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一定知道的北京冷知識

  北京城是何時建城,又是何時建都的?古代皇帝祭祀要走哪個城門?北京的古城牆為何是「凸」字形的?和平門為何沒沒城樓、沒瓮城、沒箭樓?親,這些你都知道嗎?

北京城從商代就有了

  北京建城已經三千多年這個事兒大家都知道,但從什麼時候開始算的呢?周代嗎?錯!從商代就建城了哦。

北京為何叫薊城

  最根兒的北京城是商代薊國的都城薊城,以廣安門為中心,而且這個格局一直延續到金朝。也就是說北京建城後兩千多年的時間裡面。老宣武區外的地方都是郊區……

  現在廣安門立交橋附近的濱河公園立著這個「薊城紀念柱」,就是為了紀念北京的建城。嗯,大概你也知道「薊門橋」的這個「薊」字是怎麼來的了吧~

北京曾經叫「南京」

  遼代,北京的名字叫「南京」,因為位置在遼代首都上京的南邊(上京在內蒙古巴林左旗)。現在唯一留下來的東西就是天寧寺塔了(就是北京西站邊上那個老堵車的地方)

宋欽宗當年被關在法源寺

  宋朝最著名的事件「靖康之恥」的時候,徽、欽二帝一度被金朝押到北京搞觀光游。

  宋徽宗被關在延壽寺,注意不是延壽鎮的那個,那個寺是明朝建的。這個應該是在延壽街附近,不過現在寺已經沒有了,就剩個名字。

  宋欽宗被關在憫忠寺。憫忠寺就是今兒個大名鼎鼎的法源寺(這個要還不知道在哪兒我就沒的說了)。

北海是京城最早的「海」

  金朝時的北京城外東北方向有片湖叫白蓮潭,金世宗在白蓮潭裡邊堆了個島。這島叫瓊華島,這島周圍那片水現在叫北海。順便說下盧溝橋也是金朝建的。

金朝皇陵因何被毀

  金朝的皇帝以北京為都城,那他們死了埋哪呢?埋在房山,叫大房山金陵。大房山金陵有18座帝陵,是北京歷史上首個大皇陵區。

  那這大房山金陵現在怎麼不能參觀呢?明朝末年的時候努爾哈赤崛起,自稱「後金」,明朝的天啟帝以為把當年金朝的皇陵毀了、風水破了,努爾哈赤就沒戲了。於是整個大房山金陵在明朝末年讓人鏟了…可惜了了……

北京建都已有861年

  北京建城是從商朝算,建都是從金朝算的。前面提到的廣安門立交橋附近的濱河公園,在金代宮殿遺址上有個「北京建都紀念闕」。北京建都是在1153年,到今年2014年,861年啦!

元大都的中心在鼓樓

  元滅了金後,也定都在北京。那個時候忽必烈決定捨棄舊城,另建新城,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元大都。元大都在搞城市規劃的時候,定下了全城東西南北四方的中心點,叫中心台。

  這個中心台在如今的鼓樓附近,城市中心從宣武區正式轉移到東城區西城區……順便說下:古觀象台的台址就是當年元大都東南角樓在的地兒。

「土城」指的是土城牆

  北京地鐵里,元代氣息最濃厚的一條就是十號線了。十號線東西方向的一段就是按照元大都土城牆的走勢修築的。所以會有「北土城」、「西土城」、「健德門」、「安貞門」這樣的地鐵站名。

  其中「土城」是指大都外城的土城牆,健德門、安貞門都是大都外城的城門。也就是安貞門可比安定門早了好多年哦~

元代風格的南鑼鼓巷

  元大都的時候就已經有衚衕了,數量不多,有古書記載說只有二十九條,而且名字還不詳。確認的是西四南大街那邊兒有條磚塔衚衕,是從元代就有了的。磚塔衚衕離北京八中跟政協禮堂也不算特別遠。

  此外,西單、西四、東單、東四、北新橋、交道口、國子監,外加一條南鑼鼓巷(酒吧跟小店可不是南鑼最牛的地方!),這些衚衕基本上都繼承了元大都的街道布局。

白雲觀與丘處機

  大都城外有個地方叫長春宮,唐代就有了,叫天長觀。後來成吉思汗聘了丘處機,元太祖就用了他的號「長春」,把他回京住的這個觀改叫了「長春宮」。

  丘處機羽化後,弟子尹志平(沒錯,就是小說裡面那啥過小龍女的那個)在長春宮東側又修了一座下院,觀里埋有丘處機的遺體。就是現在的白雲觀,話說熟讀射鵰的人去了說不定會凌亂......

明朝時城區曾經縮小

  到了明朝,因為明初的北京城北邊居民稀少,於是明朝放棄了部分北部城區,將城牆南移五里,在新築的北城牆新開城門。於是安貞門被改成了安定門,健德門被改成了德勝門,也就是從三環外移到了二環......

景山原是廢土堆

  明成祖朱棣營造北京城,用拆除元故宮的土渣跟開鑿筒子河的廢土堆了座小土山,後來我們把它叫做景山。

長安街是挪出來的

  然後朱棣還把元大都的南城牆向南移了些,在空出來的位置上修了一條東西向的大街,這條大街就是後來的長安街。

明初北京險失「都格」

  朱元璋喜歡南京,朱元璋他兒子朱棣喜歡北京,朱棣他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喜歡南京……明仁宗差點兒就把都城遷回南京去了,還好明仁宗登基十個月就掛了,沒來得及遷都,於是北京繼續當都城。

北京城為何是「凸」字形的

  老北京城為什麼不是四四方方的呢(參考現在的二環路)?明朝時為了防禦蒙古騎兵,嘉靖皇帝本想給北京修一圈外城,讓北京變成「回」字形。修外城的工作量太大,於是先修了南邊的一段兒。

  修完這段外城,朝廷發現沒錢修不起外城剩餘的部分了,於是在修好的那一段外城的東西牆的北端,又各修了一段東西向的城牆跟內城連上。於是北京城就變成「凸」字形的了。

東、西便門其實挺隨便的

  上一條那個修城牆的爛尾工程提到了連接外城跟內城的兩段城牆,後來在這兩段城牆上修了兩個朝北開的城門,就是東便門跟西便門。就是東小門、西小門的意思。

內城九門供的哪些神

  北京內城九門都有瓮城(瓮城的用途是戰時加強對城門的防守),每座瓮城裡邊兒都有廟。其中七座是關帝廟,兩座是真武廟。

  關帝關二爺就不用說了,真武廟裡供的是真武大帝,因為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所以北邊德勝門安定門兩座城門得靠他老人家把門兒。

正陽門裡為何多出個觀音廟

  正陽門的瓮城比其它八個門的瓮城多了一座廟。除了關帝廟之外,正陽門瓮城還有座觀音大士廟。

  明末的時候洪承疇在錦州打清軍,大敗後投降,而崇禎因為消息傳遞不暢一度以為洪承疇是壯烈戰死了,還給他在正陽門修了祠堂。不久,知道真相的崇禎皇帝瞬間心中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於是趕緊把祠堂改成了觀音廟。

皇帝出城走哪門

  只能皇帝皇后走的是正陽門,皇帝大臣去地壇祭地走安定門,祭月亮跟諸星走阜成門,軍隊出征走德勝門或安定門,班師走安定門,明朝皇帝掃墓、出殯走德勝門。

  內城的老百姓出殯,只能走崇文門、東直門、安定門、西直門、阜成門這五個門。檢查往來貨物跟收稅在崇文門,運糧走朝陽門,給宮裡運水的車走西直門,運煤走阜成門。

六必居牌匾上的墨寶

  大家天天吃的六必居,牌匾上很牛X的書法,傳說是嚴嵩寫的,沒錯,就是明朝首屈一指的大奸臣。

八中「大廟」來頭很大

  北京八中高中部邊上有座孤零零的古代風格建築,八中的老師學生有的管它叫「大廟」,其實這是都城隍廟的一小部分。都城隍廟是管全國各地的城隍廟用的,彪悍吧。

頤和園裡「山寨」多

  然後到清朝,先說說頤和園。昆明湖西部水上的西堤,是仿著杭州西湖的蘇堤修的,佛香閣仿的是武昌黃鶴樓,蘇州街仿的是蘇州的街市......說白了就是山寨建築的集合群。

京城曾有3大喇嘛廟

  安定門外有個地名叫黃寺,清朝的時候有東黃寺跟西黃寺。達賴喇嘛住過東黃寺,班禪喇嘛住過西黃寺。

  東西黃寺可是跟雍和宮並列為京城最有名兒的三座喇嘛廟的。後來文革的時候東黃寺給拆掉了......

「宣南文化」與滿漢分居

  清代滿漢分居,漢族人都被從內城攆到外城,於是,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外的一片區域,就因為漢人的到來而繁榮起來了。所謂「宣南文化」,就是漢族官員學者聚居的產物。

琉璃廠是怎麼火起來的

  琉璃廠,顧名思義本來就是燒琉璃瓦的地兒,後來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的時候,全國有名的文人學者都來北京,養成了去琉璃廠淘書籍珍本的習慣。久而久之,琉璃廠就火起來了,現在那邊還是賣這類東西。

潭柘寺從來就不叫潭柘寺

  潭柘寺在晉代建寺的時候叫嘉福寺,唐代改叫龍泉寺,金代更名叫大萬壽寺,清朝又改成岫雲禪寺。也就是說,潭柘寺從來就不叫潭柘寺!

  可是因為寺後有龍潭,寺旁有柘樹,老百姓就都愛管這寺叫潭柘寺。

和平門為何風格不同

  民國十五年,段祺瑞掌北京的時候,為了交通方便,在正陽門跟宣武門之間新開了一座城門。雙洞、沒城樓、沒瓮城、沒箭樓。和平門就是這麼來的。

日本人扒出來的兩座城門

  日軍侵華,佔據北京之後,在東西長安街跟城牆的交界處扒了兩個豁口,建了一座啟明門、一座長安門。這兩座門的規格跟和平門一樣,說穿了就是倆門洞。

  抗戰勝利後,啟明門改名叫建國門,長安門改名叫復興門,新名字大家應該熟悉吧。

「帝堵」是城市規劃的失誤

  新中國成立之後,著名建築專家梁思成跟陳占祥為北京的未來城市規劃提出了「梁陳方案」。

  「梁陳方案」明確提出北京應該避免「單一中心」的發展格局,應該完整地保存北京古城,一旦將行政區設在古城,主要幹道可能發生交通擁擠,只能靠地道車一類的工程來補救。六十年後的事兒,老爺子全都說中了。


推薦閱讀:

外科醫生的衣服為什麼不是藍的就是綠的
北京幾乎不為人知的10大秘密,漲知識了……
顛覆你的認知!拖拉機的那些冷知識
這些漢字的冷知識你都知道嗎?
火花科學館|<音頻> 星星為什麼會一閃一閃的?

TAG:冷知識 | 北京 | 知識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