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孩子產生的逆反情緒

  「半大小子,氣死老子」「崽大爺難做」,日常生活中家長的這些抱怨說的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現象。筆者雖是女性,但小時的逆反心理也比較重,曾記得父親那時說過:「你腦後一定是象魏延一樣長了塊反骨,要在以前,什麼上梁山泊造反的事,你一定是做得出來的」。自然,這麼多年過去,科學證明筆者腦後既沒多長塊什麼骨頭出來,也沒上山落草成為對抗社會秩序的造反「人才」。其實,那時筆者不過到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最正常的必經階段而已。  孩子進入到青春期,他們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對於父母強加給他的意願,就開始出現了逆反心理。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在兩個方面:  主觀上,是青少年正處於「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傾向於持批判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  客觀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往往也會導致逆反心理。那麼,如何對待孩子產生的逆反情緒?  孩子對寫作業的逆反情緒是比較普遍的,父母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加以分析,產生逆反情緒的原因是複雜的,不能單純地責備孩子。  (1)多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父母的支持與鼓勵,鼓勵的方法很多,但最有效的就是對孩子所做的每一點努力父母都要有反應。這種敏感的反應能夠表示出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事情可以很小,反應也可以很簡單,但效果卻非常明顯。反之,孩子就可能會養成懶散、不愛動腦筋思考的習慣,到了高年級就會使他們不喜歡做作業,特別是不喜歡做需要動腦筋的作業,再加上父母對孩子寫作業的"嘮叨"態度,會讓孩子煩上加煩。  (2)少攀比。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他們經常埋怨自己的孩子進步太慢,還經常拿孩子的缺點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越比心裡越不能平衡,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努力,總以為通過提醒孩子"別人有多麼出色的成績",可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事實上,這樣不僅不能促進孩子的進步,反而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讓孩子失去自信,停留在原地甚至退步。  (3)不絮叨。教育孩子時,父母要具備足夠的耐心和教育智慧,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和孩子共同商討,聽取孩子的意見,盡量避免那令孩子都厭煩的苦口婆心的"絮叨"。
推薦閱讀:

為什麼被拐賣的女孩子基本都跑不掉?(大昌恆遠的回答,5331贊)
夫妻吵架,再氣也不要跟孩子說這5句話,孩子無法承受的!
你剪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 8分鐘零台詞卻獲117項提名64項大獎
怎樣改變孩子懦弱,膽小的性格?

TAG:孩子 | 情緒 | 逆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