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圖集(之二十九)

歷史圖集(之二十九)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東京舉行結婚禮。孫中山時年49周歲。宋慶齡時年22歲。孫中山只比宋慶齡的父親宋嘉樹小兩歲。

盧慕貞(1867年—1952年),孫中山原配夫人,十八歲時與年方二十歲的孫中山結婚,並誕下三名子女:孫科、孫娫及孫琬。

孫中山、盧慕貞及三個子女:孫科、孫娫及孫琬

1901年4月,孫中山和流亡至美國的家人在檀香山合影。中坐孫母楊太夫人,前立次女孫婉,左立兒子孫科,右立長女孫娫;後排左二起:孫眉夫人譚氏、侄兒細威、長兄孫眉、孫中山、夫人盧慕貞、侄女信霞。

孫中山與陳粹芬,陳粹芬(1873~1960年),又名香菱,廈門集美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生於香港。父為中醫。她排行第四,人稱「四姑娘」或「陳四姑」。電視連續劇《辛亥革命》中的「阿芬」原型。光緒十八年(1892年),她經陳少白(四大寇之一)介紹認識孫中山。孫中山時年26歲,陳粹芬時年19歲。與之生活了十四年。被「孫家族譜」稱為「孫文之妾」。

陳粹芬,民國建立後,她於民國3年(1914年)單身赴馬來亞庇能定居,抱養一位蘇姓華僑的女孩,九一八事變後,應孫科之請回香港定居,後又遷住廣州。民國25年蔣介石南下廣州時,修書慰問,並饋贈10萬元供其養老。抗戰爆發,她參加廣州的抗日救亡宣傳。民國38年,偕女兒一家重返香港。孫氏族人對她視如家人,並載入孫姓族譜。

大月薰,(1888年-1970年),女,日本人,1898年秋,因全家火災,十一歲的幼女大月薰與全家寄住在孫中山橫濱山下町寓所的二樓。時正值孫中山流亡日本,一日大月薰在房裡不慎打碎花瓶,水順勢流到一樓孫中山的房裡。為此孫中山委託當時橫濱華商兼翻譯溫炳臣上樓了解原委。父親大月素堂出於歉意讓大月薰下樓親自道歉,由此大月薰與孫中山兩人首次邂逅。1902年,孫中山通過溫炳臣向其父大月素堂提親,大月素堂先以女兒年幼而拒絕,但後答應。兩人一年後(1903年)結婚。孫中山時年37歲,大月薰時年15歲,是橫濱高等女子學校三年生。同時期,孫中山也在橫濱與一位名叫淺田春的少女相戀。1906年5月12日大月薰生一女,名為冨美子。孫中山在女兒出生前就因事離開日本,從此再也沒有回來見過兩母女。孫中山離開她後又轉嫁兩次。

1913年,美國人經營的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中國第一部有故事情節的短片《難夫難妻》。圖為劇照。

1913年3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終年46歲。袁世凱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3天,文武官員穿孝服27天。

1913年隆裕太后靈堂。

1913年中華民國國會大選,國民黨大獲全勝,宋教仁正欲循歐洲「內閣制」慣例,以黨首身份組閣之際,1913年3月20日22時45分,被暗殺於上海火車站,他的死因,至今仍存有爭議。宋教仁的死,不但對國民黨是重大損失。更使剛剛獲得和平的中國再一次陷入內戰和分裂。

宋教仁於醫院向于右任立下遺囑:「今以三事奉告: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東京寄存之書籍,悉捐入南京圖書館;二、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後,請克強(博主註:指黃興)與公及諸故人為我照料;三、諸公皆當勉力進行,勿以我為念,而放棄責任心。我為調和南北事費盡心力,造謠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誤解,我受痛苦也是應當,死亦何悔?」博主註:當時的國民黨,宋教仁的能力與影響力最大,甚至超過了孫中山。而宋教仁也當仁不讓,準備以黨首身份組閣。這份遺囑中,宋教仁將家事託付給黃興和于右任,隻字未提孫中山。是二人早生芥蒂還是宋教仁懷疑孫中山害他?第三條最後一句語焉不詳,造謠者指誰?誰誤解他?若是指袁世凱一系,則談不上誤解,本來就不是同路之人。誤解一詞指的只能是自己人。通過這篇遺囑,可以看出宋教仁確是抱憾、委屈、懷疑。但又不能明說。正因為所有表面證據指向袁世凱,這件事才讓人生疑。一來破案太快,二來證據得來的太容易。袁世凱一生老謀深算,精於韜略。要殺宋教仁,怎麼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民權報》臨時增刊逆證號。宋教仁被殺後,《民權報》揭露袁世凱布置趙秉鈞暗殺宋教仁的陰謀行動。但袁世凱一直喊冤枉,後來的證據也不足以證明此事確為袁世凱所為。

趙秉鈞給應夔丞的密信,證明主使刺殺宋教仁的是袁世凱的內閣總理趙秉鈞。

1913年3月底,孫中山由日本回到上海,召集會議,以宋教仁之死為由,發動「非去袁不可」的二次革命。

袁世凱總統像。

1913年4月,袁世凱獲得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借款兩千五百萬英鎊,稱為「善後借款」。美國並帶頭承認袁世凱政府,給予政治支持。圖為中國官員與西方銀行團代表合影。

二次革命各省獨立示意圖。江西獨立後,安徽、湖南、廣東、福建、四川先後宣布脫離袁世凱政府而獨立。但因各懷猜疑,步調不一,又由於國民黨內部分裂,兼之當時國內武裝力量,無人能敵北洋軍。在兩個月內就被袁世凱打敗。

1913年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期間,用地圖指示革命黨人赴各地起義。

討袁起義軍在戰地裝配過山炮。

支持袁世凱的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

2013年9月15日,袁世凱下令通緝孫中山、廖仲愷、朱執信等人。孫中山討袁失敗,逃亡日本東京。

1913年12月23日冬至,剛剛登上民國正式大總統之位的袁世凱來到天壇舉行祭天儀式,儀式按傳統方式進行,袁世凱身著十二章袞服,稱帝之心昭然若揭。圜丘壇修繕一新,每個欄杆旁都站著身穿制服、頭插羽毛、手持長矛的士兵。

袁世凱的心腹們,最為可惜的就是楊度,他是王闓運的徒弟,王闓運就好為「帝師」,教出的學生也要做「帝師」,結果誤了自己也誤了袁世凱。

袁世凱祭天。

袁世凱祭天

祭天所用的「犧牲」。博主註: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色純為「犧」,體全為「牲」。

袁世凱祭天

祭天開始,擂鼓鳴樂

身著十二章袞服的袁世凱走在隊伍的中間,大臣們跟隨兩旁。


推薦閱讀:

罕見的白化動物圖集
2015年全球百大美女榜出爐(圖集)
周恩來總理生平圖集(珍貴)
美人圖集:女人一生中最美最幸福的時刻
動物圖集:領岩鷚

TAG:歷史 | 圖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