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整理】《刑事審判參考》(第1—103集)詐騙類犯罪目錄總結

《刑事審判參考》(1999年第1期,總第1期)

[第4號]曹婭莎金融憑證詐騙案——使用變造的金融憑證進行詐騙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

[第6號]藍海詐騙案——以傳真方式進行經濟合同詐騙案件如何確定審判管轄

《刑事審判參考》(1999年第5期,總第5期)

[第33號]朱成芳等金融憑證詐騙、貸款詐騙案——使用偽造的銀行存單作抵押詐騙銀行貸款的行為如何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00年第1期,總第6期)

[第45號]章楊盜竊案——竊取並變造已付訖的國庫券再騙兌的行為如何定罪

《刑事審判參考》(2000年第2期,總第7期)

[第53號]龍鵬武、龍雄武詐騙案——利用欺騙方法兼并後又利用職務便利將被兼并單位財物佔為己有的行為如何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00年第5期,總第10期)

[第71號]王昌和變造金融票證案——塗改、變造存摺後再進行金融憑證詐騙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72號]河南省三星實業公司集資詐騙案——犯罪後單位被註銷如何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刑事審判參考》(2001年第3期,總第14期)

[第88號]郭建升被控貸款詐騙案——貸款詐騙罪中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應如何把握

《刑事審判參考》(2001年第4期,總第15期)

[第95號]吳曉麗貸款詐騙案——如何區分貸款詐騙罪和貸款糾紛

[第96號]季某票據詐騙、合同詐騙案——騙取貨物後以空頭支票付款的行為如何定罪

《刑事審判參考》(2001年第5期,總第16期)

[第103號]陳玉泉、鄒臻榮貸款詐騙案——對於1997年刑法施行前單位實施的貸款詐騙行為應如何處理

《刑事審判參考》(2001年第12期,總第23期)

[第145號]姚建林票據詐騙案——票據詐騙罪是否屬於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犯罪

[第148號]何起明詐騙案——搶走財物後哄騙被害人不追趕的行為如何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02年第1期,總第24期)

[第150號]王新生等放火案——以詐騙保險金為目的放火燒毀投保汽車的行為如何定罪

[第161號]王慶詐騙案——騙購電信卡販賣給他人使用造成電信資費巨大損失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162號]李志遠招搖撞騙、詐騙案——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騙取財物的同時又騙取其他非法利益的如何定罪處罰

《刑事審判參考》(2002年第2期,總第25期)

[第167號]袁鷹、歐陽湘、李巍集資詐騙案——非法傳銷過程中攜傳銷款潛逃的行為如何處理

[第168號]劉崗、王小軍、庄志德金融憑證詐騙案——犯罪故意內容不一致的能否構成共同犯罪

[第169號]俞輝合同詐騙案——刑法修訂後審理的實施於刑法修訂前的單位貸款詐騙案件如何處理

《刑事審判參考》(2002年第3期,總第26期)

[第185號]劉國芳等詐騙案——為獲取回扣費以虛假身份證件辦理入網手續並使用行動電話撥打國際聲訊台造成電信資費損失的行為應如何定罪量刑

《刑事審判參考》(2002年第5期,總第28期)

[第198號]王志峰、王志生故意殺人、保險詐騙案——為騙取保險金而搶劫、殺人的應如何定罪

《刑事審判參考》(2002年第6期,總第29期)

[第211號]程慶合同詐騙案——通過欺騙手段兼并企業後惡意處分企業財產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214號]李品華、潘才慶、潘才軍詐騙案——故意製造「交通事故」騙取賠償款行為的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03年第4期,總第33期)

[第256號]程劍詐騙案——猜配撿拾存摺密碼非法提取他人存款行為的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03年第5期,總第34期)

[第264號]梁其珍招搖撞騙案——法條競合及其法律適用原則,招搖撞騙罪與詐騙罪的區分

[第270號]高原、梁漢釗信用證詐騙,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案——如何理解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的客觀條件

[第271號]黃志奮合同詐騙案——如何認定詐騙犯罪中的非法佔有目的

《刑事審判參考》(2004年第1期,總第36期)

[第277號]周大偉票據詐騙(未遂)案——盜取空白現金支票偽造後使用的應如何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04年第3期,總第38期)

[第296號]曾勁青、黃劍新保險詐騙、故意傷害案——保險詐騙罪主體、犯罪形態的認定

[第301號]田亞平詐騙案——銀行出納員用自製「高額利率定單」,對外虛構單位內部有高額利率存款的事實,將吸存的親朋好友的現金佔為已有的行為如何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04年第4期,總第39期)

[第305號]馬汝方等貸款詐騙、違法發放貸款、挪用資金案——單位與自然人共同實施貸款詐騙行為的罪名適用

[第306號]張福順貸款詐騙案——貸款詐騙罪與貸款民事欺詐行為的區分

[第307號]李蘭香票據詐騙案——利用保管他公司工商登記、經營證章的便利條件,以他公司名義申領、簽發支票並非法佔有他公司財物行為的定性

[第308號]宋德明合同詐騙案——如何理解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

《刑事審判參考》(2005年第1期,總第42期)

[第329號]楊康林、曹培強等騙取出口退稅案——如何認定明知他人具有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主觀故意

《刑事審判參考》(2005年第4期,總第45期)

[第352號]秦文虛報註冊資本、合同詐騙案——騙取他人擔保申請貸款的是貸款詐騙還是合同詐騙

《刑事審判參考》(2006年第2期,總第49期)

[第387號]王世清票據詐騙、劉耀挪用資金案——勾結銀行工作人員使用已貼現的真實票據質押貸款的行為如何處理

《刑事審判參考》(2006年第4期,總第51期)

[第403號]王賀軍合同詐騙案——以簽訂虛假的工程施工合同為誘餌騙取錢財的行為是詐騙罪還是合同詐騙罪

《刑事審判參考》(2007年第1期,總第54期)

[第424號]張北海等人貸款詐騙、金融憑證詐騙案——偽造企業網上銀行轉賬授權書騙取資金的行為如何定罪處罰

[第425號]李路軍金融憑證詐騙案——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以換折方式支取儲戶資金的行為構成盜竊罪還是金融憑證詐騙罪

《刑事審判參考》(2007年第4期,第57期)

[第451號]黃藝等詐騙案——設置圈套誘人蔘賭,以打假牌的方式「贏取」他人錢財的行為構成賭博罪還是詐騙罪

[第457號]宗爽合同詐騙案——以簽訂出國「聘請顧問協議書」為名騙取他人錢財的行為如何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07年第6期,總第59期)

[第464號]田成志集資詐騙案——親屬提供線索抓獲犯罪嫌疑人的能否認定自首

《刑事審判參考》(2008年第1期,總第60期)

[第472號]張國濤信用卡詐騙案–如何認定信用卡詐騙罪中的信用卡範圍

《刑事審判參考》(2008年第2期,總第61期)

[第479號]徐開雷保險詐騙案——被保險車輛的實際所有人利用掛靠單位的名義實施保險詐騙行為的,構成保險詐騙罪

[第484號]虞秀強職務侵佔案——利用代理公司業務的職務之便將簽訂合同所得之財物佔為己有的,應定職務侵占罪還是合同詐騙

[第492號]朱影盜竊案——對以盜竊與詐騙相互交織的手段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第494號]余志華詐騙案——將租賃來的汽車典當不予退還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刑事審判參考》(2009年第5期,總第70期)

[第577號]譚某合同詐騙案——業務員冒用公司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違規收取貨款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578號]沈容煥合同詐騙案——涉外刑事案件中境外證據的審查與認定

《刑事審判參考》(2009年第6期,總第71期)

[第591號]王微、方繼民詐騙案——將他人手機號碼非法過戶後轉讓獲取錢財行為如何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10年第5期,總第76期)

[第645號]曹戈合同詐騙案——偽造購銷合同,通過與金融機構簽訂承兌合同,將獲取的銀行資金用於償還其他個人債務,後因合同到期無力償還銀行債務而逃匿,致使反擔保人遭受巨額財產損失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646號]劉愷基合同詐騙案——如何認定合同詐騙犯罪中行為人具有非法佔有目的

[第649號]詹群忠等詐騙案——利用手機群發詐騙簡訊,後因逃避偵查丟棄銀行卡而未取出卡內他人所匯款項,能否認定為詐騙罪的未遂形態

[第650號]張航軍等詐騙案——利用異地刷卡消費反饋時差要求銀行工作人員將款項存入指定貸記卡當同夥在異地將該貸記卡上的款項刷卡消費完畢,又謊稱存款出錯,要求撤銷該項存款的行為,如何定罪

[第653號]張平票據詐騙案——盜竊銀行承兌匯票並使用,騙取數額較大財物的行為是構成盜竊罪還是票據詐騙罪

《刑事審判參考》(2011年第4期,總第81期)

[第716號]楊永承合同詐騙案——以公司代理人的身份,通過騙取方式將收取的公司貨款據為己有,是構成詐騙罪、職務侵占罪還是挪用資金罪

《刑事審判參考》(2011年第5期,總第82期)

[第726號]周敏合同詐騙案——如何理解和把握一人公司單位犯罪主體的認定

《刑事審判參考》(2012年第6期,總第89期)

[第807號]張海岩等合同詐騙案——承運過程中承運人將承運貨物暗中調包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808號]吳某合同詐騙案——掛靠輪船公司的個體船主,在履行承運合同過程中採用以次充好的方式騙取收貨方收貨並向貨主足額支付貨款及運費的,該行為如何定性

[第819號]曹海平詐騙案——虛構事實,待店主交付商品後,謊稱未帶錢,在回家取錢途中趁店主不備溜走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820號]黃某詐騙案——侵入單位內部未聯網的計算機人事系統篡改他人工資賬號,非法佔有他人工資款的行為,如何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13年第1期,總第90期)

[第827號]許俊偉、張建英合同詐騙案——「繼續追繳」涉案財物執行主體和執行程序

[第836號]王紅柳、黃葉峰詐騙案——設置圈套控制賭博輸贏並從中獲取錢財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837號]史興其詐騙案——利用自己準備的特定賭具控制賭博輸贏行為的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13年第2期,總第91期)

[第841號]陳自渝信用卡詐騙案——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案件中對透支本金產生的費用如何處理

[第847號]盧文林盜竊案——在直接證據「一對一」的情況下如何準確認定犯罪事實以及在「拋物詐騙」類案件中如何準確區分盜竊罪和詐騙罪

[第850號]苗輝詐騙案——家電銷售商虛報冒領國家家電下鄉補貼資金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第851號]喬某詐騙案——公安機關的戶籍材料存在重大瑕疵的,如何認定被告人犯罪時的年齡

[第861號]顏強票據詐騙案——城市信用社工作人員,採取欺騙手段取得客戶印鑒後,以現金支票的形式將客戶賬戶內的資金取出非法佔有的行為如何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13年第4期,總第93期)

[第874號]王立軍等信用卡詐騙案——竊取他人開卡郵件並激活信用卡使用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875號]郭松飛合同詐騙案——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誘騙二手車賣家過戶車輛並出具收款憑據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876號]周有文、陳巧芳合同詐騙案——通過支付預付款獲得他人房產後以抵押方式向第三人借款的,既有欺騙賣房人的行為,也有欺騙抵押權人的行為,應當如何認定被害人

[第880號]楊金鳳、趙琪等詐騙案——自動投案的行為發生在犯罪嫌疑人被辦案機關控制之後的是否成立自首

《刑事審判參考》(2013年第6期,總第95期)

[第919號]房毅信用卡詐騙案——有效催收如何認定,透支行為發生在緩刑考驗期之前但銀行催收的截止期在緩刑考驗期內的應當認定為漏罪還是新罪以及前罪判處的拘役與後罪判處的有期徒刑如何並罰

《刑事審判參考》(2014年第1期,總第96期)

[第949號]范裕榔等詐騙案——公司化運作的犯罪集團中各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區分

[第950號]伍華詐騙案——受他人委託炒股,私自使用他人證件以委託人名義開立銀行新賬戶,通過證券業務員將原賬戶股票賣出後將所得款轉到新賬戶並取走的行為如何定性

《刑事審判參考》(2014年第2期,總第97期)

[第959號]王立強合同詐騙案——如何準確對一房二賣的行為進行刑民界分

[第960號]江樹昌騙取貸款案——騙取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的行為是否構成騙取貸款罪

[第961號]陳恆國騙取貸款案——如何認定騙取貸款案件中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佔有目的

《刑事審判參考》(2014年第5期,總第100期)

[第1020號]王新明合同詐騙案——在數額犯中,行為既遂部分與未遂部分並存且分別構成犯罪的,如何準確量刑

《刑事審判參考》(2014年第6期,總第101期)

[第1048號]葛玉友等詐騙案——在買賣過程中,行為人採取秘密的欺騙手段,致使被害人對所處分財物的真實重量產生錯誤認識,並進而處分財物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1049號]楊麗濤詐騙案——侵入紅十字會計算機信息系統,篡改網頁內容發布虛假募捐消息騙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定罪處罰

[第1056號]陳景雷等合同詐騙案——以適格農民名義低價購買農機出售而騙取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款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1065號]王先傑詐騙案——民事糾紛與公權力混合型詐騙案件中若干情節的認定

[第1076號]朱某某合同詐事部


推薦閱讀:

五少女校園欺凌案:未成年犯罪背後,家庭監管失位
故意犯罪形態1-2
解讀「731部隊」最新紀錄片
應該怎樣做,恐怖分子才會停止對無辜者下手?
孩子不規矩,爸媽受處罰:英國法律下熊孩子如何坑爹 |偽學術

TAG:犯罪 | 詐騙 | 整理 | 總結 | 審判 | 目錄 | 刑事審判 | 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