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天主教」VS「基督教」

[轉載]「天主教」VS「基督教」

(2014-02-20 17:13:59)

轉載

標籤: 轉載 分類: 轉。深度

原文地址:「天主教」VS「基督教」作者:風眠美歐 隨著國內「基督教寬鬆政策」的啟動。最近常被一些「蠢蠢欲動」的慕道朋友問起:「天主教與基督教有何區別?」。本人總覺一時半會兒難說清,於是從自己的「私密博文」里,掏出這篇兩年前做的「功課」,根據裡面一些相關資料,經整理加上個人感受、配上相關圖片,盡量簡單明了地去解說約兩千年歷史的「老教」(天主教)和約五百年歷史的「新教」(基督教),以及兩者的起源與關係。現將它轉為「公開博文」,望如下解答能讓大家滿意(本人非神學家,有誤之處歡迎指正)。

耶穌時代,原本沒有「天主教」與「基督教」之說。耶穌的門徒們在祂升天前、後都建立了信奉牠的並無統一名稱的教會,多以各地地名稱呼:如「耶路撒冷教會」、「安提阿教會」;後來又有「神教會」、「基督教會「、「聖徒教會」等三種稱呼。 而聖經里也只提「基督會」,從未有「基督教」之說。這是後人對所有信仰基督的各教派的總稱,當然羅馬教(天主教)也在其中,而它的前身才是最早、最原始的「基督教」。

話說最原始的基督教,得從猶太教說起。它顧名思義多為猶太人信仰,它以舊約聖經為教義。但當時耶穌的信徒們,除了信舊約還堅信舊約里預言的「彌賽亞要來」,指的就是「耶穌的降生」。可多數猶太人都不信,於是耶穌遭身邊的猶太門徒出賣。他們後將耶穌交給了羅馬人,將他釘上了十字架。

公元65年,暴孽的羅馬帝皇尼祿繼續迫害基督徒。70年耶路撒冷被燒毀,四散逃難的基督徒當中, 據說有部份來到東方,僑居中國。那是東漢明帝永平年間的事。他們多為猶太人,福音主要靠口傳,因那時新約聖經尚未誕生,而舊約聖經被帶來中國的可能性不大。如今猶太人復國了,除少數基督徒外,大部分仍信守舊約,並還在等候「彌賽亞的出現」

直至主後四世紀初,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才停止迫害基督教會和教徒。主後313年,君士坦丁頒布了有名的「米蘭諭旨」,給予基督徒及其它臣民有宗教信仰上的完全自由。這乃是基督教歷史上的主要轉折點,使基督徒不再受肉體摧殘和政治迫害。

聖女露西亞被審判時的情形 主後325年,

君士坦丁又進一步頒布了一大告示,諭令羅馬舉國臣民都要信奉基督教,以致基督教一下成為羅馬國教。公元四世紀末,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基督教也被分為東西,東為「東正教」(「希臘教」),西為「羅馬教」(Roman Catholic)。史稱的「東西大分裂」後,西羅馬於主後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則延續1000多年。

那期間羅馬教最興盛。教皇掌權,一切學校、行政都操控與教皇之手,連國王都在其下。1517年終於有以馬丁.路德為首的宗教改革派起來反對羅馬教庭

。他們認為羅馬公教會長期背離聖經,必須將其更正過來,回到使徒時代。宗教界稱它為「更正教」或「抗羅教」,後演變為「誓反教」,統稱「新教」。

馬丁.路德(中)【在威登堡城門前公開焚燒教宗的文件、經院哲學書和宗教法】一、「新教」的創始和派別  「新教」是公元16世紀初從羅馬公教會分裂出去的教派。最初教派有三支: 一是「路德教派」---- 馬丁.路德原是德國的羅馬教庭奧斯定修會的神父。維基百科稱他23歲時險些遭雷擊,為求上帝別讓他死,他願「削髮為僧」。可之後的僧人生活讓他不安的心靈無比糾結。晉陞為神父後一直尋求解脫而不能。有人稱他因此而曲解了羅馬教義。主要紛歧是:羅馬教教義認為人要蒙恩必須得到代表上帝的教會接納和足夠的善行。而路德則主張憑信仰蒙恩就可稱義得救,不需行任何善工。之後他因拒絕教會的多次勸導,終於一五一七年在德國威登堡教堂發表了他自己的信仰主張,自羅馬公教會分裂出去,成為路德教派。數年後他與一個脫離修道院的修女結婚(兩人共育六個孩子,三個早夭

)。這是他對自己理論的實踐,因他一向反對神父和修女禁婚的規定,認為禁慾無必要性。他翻譯的路德聖經(7卷被他刪除),迄今為止仍是獨一無二的德語聖經。他有一句名言:「只有歡樂的屁股,才能放出歡樂的屁!」

馬丁.路德 二是「加爾文教派」----- 約翰.加爾文是法國人,生活在瑞士日內瓦。他與馬丁路德是同時代的神學家。他除支持路德的「因信稱義」學說,既「人只靠行德即可成義得救」,「人類不能透過正義的行為獲得救贖」的主張外,還提出他個人的主張「人的成義得救早由天主所預定」,他要恢復逐漸被羅馬公教會所遺棄的奧古斯丁主義學說「救恩獨作說」。他從羅馬公教會分裂出去後,曾一度是路德的「追隨者」,可後來還是因教義上的紛歧而「分道揚鑣」,自成加爾文教派。

約翰.加爾文 三是「英國國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創始。此人改革的理由有點搞笑。起因是他欲休掉自己的加達利納皇后(曾西班牙公主)、另娶宮女寶蘭為後,未蒙羅馬教宗允准,於是與教皇反目

。惱怒之後便推行宗教改革,並通過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成婚(他一生結過七次婚),並將當時羅馬公教會的英國主教,搖身一變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他使英國從此脫離羅馬教廷,而他自己成為英格蘭國教教宗

,還解散了修道院。他使英國王室的權力因此達到頂峰。

英王亨利八世 上述三個新教派各自成立後,每個教派內的主教或信徒,又因在信仰上意見分歧,遂又各自分裂,漸漸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新教派,例如從路德教派又分裂出慈運理派、福音教、美已美會等;從加爾文教派又分裂出唯一神派、清教徒、公理會、長老會、浸禮會等;從英國國教又分裂出聖公會、高級教會、低級教會、自由教會、牛津教會等。這三大教派也可為當今400多個基督教派的源流。其中英國的聖公會因延續宗徒的「主教制」品位,所以它在信仰、聖事禮儀、行政體制,都與羅馬公教會非常相近。二.「基督教」和「天主教」之稱的由來

「Protestant」「抗反者」 因路德教派創立的新教「Protestant」(原意「抗反者」)在德國得勢後,一味追求「自由、光明」的路德派,卻粗暴地限制在德國的羅馬教教徒們的信仰自由,並嚴禁他們舉行彌撒聖祭

。直到數年後的一五二九年,斯倍爾國會才又宣布恢復羅馬教舉行彌撒聖祭之自由。當時國內五個皈依路德教派的王后和十四座城市的路德教信徒,群起誓死反對,他們稱自己為「誓反教派」。

「誓反教」的標誌【中間的「P」代表「Protestant」,他們的十字架上沒有受難的耶穌像。十字架邊的火焰常常代表他們的「抗議」】 自此以後,從羅馬教分裂出去的教派都統稱「誓反教」,以示與羅馬教庭的決裂之意。待日後他們來到中國傳教時,因為中國環境與歐美不同,他們覺得「誓反教」之名有欠和善,也不符中國人的「吉祥」之說,遂以基督之名取爾代之,稱為「基督教」。當今它們在不太了解洋教的中國教徒和充滿自由的美國教徒中間都頗有影響力。

【看此圖---- 好像有點「裝神弄鬼」?

】   羅馬公教會在16世紀的明朝末年,由羅明堅和利瑪竇二位西班牙籍傳教士來到中國後,將羅馬教(Roman Catholic,原意:「寬容的」)用中文譯為「天主教」,以區別當時路德宗「誓反教」在中國被誤稱的「基督教」。

其實這個原先來自路德教派的「誓反教」,宗教界稱為「路德宗」或「信義宗」。如果當初為「溫和」起見,一開始就該像德國人一樣稱它為「路德教」而不是「基督教」,那麼羅馬教在中國可能也不會又稱「天主教」了,也不致於搞得大家一頭霧水,因天主、基督本是一體。看來當年兩教一個直接用「基督」之名

,一個直接用「天主」之名

,大有兩股傳教勢力在華的「大拼博」之勢,也不乏都有各自的「野心」,這和當時中國為「洋教盲」也有關係。不過當今中國的宗教學術界,也漸漸用「基督宗教」來概括所有信奉耶穌基督的教會。故有了「天主教基督徒」和「基督教基督徒」之稱。念起來還真拗口。

【德國最初的路德教堂,外觀與天主教堂沒多大區別】三、「天主教」與「基督教」的教義差別 既然中國人將兩教分別稱為:「天主教」和「基督教」,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啟用「新名」來作些兩教的比較。 天主教乃救主基督所創立,是從宗徒們傳下來的教會,遵守基督所教導的一切教義、誡命和凈化聖化人靈的聖事,沒有改變、加添或刪減。而基督教各教派在信仰天主(上帝)和基督救主這些大前提上,與天主教並無不同;但在奉行天主(上帝)和救主基督所啟示的教義,誡命和凈化聖化心靈的聖事上卻大有不同。略志如下: ·在成義得救的大事上----天主教卻按基督的教誨,主張人的成義得救,一面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取生活行善工

。基督教各教派除聖公會外,其它各派都主張人只靠信德就可成義得救,不需要行善工。

·在天主三位一體的基本教義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基督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有的教派如唯一神派和耶和華見證人派則予以完全否認,他們只信有一個天主,不信一個天主有三位:父、子和聖神。對耶穌所創的七件聖事(下圖),「天主教」都一一遵行

。基督教除英國國教的聖公會外,其它教派只奉行聖洗聖事。對聖體聖事,他們則稱之為聖餐,只舉行耶穌在晚餐廳成聖體聖血時所舉行的禮儀,以資紀念。對其它聖事,如堅振、彌撒祭祀、告解、病人傅油(終傅)、聖秩、婚配等聖事都予以刪除。

·關於教義來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傳授,教義的來源有二,即聖經和聖傳,稱為信德寶庫。天主教自宗徒時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寶庫。基督教各教派卻只承認聖經為教義惟一根源,對聖傳卻拒不接受。

·關於聖經的卷數目錄----天主教的聖經共計七十三卷,其中舊約四十六卷,新約廿七卷

。基督教的聖經卻只有六十六卷,其中新約廿七卷,舊約卻只有三十九卷,因為馬丁.路德把舊約中希臘原文的巴路克、多俾亞傳、友弟德傳、智能篇、德訓篇、瑪加伯上及瑪加伯下七卷予以刪除,不承認這七卷為聖經。

·在解讀聖經方面-----天主教認為聖經是天主的聖言,具有它客觀的真理,應守其解讀標準,個人不能主觀地自由解釋,以防聖經原意變質,猶如國家憲法不能由每個國民自由解釋一樣。所以他們鼓勵信徒在教會訓導和傳承中去了解聖經經文的意義,在有關信仰與倫理道德方面要服從教會的訓導,在其它靈修、心得方面皆可有個人的感悟

。而基督教受其創立人馬丁.路德的影響,

較為強調聖經的絕對性,鼓勵自由解經,倘若兩人的解釋彼此不同、甚至不和諧時,他們認為雙方的解釋都是正確的,每人都可按著自己的需要去理解聖經,各行其事(下圖)。因此在釋經學方面的發展和著作固然較為豐富,但由於沒一個明確的引導權威,也容易有派系之爭,以致不斷產生不同的分裂教派,甚至異端邪教的出現

·關於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天主教非常注重禮儀生活。為此每主日為教徒舉獻彌撒祭祀;每年復活節前舉行聖周特別典禮;為敬拜聖體,常年內屢次舉行聖事及聖體降福;為恭敬耶穌聖心,每月舉行首星期五敬禮;為喪葬舉行追悼禮儀等。這些禮儀能激發參禮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從而體會天人感應之親切,加強信仰生活

。基督教各教派卻不重視禮儀生活,在主日禮拜中也只有讀經、講道、唱聖詩而已,其它禮儀生活,則付諸闕如。

·在信仰生活內容及教務行政上,世界各國天主教會信奉同一教義,遵守同一誡命領受同一凈化、聖化心靈的聖事,參與同一祭祀天主的彌撒典禮,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一羅馬教宗的領導下,向普世萬民宣揚福音,引導他們歸信天主,獲得基督的救贖大恩

。基督教各教派在教義及聖事上彼此不同。在教務行政上更是各自為政,各行其事。不少基督教派鼓勵教徒直接向人們叩門傳教、宣講聖經,並急於要求慕道者儘快受洗而歸信基督。

·對待聖母瑪利亞----天主教予以適當的敬禮。第一,因為她是耶穌的母親,她養育了耶穌,當耶穌代人贖罪受難時,她在精神上分擔了耶穌極大的痛苦。耶穌很敬愛她,作為基督信徒,對她也應予以崇敬。第二,因為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臨死前,將母親托咐給了他的愛徒。每一個爭做基督愛徒的人,都應把主的母親做為自已屬靈上的母親而迎接到自已的信仰、家庭、教會團體中。第三,因為聖母擁有許多美德,如服從天主、謙卑自下、忍耐寬仁、慈善助人等,是信徒們為人處世的榜樣,更值得效法敬重。不過天主教並不認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或基督那樣能降福免禍,只認為她是信徒們在基督前的中保,她能為信徒轉求、求得天主的恩寵,加強信徒們的信仰生活,更虔誠地侍奉天主和救主基督

。而基督教各教派並不崇敬聖母瑪利亞,他們認為她只是耶穌之母,不必如此崇敬。

【米開朗基羅的《聖殤》深度刻划了仁慈的聖母】 ·關於供奉聖像之事----天主教許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聖像,比如耶穌苦像、心像、聖母及其它聖人聖女像等,其目的非為引人尊敬該像本身,而是助人引發「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穌像,內心就會想起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贖罪之大恩;想起耶穌聖心愛人之深;目睹聖母像,就會想起聖母的慈悲為懷

。基督教各教派反對供奉聖像,認為那是崇拜偶像的不當行為;不過他們卻把一樣的十字架供奉在他們的教堂頂上,讓人瞻仰敬拜,這種矛盾行為令人費解。而在美國的上世紀末,有某基督教派分裂出來的教會牧師,甚至自己做起了被崇拜的偶像,他高舉聖經圈地為王,信徒成群、妻妾滿堂。最後被FBI搗毀,大火燒了三天三夜。類似事件美國史上出過好幾回。

·關於教會體制----天主教保留了耶穌立教時創立的教會體制,承認聖.伯多祿(彼得)的繼承人羅馬教宗為普世基督徒的精神領袖。天主教的主教、神父和信徒都接受教他的領導,因此天主教會內也就沒有派系之爭和不同教派

。而基督教各派里,有各種大小不同的派別與分支,例如浸信會、中華基督教會、聖公會、循道會等等,這些教派在教義、禮儀、傳承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難以用「基督教」這個名詞去籠統代替。

聖.伯多祿 (彼得)使徒【基督教創始者耶穌的第一門徒、耶穌十二使徒之一。由弟弟安得烈帶領信主。耶穌受難時一同死去。後被羅馬天主教會奉為第一任教宗。《新約聖經》中有兩封書信(彼得前書和彼得後書)為其所寫】 ·敬拜眾位聖人聖女 ----天主教強調祟拜唯一的天主和他的親子耶穌基督,但在教會的千年歷史中,曾有不少讓人敬仰的聖徒(包括聖母)都以自己的生活榜樣,見證並宣講天主的愛,有些甚至為信仰犧牲而殉道。教會也更相信諸聖相通的道理,於是教會在禮儀中除祈禱上主外,也呼請聖母瑪利亞和眾位聖人聖女為世上的信徒代禱,同時也呼籲信徒去默想這些人的行為,讓信徒效法,以達到與天主更加接近的目的。有些人之所以是「聖人聖女」,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功德」,而是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天主的勝利和榮耀。他們之所以「聖」的,因為他們在天國上所接近的天主是「聖」的

。基督教則認為,只向基督祈禱即可,不必通過聖母瑪利亞及聖人聖女的代禱,因為他們擔心這樣會降低基督的榮耀。

手托眼球的光明女神----- 神聖.露西亞【聖徒傳里記載,露琪亞是戴克里先欲毀滅基督教時的忠誠教徒。她向上帝奉獻她的童貞,拒絕和異教徒聯姻,並把嫁妝都贈予貧窮人家。在被她未婚的「丈夫」向西西里島錫拉庫薩統治者告發後,衛兵們試圖將她拖往刑場以火刑處死,但奇蹟似的皆不得而行。 於是他們用刀鉗挖出她的眼睛,以此奪走她的光明。還有民間傳說:露琪亞知道她未來的丈夫欣愛她的雙眼,於是毅然挖出自己的雙眼交給他,說道:「現在讓我為上帝而活!」】 ·有關七件聖事----天主教相信天主固然可以直接地給予人恩寵,但天主也有藉著一些人或事給人祝福和恩典的自由。事實上在舊、新約時代,天主常借著一些標記與人來往。主耶穌建立了七件聖事來幫助人們在人生的重要時刻,如出生、患病、成婚、死亡、為生命的方向選擇是否出家修道時體驗上主的恩惠,與主建立親密關係,透過領受這些聖事,讓生命活得更豐盛。

基督教則強調個人與神的「直接」來往,認為個人的認罪、禱告、靈修、或默想,已能夠直接與神建立關係,無需太多外在的儀式。因此許多基督教派,只有洗禮和聖餐,有些也包括婚姻禮儀,其它聖事早已失傳。他們認為主教、神父也是人,怎能赦免人的罪?天主教也認為只有天主才能赦罪,但主教、神父負有傳自宗徒們的神權,他們是靠神權、而非靠自已的能力赦罪。主耶穌在復活後把赦罪權交給了宗徒們,他說:「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不赦誰的罪,誰的罪就存留不赦(新約《若望福音》 20章23節)。」不過,天主也是慈悲的大父,一個人在非常的情況下,無法找到教會神長,他只要向天主懺悔,天主也寬赦。

·為亡人祈禱 -----天主教徒相信天主借著耶穌基督已太仁慈地寬恕了人的罪惡,但人仍是軟弱的,人與天主恩寵合作的程度也不一樣,這些都影響著我們的成聖,因此一般人死後都要經過一個凈化的階段,也就是「煉獄」,因此天主教就有為亡人祈禱的習慣

。而大多基督教徒都不知道有煉獄,因為所有有關 「煉獄」的聖經經文都已被馬丁.路德刪除(如舊約《瑪加伯下》12章38-45節),或另作其它的解釋,所以也就不重視為亡人祈禱。

·有關聖經里的人名和地名----中國天主教將耶穌誕生之地譯為「白冷」,基督教譯為「伯利恆」。天主教將耶穌之家鄉譯為「納匝肋」,基督教譯為「拿撒勒」。天主教按拉丁文譯耶穌的宗徒,如伯多祿、保祿、瑪竇、馬爾谷和若望等;而基督教方則按英文譯為彼得、保羅、馬太、馬可及約翰等等。

四.天主信徒和基督信徒統稱「基督徒」 自神學家馬丁.路德出於對羅馬教宗的種種不滿而離開羅馬公教會後,他將聖經和教義做了一些刪除和改變後另創新教,但兩個相似而又不同的教派,仍然都相信同一位天父,就是創造、救贖和照顧人類的天主(基督教稱「神」或「耶和華」),兩教都堅信天父送來的親子耶穌基督是全人類的救世主。而缺乏洋教概念的舊中國人,為區別兩個不同的教會,把羅馬教稱為「天主教」,將路德教的誤譯為「基督教」

。而在國外,「基督教」(Christianity)一向是泛指所有信仰基督的教會,是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及它衍生的所有教派。以此類推,「基督徒」(Christian)也是泛指所有信奉基督的信徒們

「天主教」由於在組織上和傳承上都是統一的,所以也就比較能符合耶穌基督的意願,因為耶穌曾為他的信徒們能夠合一而向天父獻上懇切的祈禱。而「基督教」在對聖經的經文注釋、教宗的權威、禮儀的施行、教會有形制度的觀點與天主教也不盡相同。然而,正因為兩教有所「不同」,彼此更有可能互相豐富對方的內涵,當然前提是大家共同抱著開放、包容和誠懇的態度

。在統一的目標下,各自發展多元的信仰觀,互補不足,就像拼圖一樣,用不同形狀的拼塊,才能拼出完美的圖畫

。但若沒有統一領導,就難有成功的一天。

老教宗訪英女王 不管怎麼,「天主教」和「基督教」都信奉唯一的主耶穌的教誨,生命的尊貴、人生的積極意義等等,在這些課題上,兩教的信徒都往往可以手牽手、肩並肩地共同面對歷史所賦予的使命。在世界的許多角落,雙方信徒經常舉行共同祈禱,對於社會上不公義和不平等的制度及事件,亦共同表明立場,並一起為受壓迫的苦難者服務。這些行動都證明了兩教信徒是有著同一個根的

英公主訪老教宗 根據主耶穌的意願,全球的基督信徒總有一天是要走向合一的。基督信徒的分裂只是暫時的現象,每一個虔誠的基督信徒都應做一個和平的使者,積極推動基督教多教派的同心同德。

當然,我們也得正視兩教曾經為教義的不同觀點而互相攻擊,甚至釀成戰爭。特別是今天的北愛爾蘭,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基督教徒)仍手足相殘。這種情況是所有真正信仰真理的基督徒們所不願看見的。如果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這些事件其實和信仰扯不上關係,往往只是出於自私、傲慢甚至野心。相信這也決不是天主所願意看見的。這正好告誡我們每一位基督信徒,首先要讓自己做真理的僕人,卻不要企圖以自己代替真理或偶像。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世界的光,讓人認識那真理之源的天主。

【2010年11日到12日,北愛爾蘭連續兩晚陷入了騷亂之中。天主教徒和英國激進分子(新教徒)發生衝突,導致至少82名警察受傷】五.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寬容度(個人體會) 在美國,天主教徒與基督教徒之間一般都十分友善,相互體諒、相互包容。兩教通婚、攜手助難也早已是家常便飯的事了。許多嚮往和平的人們堅信基督教合一運動已在全世界漸漸紮根

。可悲哀的是,本人在中國卻看見了不願看見的狀況:那塊國土上,兩教教會互不往來,頑固恪守著自己認為是獨一無二的「神聖教義」。好像任何一個教派出現在那裡都會變質變樣,他們無比極端、狹隘、自私、無知、甚至迷信!恕我直言,通常是基督教會更甚。.....

在美國,我知道天主教會就像它的原意那樣,較為「寬容」。天主教徒可以和外教徒結婚,神職人員對教徒的配偶一般不會過問,亦不會給予意見

,只有真誠祝福;但我聽說在中國,大部份基督教派祭出「信與不信不能共負一軛」的金句,要麼逼迫不信的那方入教﹐要麼就捧打鴛鴦拆散一對戀人。有少數基督教派的教徒甚至戀愛、結婚前都要事先徵得牧師的同意和肯定。

美國天主教堂的彌撒向所有人開放。天主教不排除其他宗教也有部份真理﹐所以他們能與其他宗教和平互諒地對話。彌撒前神父還會常常表示歡迎各方朋友、信徒的到訪

。天主教會也允許自己的教徒去走訪基督教堂甚至其他宗教的殿廟。可中國多數基督教會則認為其他宗教是「魔鬼誘惑」,不許教徒進入他們的殿廟。天壇大佛不可去,甚至天主堂都不能去,也不讓天主徒進他們的教堂。

他們還反對恭敬聖母,甚至譴責、曲解天主教崇敬聖母之本意而公開誤導:「天主教不崇拜上帝和基督,只崇拜聖母瑪利亞,天主教是『聖母教』」。社會上有許多人受到這種不當宣傳都信以為真。這個「孝母之國」竟如此看輕聖母瑪麗亞,有點令人遺憾。

中國古老的天主教堂 天主教會不會用高壓式的傳教方式待人﹐著重教育引導慕道者﹐讓他們感受信主帶來正面的改變。基督教會有時會使用「不洗死後就會下地獄」去恐嚇「慕道者者」。他們將入教人數(不管是真信還是假信)看得較重。26年前本人就是聽了這恐嚇,反而將自己快踏進基督教「洗池」的腳抽了回來,我還就不信那「邪」!有一中國基督徒朋友明確告訴我,他們教堂是決不會讓我進的!還說:「像你這種常談戀愛、換男友的女人,按聖經的聖言,是應該被亂石打死的!」

。慶幸!那年我離開了基督教的「洗池」!實在替基督教會遺憾:這「改革」後的新教本意是為了自由和簡捷,連聖經都敢刪,連十字架上的耶穌像都敢挪,但卻又狹隘地生出眾多清規戒律。他們常常只是捧著聖經死讀,以致鑽進極端的牛角尖將自己束縛,還常試圖束縛他人、挑剔他人。結果傷了朋友甚至親人。這就是「自由解經」的結果,完全違背耶穌基督的聖言:-----

「我愛你們所有」

天主教會不會幹涉教徒私人生活﹐只會為教徒作出道德上指引。聽說中國的天主教允許教徒吃祭祖的食物,認為那只是普通食物而已,不會影響信徒的教義。但許多基督教會不允許教徒們祭祖或吃祭祖食物,認為那是一種變相的「偶像崇拜」。有些基督教派不許信徒打麻雀、買六合彩,因為不希望他們「犯第十誡」,但玩股票無妨

。中國一些基督教會的狹隘和欠寬容所造成的社會不和諧似乎屢見不鮮。

【任何宗教教會本身就應是和諧之地,需要政府來「創建」嗎?】 天主教沒有飯前必禱告的規定。但大部分基督教派都要求信徒在吃飯前必做禱告。我在中國也有好幾次被基督徒朋友責難:「你怎麼不禱告就吃上了?」

。而在美國基督信徒的飯桌上,主人通常是見機行事,如果桌上有人不是基督徒,這禱告就自然免了,或徵求同意後再作禱告。這本是每個基督信徒該有的寬容和謙卑,而不是「強加與人」。

另外我還常在中國微博、微信上看見某些基督徒們的各種帖子,在讚美主耶穌後,立馬就要以什麼「奇蹟」來見證「主的榮耀」,但其實是針對他們教會的「榮耀」,以此影射天主教及其他教派,以證實其「無用」和「不靈光」,唯獨他們自己的教會離神最近。他們口裡念愛﹐可有時內心卻有著對其他宗教的貶低甚至仇恨。而這種狹隘往往會造成很多「物極必反」,有時將話說得「太神、太絕」,反落個政府的封殺對象

如依國內這些基督教會的說法,天主教早該滅了。也不想想這個兩千年不倒的宗教,今天依然傲立在全世界眾多宗教之首。全球基督教徒是天主教徒的三分之一。而目前中國基督教較為盛行的原因,多半是慕道者還沒搞明白這洋教歷史的來龍去脈和其教義,就被誘去「洗了」。還有就是基督教會不特別主張行善工,正好迎合了缺乏慈善意識的中國人,他們多數都是喜於蒙恩卻不重報恩(善工)

。 而中國的天主教會相對「淡定」,既不去「搶徒」,對污衊也不作「回應」。有點不負「天主教」原意:

寬容

我雖是一名受洗過的天主教基督徒,每禮拜天也去做彌撒。我喜歡那裡的安靜、美妙與祥和;彌撒結束後各自回家;沒有人會來拖你懺悔、念聖經或派你出去「傳教」。但本人更喜歡將自己的信仰定為「信仰而不宗教」

,這也是當今美國許多公民對自己信仰的選擇。我們相信世上所有宗教教會都存在弊端和黑暗,都需要和平、正當地去改革和更正,而每個基督信徒只要心知肚明,堅定地信仰和平自由、寬容待人、積善積德,就是上帝最忠誠的信徒

!而為了個人野心、邪念和教義上的紛歧不停地舌戰;裝神弄鬼嚇唬人;甚至「燒」啊「抗」的害人(包括基督教分裂出去的「三K黨」),最終都該「見鬼去」

六.當今天主教堂與基督教堂區別 ·天主教堂通常外貌宏偉壯觀,讓人抬頭仰視。世界上最令人驚嘆的壯麗宗教建築,都是為天主而建。

如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英國的約克大教堂、美國的聖約翰大教堂等。高高的塔尖頂上有閃亮精緻的十字架,甚至無數塔尖頂著無數十字架(米蘭大教堂),形狀各異。周邊或外立面還有聖人聖女們林立。天主教堅信,為敬拜世上獨一無二的真神,世上最好、最珍貴、最獨特的非凡建築,不應該獻給任何人間君王或權貴,唯獨萬能的神才配得。正因如此,這世上才會留下如此眾多寶貴的天主教文化遺產,供後人瞻仰、品味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巴西較現代的天主教「聖母堂」而「基督教」剛分裂時,各派的教堂外表都與天主教堂無大差別,因都是由天主教堂轉變而成的。可隨著時代的變遷,新建的基督教堂越來越趨於簡捷,甚至簡陋。教堂尖頂上或外立面牆上也有十字架,在中國一般都是紅的。他們認為,注重心靈敬拜基督徒最重要,不用拘泥外表形式。神並不居住在人類手工創造的任何建築里,而是住在每個教徒的心靈里。這話聽上去倒是也沒錯

基督教堂

·天主教堂內部,通常莊嚴富麗,除中間有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苦像外,兩邊還會有聖母瑪利亞、大聖若瑟等聖人聖女像。四壁還有耶穌基督背著十字架走過的十四站苦路像。正殿側邊有氣勢龐大的古典管風琴設備。而基督教堂內一般只有一個紅十字架,台側邊有鋼琴或打擊樂器。內部設施比較簡單。

【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殿的彌撒廳自然屬最古老、莊嚴、神聖】 ·天主教堂前堂中央都有一個祭台,為舉行彌撒禮儀而用,而基督教堂前面只一個小小的講道台,從不舉行彌撒。??天主教基督徒進教堂入座前、離座後和祈禱後,都會在胸前上下左右劃個十字,以示自己是虔誠的基督信徒。而教基督堂的教徒們卻沒有這個習慣。

基督教堂內部 ·天主教堂的彌撒開始時有很莊嚴的「進堂儀式」,神父及教會的各個神職人員,在神聖、美妙的讚美詩和樂聲中

,由祭師手舉十字架上的耶穌受難像、高舉聖經結隊入場。所有教徒肅然起立齊聲跟唱

。接著有聖道禮儀、聖祭禮儀、共融式、禮成式等各種儀式。但神父講道只是佔一小部份﹐一般只有十五分鐘﹐最長也不會過二十分鐘。而基督教堂將所有儀式全免了,教徒們坐定後,由牧師直接上檯布道,一般比較長篇大論,可以說上一個小時﹐更長的甚至兩小時。

·天主教堂祈禱都是齊聲朗誦念統一的祈禱文,有時台上台下先後輪頌。他們的聖詩選擇也甚多﹐從古典的拉丁文詠唱到流行曲式的新派聖詩都有。通常用古典渾厚的管風琴伴奏

。除唱詩班的演唱外,還有唱師台上引唱,教徒們台下接唱的習慣。基督教堂的祈禱文則多由牧師台上獨念,教徒們各自喃喃複述。他們聖詩變化甚少﹐不外乎是一些中文填詞的唱曲。他們也有起立唱詩的習慣,但伴唱的通常是鋼琴和打擊樂

·天主教堂里的神職人員被稱為神父、主教、教宗、。他們的修會裡有修士,修道院里有修女,都是奉獻度獨身生活的。而基督教堂的神職人員因教派的不同而也有不同的稱呼,在長老派里稱為「長老」,在路德派被稱為「牧師」,在其它小教派里被稱為「神的僕人」、「某某兄弟」、「某某同工」。他們都被允許結婚、度世俗生活。當然沒有修士、修女。

天主教堂的神父的入職資格很嚴謹﹐除不可以娶妻付出的犧牲外﹐還要經過長時間神學哲學的進修﹐才可以進鐸做神父。要進鐸做主教更是要經歷深修嚴考,他由教宗親自任命,合法繼承人將被授予完滿的神權,有權祝聖新司鐸。

舊金山天主教主教基督教堂的牧師就沒那麼多講究了。在國外三、五個人就可籌錢開家基督教堂,牧師自薦自選,就此自己當上「教鼻祖」、甚至自己當起了耶穌。走歪走邪的終被FBI滅掉,但又會有新的基督教堂不斷出現。在中國,神學院里的成績優劣,似乎並不影響立志做牧師的嚮往者們。當今那位毫無神學院背景的野心家「趙曉博士」都可四處「傳教」,全然不顧他的謊言大餐會禍國殃民。

【這位牧師自己做起了基督,幾千教徒家都供奉他的「聖像」】

·天主教堂的成人受洗禮,通常一年只有一次,多半定在復活節。教會不主動說服任何人接受洗禮,全憑慕道者自願歸屬天主的誠意。而受洗前慕道者必須有至少半年以上的學習,以了解天主教的歷史、教義和使命,也給慕道者們有足夠的時間去理解、判斷或反悔。而基督教堂的受洗禮較頻繁,一般不要求慕道者有任何基督教教義和歷史常識,一個願洗,一個願被洗就很快能成洗。

天主教洗禮壇 ·天主教堂常舉行各種音樂會,且免費入場。基督教堂很少有音樂會。

七.相關參考資料http://www.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5101025&extra=page=1http://t.cn/8FjIg1K全球天主教徒與基督教徒的人數: 全球基督教徒約有3億六千萬人。天主教徒人數約10億九千萬人。 天主教佔主導的國家有:義大利,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奧地利,愛爾蘭,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斯登,摩納哥,聖馬力...  美國:十年前的調查顯示:25%信奉天主教。50%信奉近二十個不同的基督教,其中包括16%浸信教,6.8%文理宗,4.5%路德宗,1.7%聖公教。宗教信仰雖仍是美國文化中很顯著的一部分。但近十年來與歐洲一樣趨於「有減無增」。 法國:曾是天主教大國、有「教宗女兒」之稱,現宗教信仰減少。  義大利:90%信仰天主教,  荷蘭:36%信仰天主教,20%基督教。近年來無信仰者增多,佔總人口32%。  比利時:大部分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  英國:ICM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絕大多數英國人認為宗教信仰的害處多於好處,無宗教信仰者人數比有宗教信仰者多一倍。其中尤以基督徒為甚:只有13%的基督徒說每周去一次教堂,43%的基督徒說他們從來不參加宗教儀式。 愛爾蘭:約90%以上的人是天主教徒。 德國:路德教的發源地,約2760萬人信路德宗的福音新教,2750萬人信羅馬天主教。現在信教的人也在減少,尤其是年輕人。對於他們來說,宗教節日就是出門渡假的日子。 希臘:信仰東正教人口約98%。 西班牙:主要信仰天主教,72.6%為天主教徒。 巴西:90%左右的人為天主教徒。 奧地利:全國73%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瑞典:是世界上宗教信仰最少。現代瑞典是個還俗的國家,宗教已在很多方面失去作用。教會成為一種文化傳統,只具有純粹的禮儀功能。 芬蘭:主要信奉路德教,另有小部分信奉東正教或沒有宗教信仰。 馬爾他:絕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 塞普勒斯:希臘族信奉東正教,土耳其族信奉伊斯蘭教。 波蘭:90%左右的人信奉天主教。 匈牙利人:主要宗教信仰為天主教和基督教。 捷克:主要宗教是羅馬天主教,88%為天主教徒。 斯洛伐克:60.4%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8%信奉斯洛伐克福音教。 斯洛維尼亞:信奉天主教。 愛沙尼亞:波羅地海面積最小國家。居民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 拉脫維亞:天主教50萬人,路德宗新教45萬人,東正教35萬人。 立陶宛:絕大多數(80%)信奉天主教,天主教堂遍布城市和鄉村。天主教大約於13-14世紀由波蘭傳入立陶宛。 羅馬尼亞:東正教信徒約佔86.7%,希臘及羅馬天主教5%,基督教3%,其他還有新教、穆斯林教、猶太教等。分享:

0

喜歡閱讀(0) 評論 (0) 收藏(0) 轉載原文 喜歡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圈子

前一篇:財政部官員:人均萬元稅負不是太高而是太少了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對基督教的真實看法
基督徒廖智《舞出我人生》最後一期錄完 感謝上帝一路保守到底
基督徒的苦難觀
好文重發——基督徒的家庭觀(一)

TAG:基督教 | 天主教 | 基督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