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影業總裁劉開珞:互聯網讓電影有了盈利方法論

記者:範文博 來源:新金融觀察報

8月10日,成龍站到了悉尼歌劇院的屋頂上,為新片《機器之血》拍攝重頭動作戲,這是他的第一部科幻片。

《機器之血》的背後,是「非傳統豪門」合一影業,這家互聯網電影公司上一次被公眾熱議是將生髮於網路、非常接地氣的《萬萬沒想到》推向大銀幕。這一次的《機器之血》大製作、大卡司,在電影市場上屬於絕對的重量之作。

既能以小博大,又能舉重若輕,成立兩周年,合一影業讓互聯網和大銀幕融合得更緊密。近日,記者專訪了合一影業總裁劉開珞,請他談談互聯網電影公司的獨特方法論。

合一影業總裁劉開珞

兩年90億票房,一直在盈利

成立只有兩年,合一影業卻一直在掙錢。從2014年到現在,出品和聯合出品了《萬萬沒想到》《捉妖記》《唐人街探案》《火鍋英雄》《解救吾先生》等38部電影,累計票房90億。2015年,國產電影總票房272億,2014年,國產電影總票房162億,也就是說合一影業兩年出品的電影票房佔到了2014和2015國產電影總票房的五分之一。外界可能很難想像,一個成立僅兩年的公司,就有80%的項目實現了盈利。劉開珞透露,合一影業項目的贏收,票房只佔一部分,衍生品、商務和新媒體版權貢獻巨大。以合一影業第一個主控項目《萬萬沒想到》為例,它的利率超過300%,但票房收入佔比只佔40%,衍生品、商務、新媒體版權佔到60%,這是一個「非典型性」配比。

合一影業參與出品項目

目前,國產片的成本回收和盈利極大地依靠票房,票房收入一般佔總收入的80%-90%,所有的重心都賭在了一鎚子買賣上。但票房的成敗有太多偶然性,太多大製作虧到收不回成本。對出品方來講,只依靠票房過於宿命論,而從電影長線的發展來講,票房終歸是一個短期的行為,是一個「超快消」的方式。

合一影業的原創產品都在衍生端尋找更多的可能性,拓展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與成龍合作的《機器之血》為了實現多維開發的可能性,在項目開發之初就做了調整。「我們在這個項目的開發過程中,跟導演、編劇說,希望加入一些衍生的想法,他們提出了這麼一個科幻的方向。」劉開珞說,決定朝著科幻的方向走,也與合一影業對自身定位的考量有關係,合一影業更願意做可系列化的成品。《機器之血》有機會被延展成三部的體量,目前正在拍攝的這一部講的是中間的故事,往前往後都有故事展開。而故事設定的科幻世界觀,將使得合一影業在遊戲、玩具和其他的衍生上有更多的可能性。未來,合一影業的主控項目上,都會朝著這個方向走,強調系列性,強調項目的衍生屬性。

電影行業的蘋果公司

合一影業是在優酷土豆平台上成長起來的互聯網電影公司,最初闖入電影行業的時候,更多被看重的是平台宣傳的能力。合一影業成立的前一年半,一直以跟投為主。從《萬萬沒想到》開始,逐步開始主控項目。未來計劃每年跟投10-15部,主控項目將逐年增加。2016年有3個主控項目——成龍主演的《機器之血》、由網生IP改編的《報告老闆》和翻拍泰國2014年票房冠軍的《教師日記》,到2017年,主控的項目將增加到五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上,合一影業發布了正在籌備的項目片單:《天才J》《報告老闆》《侶行》《極品家丁》《那片星空那片海》。

合一影業2016年-2017年主控影片片單

每年主控項目中,50%是自有的網生品牌。比如《天才J》《侶行》《報告老闆》,都是在優酷土豆平台上長出的網生內容,在網路的高播放量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市場;25%是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的跨界品牌,如網路超人氣小說《極品家丁》《那片星空那片海》;最後的25%是合一影業自己原創的內容,以《機器之血》為代表。

作為一個非平台型的電影公司,合一影業對自身的定位是針對創意內容的「內容公司」,產品營銷與內容開發兩條腿走路。合一影業所謂的營銷,是個大概念,除了通常理解的宣傳,還有商務和衍生品開發,這一塊是重要的收益來源。

劉開珞表示,「我們自己內部分享的時候,會說合一影業未來會像一個影視的蘋果公司,蘋果核心只做產品設計和營銷,所有的生產過程是找全球最好的生產商來幫它去做,但是產品的核心部分是它自己來做的。」

沒有原始設計,品牌就會被快速消耗

當互聯網遇上電影,兩年的磨合產生不少化學反應,也讓合一影業總結出一套「必勝」的方法論。合一影業選擇項目有4個標準,一是「新」,項目是新類型,有新角度和新的切入點;二是核心的價值觀符合「快樂、智慧和感動」,這個價值觀是從優酷時代延續至今的,優酷土豆的內容生產都遵循這一法則;第三是類型準確。劉開珞希望合一影業所主導的項目都有明顯的類型區分,喜劇 愛情、動作 科幻,這樣的搭配都可以,但堅決杜絕太多類型的雜糅,「觀眾看得一頭霧水,我們做起來也不好使力」。

最重要的一條標準就是可系列化,一個項目能否系列化決定著營收。但系列化對原始設計有很高的要求,有支線、有複線,有延續,才有可能成為系列,而這正是合一影業「品牌內容運營管理」的含金量所在。有些內容並不適合系列化,劉開珞說,有一些大IP,小說和電視劇已經說的太透,導致電影無內容可拍。「最開始在想這個品牌的時候,沒有做那樣的策劃和設計,就把這個品牌消耗完了,沒機會成為系列。」

理工科出身的劉開珞偏向於用數據化的方式來評估管理,判斷一個項目時,他先「降維」,把電影分成幾個大的維度:劇本、導演、演員、合作夥伴、發行方等等,然後在每個維度下面再設立小維度,比如基於劇本就有20個小維度;導演有三個大維度,每個大維度下面又有三個小維度。

《機器之血》是這套「必勝」方法論的最好註腳:新——成龍拍科幻片;傳遞「快樂、智慧和感動」——成龍的電影一向傳遞正能量;類型準確——動作喜劇 科幻;可系列化——目前拍攝的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以上這些,加上成龍在海外強大的號召力和合一影業成熟的產品營銷能力,《機器之血》已經成功大半。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的餐廳盈利如此低?
房企分拆物業平台上市 將面臨質量管控及盈利問題
醫院經營:提高診所盈利,你得先弄懂這些事!
遇到牙科診所盈利困境?試試這些方法!
自帶資金和場景資源,哈銀消費金融開業兩月就盈利了

TAG:電影 | 互聯網 | 方法 | 方法論 | 盈利 | 總裁 | 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