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房睡會影響孩子的獨立能力?會性早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分房睡會影響孩子的獨立能力?會性早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來自專欄兒童性教育

最近,有同事向我吐槽,說想讓自己的孩子分房睡,於是她在網上搜索方法。但越搜越心驚,覺得孩子6歲才開始分床好像已經太晚了。我不理解的問「為什麼會這樣想?」她告訴我,在網上看到很多太晚分房睡的危害,搞得現在很擔憂。

於是我搜索相關內容,發現太多驚悚的內容:

過晚分房睡易患精神疾病???

會性早熟???

睡在父母身邊就是危險!!!

分房睡超過這個年齡,孩子就遲了、完了……

……

說實話,如果我對於分房睡什麼都不知道,就很有可能和同事一樣陷入恐慌中。甚至會相信太晚分房睡會導致孩子的種種問題。於是會根據所謂的「為了孩子將來的說法」去幫(zhe)助(teng)孩子分房睡。

我又問同事,為什麼突然要讓孩子分房睡覺。同事苦笑說她周圍朋友的孩子早都分房睡了,覺得很有必要讓自己的孩子分房睡,萬一將來影響孩子能獨立能力怎麼辦?

其實分房睡是可以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但這不代表不分床的孩子就沒有獨立能力。比如,前段時間馬伊琍發微博講述了自己與女兒分房睡的經歷,不斷反問自己:「自己究竟在怕什麼?怕她跟我們睡一張床就太依賴?怕這種依賴會破壞了孩子長大後的獨立?」

孩子成長過程中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以鍛煉自己的獨立能。不管是參加夏令營,還是住校都有大量的機會鍛煉獨立能力。我們鼓勵分房睡,但並不意味著必須分房睡,更不意味著不分房睡就會對孩子產生許許多多的危害。

如何判斷我的孩子是否需要分房睡?

我們建議可以通過二個維度去考慮是否可以開始分房睡。

第一個維度是父母的感受(即夫妻間的感受)。比如不分房睡是否會影響彼此的睡眠質量(包括孩子)?是否會影響到夫妻間的性生活,甚至影響夫妻間的親密關係?我們應該意識到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應該是第一位的,其次是親子關係。如果父母覺得同房睡影響了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家長可以主動開始計劃分房睡。

可惜有些媽媽一旦有了孩子,剩下的人生基本上就是圍著孩子轉。完全忽略了丈夫的感受,更是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不管愛人願不願意,也不管自己舒不舒服,只要孩子要求,就必須滿足。而這樣的親子關係是有問題的!

第二個維度則是孩子的感受。雖然我們知道大多數孩子是希望和媽媽在一起睡覺,比如馬伊琍的小女兒,就非常希望和媽媽一起睡。當然也有些孩子自然而然的會開始害羞,主動要求擁有自己的房間。所以我們應該去尊重孩子的感受。而是因為擔心孩子踢被子、著涼、掉下床等各種原因要求孩子和父母一塊睡。

我們家長對待孩子分房睡時常常有三個誤解:

1、認為年齡是分房的重要標準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一定要在一個年齡之前完成分房睡覺,否則就晚了。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比起年齡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感受,父母的感受,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去根據年齡來一刀切。

2、孩子不想分房,家長強行粗暴的分房

這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一個問題,相信網路的一些內容,硬起心腸粗暴的把孩子扔在一個他不熟悉的房間里。這樣的做法只會加重孩子對分房的恐懼,比起強迫式的分離,不如有一個過渡期,提前一段時間告知孩子會有分房的計劃,並且告訴這是象徵TA長大的標誌。

3、相信太晚分床,容易引起孩子性早熟

性早熟和分床/房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性早熟主要是有腦部病變,或誤食性激素藥品所引起。想想我們父母那代人,由於經濟條件限制,孩子又多。很多家庭中都是孩子和父母睡一張床、一個房間。如果同床睡會引起孩子性早熟的話,我們父母那代估計很多人都性早熟了。

如果家長決定分房睡,那該如何讓孩子成功分房睡呢?如何設計過渡期呢?

1、剛開始讓孩子獨立睡覺對孩子是一個挑戰,在這個過程中肯定孩子也會出現一些抗拒的表現。所以如何設計這個過渡期就非常重要了。最開始孩子是跟自己的父母睡在一塊,接著會過渡到睡在邊床上。然後再從邊床過渡到分房睡。整個過程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渡的過程中我們也一定要意識到是我們的所作所為都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絕對不是強制性的突然就告訴孩子從今往後,你必須一個人睡覺。於是就把孩子放到一個他不熟悉的床上或者一個房間里。

所以第一步就是我們要提前告知孩子會有分床和分房這樣的事情。代表你長大 了。向孩子傳遞積極的信號,讓孩子提前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2、父母第二步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跟孩子說爸爸媽媽習慣了2個人睡覺。爸爸媽媽很愛你,但是爸爸媽媽希望有2個人獨處的時間。你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

假設孩子反問說:「為什麼爸爸可以跟媽媽睡覺,而我就不能跟媽媽睡覺?」家長可以回應孩子:爸爸和媽媽之間是夫妻。而你跟我們是親子。等你長大以後你也會遇到你愛的人,你也會有自己的老公或者老婆,那時候你也可以跟自己的老公/老婆一塊兒睡覺。而孩子和父母之間都是會有彼此獨立的空間,獨立的房間等等。

在性教育中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關係,我們要告訴孩子人與人之間有夫妻這樣的關係,就像爸爸媽媽。也有母子之間的關係。也會有同伴的關係等等。每個關係中,人與人之間都會有一些不同的相處方式。

3、第三步是在分床睡的時候就可以養成規律的睡覺時間和睡前儀式。比如每天晚上幾點上床睡覺,幾點起床。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可以讓孩子更加容易入睡。另外就是有一個睡前儀式,比如如果孩子是比較興奮的,就先慢慢安靜下來,然後去洗個澡,接著換上睡衣,喝一點牛奶,再給孩子講一些睡前故事,最後就是關燈、入睡。養成這種規律性的睡前儀式感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儘快的分床睡和分房睡。

美劇《小謝耳朵》中媽媽給生病的謝耳朵唱歌

4、最後一步就是陪伴式的分離。像國外的電影中就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父母在孩子的房間和孩子道晚安,等孩子差不多快睡著時,再悄悄的離開房間。並且往往會在關門的時候一塊關上孩子卧室的燈。

所以在孩子開始在自己的房間睡覺時,爸爸媽媽都可以騰出一段時間來陪孩子聊聊天,給孩子講講故事,陪伴孩子入睡以後再離開。這段經歷將會是孩子人生中最幸福的記憶之一。等孩子已經習慣了分房睡以後,家長可以再視情況減少陪伴的時間、頻率。

以下是一些家長對於分床/分房睡的提問,我們集中做了解答。

Q&A

Q1.孩子怕鬼?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避免孩子接觸一些鬼怪之類的信息。並告訴孩子,世界上沒有鬼怪,父母就在隔壁房間。如果晚上害怕可以喊爸媽過來。爸媽的房間也會打開,爸媽隨時可以保護你。

Q2.孩子一個人睡著涼?踢被子怎麼辦?

家長可以通過空調、暖氣片地熱等調節房間溫度。給孩子選一件厚度合適的睡衣,並且及時更換季節的被子就可以避免感冒。在床邊放一張高點的凳子、欄杆防止孩子夜晚翻身落地。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並沒有家長想像中的那麼脆弱。

Q3.經濟條件不允許孩子有獨立的房間怎麼辦?

父母可以用帘子等遮擋物給孩子營造一個私密的空間。告訴孩子這是他獨立的空間。

Q4.孩子怕黑?

如果孩子怕黑,家長可以買一盞夜燈。等孩子睡著後,再關燈。或者剛開始分房睡的時候把家裡所有的燈都開著,等孩子適應了,再逐漸關閉客廳、走廊的燈。幫助孩子一點點適應,解決孩子怕黑的問題。

Q5.睡了一半,孩子半夜又跑回父母房間怎麼辦?

大家千萬不要很兇的罵孩子,惡狠狠的讓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間。大半夜被孩子吵醒肯定會有煩躁的情緒。但是我們要理解在一個獨立的空間睡覺對於孩子而言就是個挑戰。

孩子會害怕是父母拋棄自己。如果父母還這麼吼他的話,只會讓孩子更難克服這個問題的挑戰。因此父母在決定分床和分房睡之前一定要意識到孩子的反抗是一個必然會出現的情況,但是一定要溫柔且堅定地執行。半夜爬回父母的床,父母就半夜把孩子帶回她的房間並且陪伴她睡覺,等他睡著以後再回到自己的房間。

Q6.某天孩子生病了,可以讓孩子重新和父母一塊睡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疾病的困擾。父母考慮到要更好的照顧生病的孩子,所以有很多家長會在孩子生病期間允許孩子回到父母的床。

其實這個選擇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可能有很多孩子即使病好了也死活不願意回到自己的房間。而有的孩子病好後就自然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但是家長要記住的是,孩子病好後不願意回到自己房間睡覺只是一個表象。父母要反思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回去?是害怕還是孤單?如果是害怕,家長有幫助過孩子克服恐懼心理的努力嗎?如果是害怕孤獨,家長平時陪伴孩子多嗎?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並不是父母不愛你,父母愛你的方式有很多種,並非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經歷痛苦的,孩子越是沒有經歷過痛苦,孩子就越是脆弱。分床睡、分房睡會讓孩子經歷一段痛苦、缺乏安全感的過程,但是正是孩子經歷了這段痛苦,孩子才能變得更堅強。不再懼怕黑暗、不再懼怕孤獨、面對挫折時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而非依賴父母。

最後希望各位爸爸媽媽,可以辯證的看待分房睡這個問題,在充分理解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後,再去做出決定,而不是僅僅因為孩子的年齡,更不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分房睡了,所以我們也要分房睡。


推薦閱讀:

是否應該試圖使兒童養成主流性的取向?
保守的人該被嘲笑嗎?
女人30如狼40如虎?揭秘為什麼說女人30如狼40如虎的真相
孩子幾歲開始做包皮手術合適?
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親人該防範嗎?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性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