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條立刻刪除你的社交媒體賬號的理由》這本書說了什麼

《十條立刻刪除你的社交媒體賬號的理由》這本書說了什麼

來自專欄混沌巡洋艦

Jaron Lanier是矽谷的異類,不同於鼓吹奇點降臨的Ray Kurzweil或者科技發展的具有必然方向的凱文凱利,Jaron Lanier認為當前的互聯網需要重新回爐重造,他的作品有中文版的有兩本,一本是17年出版的關於虛擬現實的書,一本是11年的一本反思互聯網的《你不是個玩意》。

今天要說的18年5月29日新出的《Ten Arguments for Deleting Your Social Media Accounts Right Now》在我看來,是作者最值得讀的一本書,這本書雖然說的是美國的事情,但也適用於我國的社交網路。

前幾天的朋友圈,有一件刷屏的新聞,甘肅少女跳樓自殺前群眾竟圍觀慫恿,配圖是一個女孩拿著手機坐在高台上,低著頭,看不清臉上的表情。關於這件事,我本想寫一點什麼,於是我就試想假如我某天走在路上,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我能做什麼?我不能報警,警察多半已經在那裡了,我也不能在那裡和一群人爭辯,叫他們收起手機,看客們不懂蘸著血的饅頭這種比喻的說法,你的喋喋不休只會讓他們興奮,把你變成另一個小視頻,我能做的只有高分貝的去勸女孩不要跳下來,但周圍的人或許會因為你阻止了他們看戲而對你出言不遜,或者拳打腳踢。即使我有勇氣這麼做,多半也沒法改變什麼。

有一個段子說,在互聯網上,你的時間不姓張就姓張,說的是我們在頭條和微信中耗費了太多的時間。但沉迷不是錯,錯的是花掉的時間讓你變成了什麼樣的人。在《Ten Arguments for Deleting Your Social Media Accounts Right Now》這本書中,作者指出,社交網路使我們迷失了註冊賬號時的初心,變成了一個迷信,易怒,又缺少同情心的asshole,如同含有鉛的塗料一樣,看似讓我們居住的屋子變得更美,卻一點一滴的損害著我們的心智。因此要做的是拒絕這樣的社交媒體,直到他們做出根本性的改變。

在大部分社交媒體上,不花錢的使用者需要的只是獵奇,那社交媒體就填鴨式的滿足你的需求,同時把關於你的喜好的信息打包賣給廣告主。社交媒體把免費的用戶當成小白鼠,不斷的在不同的人群中展現有微小區別的相似內容,從而變得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內心最隱秘的需求。總結來說,刪除社交媒體賬號的第一個理由是其讓你失去自由意志。

第二個理由是社交媒體讓我們只看到這個時代的瘋狂,作者在書中舉的例子是疫苗會導致自閉症這個在美國中產中廣泛流傳的謠言。而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談論起中美貿易戰,要麼是「厲害了,我的國」,要麼是全面唱衰的調子。這些帖子說的並不全是虛假的,但缺少了背景介紹,會讓讀者變得思想極端,無法在腦中容下相互的觀點。

書中指出,在各類社交媒體中,Linkin顯得最和諧,這裡沒有侮辱性的言論,沒有打不完的嘴仗。這不是由於Linkin的用戶素質高,或者Linkin的社區制度,而是由於人們來到Linkin是有著切實的需求的,而其他的社交網路上,你登錄的目地則是獲取關注。而相比於正面的情感,負面的情緒更能夠獲得點擊。負面的情緒不止包括恐懼,悲傷,還包括自大,自我中心。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前文提到的少女跳樓自殺前群眾竟圍觀慫恿,社交網路讓很多平凡的人獲得了一夜成名的機會。為了獲取關注,人性中的惡可以隨時隨地被釋放出來。

社交網路是使你失去對真實的感受,這是刪除帳號的第四個理由。這說的不止是微博中的虛假賬號,水軍評論讓關注變成了一種商品,更是一種將一切變成一個數字的習慣,社交網路讓你只關注自己的點擊率,點贊數,但這些數字並不是真實的,習慣了用一個數字來代表真實生活中的情感,你失去了在真實生活中獲得滿足的能力。就如同看多了小電影后,做春夢都是瀏覽某1024論壇,社交網路中那些誇張的感人愛情場景會讓你無法享受真實世界的平凡。

社交網路是一個讓人脾氣變得暴躁的地方。微信群或BBS上,你很容易就會和陌生人針對一點小事沒來由爭吵,事後去看,說出的話你自己都會覺得不像自己說的。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一個只能打字交流的場景下,上下文被省略了,而在眾目睽睽下,你的好勝心決定了你想贏得爭論而不是學到知識,為此雙方都在曲解對方的觀點。如果你經常在網上和人做無謂的爭辯,未來在人與人的交流中聽到相反的觀點,也會變得還沒聽完就開始反駁。

與上述的第五條類似的是,社交媒體讓我們缺少同情心。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他人的生活,是缺少底色的。你看到的農村生活,異國風光,不管是溫馨還是勵志,都只是片段剪裁拼湊出的集錦,而不是這些地方的人真實的柴米油鹽。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鞋子里思考,在社交網路上變成了滿足好奇心的走馬觀花,你以為你理解了他人,但實際上卻是「You Know Nothing"。

社交網路還會讓你變得不開心,你看到了朋友圈中的美食美景,看到了各種逆襲的案例,看到了AI即將取代你的工作,這些都會讓你更焦慮,更自卑。而你在社交網路上的每一次發言,都可能決定你能否得到心儀工作,你的每一次發言點贊都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展示自己真實的情感。做一個偽君子不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

社交網路還會讓你變得經濟上更加缺少尊嚴。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被自動化淘汰的是那些具有創造力的人,藝術家音樂人的生活水平由於社交媒體中免費的傳播,變得更加艱難,推薦演算法決定了只有少數人能夠獲得足夠多的關注,AI生產的內容使得創意可以被量產。而對於每一個人,你的時間就那麼多,花在了社交媒體上,就無法花在自我提升上的時間就少了。

社交媒體的第九個危害是讓民主政治變得困難。這裡作者舉了川普當選和Facebook被用來操縱選舉的例子。在這本書的第十章中,作者指出社交媒體背後的假設正在變成一種宗教,社交媒體承諾只要給他足夠的數據,它會讓你獲得永生,或者成為你過得更幸福。這一章的標題是」Social media heat your soul「,關於靈魂,我一向不願多說,這一章的內容在我看來也有些多餘,似乎作者還是中了社交媒體的毒,非要湊足十條理由。

總結一下,社交媒體的危害,在我應該刪掉多少好友,屏蔽多少朋友圈有所闡述,而這本書則系統性的給出了論述。作者在書的結束語中指出,互聯網帶來的好處不一定要伴隨著有毒的社交媒體,如果一個平台不能讓你變成更好的人,你要做的是拒絕這樣的平台。你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和他人聯繫,可以通過訂閱付費的新聞來讓自己獲得高質量的信息,可以通過不留下cookie的無痕瀏覽來避免自己被精準廣告定位。你需要的不是從此永遠和社交媒體絕緣,而是刪除社交一段時間,看過自己的生活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再去做決定,而不是在自動駕駛模式下不知不覺的走向深淵。


推薦閱讀:

【讀書筆記】《英吉利教會史》:坎特伯雷
讀《當幸福來敲門》知道的這幾點
「提案力」與「知的資本」
R語言筆記
為啥你說的話,別人永遠聽不進去?

TAG:社交媒體 | 讀書筆記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