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良行為」不是洪水猛獸,善意地接住情緒洞察感受很重要

上周,我被趕鴨子上架,到樂樂的學校分享《正面管教》的讀書心得。今天,我就把當天的心得和大家分享分享。


不良行為不是孩子獨有,家長也有

《正面管教》這本書的內容很「博大精深」,我的很多朋友都是以開設「正面管教」課堂作為職業,TA們都比我專業得多。(估計我的粉絲朋友中,也有很多正面管教專家,見笑了。)

如果要我很全面地分享這本書,這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我希望能深入分享一點:重新認識「不良行為」。

我們總是感覺,孩子有很多「不良行為」,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啟示是:這些不良行為,並不是孩子獨有,家長也有。孩子不良行為的動機,其實和成年人沒什麼區別,這點讓我感到釋然。

這本書還告訴我們,要用「和善而堅定」這種正面管教的方式去對待不良行為,但在這之前,最重要的是識別出不良行為。

我很感謝學校推薦我來看這本書,雖然這本書一直放在我家的書架上,如果不是學校讓我來分享心得,相信我也只會翻翻目錄,而不會深入去看。

放下價值觀的爭論

分析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

為什麼我對這本書會特別首肯呢?緣於我對一些個案的思考。

我的孩子幼兒園上的是主張新派教育理念的幼兒園,這個幼兒園帶給我們很多新的理念,我非常感激。

過去,當我們談教育時,常常談的是價值觀。什麼是價值觀?就是以什麼標準去判斷一件事的好壞。很多人常常會談什麼是「不良行為」,爭得熱火朝天,卻討論不出一個所以然。

時至今日,我覺得很難有一個統一標準去界定「不良行為」。但是我們總在追逐一個價值判斷,新派教育界定什麼是好的,傳統的體制教育界定什麼是好的,討論這個問題其實意義不大。

我想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我有很多朋友的孩子都是就讀新派幼兒園,例如蒙氏幼兒園,華德福幼兒園等等。我兒子的一個同學,現在仍然就讀華德福小學,有一次,我們在小區的一個英文繪本推廣攤位偶遇。他的媽媽翻了翻這些繪本,對她說,這些繪本很不錯,你要不要看看?孩子一扭頭就說,「我不看,要看你自己看!」

我不知道你們認為這是不是「不良行為」(有家長說「不是」)。但我認為這是「不良行為」,當然我們沒有必要去爭論。

我在反思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如此開放的教育體系下,孩子對某些知識反而會缺乏好奇心。我們的幼兒園倡導的是「愛和自由」,孩子還沒有接觸,就想學就學,想不學就不學,這是「自由」嗎?

我不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不要爭論了,事實上,也沒有什麼絕對「良」與「不良」的行為,只要不觸犯人類的底線就好了。

所以這本書帶給我的另一個啟示是,不要把價值觀的爭論放在太重要的位置,你覺得這是「不良行為」?如何看待?如何解決?如何執行?我反而覺得這樣的書可能更有價值。

我們常常會陷入教育的新舊之爭。我卻發現,新派教育所倡導的「完整的人」,和國學中說的「君子」,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第一句),還有很多經典名著對於「君子」的描述,都說明中西方的價值觀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為什麼總是爭論不休?不如先放下爭論,不要過於在乎誰對誰錯,回歸到具體問題豈不更好?

最近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它的觀點是:

人類所有的知識體系,從底層到上層,越來越不可爭辯真偽。

最底層是數學,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往上一層就是其他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這些學科有可能會出現錯的變對、對的變錯的情況,但變的概率很低,牛頓認為對的,到了相對論就變成錯的了,這是因為社會發展了,這部分科學相對還是靠譜的;

再往上一層,生物學、醫學,對還是錯,就很難有定論了,到目前為止,誰也不敢說醫學是最完整的科學;

再往上就是政治、經濟,經濟學家的預測就沒準過,但經濟好像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再往上一層,教育、人文、藝術,這些人類思想的結晶,根本就不是在討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我們用「對」或「錯」對其進行討論,似乎就降格了這個學科的位置。

放棄對價值觀的討論,回歸到具體的方法,是我目前比較認可的一種討論方式。

四個錯誤行為目的

你的孩子中招了嗎?

正如上文所說,我們暫且放下各自的價值觀,如果你認為孩子存在某些「不良行為」,就去尋找其根源,找到應對的辦法。

我認為孩子「沒禮貌」是不良行為,以前我不是這樣認為,我以為這是孩子的「敏感期」。

當然,這是有爭議的。

現在,我認為禮貌是界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方式。人和人之前的關係不界定清楚,就會相互傷害。

因此,沒禮貌是不良行為。

不做作業,是不是不良行為?也是,只是未必那麼嚴重。我兒子回家做作業時,也是拖拖拉拉的。

而且他還會經常對著妹妹大喊大叫,還自認為是在「示愛」,在「逗妹妹玩」,實際上把她嚇得不得了。

這也是「不良行為」。

這些不良行為都不是很嚴重,但我要矯正它,否則將來它會發展。

其實這些不良行為的產生,可能是因為孩子給自己選了「四個不恰當或錯誤的目的」。這四個發自潛意識的目的會相互交織。

四個錯誤觀念和錯誤行為目的

  1. 尋求過度關注——錯誤觀念:只有在得到你的關注時,我才有歸屬感;

  2. 尋求權力——錯誤觀念:只有當我說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對我發號施令時,我才有歸屬感。

  3. 報復——錯誤觀念:我得不到歸屬,但我至少能讓你同樣受到傷害;

  4. 自暴自棄——錯誤觀念:不可能有所歸屬。我放棄。

哥哥經常無緣無故地對著妹妹大叫,什麼原因呢?我們一再地強調,這樣會嚇到妹妹,你要輕聲地和妹妹玩,為什麼改不了呢。

或許,在我們逗妹妹玩時,他潛意識中覺得,我們對他的關注不夠了。或者說,他期待我們的「過度關注」,他沒辦法分得清楚,什麼才是合理的關注。

關於尋求權力,我是典型的容易被激怒型,你尋求權力我就和你爭論,爭到後來一反思,只不過是他要尋求他的權力,我要尋求我的權力,我跟孩子陷入了「權力之爭」,而《正面管教》提出的方法是「積極暫停」。

怎麼應對?

有效鼓勵

這本書給了非常好的應對方式:

關於過度關注,書中舉了「做作業」的例子:

孩子可能認為,他不做作業,你會關注他;他一做作業,你就不理他了,只是說一句:「好,不錯!」就算了。對於這種孩子,你要引導他,你越做作業,我越關注你。

書中講到一點:「你可以告訴孩子,每當你看見他們沒有在做作業時,都會朝他們眨眨眼,給一個微笑。」

這些都是很好的辦法。

關於「尋求權力」,我要反思,因為我對孩子太凶了。下次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我要馬上想到,是不是我和一個7歲的小屁孩子陷入了「權力之爭」呢?如果是的話,我要馬上撤出,「積極暫停」,平復情緒,我要承認不能強迫他,然後再提出限制性的選擇。

「報復」也是一樣,有時是你凶了我,我也要報復你。家長更應該從報復的循環中退出,冷靜,交流感受。

對於「自暴自棄」的孩子,應該是把事情細分為很多小步驟。不要直接下定論:「能力不行」。

其實大部分的事情孩子做不到不是因為能力不行,家長應該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原因是「他放棄了」,他覺得無論如何也得不到認可了。你要把事情一一分解,一點一點地幫他樹立信心。

後面的技巧更有用:

說白了就是要「真誠」,你有這種感受,但你的感受是藏於潛意識的。尤其是孩子,他是很難意識到自己做出錯誤行為的目的的。

如果有人善意地把這些感受引出來,有時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了。

成人也是一樣,今天你心情很不愉快,老想發脾氣,有人善意地把你潛意識中心情不好的原因講出來了,這不就是心理醫生乾的事情嗎?

「你之所以不肯做作業,是不是想自己決定放學後做作業的時間?如果是的話,沒關係,按你的意思去做好了。」

父母只要善意而不加羞辱地接了孩子的情緒,表達了TA的感受,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就是我閱讀《正面管教》的一些心得。謝謝大家。

文中談到一些個案,對事不對人,請勿對號入座。

(本文屬原創文章,作者:孫明展。)

※關注樂爸財商(微信號:lebacs),點擊右下角【寫評論】,將你的想法告訴樂爸吧!


特別說明:

1.本公號的原創文章及視頻,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格式如下:本文來源於微信公號「樂爸財商教育」,作者孫明展。文末拷貝以下的賬號介紹。如果隨意抄襲不標註作者及出處,樂爸將一追到底哦~~

2.本公號的編譯文章,請註明出處,格式如下:本文來源於微信公號「樂爸財商教育」,並拷貝以下的賬號介紹。

3.本公號的薦讀文章,一定會標明轉載來源及作者,如有冒犯,請後台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誰在喜歡你?如何洞察別人是否喜歡你?
活學洞察術 活用攻心術
智商高洞察力強的3大生肖,聰明的人賺到的錢就是多
CRM系統 營銷自動化工具=全面銷售洞察
智者的洞察 心理學經典名言的智慧

TAG:孩子 | 情緒 | 洪水 | 行為 | 感受 | 重要 | 不良 | 洞察 | 地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