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晉元帝(司馬睿)——大權旁落抑鬱而終

晉元帝司馬睿(公元276年-公元323年),字景文。是司馬懿曾孫,祖父琅琊王司馬伷,父司馬覲。東晉開國皇帝。

司馬睿的祖父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魏帝曹芳正始年間,始受封為南安亭侯。公元249年(曹魏嘉平元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從而控制了曹魏政府的實權。之後,司馬懿分別派諸子出任境內幾個重要地區的都督。司馬伷以寧朔將軍之職坐鎮鄴城。鄴城是曹操封魏時的都城,曹魏王公的聚居之地,素為屯兵屯糧的重鎮。司馬伷被委鎮此地,反映了司馬懿對他的重視。西晉開國後,司馬伷又歷任尚書右僕射、撫軍將軍、鎮東大將軍、假節、都督徐州諸軍事等職,初封東莞郡王,後改封琅邪王。平吳之役,司馬伷率軍出塗中,立有大功,遂進拜侍中、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並督青州諸軍事等職。司馬睿父司馬覲為司馬伷長子,初拜冗從僕射,後襲爵琅邪王。平生碌碌,地位顯赫。

公元290年(西晉太熙元年),司馬覲去世,年僅15歲的司馬睿依例襲琅邪王爵。同年四月,晉武帝司馬炎去世。繼立的司馬衷魯愚遲鈍,無力駕馭政局。在動蕩險惡的政治環境中,處於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馬睿無兵無權,為避殺身之禍,他採取恭儉退讓的方針,盡量避免捲入鬥爭的旋渦。但在當時也獲得名士嵇康之子、侍中嵇紹的高度評價。當東海王司馬越起兵下邳、準備西迎晉惠帝時,起用琅邪王司馬睿為平東(後遷安東)將軍兼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為他看管後方。司馬睿受命後,請王衍從弟、參東海王越軍事的王導為司馬,委以重任。

公元304年(永興元年)七月,「八王之亂」進入高潮。東海王司馬越挾待晉惠帝親征鄴城。當時,坐鎮鄴城的將軍是皇太弟成都王司馬穎(前不久,司馬穎擊殺了執政的長沙王司馬乂,強迫惠帝封他為皇位繼承人)。在取得了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等職務之後,司馬穎將皇帝的乘輿服御盡數劫入老巢,並以鄴城遙制洛陽。司馬穎的橫暴和專權,引起了另外一些實力派人物的不滿。尚書令司馬越乘機以惠帝的名義發布檄書,徵召四方軍隊討伐司馬穎。時任左將軍的司馬睿奉命參加了討鄴戰爭,年29歲。兩軍在盪陰(今河南湯陰)展開激戰。結果司馬越兵敗,遁回封國東海。惠帝及隨軍大臣被司馬穎劫掠入鄴,司馬睿也在其中。不久司馬睿的叔父東安王司馬繇因得罪司馬穎而遭殺害。司馬睿害怕禍事殃及自己,潛逃出鄴。在出奔洛陽的途中,他行至黃河岸邊曾被津吏捕獲,險遭不幸。司馬睿到達洛陽,馬上將家眷接出赴往琅邪(今山東膠南縣)去了。

公元307年(永嘉元年)九月,司馬睿偕王導渡江至建鄴。晉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漸南移江東。永嘉南渡後,王導始終劇機樞之地,王敦則總征討於上游,王氏家族近屬居內外之任,布列顯要者人數甚多。以王導、王敦為代表所構成的王氏家族勢力在當時是非常牢固的,這使「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在江左維持了二十餘年,直到庾氏家族興起,抑制王氏並凌駕於王氏為止。

公元316年(建興四年),劉聰圍長安,十二月十一日,晉愍帝無奈出降,西晉亡。

公元317年(建興五年、東晉建武元年),司馬睿承製改元,即晉王位(尚未稱帝),改元建武,東晉建立,史稱東晉。他廣辟掾屬以為輔佐,有「百六掾」之稱。農曆六月,孤懸在北方的晉地方長官劉琨、段匹磾、劉翰等一百八十人上書勸進。

公元318年(建武二年),晉愍帝死於漢國的訃告傳到江東,司馬睿才即皇位(「上尊號」),改元太興。據長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區。

晉元帝即位後,因為在皇族中聲望不夠,勢力單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穩。但是,他重用了王導。王導運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晉元帝,使北方南遷的士族也決意擁護晉元帝,穩定了東晉政權,維持了偏安局面。晉元帝十分感激王導,任他為宰相,執掌朝政。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

晉元帝完全信任王導,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蕭何」。王導也經常勸諫晉元帝克己勤儉,優待南方,與人為善。晉元帝和王導在草創期上演了一場君臣相敬相愛的佳話。琅琊王家也達到了權勢的高峰,除了王導擔任丞相,王敦控制著長江中游,兵強馬壯;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員是王家人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另外,王家在南朝時期出了八位皇后。大權旁落引起晉元帝極大的不滿,他引用劉隗、刁協、戴淵等為心腹,試圖壓制王氏權勢。

公元322年(永昌元年),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誅劉隗為名,在武昌起兵,直撲石頭城(即建康)。王導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殺戴淵等,劉隗投奔石勒。晉元帝一敗塗地,無奈之下,晉元帝「脫戎衣,著朝服」對王敦說:「你如果想當皇帝,早和我說啊,我把皇位讓給你,還當我的琅邪王去。何苦讓百姓跟著受苦呢?」晉元帝近似哀求的話,並沒有撫平王敦的野心。不久,王敦便為自己加官進爵,自封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晉元帝征討王敦時,曾下令「有殺敦者,封五千戶侯」,而王敦卻把自己「封武昌郡公,邑萬戶」,無疑又將晉元帝嘲弄了一番。晉元帝皇帝徒具虛名而已,朝中任何事情都由王敦做主。王敦看到太子司馬紹有勇有謀,便想以不孝而廢之,後因百官皆不從而作罷。四月,王敦還師武昌,遙控朝政。此後,王敦更加猖狂,以至於晉元帝和他的朝廷成了擺設。晉元帝見無法動搖王導勢力,自己名為天子,號令卻不出宮門,漸漸憂憤成病,卧床不起。他想到大臣中只有司徒荀組對自己比較忠順,就任命他為太尉兼領太子太保,打算讓他參與朝政,鉗制王導。不料司徒荀組受任不久就病死,晉元帝更加憂傷,病勢加重。

公元323年(永昌元年),晉元帝憂憤病逝,終年47歲。葬於建平陵(江蘇江寧)。謚號元皇帝,廟號中宗。

晉元帝身世成迷 整個東晉可能不姓司馬

東晉的第一任皇帝是司馬睿,按照常理來說,他是司馬氏的後人。但他的身世卻是流言滿天飛,後代正經的學者也喜歡韶韶這種八卦新聞,傳說司馬睿不是皇族血脈。曹魏時期,有一本讖書叫《玄石圖》,也就是記載各種預言的書,風靡一時,上面有一句是「牛繼馬後」。司馬懿當時看不懂是什麼意思。後來他做到太傅,殺掉曹爽後,掌握了曹魏最高權力,已經想改朝換代。人在做大事前,對風吹草動特別敏感,認為上天在暗示什麼。突然有一天想到了這個預言。

傳說司馬睿不是皇族血脈

司馬懿手下有個將領叫牛金,為他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司馬懿疑慮重重:難道牛金也像我一樣,將來會發動政變,他的後人要取代司馬氏。司馬懿越想越怕,寧可枉殺三千,不可漏掉一個。他派人請牛金赴宴,酒里下了毒。牛金一向忠心耿耿,文化程度不高,也許就沒讀過這本破書。毫無疑心地喝了下去,稀里糊塗地送了性命。

司馬懿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以為後人們可以高枕無憂地坐穩江山。哪知道世事變幻莫測,司馬懿的孫子司馬覲襲封琅琊王后,他的老婆是夏侯氏。王府內有一個姓牛的小吏,夏侯氏和他好上了,還懷孕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司馬睿。司馬覲始終認為是自己的,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牛氏的後人司馬睿繼承了司馬氏的江山,又應了「牛繼馬後」的預言。後人戲謔稱司馬睿為牛睿,比如明朝思想家李贄,就稱東晉為「南朝晉牛氏」,而不稱司馬氏。

司馬睿是諸葛亮重孫輩

當然這帶有一點傳說。但司馬睿與諸葛氏有關係,則是可以搬上檯面說的事。也就是說,司馬睿如果算起來,和諸葛亮還是親戚。

三國時期,諸葛氏在三家都有做官的,諸葛亮在蜀漢,哥哥諸葛瑾在東吳,堂弟諸葛誕在曹魏。故事就發生在諸葛誕身上,他做到了鎮東大將軍。後來他背叛魏國,投降東吳。司馬昭迅速出兵,滅了諸葛誕,誅滅三族,但留下了他的女兒。因為她是司馬懿的親兒媳婦,司馬懿兒子琅琊王司馬伷的妃子。

諸葛妃和司馬伷生下了三個兒子,長子叫司馬瑾,又名司馬覲,這個「瑾」字有講究,因為祖上有個「諸葛瑾」大名鼎鼎。司馬瑾的字叫「思祖」。可見這個母親明顯的心思,通過給兒子取名字的方式,寄託對娘家的思念和哀悼。司馬覲的兒子就是司馬睿。諸葛妃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她的孫子做到了皇帝,司馬睿也就是諸葛亮的重孫輩,真是世事難料啊。

北人根本看不起南人

公元318年,司馬睿在南方正式稱帝,史稱東晉。但實際上,司馬睿在307年就到了江南,為什麼11年後才稱帝呢?因為他到江南後並不順利,可以說是一路荊棘,曲折艱辛。

司馬睿被司馬越派到南方來時,職務是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相當於揚州南片最高的軍事長官,地位顯赫。然而讓他尷尬的是,迎接他的,沒有鑼鼓喧天,彩旗飄飄。地方上的豪強對他視而不見,不要說擺歡迎宴會了,上門打招呼的都沒有。司馬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和失落。

原來在西晉滅吳後,晉武帝擔心江東子弟捲土重來,把南方士族基本都打入到冷宮,出來做官的也安排到清冷衙門。南方的大族包括吳郡(今蘇州)的顧氏、陸氏、朱氏、張氏,義興(今江蘇宜興)周氏,會稽(今浙江紹興)虞氏、賀氏等,像坐著滑滑梯一樣,從高空陡降到平地,巨大的落差讓他們含恨在心。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後來西晉政府也覺得南北裂痕太重,做得過分了。春風又綠江南岸,雙方試探性地握手言和,讓東吳大族到北方做官。吳人心理也在悄悄變化,男兒終究要建功立業,光宗耀祖。於是部分吳人開始去洛陽,比如東吳「帶頭大哥」陸機、陸雲曾隱居家鄉10多年,此時也和顧榮等人北上進入仕途。萬沒料到,北方望族根本看不起他們。

陸機拜見太原王濟時,王濟指著北方的特產羊酪說:「你們江東有這樣的好東西嗎?」

陸機不假思索,回答說:「我們那裡的蒓菜羹,就算不加鹽,已比這個好吃!」

陸機、潘岳都是大才子,合稱「潘江陸海」,還是「二十四友」俱樂部的成員。一次聚會,陸機看到潘岳來了,起身就要走,潘岳見這個南人絲毫不給他面子,大怒,說:「清風到了,塵土飛揚!」

陸機隨口就答:「眾鳥相聚,鳳凰遠飛!」

兩個人有什麼深仇大恨呢?這裡有一個背景。在東吳末年著名的西陵大戰中,陸機的父親陸抗擊敗了北方三路大軍,最西邊的一路軍是楊肇指揮的,楊肇兵敗後被貶為庶人。楊肇就是潘岳的老丈人。

南人也不願和北方合作

南人在北方受盡侮辱,最多做一些秘書這樣的文字工作,核心部門的實權職位幾乎沒有一個南人。朝廷拋出的橄欖枝在南人眼中漸漸枯黃,沒有了誘惑力。後來「八王之亂」,北方本來就為數不多的南人也趁機南歸。等到陸機、陸雲被殺,天下喊冤,南人更是不肯北上,絕望的心如冷冷的長江之水,隔成兩地,誓不相見。

因此,北方塵土四起、兵荒馬亂的時候,南方大族喜上心頭,不僅袖手旁觀,還守著自己的巨大莊園,豢養佃客家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他們採取的是類似於印度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所以,司馬睿來到南方一個多月,當地士族、百姓視而不見。

推薦閱讀:

總是悶悶不樂?這5種情況並非抑鬱
最容易抑鬱的4個星座,心理健康是個問題,家人要多和他們交流
南希工作坊第三天——南希對安吉拉的治療(抑鬱、受虐人格)
林青霞傳婚變抑鬱揭與三個男人的不堪情史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