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低端製造業轉移後,我們會失業嗎?

最近幾天經濟類的文寫的有點偏多了,很多人產生了很多的疑問。其中有兩個疑問被提及的最多?

第一,人民幣國際化後會不會像美國一樣,經濟空心化?

第二,中低端製造轉移以後,很多人會不會失業?

今天抽出一篇短文,專門給大家敘述這兩個問題,因為這兩個問題還是很有代表性的。

在前面的文中,我們和大家說過,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主要採用美元,所以各個國家都需要去美國賺取美元。

為了賺取美元,大量國家向美國傾銷商品,導致美國的很多公司無法參與世界競爭而倒閉,最終讓美國經濟空心化了。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過程,我們舉例來說明:

比如現在中國沒有美元,而我們急需石油,沒有美元我們就無法購買石油。這個時候,我們必須去賺取美元,如何賺取?

比如,在中國中低端製造比較發達。我們將大量的中低端製造產品賣給美國,有時哪怕是虧本也必須賣——因為不虧本賣,我們的產品就可能競爭不過別的國家,那樣自然也無法獲得美元。

這就好像你現在想要做一件很賺錢的項目,但是你沒有錢,所以你必須把你的一些財產,比如房子、車子、糧食低價賣出去,虧點也無所謂了,以後從項目中賺回來。

世界各國賺取美元的道理是和這個是一模一樣的。

大家為了賺取國際貿易必須要用的美元,把大量產品傾銷給美國,比如中國把家電低價賣給美國導致美國的家電產業倒閉了,日本把汽車低價賣給美國導致美國的汽車行業倒閉了……

只要其它國家能產的優勢產業,美國都無法生存,最終導致了美國的產業空心化,只留下了一些別的國家無法生產的高端製造業。

也正是因為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有這種缺點,所以我們在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的時候有很多人擔心:以後人民幣國際化了,會不會出現美國這種情況——大量國家為了賺取人民幣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讓中國產業空心化?

可以說,一旦人民幣國際化了,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人民幣國際化必須要承受的代價之一!

但是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因為與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好處相比,這個代價還是值得的。

在昨天文中,有人問:以後中國會以什麼產業為主呢?我們的「看家」本領,中低端製造會面臨什麼樣的狀況?

在留言中我給大家的解答是:以後中低端製造將會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和非洲——不轉移也會因為人民幣國際化而倒閉。

任何一個國家在發展起來之後,都會將落後的產業轉移到欠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強大以後將中低端製造轉移到了日本,日本強大以後又將中低端製造轉移到了東南亞國家,現在中國強大的也會將中低端製造轉移到東南亞和非洲國家!

事實上,中低端製造在這幾年已經開始了轉移。比如服裝製造業現在就大量的轉移到了越南、孟加拉和非洲等國家。

但在,大家也不必擔心,中國的中低端製造不會全部轉移,因為在中國的西部地區還不是很發達,在大三線附近,我們還會保留一套中低端製造。

或許,又有人有疑問了:中國中低端製造轉移了,那麼多人工作怎麼辦?如何生存?

兩點:

第一,進入收入更高的中高端製造;

第二,進入服務業。

目前世界上的產業主要分為三種: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

勞動密集型產業:指進行生產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勞動力,而對技術和設備的依賴程度低的產業。這類產業需要的資金量比較少,設備的技術程度低,容納勞動力較多。目前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指農業、林業及紡織、服裝、玩具、皮革、傢具等製造業。

技術密集型產業:指進行產生需用複雜、先進而又尖端的科學技術才能進行工作的生產部門和服務部門。比如電子計算機工業,飛機和宇宙航天工業,原子能工業,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業,精密機床、數控機床等。

資本密集型產業:所謂的資本就是指資金、技術和人才。所以資本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先進技術和高級人才。當前,資本密集型產業主要指鋼鐵業、一般電子與通信設備製造業、運輸設備製造業、石油化工、重型機械工業、電力工業等。

也就是說中低端製造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這類產業污染比較嚴重,而且利潤太低了。以前中國人窮,連吃飽飯都成為題的時候,什麼環境污染、低利潤都要先放到一邊,但是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這類問題的矛盾就逐漸顯露出來。

現在的中國人追求的是優美的環境、更高的收入和低強度的勞動,所以中低端製造轉移這是大勢!

中低端製造轉移的前提是中高端製造必須發展起來,否則就會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所謂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就是指一個經濟體的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階段)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式轉變,導致新的增長動力特別是內生動力不足,經濟長期停滯不前;同時,快速發展中積聚的問題集中爆發,造成貧富分化加劇、產業升級艱難、城市化進程受阻、社會矛盾凸顯等。

統計顯示,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經歷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諸如馬來西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國家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之後數十年里卻一直停滯在人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階段。

從1960年到2008年間,全球101個中等收入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3個成功發展為高收入經濟體。

這麼多國家沒有逃過「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就是:放棄了中低端製造後,高端技術又沒有發展起來。

所以,現在的中國也處於一個緊要的關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主要原因:中國必須進行產業升級,否則中國的矛盾將很難調和。

當然,這也是美國對中國技術封鎖的主要原因之一——阻止中國產業升級,阻止中國跨過「中等收入陷阱」!

中高端製造業需要的人肯定是比勞動密集型產業要少很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很多人將失業。

我繼續來舉例說明這個問題:

我們假設以汽車行業來說,汽車行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從事的,它用工肯定是比服裝、玩具、農業等要少很多人,但是它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高利潤!

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經常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月收入2000塊的人到月底沒有餘錢,月收入2萬的人到月底同樣也是「月光」!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不同收入的人群消費的觀念不一樣!

比如,我們經常會發現,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一個利潤很高的企業,即使這個企業的員工可能只有幾萬人,但是它能帶動幾十萬人的就業。就是因為這幾萬高收入的人進行了高額的消費,帶動了周邊的各行各業,比如旅遊業、餐飲業、文化娛樂業等——沒有這個公司之前,這些都是無法發展壯大的。

所有,在中國中高端製造發展起來後,那些高收入的人他們會大量的消費,中國的服務業將會快速的發展,而那些「失業」的人員並不會失業,而是轉移到服務業當中了。

我想,分析到這,大家就不用再擔心什麼了吧!

相反,大家會從我們的分析中找到很多的機會——中低端製造的轉移、中高端製造的興起和服務業的壯大,這是未來十幾年的潮流,任何逆潮流而動的人都將受到潮流的懲罰。

所以,從事中低端製造的公司儘快進行產業轉移,高端製造企業加快高科技的研發,普通人儘快布局服務業!


推薦閱讀:

搜狐網論:薄熙來案判決關乎中國法治整體形象
旅日中國公民領事保護和服務指南
對中國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的全面、權威解讀
中國這趟6塊錢的列車,驚艷了一整個四季!
BBC中國春節紀錄片怎麼不「黑」了?

TAG:中國 | 製造業 | 失業 | 轉移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