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才女:北宋篇《李清照》

愚雅軒祝您全家幸福、安康中國古代才女:北宋篇《李清照》

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她生於神宗元豐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於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於書香門第。

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共同從事學術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滿。金兵入據中原後,流落南方,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

後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鬚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在文學領域裡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遊以及後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傑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後世文人的高度讚揚。後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作品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現存詩文集為後人所輯,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夏日絕句》等。

生平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現存於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牆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林冢下。」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李清照一生經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由於家庭的原因,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李清照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李清照的成長,與她所處的自然環境也是分不開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時間是在風景如畫,人文薈萃的家鄉歷城渡過的。大約在她五六歲時,因父親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隨父母遷居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她是在東京長大的。那時候,北宋統治階級享樂成風,東京表面上仍極繁榮。李清照作為一個士大夫階層的大家閨秀,由於封建禮教的禁錮,不可能像男子一樣走出家門。接觸整個社會。但她畢竟出身於城市,不像鄉村地主家裡的女子那樣閉塞。她不僅可以劃著小船,嬉戲於藕花深處,而且可以跟著家人到東京街頭,觀賞奇巧的花燈和繁華的街景、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豐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愛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說明了她曾經受過故鄉山東的涵育。而她在愛情描寫上的"毫無顧忌",顯示了都市社會風氣和文學氣氛對她的熏染。

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婦擅朋友之勝」。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趙父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後,她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趙明誠互相砥礪,進行詞的創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當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期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沉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縋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並於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贊項羽諷明誠,趙明誠自感羞愧,心情鬱郁,後死於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舟(一作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嫁給張汝州。婚後,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並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後來的拳腳相加。之後,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於行賄,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由於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諷徽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痛快淋漓,表達對宋王朝的憤恨。多年的背井離鄉,她那顆已經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污詬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殘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

趙明誠李清照與趙明誠李清照與趙明誠是古今人人共同羨慕的恩愛夫妻,神仙眷侶。古代婚姻憑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結婚之後難得長期和諧。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婚姻近乎完美,這有李清照本人大量情感深摯纏綿的詞作為證。「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這樣膾炙人口的抒寫別離相思的名篇,打動了無數的後代讀者。趙明誠去世之後,李清照整理夫妻兩人畢生的金石古物收藏,作《金石錄後序》,聲情並茂、哀婉欲絕地記載了與趙明誠婚後的恩恩愛愛、喜怒哀樂、生死離別,夫妻深情,款款流露。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夫妻恩愛情深,是閱讀與理解李清照大量優秀愛情歌詞的出發點與立足點。

李清照與趙明誠對弈圖關於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夫妻關係,今人有更加深入細微的研究。逐漸的,一種走向極端的觀點也出現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後有許多的不和諧,趙明誠納有姬妾,夫妻甚至時時反目!。如此以來,有關李清照諸多名篇的作年及其解讀,都產生了歧義。例如,《聲聲慢》(尋尋覓覓)一詞,一般認為是李清照南渡喪夫之後所作,抒寫了亡國與喪夫的深痛。陳祖美則認為該詞是李清照南渡之前遭趙明誠冷遇時所作,「表達作者的"無嗣』和何以"無嗣』的"難言之隱』。」「很可能是要歌給自己的丈夫聽」。"確實,世界上沒有矛盾、永遠和諧的夫妻是不存在的,尤其是人到中年之際,容易產生「中年情感危機」。李清照與趙明誠也不能免俗。然因此誇張兩人的矛盾,人為地拿著「放大鏡」去尋找李清照與趙明誠的裂痕,則會導致一種偏頗,乃至厚誣古人。本文試圖通過對李清照與趙明誠萊州重逢時的作品分析,透視夫妻情感的微妙變化,對夫妻兩人可能產生的不和諧及其原因做一些剖析。

《文人情侶叢書》之趙明誠與李清照這套《文人情侶叢書》,是企圖通過選擇唐、宋、元、明、清時代的著名文人與女子或男子的情感交往為主要線索,以人物的生平研究和文學創作研究為主要材料,通過傳記體的方式,通俗易懂地寫出一段懷感經歷,寫活一對人物,再現一種社會風貌。所選擇的人物,在那個時代都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元稹作《會真記》(又名《鶯鶯傳》)就有一定的生活原型,能夠典型地表現出唐代文人的婚戀觀念,故事演化成後來的《西廂記》,生動地表明了古人情愛觀的演變。李清照與趙明誠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極為難得的一對恩愛夫妻,他們的愛情又被置於宋代理學逐漸興盛、婦女情愛觀驟然改變以及南北宋社會大動蕩的背景之下。趙子昂(趙孟頫)既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妻兒是女畫家管夫人,又是亡國的王孫貴族,在元代異族統治的社會背景之下,婚戀觀念有著某種變異,可以窺見中原文化與外來文化融合的進程。馮夢龍生活在類似近代資本因素萌芽、市民意識覺醒、追求聲色享樂的明代社會,一生注意婦女題材,他的作品是明人婦女觀、情愛觀的集中體現。侯慧卿嫁人後,馮夢龍不但屢屢寫詩懷念,而且從此足不踏青樓。冒辟疆與董小宛生活在明清鼎革之際,他們的情愛連接著一個時代的巨變,冒辟疆為董小宛獨創的「憶語體」情詩,被後人津津樂道。史學貢獻史學修改

趙明誠的《金石錄》李清照對中國史學的第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協助趙明誠纂修《金石錄》並歷盡艱辛將它保存下來。清道光《濟南府志·列女傳·李清照》:「明誠作《金石錄》,考據精確,多足證正史之失,清照實助成之。」李清照與趙明誠在青州一同生活了十年的「歸來堂」,實際上是一個史學研究的「夫妻店」;《金石錄後序》前半部分,基本是敘述他們共同研究史學的經歷;所謂「浸覺有味,不能自已」,所謂「甘心老是鄉矣」,所謂「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所謂「意會心謀,目往神受,樂在聲色犬馬上」,道出了兩人對史學的共同興趣。可以這樣說,即使李清照沒有參與《金石錄》的編著、整理,她能力盡艱辛把這部珍貴的史學著作保存下來,也已經難能可貴了。史學保存李清照對史學的另一重要貢獻——為宋代保留下一部孤本的《哲宗皇帝實錄》。《哲宗皇帝實錄》由蔡京主持編寫於徽宗大興黨獄之際,自然有褒貶顛倒、輕重失倫等諸多問題,但作為歷史文獻,它敘典章,述文獻,次第先後,卻大致能保存真相,對後世修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李清照於兵荒馬亂、輾轉流離中,所收藏文物喪失殆盡,而最終將《哲宗皇帝實錄》與《金石錄》一同保存下來,說明她充分了解在汴京淪陷,碧簡飛灰之後,這部著作關係國史存亡,斯文絕續的意義。總體評價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現實的角度認識李清照的愛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對於在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振興中華時充分發揮婦女的社會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李清照紀念堂李清照紀念堂與易安舊居坐落於濟南市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畔,始建於1959年,1999年進行較大規模擴修建,現今面積達4000餘平方米,典型的仿宋代建築。歇山飛檐綺麗多姿,懸山抱廈豐富多變,曲廊凹凸有致,院落花木扶疏,飛亭疊瀑,展室內涵風格各異,從圖、文、像、書、畫等不同層面展示了一代詞人的偉大成就與豐富的一生。


推薦閱讀:

吳思:中國的言論自由有五層結構
今夕共此燈燭光:中國古代燈具
中國古代錢幣(組圖,上中下)
抗衡中國?日本尋求增加對東南亞國家軍售
用伏特加酒問中國白酒的三個問題

TAG:中國 | 古代 | 北宋 | 李清照 | 中國古代才女 | 才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