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熱播 隱藏在天津老景點裡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2017年09月18日 22:29:52來源:鳳凰旅遊2人參與2評論最近隨著網劇《河神》的熱播,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天津熱」,無論是跌宕起伏的劇情還是那神秘莫測的海河世界,都讓人對這座北方第一大港口城市充滿了好奇。看完一部《河神》,你會覺得這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天津旅遊寶典,從付隊長一口地道的天津話到天津的碼頭文化、地標建築、傳奇老字號和標誌性美食,一部劇道盡了天津的土著風情,讓人恨不得當下便奔去津門轉上一轉。那麼過去的天津有哪些不可錯過的好去處,發展至今又是怎樣一番景象?今天鳳凰旅遊帶著大家走進天津,看看各大景點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文:史琴天津傍海河而立,依海河而興,一條海河能把天津的整個歷史都串聯起來。從隋朝修建運河起,到鴉片戰爭天津成為九國租界,再至今日,海河靜靜地流淌,見證了過去無數風雲故事,也造就了津城如今的繁華風貌。

海河而近來一部熱播網劇《河神》便以海河邊的天津為背景,其原著作者天下霸唱是地道的天津人,從小在天津長大,再加上他長達三年的採訪和資料搜集,讓這個以撈屍隊隊長郭得友為原型的「河神」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和地道的天津市井味道。除了故事本身引人入勝之外,劇組對整部劇用心投入,從人物的衣著打扮到拍攝場地營造的年代感,都地道地還原了一個民國時期的天津衛,讓觀眾隔著屏幕也能切身實地感受到當年天津的風情。比如劇中警察局長官付隊長,一口地道天津話和抖不完的搞笑包袱,讓人如同置身於天津與街坊聊天侃地,不覺感到親切三分。

說一口地道天津話的付隊長電視劇在開頭便上來一段說書般的順口溜:九河下稍天津衛,兩道浮橋三道關;南門外叫海光寺,北門外是北大關;南門裡是教軍場,鼓樓炮台造中間;三個垛子四尊炮,黃牌電車去海關。短短几句涵蓋了老天津的眾多歷史風物,一個歷史老城的形象躍然紙上。

民國天津衛民國時期,天津衛的繁華程度堪比時髦開放的上海灘,街市上生意往來,人頭攢動,總是一副熱鬧景象。那麼過去的天津有哪些不可錯過的好去處,發展至今又是怎樣一番景象?今天鳳凰旅遊帶著大家走進天津,看看各大景點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一、地標故事| 九河下稍三岔河口九河下稍是舊時候的人們對海河的稱呼,海河水系是是北方的第一大水系,由南運、北運、大清、子牙和永定河五大支流組成,這五條河在天津市區三岔河口匯入海河,再經海河流入渤海。天津市區處于海河下游,即五大支流之下梢。據史料記載,海河水系雖然只有五大支流,但其分支眾多,所以人們以「九河」稱之,以「九」指代無窮無盡。

圖為舊時的三岔河口碼頭,對面就是現今獅子林橋附近的望海樓三岔河口是子牙、南運、北運這三河的交匯處,隨著運河的開通,天津漸漸發展起來,這裡也成為了天津最早的居民點和碼頭,更是天津文化的發祥地。《河神》里經常提到的「漕運碼頭」說的便是此處。

現在的三岔河口如今天津的三岔河口已經成了當地的地標,此處最著名莫過於永樂橋上的天津之眼。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橋上的摩天輪,天津之眼直徑達110米,最高點相當於35層樓的高度,超過了大名鼎鼎的倫敦之眼。每當夜晚華燈初上,乘坐摩天輪俯瞰天津,遊船散落於河面間,與遠處的街燈匯成一片,十分美麗。

天津之眼Tips:1.天津之眼門票為70元/人,每個包廂可容納5人。2.摩天輪轉一圈的時間為30分鐘左右,節假日遊客眾多,需提前預約排隊。3.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21:00| 海光寺

圖為海光寺舊貌天津海光寺歷史悠久,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一位高僧因此地風水甚好建起一座普陀寺,香火旺盛。1719年康熙帝巡幸天津,賜題匾額「海光寺」,自此名聲大噪,成了遊覽勝地。後英法聯軍進犯天津,脅迫清政府在寺廟正殿簽訂《天津條約》,海光寺因此見證了中國歷史的重要時刻。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海光寺毀於八國聯軍炮火之下。

海光寺舊址現狀解放後,這裡先後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259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研究所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病醫院。如今經過60多年發展,雖然海光寺已不復存在,其所在地卻成了天津繁華的商業中心。| 天津鼓樓

天津鼓樓老話說:「天津衛有三宗寶,鼓樓、炮台、鈴鐺閣。」鼓樓作為天津的標誌建築物,位於天津老城廂中心。鼓樓高三層,樓底的一層是用磚砌成的方台,下寬上窄,辟有四個拱形門洞,通行東、西、南、北四條大街。歷史上它曾因八國聯軍侵華以及建國後的修路經歷兩次拆毀,如今這座磚城木樓是2001年後重修而成。

圖為清代天津鼓樓Tips:1.開放時間:04月01日—10月25日08:30—22:0010月26日—03月31日08:30—17:002.門票:27元/人(不包括敲鐘)| 古文化街說完鼓樓,便不得不提鼓樓前的古文化街。天津古文化街也叫商業步行街,是國家5A級景區。自古以來,這一帶就是天津最大的貿易集市和年貨市場。新修過後的古文化街均仿製中國清代民間小式店鋪,街道上青磚瓦房、碧瓦丹楹,滿目雕樑畫棟,商鋪林立,構成了一道天津傳統文化韻味十足的風景線。

古文化街北街牌坊——津門故里古文化街也是津門十景之一,各種文玩、字畫、手藝品商鋪數不勝數,這裡更是民間手工藝品、天津老字號的集中地,泥人張、風箏魏等匠人店鋪均集聚於此。

古文化街古文化街好逛更好吃,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熟梨糕等地道美食隨處可見。逛累來一碗街邊茶湯,秫米面用龍嘴大銅壺沏出來,放上葡萄乾、青絲玫瑰攪勻,那叫一個地道,如果趕著冬天去喝,更是暖到心裡去了。吃飽逛足找家茶館坐下聽著相聲歇歇腳,好不愜意。

茶湯| 大沽炮台

大沽炮台大沽炮台位於天津塘沽區大沽口海河南岸,是海河的入海口,也是從水路進入津京兩市的要塞。近代外國聯軍侵華時期,大沽炮台起到了重要的防禦作用,後在戰爭中被拆毀。

戰地記者費利斯·比托於1860年代拍攝的大沽炮台大沽口炮台是我國抗擊強敵、抵禦外辱的歷史見證,今天雖只能看到殘存的部分遺址,但卻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國家4A級景區以及津門十景之一,越來越多的人們前來見證歷史、緬懷先烈。Tips:1.門票30元/人(學生證和團體票半價);講解100元/場2.開放時間:(冬令時)8:30-16:30,(夏令時)8:30-17:0二、津城美食《河神》的熱播也讓觀眾跟著領略了一整套天津美食。從「小河神」和「小神婆」口中說出的味濃肉厚的醬肘子、酥脆粘軟的炸糕、油香四溢的麻花……聽得人味蕾發作、喉頭一緊,對津城美食生出無限嚮往。

大半夜明明看的是懸疑破案片,怎麼看著看著就餓了,鳳凰旅遊的編輯們也很無奈啊| 登瀛樓

登瀛樓登瀛樓飯莊是中華老字號,以津魯大菜著稱,由山東人蘇振業先生創建,在天津已經有近百年歷史。劇中小河神總愛帶著丁卯去的飯店正是這家,而登瀛樓賞味肘子更是讓小神婆念念不忘。

登瀛樓飯店「登瀛」二字取自《秦始皇本紀》「海中由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者」,創建人蘇振業先生以「登瀛」來喻家鄉山東。登瀛樓有名的特色菜一隻手根本數不過來,糟溜魚片、煎餃、津門三味蝦、煎烤大蝦、醋椒鯉魚......好吃這一口的食客趕緊去解饞吧。

我們小河神的師父最喜歡吃的就是登瀛樓的醋鯉魚| 起士林

起士林起士林是天津最早的西餐廳,由德國人阿爾伯特·起士林創建,餐廳里的麵包和糖果尤為著名,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天津人幾乎沒有不吃過起士林點心的。

起士林起士林的創辦充滿了傳奇色彩,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天津,德軍軍營德皇威廉二世御用廚師便是阿爾伯特·起士林。之後起士林應袁世凱邀請為各國駐津外交官做過西餐,因廚藝了得獲賞100兩銀子,這100兩銀子便是起士林西餐廳的啟動資金。餐廳開業後吸引無數天津權貴來此用餐,每天都座無虛席。

起士林此後餐廳發展一路順暢,書寫了20世紀中國的西餐神話,成為了天津中華老字號。Tips:創建人:阿爾伯特·起士林歷史:1901年創辦特色:德國麵包、西餐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浙江路33號起士林1樓(總店)| 天寶樓

天寶樓「醬貨要吃天寶樓」,在天津說起醬貨,那就得上天寶樓。天寶樓始建於1921年,自創建以來便名響津門。店中食客絡繹不絕,資深的老食客們無不是「二鍋頭就天寶樓」,想喝酒了便直鑽天寶樓,此乃津門一絕。

天寶樓要說天寶樓在民國時有多火,還得說回天津「八大家」之一的華世奎老先生。華世奎老先生是近代天津著名書法家,居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首。1923年的一天,華老先生在晚上聽戲時饞起了天寶樓的醬貨,就差人去買,老掌柜一聽是華老先生要吃醬貨,高興得不得了,順勢向華老先生求「天寶樓」三個字。華老先生正吃著京醬肉,因其肉香味美,老先生心情大好,便提筆寫下了「天寶樓」,由此造就了「天寶樓」這塊百年老匾。

天寶樓天津人對醬貨格外執著,街頭隨處可見各式醬貨店。而天寶樓的醬貨選料精良、火候到位、醬香醇厚,色、香、味俱全,逢年過節更是家家必備。做醬貨輔料要凈,腌制的原料要新鮮,烹制醬汁或煮肉的配料、香料要齊全,缺一不可。烹飪時主料放於微火上慢燉,在老湯中入味煮透.....來天津這等美味萬不可錯過。

醬牛肉

醬豬蹄Tips:歷史:1921年創建特色:醬貨(醬肘子、醬牛肉、粉腸、松仁小肚、京醬肉、青醬肉)風味:地道天津味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濱江道與河北路交叉口財神道底商(總店)| 標誌美味|| 貼餑餑熬小魚

《河神》劇照「來天津,那就吃我們天津的特色菜:貼餑餑熬小魚。」貼餑餑熬小魚是小河神在劇中介紹最為詳盡的一道美味,說得人直流口水,恨不得馬上坐到河邊支上一口大鍋現煮一份美味。天津地道的貼餑餑熬小魚,餑餑里要加葡萄乾,大鐵鍋邊貼一圈,底下便是小魚熬的魚湯。魚湯熬好餑餑也貼熟了,一面薄薄一層糊鍋巴,泡飽了魚湯的下半截軟和入味,難怪當年乾隆嘗後也讚不絕口。|| 天津三絕初到津門的食客,大多要嘗一遍天津三絕,分別是:狗不理包子、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是「天津三絕」之首,名字由來於創始人高貴友(小名「狗子」)創建的包子鋪生意紅火,顧不上和食客們交談,食客們便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後來逐漸叫成了「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正宗的狗不理包子一共有18個褶,包子外皮鮮美柔軟,內餡兒湯汁豐富、肥而不膩。到了天津似乎總要吃一口狗不理,才算此趟旅行簽到成功。至於第二絕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其歷史可以上溯至清朝末年。相傳一位劉老八在十八街巷子里開家桂發祥麻花店,因之技術好、材料佳,食客總是絡繹不絕。後來劉老八在傳統麻花口味的基礎上加入什錦餡,使得麻花有了另一種風味,並將麻花的保存時間延長,方便食客攜帶,直至今日成為天津的一絕。

河神里小神婆也是對這麻花愛不釋手天津第三絕——耳朵眼炸糕起源於晚清光緒年間,由回民劉萬春創製,炸糕店位於天津的耳朵眼衚衕,食客們便特稱其為耳朵眼炸糕。在天津,無論平民、商人或官員,每逢生辰都要吃炸糕,寓意步步高升,這也使得劉萬春的炸糕名揚津門。

耳朵眼炸糕耳朵眼炸糕由糯米粉、酵母和豆沙餡製成,將其放入滾油內炸至金黃色球冠狀即出鍋。雖然原料簡單,但吃到嘴裡卻兼具了酥脆和軟糯,口味香甜可口,妙不可言。Tips: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歷史:一百多年地址:和平區濱江道和山東路交口、河西區大沽南路和利民道交口、紅橋區東北角金剛橋橋頭(大衚衕東北角書店旁邊)


推薦閱讀:

紅(一)
試以「我剛才差點死了」為開頭寫個故事?
以「穿越者殺死了剛出獄的納爾遜·曼德拉」為開頭寫一個故事?
為什麼大家喜歡《殺手裡昂》、《肖申克的救贖》這樣的特別「離奇」的故事?
一縷長發

TAG:故事 | 天津 | 景點 | 隱藏 | 了解 | 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