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小朋友來說,擁有純真的友誼,是種什麼體驗?」by大語

「 對於小朋友來說,擁有純真的友誼,是種什麼體驗?」by大語

純真的友情,在成人世界裡,的確十足珍貴。隨著我們長大成人、立業生子,經過洗禮後留下的純真友情也愈發難得。

我們甚至偶爾會羨慕兒時的自己,和小夥伴的友誼沒有雜質,亦能與很多小夥伴保持純真友誼。

鑒於影響甚遠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了我們這一代已為父母之人,大部分人在兒時沒有與兄弟姐妹相處的經歷。所以,我們記憶中的兒時友誼,多數都是和同伴們建立的友誼。此文我們也主要說說小朋友與同伴間的友誼。

首先我覺得孩子們的友誼,應該是無比純真的。他們沒有複雜的動機、沒有百尺之深的城府,更不會有成人的惡意。他們傾向於選擇和他們相似的以及相處愉快的小朋友成為玩伴和朋友。他們在交朋友的過程中,理解了想要獲得友誼就要先付出友誼,體驗了作為一個朋友的重要性。

小朋友的友誼,隨著其個體的發展而發展。三歲前,他們獨自遊戲、獨自玩耍,要一直到3歲才開始有朋友。根據Hartup和Stevens的調查,約75%的學齡前兒童擁有相互的友誼。不過,根據賽爾曼的友誼階段論,兒童在3-7歲時的友誼還未分化,多數兒童以是否臨近來定義朋友,他們的朋友都是短暫的遊戲夥伴。但這並不影響小朋友與臨時玩伴的友誼和互動,在這友誼中,小朋友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相處,遇到了各種類型的行為榜樣,更掌握了一部分道德價值觀和性別角色標準,同時練習著成人的角色。

小朋友的友誼,有助於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因為在友誼中的互動,使得小朋友能夠有機會衡量自己的生理、社會性、認知和語言的能力,並獲得一種更加現實的自我感覺,這一點由提出「社會學習理論」的心理學家班杜拉指出。這些積極的感覺,都是小朋友在友誼中獲得的。

童年早期的小朋友們,一起做事、喜歡和關心彼此、幫助與相互分享。雖然沒那麼注重情感和支持,這依然不影響他們在友誼中獲益成長。

到了童年中期,小朋友之間的夥伴關係將會變得更加重要。

也就是上學後,小朋友們有了很多業餘時間,可以和同伴度過,這樣就創造了友誼建立的條件。他們互相幫助,應對有壓力的事件,開始一起適應在學校的生活。這些都讓小朋友們有了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合作的機會。並且隨著兒童情感和認知的發展,他們之前的友誼也傾向於更加深厚穩定。小男孩會傾向於有更多的朋友,小女孩的朋友也傾向於更加親密。

這些都有利於小朋友們,增進彼此間的關係,並獲得歸屬感,進而獲得認同感。小朋友們的自我效能感,也變得更加清晰,能夠在與同伴相處時,更現實地衡量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說,小朋友會在友誼中,進一步獲得歸屬感、認同感和自我效能感,這些感覺對於小朋友的成長,都積極而無比重要。

總之,他們越和同伴融入,越能在和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受益。也就是純真的友誼使小朋友不斷受益。純真友誼帶給小朋友的體驗,其實就是成長帶來的快樂。有小夥伴陪著你玩,陪著你一起不斷增長自己的各種能力,陪著你,一起長大...

推薦閱讀:

一首好聽的歌?送給最牽掛的朋友?友誼萬萬萬歲!
友誼名言
怎樣的友誼小船會翻?咱來看看這兩對「刎頸之交」!
朋友間單戀一方表白後友誼咋繼續
關於珍惜友誼的名言 真正的友誼是誠摯的和大膽的

TAG:友誼 | 心理學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