC常表達EGFR(文獻報告最高達72%),因此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製劑聯合化療治療TNBC可能取得較好療效。Ⅱ期臨床研究顯示,針對EGFR的單克隆抗體西妥昔單抗聯合卡鉑治療TNBC患者,可獲得18%的有效率和31%的臨床獲益率(西妥昔單抗單葯有效率僅6%),但尚待Ⅲ期臨床研究的驗證。

  Src抑製劑

  乳腺癌也常伴有與腫瘤侵襲相關的酪氨酸激酶C-src的激活和表達。達沙替尼是一種口服多激酶抑製劑,主要抑制abl/src激酶。Ⅱ期臨床試驗顯示,該葯對TNBC具有單葯治療活性,臨床有效率為9.3%。

  高危早期TNBC兩個重要的臨床研究--第33屆聖安東尼奧乳腺癌大會(SABCS):

  FinXX試驗

  FinXX研究是由芬蘭乳腺癌研究組(FBCG)開展的一項前瞻性大型、開放、多中心隨機Ⅲ期臨床試驗,旨在探討在蒽環類聯合紫杉類為主的方案中,卡培他濱替代5-氟尿嘧啶(5-FU)能否進一步提高療效。入組標準為病理證實的侵襲性乳腺癌,高危早期乳腺癌的定義為:淋巴結陽性或腫瘤直徑>2cm且PR陰性。納入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為每3周1療程的多西他賽3個療程,序貫每3周1療程的CEF方案(環磷醯胺+表柔比星+5-FU)3個療程(T→CEF);試驗組為每3周1療程的XT方案(多西他賽+卡培他濱)共3個療程,序貫每3周1療程的CEX方案(環磷醯胺+表柔比星+卡培他濱)3個療程(XT→CEX)。主要終點為無複發生存(RFS),次要終點為OS和安全性。

  自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該研究在芬蘭和瑞典共入組1500例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位隨訪3年的結果顯示,含卡培他濱方案顯著提高了患者3年RFS,使複發風險降低了34%(HR=0.66,P=0.020)。在本屆SABCS會議上,約恩蘇(HeikkiJoensuu)公布了該試驗最終5年研究結果:對於未經分層的患者,TX→CEX方案的5年RFS(86.6%對84.1%,HR=0.79,P=0.087)和OS(92.6%對89.7%,HR=0.73,P=0.080)均優於T→CEF方案。雖這未達到統計學差異,但令人可喜的是,對於202例(13.5%)TNBC患者(XT→CEX組93例,T→CEF組109例),中位隨訪59個月的結果顯示,與T→CEF組相比,XT→CEX組的RFS顯著延長(P=0.018),疾病複發風險降低一半以上,OS同樣有顯著獲益(P=0.019)。與非TNBC患者相比,TNBC患者的5年RFS顯著延長(HR=0.50,P<0.001),5年遠處無病生存亦差異明顯(HR=0.51,P=0.035)。

  FinXX研究是第一項探索卡培他濱聯合蒽環/紫杉類作為早期乳腺癌輔助治療有效性的Ⅲ期研究,亞組分析顯示,對於三陰性以及淋巴結轉移數>3個的乳腺癌亞組患者,XT→CEX方案較T→CEF方案顯著改善5年RFS和OS。

  

  NO17629(USO)研究

  無獨有偶,在本屆會議上,歐紹內西(O』Shaughnessy)展示了另一項多中心開放隨機Ⅲ期研究NO17629(USO),即卡培他濱聯合標準化療治療高危早期乳腺癌的研究結果。

  該研究共納入2611例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術後被隨機分為兩組:4×AC(多柔比星+環磷醯胺)→4×T(多西他賽)組(n=1304)和4×AC→4×XT組(多西他賽60mg/m2+卡培他濱825mg/m2,bid,D1~14)(n=1307)。

  中位隨訪5年,首要研究終點DFS未達到(HR=0.84,95%CI0.67~1.05,P=0.125),但AC→XT組較AC→T組的OS有顯著改善(P=0.011,183個事件)。對意向治療人群(ITT)亞組的分析顯示,各亞組人群均能從AC→XT方案中獲益,TNBC亞組的OS獲益更為顯著(HR=0.62),且加用卡培他濱後,未見毒性作用明顯增加。該研究初期結果提示,卡培他濱聯合含蒽環/紫杉標準化療方案作為早期高危乳腺癌的輔助手段,患者可從中獲益,OS獲益在TNBC患者體現的更加明顯。最終研究結果將於2012年公布

  專家解析

  沈鎮宙教授:高危早期乳腺癌特別是TNBC的預後差,術後易發生局部複發和遠處轉移,內分泌和曲妥珠單抗治療無效,治療手段有限,是目前臨床上的一大難題。術後輔助化療是其重要的治療手段,但哪種化療方案療效更好?在本屆SABCS會議上,FinXX研究和NO17629研究結果給出了答案和方向,兩個研究不僅設計思路驚人地相似,研究對象均為早期高危乳腺癌患者,都是觀察蒽環類/紫杉類標準化療方案加用卡培他濱後對高危乳腺癌患者的療效。而且FinXX和NO17629研究的亞組分析也得出了相似結果:我們看到,加用卡培他濱後,FinXX研究中TNBC患者在RFS和OS均獲得顯著改善,NO17629亞組分析提示TNBC患者的OS同樣獲得延長,兩個研究相互佐證,這無疑是令人欣喜的消息。隨著更多相關研究的開展和結果的公布,我們相信,標準方案聯合卡培他濱的治療方法將會改變治療TNBC的臨床實踐,為制訂高危乳腺癌輔助化療的標準打下基礎。

  邵志敏教授:2010年SABCS會議上的FinXX研究和NO17629研究治療TNBC的結果的確鼓舞人心,也是本次大會亮點之一。FinXX與NO17629研究一樣,均為大規模Ⅲ期臨床試驗。NO17629研究中DFS雖然未表現出明顯改善,但有改善的優勢。探索性研究終點-遠處DFS也偏向於含希羅達的方案,遠處DFS結果表明希羅達在減少致死性遠處複發方面貢獻最大(P=0.067)。遠處DFS的優勢支持了OS顯著改善的結論,表明希羅達有利於改變乳腺癌的自然進程。探索性分析也同時進行通過Ki-67狀態進行DFS及OS分析(<10%對≥10%),有趣的是,這項研究關於Ki-67表達作用的分析結果與FinXX是一致的,當患者的Ki-67表達水平增加時,探索性Ki-67分析能更好的預測增加希羅達時DFS和OS的風險比,腫瘤高增殖性患者的DFS風險比為0.70(95%CI0.50~0.98)。目前的數據分析支持AC→T方案加入希羅達。最終的數據分析計劃在2012年8月完成,屆時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化療(中位隨訪7年)後的6年隨訪。這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對於生存時間較長的乳腺癌來說,目前輔助治療的研究可能不僅限於5年,而是更長時間生存期的隨訪。[3920701]

  小結

  高危早期乳腺癌特別是TNBC,預後與其他類型乳腺癌相比較差,是目前急待突破的治療難題。本屆SABCS會議公布的這兩項Ⅲ期臨床研究,特別是FinXX最終5年研究結果證實了卡培他濱聯合蒽環/紫杉輔助治療TNBC的療效突出,得到了RFS和OS雙重獲益的結果,為臨床治療TNBC提供了有力循證醫學證據和武器,相信隨著類似研究的開展,突破TNBC的治療瓶頸指日可待。


推薦閱讀:

概述:胸腺腫瘤分期的歷史及進展
【第三代鋼研發進展】NanoSteel開發超級鋼材 比鋁還輕!
【頭條】分娩鎮痛新進展
中藥細辛的研究進展
Balo同心圓硬化臨床診治進展(綜述)

TAG:乳腺癌 | 最新 | 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