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胃脘痛的針灸治療

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為主的病症,常因脾胃虛弱,受寒,食傷,憂思惱怒,血瘀導致胃氣鬱滯引起。臨床可分五型。

一、脾胃虛寒型:患者胃脘隱痛多飲,近日因吃冷飲又作,吐清水、酸水,胃脘部喜溫喜按,苔薄白,脈沉弦。X光造影診斷為:胃潰瘍。

【處方】1組:脾俞,脾臟背俞穴;胃俞,胃腑背俞穴;足三里,胃經合穴;2組:中脘,胃腑募穴;公孫,脾經絡穴;加胃俞。兩組穴位交替使用。

【功用】溫補脾胃,散寒止痛

【操作】常規操作。先刺雙側脾俞、胃俞,各捻轉補法1分鐘後出針;固定好灸架,葯條溫和灸20分鐘。足三里捻轉補法,得氣後留針,每隔5分鐘同時行針一次,胃痛止後再留針15分鐘,以鞏固療效。

【注意】忌食冷飲瓜果。

二、肝氣犯胃型:患者因惱怒抑鬱,肝氣犯胃,胃失和降,脘內脹痛陣作,伴噯氣、噁心,脈沉弦,苔薄淡黃。胃脘部按之不舒。

【處方】1組:期門,肝臟募穴;太沖,肝經原穴;加中脘。2組:肝俞,肝臟背俞穴;加中脘,足三里。兩組交替使用。

【功用】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操作】常規操作。先斜刺右側期門,捻轉瀉法半分鐘出針,刺中脘穴,平補平瀉法留針,刺太沖捻轉瀉法留針,每隔5分鐘行針一次,痛止後再留針15分鐘出針。

如果胃痛不止,加刺耳穴胃、神門,中強刺激捻轉1分鐘,間歇動留針30分鐘。

三、飲食積滯型:患者因飲食不節爾導致胃脘脹痛,嘔惡,脈弦實,苔黃膩。脘腹脹滿拒按。

【處方】1組:中脘,足三里,公孫。2組:梁門,建里,足三里。兩組穴位交替使用。

【功用】消積導滯,和胃止痛

【操作】常規操作。中脘穴向臍橫刺,呼吸瀉法留針,直刺足三里、公孫,捻轉瀉法留針,各穴輪流捻針,痛止後再留針15分鐘。每日治療1-2次。

四、血瘀氣滯型:患者患潰瘍病多年,近因潰瘍病出血,致胃腑血瘀作痛,大便如柏油色,潛血試驗強陽性,脈沉細澀,舌質紫暗,苔薄,脘部深按時疼痛拒按,痛位固定不移。

【處方】1組:膈腧,血之會穴;血海,脾經腧穴;加肝俞、脾俞、足三里,另配耳穴肝、胃、小腸。2組:三陰交,肝脾腎三經會穴;加肝俞、脾俞、足三里,耳穴脾、胃。兩組穴位交替使用。

【功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操作】先斜刺膈腧、肝俞、脾俞,平補平瀉法1分鐘,間歇動留針10分鐘;刺血海、足三里、太沖,均施平補平瀉法,間歇動留針15分鐘,耳穴肝、胃、小腸用王不留行子貼穴,按壓2分鐘,患者可自行捻壓,每日3次,以中強刺激為度。

治療期間,宜進流質或半流質,禁吃粗糙而硬的食物,及酒、辣或過燙的食物。

五、胃陰虧虛型:患者患胃病已十餘年,並津液虧耗而胃陰虧虛,胃部隱痛灼熱,脈沉細數,舌質紅,中部紅光無苔。

【處方】1組:肝俞,胃俞,三陰交。2組:太溪,腎經原穴;配膈腧、中脘、足三里。兩組交替使用。

【功用】滋陰補虛,養胃止痛

【操作】先刺肝俞、胃俞,捻轉補法半分鐘後出針;再刺三陰交,捻轉補法,留針15分鐘出針。隔日一次8次一療程。宜吃軟食,忌吃粗糙酒、辣、過燙或過冷的食物。


推薦閱讀:

【新提醒】蛇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如何保守治療
免費贈送我家祖傳治療老花眼的秘方
雞眼要如何治療 長雞眼後處理方法
憂鬱症自我治療25種方法

TAG:針灸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