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差,將牽絆孩子一生

作為家長,首先要重視孩子的社交能力

有研究發現

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更容易抑鬱

因為無法通過及時的交流消散致郁因素

作為過來人的我們也深有體會:

一旦有工作生活上的不如意

在和親友溝通後

心理壓力就能紓解不少

兒童心理學家馬·勞迪斯·卡蘭丹曾說:

「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

比沒上大學的孩子缺陷更嚴重。」

而良好的社交能力

能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

感知能力和身體機能的發展

還能讓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誤區

得到家庭之外強有力的情感支持和滿足

對孩子的身心健康

和未來發展都十分重要

什麼是兒童社交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能否交上朋友

能否和朋友相處愉快

能否正確解決衝突

現實中社交活動考驗孩子這些方面的能力

表達和理解能力

這意味著孩子能準確表達、

並讓他人理解自己

同時也能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為

這也是社交能力的基礎

協調合作能力

雅斯貝爾斯曾表示:

「我只有在和別人交往中才能存在」

沒有人生活在一座孤島上

與人協作是生而為人的必備能力

是堅持自我

還是妥協他人?

在一次次的選擇中孩子學會成長

人事記憶能力

從記住朋友的名字、面容、相處時光

到彼此之間的承諾

孩子需要有能力處理一切相關的信息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個社交對象

也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訓練師

需要從多方面培養孩子

教孩子表達和理解情感

對情感的理解和表達是社交的關鍵

家長在學齡前就要擔負起引導的責任

不能指望「孩子大了就懂了」

家長首先和孩子解釋自己的情緒

直白地告訴孩子

ta的什麼行為表現讓自己高興或者生氣

再加上對待成人一樣的態度和辭彙

因為父母使用高級的語言和孩子溝通時

孩子會更加努力去理解和管理情緒

提供和同伴交往的機會和環境

多帶孩子出門見人、認識朋友

鼓勵孩子主動結交、禮貌待人

讓孩子社交能力在廣泛的交往中得到鍛煉

多領著孩子參加室內外活動

既能開闊眼界、增加生活經驗

還能收穫友誼的果實

必要時提供指導

在孩子遭遇社交挫折顯得無助時,

家長要及時站出來開導孩子

很多在孩子看來「了不得」的問題

很容易通過大人的方法解決

比如孩子和好朋友因為小事鬧翻

有時就需要家長開導和指引

注意這是「必要時」

家長要把握尺度,太過就成「控制」

控制孩子的交友標準和對象都是錯誤的做法

相信孩子心裡自有一桿秤

幫助處理矛盾

孩子們交往過程中難免起衝突

很多衝突孩子們能自行解決

剩下的就需要家長或老師的引導

尤其是肢體衝突

比如自家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

是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

除了教自己的孩子要不要還手

家長間的溝通也很重要

訓練改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道德和修養是和人真誠交往的基石

很多社會默認的道德行為規範

需要家長教導給孩子:

接受別人的幫助要道謝

傷害別人的感情要道歉

孩子真做錯了事情

不能用「他只是個孩子」開脫

而要讓孩子懂得明辨是非對錯

承擔責任

和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養育一個孩子

不啻於再次成長

更需要以身作則、

身體力行地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一句問候、一個微笑

就能輕鬆獲得別人的好感

在日常的點滴中

和孩子共同進步

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

在孩子通往幸福之路上

良好的社交能力會是一份最好的禮物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真正改善人際關係呢
上幼兒園可提高幼兒社交能力
與熊家長聊聊什麼叫正常的打鬧?
怎樣誘導孩子學會假想遊戲,迅速增加「心智解讀」能力!
如何讓你的人脈圈變得價值?

TAG:孩子 | 能力 | 一生 | 社交能力 | 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