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1.7%的高息股值得買么?

有讀者問,那些10%股息的高息股可以買么?這的確是個好問題,所以就專門聊聊。

貨幣環境寬鬆,理財收益日益下降。

無論是早就跌破3%的餘額寶們還是在4%關口徘徊的銀行理財產品,都不怎麼給力,更不要說銀行存款了。

當然,對老股民而言都知道,在這種環境下選擇那些優質高息股,是另類選擇之道。

不僅要高息,還要優質

伴隨A股尤其是大藍籌的不斷下跌,以收取股息為投資思路的高息股投資模式,正不斷凸顯其價值。

目前,大量上市公司的派息率已經高於銀行存款、理財產品,以目前A股股息率最高的安源煤礦為例,甚至高達11.71%,兩位數股息率夠誘人吧。

根據Choice金融終端的數據,目前A股股息率超過4%的上市公司就多達56家。

當然,從大量研究來看,投資高息股,並非股息高就是好,畢竟股息只代表過去一年企業的表現,甚至在海外存在借錢派息的企業,所以要長期投資高息股,要有前瞻性,要選擇那些可持續發展可持續派息的企業,因此就必須精選那些基本面優質的優質高息股。

所以,為了剔除可能變臉的高息股,筆者會選擇剔除以下幾類上市公司:所有2015年虧損的上市公司;2015年凈利潤相較2013年滑坡的上市公司;動態市盈率(PE TTM)不為負;所屬行業凈利潤波動過大的,比如證券行業及大量持有上市股權的准投資型企業。

在經歷了上述嚴苛篩選後,入圍的高息股就僅剩31家了,其中11.7%股息率的安源煤礦因為動態市盈率為負,也被剔除了。顯然於我而言,業績持續度有不確定性的高息股是不碰為妙的。

剩下的這31隻個股,涉及11個行業,其中主力是公用事業、銀行和汽車三大行業,其餘行業每個均只有一家上市公司入選,與之相比公用事業股更佔到了35.5%的比重,這與海外市場倒是一致。

持股不妨『行業中性』

下表便是最後得到的31家上市公司的名字和股息率,他們的平均股息率是5.44%,依然比絕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來的高了。

當然,對投資者而言,簡單平均買入者31家上市公司,未必是好選擇。其中隱含的一個巨大問題就是:行業權重不均衡,過度側重公用事業、汽車和銀行了。

是的,一個行業,往往會有共同的問題,很容易出現共振,比如銀行股可能在供給側改革中為實體經濟輸血,比如汽車可能存在市場飽和的問題,而公用事業股也可能會面對水電煤價格市場化的衝擊。

為規避這類情況,投資上一個可選的思路就是『行業中性』,即確保所有行業的投資比重一致。當然具體到高息股,三大行業太突出,真的完全等權重,似乎也有些浪費。

所以個人的建議是,對三大行業小幅降權,比如其他行業都是一個行業1隻股票;那麼汽車和銀行就各選2隻,公用事業選擇4隻,如此合計16隻個股,公用事業的權重下降到25%,汽車和銀行下降到12.5%,其餘行業各位6.25%。

那麼具體選哪些?可能需要一些主觀判斷。

個人建議綜合考慮二級行業和特性。

比如銀行類,不妨四大行中選一家工商銀行;股份制裡面再選一家光大銀行。

比如汽車的兩家,不妨汽車零部件中選一家福耀玻璃,再正常企業中選一家上汽集團。

至於電力企業,相對差別小,倒不妨選股息率高的幾家:華能國際、華電國際、浙能電力和建投能源。

以上企業只是從行業分散角度選擇,並未進行基本面的研究,所以請勿用於個股投資。

高息股,股息稅那點事兒

最後的最後,要提醒諸位:在A股市場,持有股票收取股息,是要繳納紅利稅的。按照稅法,紅利稅是20%,不過此後幾次調整,目前對股息的收取,採取了差異化的政策:

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持股1個月至1年的,稅負為10%;持股1個月以內的,稅負為20%。

所以,如果希望以股息作為主要投資收益,不妨奉行買入持有政策,確保持股1年以上,如此來豁免股息稅負——當然若是遇上大跌並相信股票派息水平不降,倒是可以奉行定投思路,越跌越買。

可至雪球跟蹤組合

作為一名習慣通過指數間接投資的趨勢投資者,一般不會直接買入個股。所以對於這些優質高息股也不例外。

不過,我已經在雪球建立了一個Earl優質高息股的組合,專門來跟蹤這些個股的表現,每隻個股分配6%的倉位,總計96%。不過因為格力電器停牌無法買入,所以暫時只有15隻股票90%的倉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以下地址關註:https://xueqiu.com/P/ZH878950

說到新組合,不妨回顧下舊組合。

EarlETF的老讀者應該記得,2014年末的時候,我推出了滬深兩市的打新底倉組合,之後伴隨大牛大熊就一直沒動,甚至都沒怎麼關注。

今天一看,表現都還不錯。表現最好的是深市底倉組合,累計上漲25.22%,而同期滬深300指數是下跌的。這個組合跑贏了雪球中91.47%的組合——可見普通人要想輕易跑贏簡單規則的買入並持有策略,也不是那麼容易。

至於滬市底倉組合,表現稍遜,也有20.31%的漲幅。

至於今次新開的優質高息股組合會如何,不妨過個一兩年再來看。

EarlETF(ID:Seekingbeta_earl)是由張翼軫撰寫的原創投資理財微信公眾號,是WeMedia自媒體成員之一,WeMedia是自媒體第一聯盟,覆蓋5000萬人群。詳情搜索「wemedia2013」


推薦閱讀:

掌上地盤你做主 八款最值得買的石英錶
2017年最值得買的寶石!
2017年3月什麼相機值得買
徒步投資筆記: 牛基挖掘:買股選龍頭,廣發滬港深行業龍頭值得買嗎? 雪球投資匯·徒步君/文 近期新發...
比起斬男香,這些好看又好聞的香薰更值得買

TAG: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