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允許孩子哭,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播放GIF

「你怎麼還哭啊!都哄你半天了,你怎麼還不好啊!還有完沒完了!不許哭了!再哭打你了啊!」

「動不動就哭,有什麼好哭的,別哭了!」

「多大了還哭,丟不丟人啊!」

一般我們遇到孩子哭,都會用制止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卻不知道,不允許孩子哭,才是對他最大的傷害!

1剝奪孩子發泄情緒的權利

嬰兒時,哭是孩子與我們成人溝通的唯一方式,也是表達情緒的重要途徑,我們通過哭了解孩子的各種需求。但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逐漸教育孩子不要哭,因為哭是懦弱的表現,如傳統觀念中「男兒有淚不輕彈」,就是從小教育孩子不能哭,男孩子要勇敢、有擔當,但我們卻剝奪了他們發泄情緒的權利。

2出現攻擊性行為

孩子年齡小,表達能力弱,哭是他們發泄情緒的唯一方式。我們不允許孩子哭,孩子情緒長期得不到紓解,脾氣極易得暴躁,出現心理問題,甚至出現咬人、打人等攻擊性行為。

3養成無理取鬧的性格

答應孩子某些要求,是很多家長哄孩子不哭時常用的手段。但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意識到只要哭,媽媽就能滿足我的要求。長此以往,孩子會選擇用哭鬧這種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逐漸養成無理取鬧的性格。

允許孩子哭,並不是對其放任不管,任其哭鬧!當孩子哭鬧時,我們該怎麼辦?

1深呼吸,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碰到孩子哭鬧,我們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深呼吸,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解決彼此的矛盾,讓孩子服服帖帖,切不可把矛盾再度升級!

2眼神交流,緩解孩子情緒

面對倔小孩,我們需要蹲下身體,盯著孩子眼睛6秒鐘以上,這種沉默帶給孩子的壓力要比命令孩子強百倍。因為當我們看見對方眼睛時,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捕獵動物時的驚恐和緊張,這種害怕是最深刻的。

面對孩子情緒失控時,不妨採用這種方式先緩和孩子的情緒,帶情緒穩定後在進行教育。

3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孩子情緒平復後,我們先要讓孩子清楚意識到,哭是可以的,但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我們要引導孩子正視問題,從而啟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如小亮仔和安吉一起去采蘑菇發生衝突時,亮仔首先想到的不是哭鬧,而是如何解決問題,默默地蹲下撿蘑菇。這種處理方式不僅讓彼此冷靜下來,更有時間讓彼此反思自己的行為,最終和解。

4明確理由

有時我們越責問,孩子會產生抵觸心理,反抗也會越來越激烈。所以面對孩子哭鬧,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理由,而非是「我是家長,我說了算」式的命令。

5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嗷嗷大哭時,我們也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暫時忘記不快。如在鑽輪胎亮仔被慶慶嚇哭時,田亮並沒有立即哄孩子,而是用玩遊戲的方式轉移亮仔的注意力,等小亮仔忘記不快後,再潛移默化的告訴他,我們的鼻子沒事了。

1採用威脅手段

有的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直接採用威脅手段。如:「哭什麼哭,再哭扔下你不管了」「你就哭吧,每次出來都這個樣子,下次不帶你出來玩了」!這種處理方式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變本加厲。

2傷害自尊

星兒見過很多父母在大街上就呵斥孩子,這種不分場合就教育孩子的行為,無意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傷害自尊的方式有千萬種,但重建自尊卻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千萬不要以傷害孩子的自尊為前提。

我們要將孩子的哭和鬧區分開,允許孩子哭是鼓勵他的情感表達,而鬧卻是需要一些方法減少的!

相關閱讀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這些方法教給你!

創意手工來襲:聖誕老人和可愛的麋鹿

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話!正確的方法在這裡(轉給家長)

聖誕創意又一波:聖誕樹裝飾、手工、窗戶裝飾都不能錯過……

親,喜歡我就置頂吧!

播放GIF
推薦閱讀:

幫孩子取名是不是五行缺什麼就補什麼呢?
孩子好不好帶由啥決定?5個你視而不見的日常,告訴你真相
你還在逼孩子打招呼嗎?
熊孩子犯錯 父母要大氣
(8)三年級孩子如何教育

TAG:孩子 | 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