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的唯一遺物,刻有秦始皇秦二世的聖旨,被國家禁止出境

在上海博物里有一件非常普通的青銅器,怎麼個普通法呢,高2.32厘米,長18.7厘米,寬6.9厘米,和一個成年人的手掌差不多。就這麼一件文物,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他是國家一級文物,既不高大也不美觀,看著普普通通的,一點都不起眼。但就是這麼一件文物,確被國家禁止出國、出境展覽。他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呢,能被國家禁止出境。

商鞅方升

其實仔細看下他上面的銘文就知道,雖然這些青銅器沒有雕刻美麗的花紋,但是上面卻刻有很多文字。正是這些文字,揭開了很多歷史上的謎團。

我們都知道秦朝不僅統一了天下,還統一了度量衡,這個影響很大。其實以前秦國自己的度量衡都不統一,每個地方的標準都不一樣,真正把秦國的度量衡統一起來的其實是商鞅,也就是商鞅變法時期的事,但是具體什麼時候統一的不知道,因為史書沒記載,但是上海博物館的這件文物能解決這個疑問。

商鞅方升

這件方升上刻有銘文記載,十八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簡單的說就是,秦孝公十八年,齊國大臣來秦國訪問,這一年的12月,大良造商鞅規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積確定為一升。這就確定了統一度量衡是在秦孝公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344年12月。而且同時也對古代的尺寸有了了解,起碼知道是通過長度也換算容積。

因為這個是商鞅時期的方升,所以他也被稱為商鞅方升。這件商鞅方升雖然簡單,但卻是現在唯一出土的,商鞅變法的遺物。

商鞅

除了這個銘文之外,上面還有123年之後秦始皇的聖旨,秦始皇統一之後,秦始皇發布了一道統一天下度量衡的聖旨,這個商鞅時期的方升又被招了回來,刻了第二道銘文。

上面寫著「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意思就是我統一天下,以後我名號就是皇帝,我下令讓丞相狀和綰,度量衡要明確要統一,以這個為標準。

秦始皇

除了秦始皇的聖旨,上面還有一道秦二世的,秦二世的聖旨比較簡單,其實就是解釋了下,第二道聖旨是秦始皇的,因為上面只註明了是皇帝,沒註明是哪位皇帝,所以秦二世又解釋了一下這個。這是上面的第三道銘文。

除了這三道銘文之外,還有兩個地名,一個是重泉,就是臨,就是這個衡器使用的地方,看來秦朝時期對這個要求還挺嚴。

商鞅方升銘文

除了上面的記載之外,專家還推算出商鞅時期的一升大概是現在的202毫升,商鞅時期的1尺相當於現在的23.192厘米。這都是商鞅方升的功勞。因為迄今為止沒有發現秦朝時期的尺子。

只是很可惜這件方升的出土地址已經不知道了,目前最早的記載是清朝末年龔心銘收藏的,後來作為傳家寶傳了下來,文革時期被抄了,後來又還給了龔家,但是龔家還是把捐了出來,捐給了博物館。如今這件商鞅方式就收藏在上海博物館,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2013年,國家文物局發布公告,商鞅方升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推薦閱讀:

秦惠文王為何剛上任就處死商鞅?
怎麼評價法家?
被車裂的商鞅
清明節祭拜商君

TAG:國家 | 秦始皇 | 變法 | 商鞅 | 秦二世 | 出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