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人家的孩子:我的同學是清華twins學霸

別人家的孩子:我的同學是清華twins學霸

2012-10-22 09:45:23 來源:華聲在線發表評論

  本文導讀:這些天,一對芳華正茂的姐妹花,赫然登上了眾多搜索引擎的搜索榜榜首,力壓莫言以及「元芳」。沒錯,她們就是清華twins學霸:馬冬晗、馬冬昕。

  原標題:別人家的孩子:我的同學是清華twins學霸

  這些天,一對芳華正茂的姐妹花,赫然登上了眾多搜索引擎的搜索榜榜首,力壓莫言以及「元芳」。沒錯,她們就是清華twins學霸:馬冬晗、馬冬昕。

  我相信,有那麼一部分人,包括我在內,看到這篇文章的題目,心裡會咯噔一下,如果我們當真產生了同樣的悸動,我建議我們建一個群,群的名字我已經想好了,就叫「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姐妹花——的文章」。

  父母們的口頭禪:你瞧瞧人馬冬X……

  馬冬晗、馬冬昕,這兩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這兩個神一般的存在,這兩個「別人家的孩子」們中的佼佼者,一直是以她倆為中心(上下兩屆)的大連孩紙的夢魘。

  我先說我所知道的二位神的光榮事迹:保持了我們初中幾年的女子800米紀錄;作文不是滿分就是接近滿分,一個是當年大連市中考榜眼,另外一個是探花;進入高中以後,通過競賽先後保送到清華大學精儀系和化學系;在每年清華僅有的5個特等獎學金名額中,倆人是去年的第一名和第三名(三萬塊錢啊!!我為什麼不是人家的爹!)

  再說說本人,年方二十又一,正好處在兩位馬姐大招的作用域內。童年時期很幸運,因為爸媽沒有聽說過馬冬X,於是我得以在小學快樂而開心地犯傻,踢網球,鑽防空洞,哥甚至還放跑過學校動物園的梅花鹿(這個牛大發了有木有!)。一言以概之:不認識馬冬X,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爸媽不知道馬冬X的日子,是無憂無慮的!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我邁入大連理工大學附屬中學七年二班的大門那一刻起。七年二班,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不是因為我愛那個班級愛得深沉,拽一句英文叫作:We share the same head teacher.還!偏偏!是!語文老師!兩位馬姐作文強悍到完爆我等工科男啊!兩個人初中的所有習作都被人整理成書了啊!

  我初中參加的第一次工附中考慶功會,「馬冬昕馬冬晗」這一串名字便深深刻印在了與會的所有家長的腦海里,包括我爸媽,毫無疑問。我的父母屬於特別開明的那一類,不大動輒就搬別人家孩子,但也是少不了因為逼我報這個班報那個班而把馬氏姐妹掛在嘴邊,「你瞅瞅銀馬冬昕馬冬晗,銀怎麼就能個個兒學」、「你瞅瞅銀馬冬昕馬冬晗,銀怎麼就能不讓爸媽操心」、「你瞅瞅銀馬冬昕馬冬晗,銀怎麼不天天瞧叫喚累啊!」

  因為報班的事情,我甚至跟爸媽打過不少架,後來不僅僅是因為報班,更是因為比比比,比毛線啊比,我作為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學生,對於家長這種攀比做法表示深惡痛絕。對比這種修辭手法,在高考作文裡面都很少用了,用在教育子女上簡直是胡鬧,荒唐。換個角度說,做家長的什麼時候看見自家孩子說:你看人誰誰的爹,給那小誰誰又買這又買那。道理很簡單,但好多人就是不懂,或者說,不願去懂。

  追著馬氏姐妹的「陰影」,我也上了清華

  相對於眾多慘受「別人家的孩子」荼毒的孩子來說,我覺得我還是相當幸福的,至少我的父母只是說說,最終在我的誓死捍衛下都向我妥協,而且事實證明,報班什麼的,是本世紀自《無極》以來最無聊的一項活動,一群人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學習學校里學過的或者將要學到的知識,父母們排著隊去交錢,生怕別人家的孩子學了,自家的孩子沒學。

  我記得我當年就是用這樣一句話鎮住我爸媽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的,有類似經歷的同學可以參考:「你要報班,我不攔著,但是當我不想聽課的時候我也可以像報班的其他人一樣在課上玩手機、看小說,浪費的又不是我自己的錢。」這句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對於家長有著如此強大的殺傷力,我覺得這就好比有人在你面前炫耀一個小瓷罐,一個勁兒地說:我從古董店淘的,周朝的,周朝的…然後你深藏功與名地說,這是我賣給隔壁吳老二的那隻夜壺,上周的,上周的…

  之後,我追隨著馬姐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在馬姐的陰影下,一路從工附,到育明高中,再到清華。看到網上好些人在膜拜兩位大神,我在提到兩位馬姐是我一個高中一個初中甚至還是同一個初中班主任這件事實的時候,心情,很複雜,真心。

  首先是驕傲,大連銀,還是俺們高中初中的,跟牛人沾上點光,多少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但是當想到自己弱爆了的事實,唉……給母校丟人了!好多清華的同學在問及我跟馬冬晗馬冬昕當了這麼多年的校友是什麼感想,我笑而不語,我只是大學、高中、初中校友,而已。還有那麼一些人或許在個人履歷上可以加上「從小學開始跟馬冬昕馬冬晗成為校友」這濃重的一筆。

  我有時候在想,我跟兩位馬姐差了兩屆,就已經受到了如此強大的範圍傷害,那麼真真正正和這兩位姐妹同屆甚至同班的同學呢?豈不是要鬱鬱寡歡惶惶不可終日?縱觀八字班(2008年入讀清華的學生)這一屆,除馬氏姐妹之外,我們還出了一個計算機系學分成績第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牛人們。這些人,都算是「別人家的孩子」吧!

  小時候父母說「別人家的孩子」,長大了孩子說「恨爹不成剛」

  在我看來,「別人家的孩子」是一種不了解的體現,但是當「別人家的孩子」活生生地出現在我的周圍,甚至是食堂吃飯坐在我對面的那個呆呆傻傻的二貨,我相信那時候我會對「別人家的孩子」免疫。再換一種方式說,或許,在一些人眼裡我們自己也是那個傳說中只愛讀書不愛打遊戲琴棋書畫斧鉞鉤叉樣樣精通的「別人家孩子」,但實際上呢,熬夜打過遊戲,白天翹過課,不見deadline不落淚,小學就放過學校的梅花鹿。這些在家長眼裡屬於絕對不可容忍級別的,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所以我在他們眼中,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完全沒有資格來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算來算去,可能成為我們這些人的榜樣的人選,也只有像馬姐這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了。

  其實對於我自身來講,我是真真正正對馬冬昕馬冬晗(至今沒記住誰是姐姐)佩服得五體投地,無關智商,無關夢想,僅僅是她們這三年如一日的堅韌。這一點我想即便是那些不屑於努力的人來說也是不得不承認的。至於兩位馬姐為什麼事隔一年再次紅遍網路,我強烈懷疑是有懷有特別用心的人刻意而為之,最近又流傳一個傳說中的馬冬晗學習計劃時間表,你認為這麼理智的人會允許自己多年以前的計劃表流傳到網上嗎?再說,大神抑或是學霸是不需要計劃表來約束自己的,掛時間表的,都是些啥?大家都懂……

  我記得我對馬姐的態度從可望不可及到由衷佩服是從我聽到的那個不太好笑的笑話:說兩位馬姐分別在精儀系和化學系擔任二字班的輔導員,說一個二字班(2012年入讀清華的學生)小新生來精儀系報道,先是經歷了幾天馬冬晗大導的摧殘,披荊斬棘成功轉繫到了化學系,見到化學系二字班輔導員,大喊:我去!怎麼又是你!

  瞬間大神形象變可愛了有木有!

  上個學期大連育明的反清復明校友會在桃三搓飯,席間馬家姐姐爆出有男朋友的事實,馬家妹妹便暴走八卦了有木有!!!這些人在爾等看來是不是根本就是無厘頭啊!

  隨著對兩個人了解的深入,大神的形象在我腦海里崩塌,取代的名片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特別厲害的校友。我也希望這對雙胞胎能完成她們的夢想,這樣我以後再不爭氣也能多一份談資。

  其實,「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廣大群眾恨不得殺之而後快的一類人,就是這樣因為了解而逐漸被我們意識到他們其實和我們一樣,只是個平凡的人,只不過某種優秀的品質促使他們成為我們中的佼佼者,這在家長的眼中,就約等於「別人家的孩子」。我不想討論中國目前的這種教育觀念,首先我父母的教育方式我很喜歡,我沒有經歷過那種一直都活在「別人家孩子」陰影之下的生活,我也沒有能力去評判哪種教育更適合中國的兒童。

  回到主題,作為一個孩子,雖然已經老大不小,依然對「別人家孩子」存有強烈的反感心理。我也請求家長,或許你能看到這篇文章,或許你能忍受文中無數次跑題最終看到這個位置:我請您稍稍換位思考,如果你的孩子長大了畢業了要找工作了,回家無意間念叨了一嘴:我們宿舍那傻帽他爸把他弄到某某國企去當主任了,連面試都不用。你聽到這些會怎麼想?請相信,他也不是有意說給你聽,也不是要刺激你做些什麼,只是無意,正如同你當初無意間就把「別人家的孩子」蠻橫地拉過來與自家孩子比較,一樣。

  當父母學會了不說「別人家的孩子」,孩子長大了,也就不會說「恨爹不成剛」了。畢竟,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裡,每個人的路都是要靠自己走出來的。

  講述人:板上釘釘(清華大學計算機系2010級學生)


推薦閱讀: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吃肉,不喜歡吃青菜之類?
人性 | 「別人家的孩子」不值得效仿
【陪孩子度過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誰偷走了孩子的童真?
怎麼看待「別人家的孩子」?

TAG:孩子 | 學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