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情緒塊壘

在佛教心理學當中有一個術語,叫做「情緒塊壘」、「鐐銬」或者「結」。

在有感官輸入時,我們心裡可能因此就會打上一個結,這取決於接收這種感官輸入時我們自己的態度。

比方說,某人對你出言不遜,如果你理解對方這樣說話的原因而不把他的話放在心裡,你就不會被激怒,心結也就無從產生。相反,如果你覺得對方不可理喻而心生憤怒,心結也就此形成。

如果做到完全覺知,我們將能夠在情緒塊壘形成的剎那識別它們,然後再尋求途徑轉化它們。比如,當一位妻子聽見丈夫在聚會上自我吹噓時,她可能會覺得丈夫的行為有失體統。這時候妻子如果能夠和丈夫好好談談,雙方可能就會實現良好的溝通,心結也就能輕鬆的被解開。情緒塊壘剛剛顯現時需要我們全神貫注,因為這時候它們還很弱,完成對它們的轉換也要容易得多。

而這時候如果我們置心結於不顧,它們就會變得越來越緊,越來越強。我們自覺與理性的意識知道,我們的負面情緒,比如憤怒、恐懼和懊悔並不能完全為自我或者社會所容,於是自我和社會就會設法壓制它們,將這些負面情緒推入意識中一個邊遠的角落好讓自己忘記它們的存在。就這樣,我們利用自己創設的防禦機制來保護自己,否認這些負面情緒的存在,讓自己錯以為心態是平和的。

然而情緒塊壘可以被壓制,卻無法被消滅,它們總是尋找出口來顯現自身,而一旦它們不管是以想像、情緒、思想、言語還是行為表現出來時,都將帶來破壞性的後果。

解決無意識情緒塊壘的第一步是要覺知它的存在。通過修習觀呼吸,我們或許能夠觸碰到自身的一些心結。當我們覺知到自己的想像、情緒、思想、言語和行為時,我們可以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聽到他說那樣的話我為什麼會覺得不舒服?我為什麼對他說那些話?為什麼我看見那個女人就會想起我的母親?為什麼我討厭電影里的那個角色?過去我記恨的貌似她的人究竟是誰?這樣貼身觀察自我,我們就能夠逐漸將那些早已埋於冰山之下的情緒塊壘重又帶回意識的領域。

坐禪時,我們關閉了感官輸入的門窗,埋於心底的情緒塊壘有時候也會以想像、情緒或思想的形式顯露出來。這時候我們會覺察到焦慮、恐懼或不悅的情緒,卻對當初導致這些情緒產生的原因一無所知,所以我們要以正念之光去照耀它,作好充分的準備毫無保留的去審視這些想像、情緒和思想。

當情緒塊壘開始浮現心頭時,它會慢慢積聚力量並變得越來越強烈,有時候甚至可能掠奪我們內心的平和、喜悅和安逸,使我們心生怯意,不願再次面對它們。這時候我們可能會轉變禪修對象或乾脆停止修禪,自我欺騙說已經睡意朦朧了或者說下次再繼續,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阻抗。我們害怕自己痛苦的情緒,因為一旦我們將過去這些已被埋沒的情緒拉入意識層面時,舊日的心靈創傷將被再次揭開。但是,如果我們已經修習觀呼吸和微笑一段時間,我們的心靈就會形成坦然面對自我的能力,能夠穩如磐石心如止水的觀察我們的恐懼,我們可以一邊感受呼吸和微笑,一邊說:「好啊,恐懼,別來無恙吧!」

然而有的人一天花上好幾個小時修習坐禪,卻從不真正直面他們的情緒。有的人認為情緒不重要,而更願意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形而上的對象上。在此,我並不是說這些禪修對象無關緊要,而是要說明這些純哲學的思考如果脫離我們對現實問題的思考,禪修就失卻了真正的價值或本該發揮的作用。

覺醒的過好每一分鐘,我們將能夠覺知到當下一刻我們情緒和感知的變化,並防止心結在意識中的形成或變得更緊;而如果能夠觀察我們的情緒,我們可以發現那些頑固的情緒塊壘的形成根源並轉化它們,即使它們已經相當強大。

推薦閱讀:

調節情緒,讓自己開心,快樂!
什麼時候服食積極情緒最好吸收?
親密之旅|覺察你自己的「情緒按鈕」 心探索雜誌
消除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
與情緒和解: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

TAG: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