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最有文學意味的一個爻辭

《易經》最有文學意味的一個爻辭

●武孝君

在《<易經>最動聽的一個爻辭》一文中,我說過,有三個爻辭最值得品味。現在,就說說《易經》最有文學意味的一個爻辭。

……

你是否交了第一桃花運

《易經》第61卦----風(?)澤(?)《中孚》卦,其九二爻是這樣說的: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我與你靡之。

多麼優美的一首小詩!讀了這段爻辭,再理解了其字面意義,在你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優美的畫面:遠山如黛,皓月當頭。春風和煦,風擺楊柳。一隻鳥兒在樹蔭下嘰嘰鳴叫,另一隻鳥兒在樹枝上喳喳附和。

樹蔭下的鳥兒歡快地跳躍著,對樹枝上的鳥兒說:親,下來吧,下來吧,我的好朋友。今晚的圓月真亮啊,風兒好清新啊,多麼美好的時光啊!我這裡有的是好酒好肉,咱倆為什麼不共同享用?來呀來呀,邊喝邊聊,共度良宵,一醉方休?

看到這裡,是不是你的口水,也快流出來了。嗯,這就對了。因而,《中孚》卦九二爻的小象辭就解釋說:其子和之,中心愿也。有人請你白吃白喝,還和你同賞美景,共享美好時光,誰的內心都是十分情願、無限嚮往的。

學習《易經》,如果讀了這段爻辭,你僅理解了上面的表面意思,有了這點收穫,那可真是白學了。

《易經·繫辭傳》說,象者,像也。聖人立象以盡意。每一個卦象、爻象,都在告訴你一個或多個現象。就這麼幾個非常單調的符號,蘊藏著深刻的象徵意義。通過這些個現象,你再經過無限聯想和想像,去品味其中的無限意蘊。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我與你靡之。讀到這段爻辭,你為什麼不能聯想到,美若天仙的劉三姐,泛舟灕江,那婉轉悠長、迷人魂竅的山歌,讓魚兒忘游,讓鳥兒忘返。

正在撒網捕魚的阿牛,立即以歌聲應答。一來一往,眉目傳情,情波頻送。二人在千年古樹下,對著江面上的白雲,周邊上的青山,拋送繡球,互表深心,共沐愛河,美妙的愛情歌聲溢滿了灕江。

如果你算卦時,卜到這個爻,又恰好遇到這樣的美事,那可真是交了第一桃花運了。

……

交上桃花運是有條件的

在《<易經>最動聽的一個爻辭》一文中,我說過:一個「信」字,在《易經》中不知出現了多少次。其實,這個字在卦辭和爻辭中,一次也沒有出現過。

因為這個「信」字,是用另一個字來表達的,那就是「孚」。乍看這個字不好理解。「孚」的本義是「孵」,孵卵出殼的日期非常準確,有「信」的意義。

「孚」又與後來兵符的「符」相通。大家知道,兵符是我們老祖宗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的憑證。一般用銅、玉或木石製成,作成虎型,又叫作「虎符」。製成兩半,一半留存在國君那裡,另一半交給統兵的元帥。調撥軍隊時,必須在兩半虎符檢驗合縫後,才能生效。

《中孚》卦卦畫為?,上下各兩個陽爻在外,兩個陰爻在中間,樣子非常對稱漂亮。又像一片小木船,飄浮在水面上,其彖辭說:乘木舟虛也。而外實內虛,比喻心中誠信,所以稱其為中孚卦。有以誠待人之象,一諾千金之意。

由此可見,干任何事情,必須首先講誠信,言必信,行必果,以誠信換取誠信、贏得誠信,才會恆久不已。假如和你的女朋友約會,每次你都無故爽約,或者天天虛情假意。那麼,上天讓你交了桃花運,那朵鮮艷的桃花,也不會在你面前開放的。

《莊子?盜跖》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個叫尾生的小子,跟他心儀的姑娘約會。地點定在大橋下面的橋柱子旁邊。我們古人談情說愛,也很羅曼蒂克,講究浪漫情調,約會還找了那麼個幽密的地方。

談戀愛嗎,男子當然要主動一些,早早來到橋下。誰知,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天下起了大雨,上游發了大水,橋下的水越漲越高。那個傻小子也不挪挪窩,竟然死死抱著橋墩子淹死了。

其子和之,中心愿也。那個「中心愿」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人們對內心誠信的讚美和追求。姑娘一時沒有守信踐約,放了尾生的鴿子,可就要了尾生的小命。

鳴鶴在陰,其子不和。小命都沒有了,還講什麼桃花運?

……

不要以為我就那麼偏好桃花運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我與你靡之。為什麼我說這段爻辭最具有文學意味?你可不要以為,我就那麼偏好交上桃花運。

男女戀愛確實是人類生命和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而文學之所以稱其為文學,藝術之所稱其為藝術,就是因為他來源於生活,必須高於生活,具有無限的張力。

也就是說,文學中堆砌出來的文字,並不是像白開水一樣,那麼直白泛味,必須言外有言,意外有意,給人以無限想像的空間,以韻味無窮的美感。

人這種動物與其它物種的本質不同,就是吃飽喝足之後,還有精神上的追求。當然,人的層次有高低,追求品味也有上下。而這種文學藝術的意蘊,才使其具有了審美的價值,才會給人以愉悅內心的精神享受。

前面說過,《易經》是以「象」來表達事物和思想的。聖人立象以盡意。就那麼一長兩短兩根抽象的直線符號,卻演義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如果你沒有無限想像的能力,那你還學什麼《易經》?對文學藝術的鑒賞,你也好不了哪兒去。

所以,聖人在《易經·繫辭傳》中,對「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我與你靡之。」這樣優美的文字,當然也要遐想一番了。但聖人沒有我那麼色,與我剛才的想像,大不一樣,就有了另一番解讀: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近者乎;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近者乎。你說好話,再遠的地方,也有人回應;你天天說屁話、鬼話,拿假話空話騙人,或者說人話不辦人事,沒人會搭理你。

比如,前面說的《抱信柱》的故事,你也可以理解為,那個尾生經常不講信用,經常失信於姑娘。人家姑娘那天終於發火了,不買他的賬了:我乾脆不去了,你在那兒候著吧。完了,失信失信,連小命也失去了。

當然,尾生確實是個守信的人,這在《史記》等史料中有記載。但在《論語》中,卻又表達了另外的一種含義:尾生一位親戚來向尾生借醋,恰好尾生家也沒有醋。但他為了表示自己的誠信,竟然悄悄從後門出去,向鄰居借了一壇醋,說這是自己的,送給了那位親戚。孔子知道這件事後,批評尾生以不誠實,來偽裝誠信。

所以說,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林黛玉和薛寶釵。這也正是文學藝術的價值所在。百家齊放,百家爭鳴,你沒有權力干涉人家在文學藝術中說話的權利,你更沒有權力干涉人家對文學藝術的理解。

最後,以李白《長干行》中的兩句詩歌,來結束本文吧: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心存善念,心懷誠信,就不用天天挖空心思地傻等了。該來的,總會來的!

2016年10月8日


推薦閱讀:

專家教你從易經中用最簡單實用的方法改運旺運
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
易經中的「天門、地戶、人路、鬼方」是指什麼?
通俗解讀《易經》(5)
易經雜說

TAG:文學 | 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