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度假海南(十六)----眾妙之門非常道

度假海南(十六)----眾妙之門非常道

旅行社的遊程中是用三個小時遊覽南山佛教文化苑的全部景點,可我們只是參拜了海上觀音。時值正午,亦本應在園中品嘗佛家自助素齋,但因為導遊的不良居心,僅僅用了30分鐘就匆匆的離開了這裡趕往大小洞天。

實話實說,在黑心導遊強加給遊客的十幾處自費景點之中,唯有此處價有所值,亦是山人一開始就甘心情願付費的地方。

大小洞天位於三亞市以西40公里處的南山山麓,是海南歷史最悠久的風景名勝,是中國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遊勝地。大小洞天自古因奇特秀麗的海景、山景、石景與洞景被譽為「瓊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勝」,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點。

前年在佛教文化苑的佛家素齋至今未能忘懷,今天大小洞天的道家素齋亦與之相仿,似乎根本就毫無區別。

自助素齋後,順著一段長長的坡道向海邊走去。坡道的左側有一排畫廊,櫥窗里展示著各界名流藝人遊覽大小洞天的照片。導遊恬不知恥的對遊客吹噓說,張國立與朱軍來這裡都是他做的導遊。當有人問為什麼照片中不見他的身影時,他竟誹謗演員與主持人的人格,說是因為他們的人品不好,不肖與之留影。

坡道之南瀕海有一顆巨大的百年酸豆樹,酸豆樹又稱酸梅樹,蘇木科常綠大喬木。樹體巨大,樹冠呈球型,枝葉濃密,樹姿宏麗,耐旱抗風壽命長,是優良的庭院和街道綠化樹種,還可作草坪孤立風景樹。

大小洞天景區入口取名「眾妙之門」,語出《老子·一章》,「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繳,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所謂眾妙之門,就是一切變化的總門,樞紐,也就是道。「妙」即「道」也,眾妙就是萬物的原始,萬物的根本。以此作為南山大小洞天以道家文化為主旨的旅遊區的入口,充分體現了「道法自然」的道家精神,創造出質樸、自然、奇異、幽深的環境意境。

景區大門前5A級景點標誌異常醒目,而立在其前刻有「道可道,非常道」6個大字的石塊更是遊人拍照的第一個景點。

「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德經》開篇的第一句話,老子以這六個字開始了對他思想的詮釋,而正是這六個字,使得老子思想與玄妙結下了不解之緣。對這句話比較普遍的解釋是:「道是可以被闡述的,但可以闡述的道不是真正的道。」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發現並闡述萬物的道,但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真正的道是什麼。

大小洞天旅遊區原稱海山奇觀旅遊風景區,與南山佛教文化苑毗鄰,同在南山腳下,沿濱海路相距僅七公里。大小洞天原來自成一體,現在是南山文化旅遊區的一部分。

早在公元1187年的南宋,先後在崖州任知州的周康、任知軍的毛奎即相繼開山拓景,把這裡開闢為旅遊勝地,至今已800多年。

在海南所有的景點中,大小洞天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最久遠、最深厚的,也是海南古代由政府官員重視並進行建設的最古老的旅遊點。

椰樹是典型的熱帶作物,也是海南種植歷史最早的熱帶作物。據載,海南栽培椰樹的歷史已達到2000多年。

「椰林吧"是由綠樹、草亭、藍天、碧海渾然而成的海邊椰林勝景,椰寨里有許多棵椰樹的桿呈弓形或直角形,這都是長期與颱風頑強鬥爭的結果。

椰林里有形態各異的椰樹:有的挺直向上生長著,有的在颱風的壓迫下已傾斜,也有的幾乎橫卧著快接近地面但仍然頑強地生長著,構成海南獨一無二的海邊椰林風景。椰寨里散布著生態野營帳篷,讓你在觀賞度假之時,感受大自然的恩施.

月迷津渡有詩讚曰:

氧吧誰設綠椰陰?漫去尋幽徑轉深。風過林梢搖鳳尾,浪翻礁岸發龍吟。

絕塵真得閑中趣,忘我方諳物外心。莫道南天多暑熱,清涼如縷繞雙襟。

「還金寮」是清光緒十六年(1809年)崖州知州唐鏡沅所建,該寮為紀念海南名臣鍾芳的父親鍾名拾金不昧而建。明代嶺南巨儒鍾芳之父鍾名曾在路邊搭茅草屋開茶店,供過路遊客歇息。

一日,有位客人路過小憩片刻,匆忙離去時將三百兩銀子遺失在寮中,鍾明夫婦收攤時發現後,深感丟失重金的主人一定很著急,於是一直等到深夜,才看見有個人「狂走遍覓」,還有妻子、孩子號啕大哭尾隨其後。

鍾明詢問之下,得知對方是失主後,立即將錢財歸還。失主喜出望外,願意拿出一半來酬謝,鍾明說:我要是想要你的銀子,早就拿回家了,還用在這裡等你嗎?婉謝了對方的好意。

及至清代光緒年間,崖州知州唐鏡沅仰慕鍾明還金取義之舉,專門修建了「還金寮」一座,以示紀念,並在碑記中寫道:「坐視數百金,棄之如敝履,與聖人富貴浮雲之心何異哉?」鍾明只是一介賣酒郎,卻有聖人之心!唐知州對他的評價不可謂不高。

原茅草寮已毀,存一青石碑,碑方首,無座。碑額隸書「鼎建鍾公還金寮序」,碑文楷書陰刻,21行1050字,記述鍾明拾金不昧一事。為清光緒十六年崖州知州唐鏡沅撰文,何秉禮書丹,碑陰無字。「還金寮序碑」今由三亞市博物館收藏,為三亞市十九處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椰林吧設有景區電瓶車站,票價15元。在這裡排隊登車後,順著海濱向東駛去。

電瓶車行駛至濱海路與鰲山的一個岔路口,路邊有九隻大石龜和一隻小石龜組成的九九歸一景點。

是為紀念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而建,寓指合家團圓,其樂融融。「龜」在道家文化里象徵著長壽,這裡取「歸」的協音。

在岔路口電瓶車左轉,開始向山上蜿蜒曲折的小路疾駛。在一個之字型的折角處,可以望見山谷中的一組《鑒真登岸》巨型群雕。

《鑒真登岸》群雕以鑒真及其弟子第五次渡海漂船著陸的史事作題材,通過藝術手法表現他們為弘揚佛學文化,「不惜身命」,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踏破滄海的必勝信念和「劫」難餘生的喜悅心情。

唐天寶七年,鑒真率弟子15人開始第五次東渡。六月二十七日,他們從揚州崇福寺出發,航行到舟山群島,因風信不利,停泊約2個月。繼續航行的次日,遭颶風襲擊,航師迷失方向,在海上漂流14天,風浪險惡,糧水斷絕。經歷了千萬困難,於11月間抵達振州(三亞市)寧遠河口著陸,振州馮崇債篤信佛律,特派400甲兵隆重迎護鑒真一行入城,在太守衙設齋拱養,在大雲寺安置起居。

眾僧人捐舍衣物,修造大雲寺佛殿,又開大法會授戒度人,還把中原文化包括當時最先進的建築、繪畫、雕塑、醫藥等科學技術傳授給當地人民。鑒真等在振州居留一年後,由馮崇債增派800甲兵護送到萬安州(萬寧縣),歷40餘天到達崖州(今瓊山縣)。在崖州又停留半年多,再渡海輾轉北返揚州。經過一番準備後,於天十二年(公元753年)率僧尼24人第六次東渡成功。

群雕由5尊相對獨立的石像組成,左而右第二者為鑒真。大師當年已61歲,形貌偉岸,臉龐稍顯瘦削。他面朝大海站立,一如傳戒時的祥和姿態,雙掌交叉,拱奉胸前,兩眼深邃,遠眺煙波,似在向海溟佛陀祈願。他的表情顯得莊嚴而慈慧,謙遜而敦厚,堅毅而勇敢。

鑒真的右邊是日僧榮睿,左邊第一人為祥彥,左第二人為思托,最末一位是日僧普照。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師徒一行共15人,雕塑家選取這5人作代表,可謂是匠心獨運。這5人一體的群雕顯示了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顯示了以兩國僧徒為代表的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情深誼厚難捨難分。

群雕由由陳人忠、林安彬總策劃,著名雕塑家林毓豪設計創作。林毓豪是海南崖縣人,1964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其著名作品有《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紀念碑》、《鹿回頭》等。

《鑒真登岸》以南山為屏,南海為案,挹千尋翠碧,朝萬頃洪波,東連「洞天仙境」,西攬「雙玳浮珠」,有「鰲山白雲」,「鯨海西風」相襯托,氣勢十分雄偉。從藝術創作的角度看,整座建築物設計巧妙,造型大方,立意高潔,選址吉祥,堪稱瓊南人文景觀的勝跡。登臨此地,憑弔先賢,俯仰今古,令人陡增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遐思。

山道上峰迴路轉,迎面不時有下山之空車疾駛而過。小司機泰然自若,有驚無險的將車停在了半山腰的玄妙閣之下。

玄妙閣位於景區內鰲山之中,鯨海之濱;前承小洞天,後接鰲神台;東望試劍石,西倚不老松;秉天地之靈氣,聚山海之奇觀。

玄妙閣為古式三層八角樓閣建築,掩映於綠蔭叢林之中,居高臨海,視野無限。

玄妙閣得名於老子《道德經》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主營道家宮廷養生宴,由原成都青城山道家養生宴大師主理。

玄妙閣大門上方兩側有聯曰:盅納千頃水,道涵眾妙門。趁在此等待後車的同伴之機,近前隔窗一睹玄妙閣的玄妙。

但見玄妙閣內充滿了道家文化氣息,牆上懸掛了許多道家鎮魔符咒。

有「鎮盜賊常臨」符、「鎮宅安家」符、「防小兒遺尿」符、「鎮夫妻不和」符、「鎮六畜多病」符、「鎮四方」符、「防小兒天花」符、「天罡符」 及「除食物百毒」符等等。

玄妙閣外對面的花崗岩石牆上鐫刻著老子《道德經》全文,由六名海南書法家用六種字體刻寫,賞心悅目。

玄妙閣正面是浩渺微波的南海,極目遠眺,心曠神怡。風吹廊柱回聲鶯鶯,四周的不老松蔥蘢挺拔,兩棵樹齡五千多年的不老松屹立在院落之中。在這裡,山、海、天風光一目了然。

在道德經牆的上方,開滿了一種鮮黃耀眼的花朵。經景區小導遊的介紹,才知道這種花的名字叫做好男人花。

好男人花的學名為黃嬋,屬夾竹桃科,常綠灌木。因為它的花朵花色鮮黃,大而艷麗,花蕊藏於冠喉中,所以又被人們稱為「好男人花」。

山人聽後不禁莞爾,待仔細近前觀察,果真不見花蕊。心中暗自佩服「好男人花」的提議者,想像力超絕!


推薦閱讀:

海南經濟還有希望嗎?
海口丨逛逛海南省博物館
海南俄賢嶺蝙蝠洞:喀斯特地下秘境
海南免稅額調至8000元
我只想知道為什麼海南的公路上那麼多大坑?

TAG:度假 | 海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