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的起源和發展

古代玉器的起源和發展

中國古代玉器伴隨石器產生,自原始社 會至戰國時期大約經歷了五千多年的漫長發 展過程。早在新石器時代,玉器一方面作為 反映美感的表徵、智慧、財富、飾物及吸 引異性的資本,另一方面作為某種觀念的 特徵,即信仰、權力、地位的形象體現。 當石器時代結束,人類進入金石並用或青 銅時代,石器漸漸消亡。此時,玉器不但 沒有泯滅和減少,反而大大地發展了。當社 會到達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商殷時代,中 國的玉琢藝術同時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 地。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私有制已經產生, 一直處於重要地位的玉質器物也被當成私有 財產,並為個人所佔有。

由於當時人們相信 靈魂的存在,在他們死亡以後,常常把生前 認為珍貴的物品以及私有財產隨葬墓中,以 求在冥世繼續使用。在保留至今的古代遺址 墓葬中,為我們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歷史資料。 自七十年代以來,由於中國考古學中廣 泛採用了碳14年代測定方法,使被發掘的遺 址墓葬群所出土的玉器得到了確切的而又科 學的年代數據,有力地促進了我們對古代玉 器的研究,為了更廣泛的開展這項研究工 作,在此談談個人對中國古代玉器的萌芽、 產生、發展以至高峰的粗淺看法,供同志們 參考。 一、古代玉器的起源及特點 古代玉器的產生,是人類從物質文明向 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新舊石器時 代物質文明的特點之一。它雖然伴隨石器產 生,但是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已與實用 的石質工具分離,這種跡象正是中國古代玉 器產生的最早雛形。 我們這裡所說的萌芽時期,不是說玉質 器物已經出現或使用,而是出於人類原始美 感的需要,對他們日常生活中認為美的東西 的追求。例如:在石器製作方面,不但選用質 地堅硬的石質,而且從色澤上也盡量選用顏 色鮮艷的石質。在加工上除以實用為主外, 而且做的小巧玲瓏。

另一方面,開始用獸 牙、骨管、貝蚌製成各種各樣可以佩戴的小 型飾物,以顯示智慧和吸引異性。以上兩個 方面,正是中國古代玉器起源、發展的兩大 特點和類型。 關於玉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兩、 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早在距今兩萬 八千年前,生活在山西溯縣峙峪遺址的獵馬 人,在他們當時使用過的一批小型石器之 中,除有常見的小型長石片、尖狀器及各式 各樣的刮削器外,還有兩件工具值得提示, 一件是用水晶製成的小石刀,它的輪廓象寬 刃的小斧子,在刃緣相對一邊有一個為了鑲 嵌木把或骨把的小梗。這件小石刀不僅質料 難得,且製作極為精緻。另一件是用隧石制 成,一端有很鋒利的尖,一側邊緣經過精細 的加工修理,與尖端相對一端的左右兩側, 修理變窄,成一個短杴,這件石器的形制 就是後世的玉鏈。另外還有一件裝飾品, 兩面扁平,一面磨製光滑,中有一可供繫繩 的圓孔。這三件石器時代若僅從外表觀察, 令人很難分辨出它是舊石器,還是新石器時 代的遺物。這些反映出當時的獵馬人不僅有 美的追求,而且已成現實。 當社會進入到距今一萬八千年的時候, 生活在北京西南郊山腳下的山頂洞人,比起 獵馬人來,在石器和骨器的製作上都有著長 足的進步,對美的追求更加強烈。在他們生 活過的遺址中,出土了一批豐富多彩的裝飾 品,其中有穿孔的獸牙、海鉗子殼、鑽孔的 石球、小珠石等,這些裝飾品中,尤以鑽孔 的七顆小石珠做得精巧細緻,它的最大直徑 6。5毫米,質料為白色石灰岩。

另一件微綠色 火成岩製成的飾物,呈橢圓形,長4厘米, 一面經過人工研磨,有一對鑽孔,這件飾物 的形制竟與獵馬人的相同。以上情況說明人 佩戴裝飾品的風俗已經形成,正是由於這種 風俗,才孕育了中國古代玉器的產生。 到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時候,生息在中國 大地的遠古先民們,陸續進入了新石器時 代。我們的祖先過上了定居的生活,並且組 成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公社。他們開始改革 舊的習俗,探索新的生活方式,社會發生了 巨大變化。原來打制石器已被琢打磨光的技 術所代稗,原始的火耕農業已經出現,飼養 家畜已經產生,制陶、編織得到發展。在生 活資料已有剩餘的情況下,為了滿足更高的 追求,其中一部分人脫離了農業生產,專門 從事用具製作。這樣,原始的手工製造業出 現了。除生產各種工具之外,為滿足人們對 美的追求,還製作一些奢侈品。就在這場偉 大的新石器時代「革命」中,中國的古代玉 器徹底脫離了石器而誕生了。 在玉器製作之初,由於人們經驗的不 足,琢玉工具尚不完備,加之藝術欣賞能力 的低下,所以當時所琢之玉的器形、種類比 較單調。主要以玉質顏色引人,而不是以形 制美觀取勝。如,在黃河流域邢縣大墩子遺 址下層墓中,隨葬玉器有斧、鏟、刀等玉石 質的工具,大都採用通體磨光的辦法。其中 尤以一件軟玉雕制的環形小刀為珍品,刀長 8.3厘米,柄部鑽刻三孔。而裝飾品僅有環 鐲等。陝西臨漁姜寨遺址中所出土的上千件 飾物,只有三件玉墜,這三件玉墜磨製很光 滑,色澤也極為鮮艷。 長江流域的情況,略與黃河流域不同。 長江流域所出玉器主要以裝飾品為主。

浙江 餘姚河姆渡遺址在距今七千年的第四層位 中,出土有當時人們作為裝飾佩戴的瑞、塊、 管、珠等二十件左右的玉質器物。這些器物 所用玉質較差,形制簡單,表面無紋飾,加 工粗糙,中心孔亦多偏斜。年代稍晚的嘉 興馬家洪遺址中,在幾十架人骨中,僅在9 號骨架頭部耳旁和21號頭骨旁發現玉塊兩 件。又如: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八、九層106 座墓中,僅在一個中年女性的骨架上出土一 件玉飾。這種跡象表明當時玉器雖已出現, 但處初期,不是一般氏族成員所有。同時也 說明長江流域玉器起源之初,僅限於裝飾 口 目目。 綜上所述,距今大約六千年前中國古 代玉器從萌芽到脫離石器,以嶄新面貌出現 在萌芽時期,人們在原始美感的驅使之下, 將自然界認為美的東西作為飾物,而在工具 用具的使用上,則儘可能作得小巧美觀。由 於原始手工業已經出現,人們對來自自然的 石料進行的選擇、加工、磨光、並裝飾簡單 的花紋以象徵美感。這些就是中國古代玉器 產生時的突出特徵。 二、古代玉器的發展及藝術成就 我們所說發展時期,從年代上是說距今 六千到三千五百年間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 發展情況。

從有關這一時期的田野考古發掘 報告來看,有玉器出土的遺址墓葬粗略統計 六十處,這些遺址和墓葬在地理分布上,大 都集中於中國的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區域 內。 黃河流域出土玉器較為豐富的遺址墓葬 如:蘇北那縣四戶鎮大墩子新石器時代遺址 的第一次試掘中,在青連崗文化層發現四十 六件玉質或近似玉質的石器。其中斧、鑄、 鏟等生產工具多達四十件,裝飾品僅有六 件。在該縣劉林清理的一百四十五座墓葬中, 出土五十多件玉石斧和少量飾物。又如:山 東曲阜西夏侯大墳口文化晚期十一座墓葬中 所出土的一批玉器,除有常見的斧、鎊、鏟 外,還有紡輪、鏈形器等工具和少量的手 鐲、指環、管、塊等飾物。陝西神木石赤龍 山文化遺址中有長達55厘米的荃刀、26厘米 長的鐮刀和19厘米長的生活用刀等大型工 具,另外還有玉錐、磺等禮器和罕見的漩 現、人頭雕像等藝術品。山西襄汾陶寺早期 龍山文化墓地中,出土有玉錢、玻、瓊等禮 器和製作精緻的玉梳、玉壁環,又如:甘肅 武威皇娘娘台遺址,在齊家文化層位中所出 玉質或近似玉質的壁,多達二百六十四件, 這樣大量出土玉石壁在中國田野考古工作中 尚屬罕見。

在整個黃河流域屬於發展時期的新石 器時代遺址墓葬中,也有少量生產工具、用 具和裝飾品出土。如河南鄭州大河村遺址, 在屬於仰韶文化中期的第二層中,出上有綠 松石制的魚形飾;山東安邱景芝鎮花廳類型 墓葬中出土有玉鐲、璧、墜、管等大型飾 物;寧陽堡頭遺址中出有較精緻的玉鏟、臂 環、指環等六十一件玉器,鄒縣野店遺址中 有白玉四連環及小型玉環;充州王因遺址中 有少量的玉環、鐲、墜和玉鏟,蘇北新沂花 廳、那縣劉林、東海瑩湖三遺址中有玉圳、 環、墜、佩等。龍山文化的遺址中,如河北 唐山大城山、永年台口、河南洛陽銼李、湯 陰自營、山東日照兩城鎮、膠縣三里河、滕 縣莊裡等處均有少量玉質工具及飾物。總觀 黃河流域遺址墓葬所出之玉器,可以看出, 這一地區主要呈現出以生產工具用具為主, 裝飾用品為輔的發展面貌和特點。

在長江流域廣闊地域的遺址墓葬中, 所出玉器較豐富典型的遺址墓葬如:上海青 浦松澤遺址,出土有作為飾物的玉嘴、環、 等。小型飾物二十五件,不見其它工具用具, 江蘇南京北陰陽營遺址中所出土的二百八十 三件玉塊、瑛、管、珠、墜等玉質器物,均作 裝飾品之用,吳縣張陵山遺址中出土一百多 件中,僅有少量的穿孔玉斧,絕大部分為 玉飾片、鐲、環、珠等飾物,湖北松溪花 樹村遺址,在大溪文化層的墓葬中出土玉 鐲、墜、磺等,另外有玉刀出現。這些情況 表明了長江流域所出玉器以裝飾品為主的特 點,但在另外的一些典型遺址墓葬中所出土 的玉珠、玉璧卻碩大無朋。例如,江蘇吳縣 草鞋山遺址良諸文化墓葬出土的八件玉瓊, 最大一件高18.4、寬7。7、孔徑4。5厘米,所 出玉璧最大一件直徑達21厘米,常州武進寺 墩遺址所出兩件玉珠,最大一件高23、大頭 寬6.5、小頭寬5.8、孔徑4.6厘米,小的一件 高5.4、大頭寬6。4、小頭寬5.8、孔徑4.7厘 米。另外出土的五件玉璧,最大一件直徑 18.2、孔徑4。5厘米多最小的一件直徑也有 11.4厘米。另外,在吳縣張陵山、安徽潛山 薛家崗、廣東曲江石峽等處也有大型玉瓊、 璧出土。 在整個長江流域屬於這一時期的還有江 蘇吳興邱城、南京西善橋太崗寺、蘇州越 城、常州戚野堰牙、安徽尚縣花家寺、浙江 嘉興馬家洪、湖北松滋桂花樹等遺址墓葬都 有數量不等的玉器出土。這些玉器反映出長 江流域玉器發展的面貌,同時也說明與黃河 流域有著明顯不同。

綜觀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出土各種質料 琢成之玉,雖然尚處於發展時期,但是,有 些玉器不管是從形態造形,還是雕琢藝術上 都稱得上是罕見的藝術珍品。這些代表器物 有在山東滕縣莊裡遺址採集的一件大墳口文 子助寸期的玉質雕琢人頭面飾。它以簡練的線 條勾划出人的而部,特別是眼、鼻和嘴刻劃 得相當形象。在陝西神木石篩遺址中,也出 上一件玉髓質雙面平雕人頭像,它頭束高 髻,團臉、鷹鉤鼻、半張口、線刻大眼、兩 頰透鑽一圓孔,高4.5厘米,這件人頭雕像技 法古樸粗獷,兩隻細而長的杏眼既顯出眼 眶,又突出眼球,使人感到溫文爾雅,高高 的鼻樑隆起於面部正中,顯示出人面部的整 個形態,半張的嘴巴顯示出人的動態。以上兩 件玉質人頭雕像的年代大約距今四千年,這 說明早在四千年前中國黃河流域的先民們, 已經具有精巧的玉琢藝術。他們以簡單的石 質工具,運用粗獷而古樸的手法,刻划出栩 栩如生的人頭形像。在江蘇吳縣草鞋山、張 陵山,安徽潛山薛家崗,廣東曲江石峽遺址 墓葬中,出土的大型玉瓊,無論從玉料選 擇,內圓孔的對鑽及外表面所採用連續浮雕 象徵獸面的紋飾幾乎一模一樣。這些玉蹤外 方內圓,雕獸面紋飾,粗眉、圓眼、闊口、 撩牙外露,顯得兇惡而威嚴,屬於早時期 的餐臀紋。但仍可作為長江流域這一時期玉 琢珍品。另外,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的玉 梳,山東野店遺址出土的白玉四連環,充州 王因遺址出土的玉鏟,江蘇昊縣張陵山遺址 出土雕刻有鏤空花紋的玉能、陰線刻劃的玉 蟬等,都可算作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古代玉器 的代表作品。 由以上可約略看出,中國古代玉器經歷 了立千多年充分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無論從玉器造形,還是玉琢工藝上都具有一 定成就,並且創造出不少精湛的傑作。研究 這一時期中國古代玉器的發展情況,不但對 中國玉雕史、藝術史有重要價值,而且對全 面了解原始社會中其它問題同樣有重要意 義,所以說中國古代玉器是中國遠古物質文 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的文物考古工作 中必須重視並給予應有的地位。

文章來源:網路收集

本文介紹了:古代玉器的起源和發展

推薦閱讀:

大學始教,看古代入學禮與現代的不同在哪?
淺談古代詩詞有效教學
古人說治世和盛世,兩者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中國古代史常識串講
古代勵志名言警句 百學須先立志

TAG:發展 | 古代 | 起源 | 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