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報告解讀中美貿易關係

2017年1月,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發布題為《理解美中貿易關係》的報告,該報告重申了中美貿易關係的重要性,並特別指明了美中貿易對美國經濟和就業帶來的機遇和利益;報告認為僅僅因為美國在中美貿易間的巨額逆差就簡單地認為中美貿易關係不利於美國是不合時宜的。以下該報告的主要內容摘編,供參考。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將公眾的注意力重新聚集到了美國的經貿環境上。很多美國人都聽說國際貿易,特別是中美的貿易關係是不利於工人和美國經濟增長的。

其實中美貿易關係要遠比我們認為的複雜,貿易赤字並不能說明它的全部。今天,中美貿易關係實際上支撐了美國各行業約26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也包括中國企業在美國所創造的工作機會。而且隨著中國中產階級在未來十年持續性的迅速擴張(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者的數量將在2026年超過美國的總人口),美國企業將獲得進入一個利潤豐厚的消費者市場的重要機遇,這可以進一步促進美國的就業和經濟發展。經濟數據顯示與中國有緊密貿易聯繫的國家比缺乏緊密貿易關係的國家在國際貿易上表現更為優秀。我們希望這個趨勢能持續下去。

美國經濟從與中國的貿易中獲益的例子包括:

  • 2015年中國從美國購買了1650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佔美國出口的7.3%,以及美國經濟產出的1%。

  • 儘管因為貿易赤字,美國失去了一些製造業工作機會,美國公司對中國出口高價值的產品,包括汽車和卡車,建築設備,半導體,依然產生了很多工作機會。美國公司也對中國出口商務和金融服務,2014年共計67億美元,2015年共計71億美元。2030年,我們預計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將增長至5200億美元。

  • 因為中國是全球製造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很多中國對外的出口都是外國的零件在中國最後組裝完成後的再次出口。如果中國出口總額減去了這些進口零件的價值,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會減少一半,僅佔GDP的1%——這個數字同美國對歐盟的貿易赤字相同。

  • 中國已經從2000年的美國第11大出口市場成長為今天美國的第3大商品與服務市場。2015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已經直接或間接得支撐了180萬個新工作和1650億美元的GDP。當美國對中國的投資和中國對美國的投資的經濟收益相結合,共計產生260萬美國工作和2160億美元的GDP。

  • 中國將依然是發展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為美國企業創造增長機會——只要能中國持續推進經濟改革,廢除長期存在各個領域的市場准入障礙。

  • 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主要購買商。2015年,中國共計購入約150億美元的農產品;伊利諾伊州和德克薩斯州各佔了總額的其中10億美元。

  • 中國的製造業也降低了消費商品在美國的價格,抑制通貨膨脹並充實了美國的錢包。整體而言,美國消費價格由於中國較低的進口價格而下降了1-1.5個百分點。典型的美國家庭在2015年收入在56500美元;與中國的貿易讓這些家庭節省了850美元。

  • 自2003年,美國製造業的生產力增長超過了大多數先進經濟體。牛津經濟研究院計算得出美國製造業生產力從2003年至2016年增長了40%,或者年均增長2.6%,同時期德國的生產力增長為23%。同時,快速增長的工廠薪資和增值的貨幣讓中國工人相比於美國工人的市場價格優勢不再明顯。美國工廠的生產力依然比中國製造商高90%。這些趨勢可能會導致美國一些製造工業工作機會的「迴流」或保留。

  • 中國過去三十年增長的速度和範圍是空前絕後的。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遠多於美國人口的中國人民擺脫了貧困,創造了3億人的中產階級群體,他們大量消費好萊塢電影,熱衷於網上購物,引領世界使用移動網路和電子商務應用。中國正成為生產銷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全世界的汽車,電視,化學品,以及電子產品的產業複合體高速列車。

    大部分情況下,美國並不認為中國的增長是有利於美國的,尤其是對於美國的製造業而言。這讓美國製造業中出現了很多包括中國製造商在內的外國競爭者。實際上,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赤字也確實高達3340億美元,佔GDP的1.9%。

    但是這實際上模糊了美國出口商也提高了他們對中國的出口這一事實。中國對一系列例如農業,化學工業,運輸業等產業都是巨大的市場。中國已經是美國製造產品和服務的第三大購買國(僅次於墨西哥和加拿大這兩個與美國有自貿協定的近鄰),中國僅2015年的購買量就達到了1650億美元。而隨著中國經濟的成熟以及中國人收入水平的提升,這個銷量還會提升。到2026年,我們預測美國對中國的產品和服務出口將達3690億美元,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5250億美元,或佔美國出口總額的10%。這反映出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中產階級消費者這一批人的迅速壯大。

    美國跨國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例如,第一批在中國建立汽車製造中心的吉普和通用已經先一步在是在最大的汽車市場站穩腳跟。

    隨著第一批進軍中國市場的企業在亞洲定位,這批企業的全球供應鏈在21世紀初迅速發展。蘋果等其他企業在美國開發產品,在中國使用世界各地的零件進行組裝,然後再賣向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這樣做有利於提高美國的競爭力和利潤。特別是在如汽車和技術等動態部門,美國如今都是執牛耳者。2000年至今,美國對世界各國直接投資的收益已翻三倍,佔到GDP的2.4%,其中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當然,隨著大企業在海外掙取更多利潤,它們可以花更多投資在本國的小型供應商和承包商上。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進入新時期,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美國的出口將迅速發展,而美國企業也可以從它們的海外投資中獲得巨大收益。


    推薦閱讀:

    全國各地什麼煙賣的好,你們那喜歡抽什麼煙?
    1969年轟動全國的《知青之歌》大案
    肇興――全國最大的侗寨
    再過一周,南昌就是全國最美的城市!
    全國唯一封存車基地坐落大安 存放372輛機車

    TAG:貿易 | 關係 | 解讀 | 報告 | 全國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