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書法藝術之美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傳說中的皇帝時代至今,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文化不斷積累、沉澱,彙集了所有炎黃子孫的經驗和智慧,綻放出人類文明史上無與倫比的美麗。在這其中,中國書法以其獨特的特點,成為世界最美的藝術之一。

啟功書法

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以及表現個性的美。中國書法之美,源於中國漢字之美。漢字和書法,互為表裡,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漢字因書法而有無限生動的形式之美,書法因漢字而有無比豐富的內涵之美。而書法和漢字之美,又都根源於自然之美。

趙小平書法

從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到如今為我們列印方便而普遍使用的宋體字,漢字經過了數千年的演變逐漸變化,這期間中國書法藝術也隨之進步升華著。

隸書之美。古人《隸勢》有云:「或穹隆恢廓,或櫛比針列,或砥平繩直,或蜒膠戾,或長邪角趣,或規旋矩折。修短相副,異體同勢。奮筆輕舉,離而不絕。纖波濃點,錯落其間。若鍾簴設張,庭燎飛煙。嶄岩嵯,高下屬連。似崇台重宇,增雲冠山。遠而望之,若飛龍在天;近而察之,心亂目眩。奇姿譎詭,不可勝原。」所以,隸書之美,是厚重凝聚、莊嚴典雅的寧靜之美。它給人的是肅穆敬仰之感,莊嚴厚重之情。

劉炳森書法

馬春來書法

李貴清書法

篆書之美。蔡邕《篆勢》有云:「或龜文針列,櫛比龍鱗;紓體放尾,長短復身;頹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焚縕;揚波振,鷹跱鳥震;延頸脅翼,勢似凌雲。或輕筆內投,微本濃末,若絕若連;似水露緣絲,凝垂下端;從者如懸,衡者如編;杳杪邪趣,不方不員;若行若飛,跂跂翾翾。遠而望之,象鴻鵠群游,絡繹遷延;迫而視之,端際不可得見,指不可勝原。」所以,篆書之美,是奇正相生、逶迤盤旋的活力之美。它給人變幻不定之感,探索創新之情。

李瑞雯書法

楷書之美。古人《字勢》有云:「日處君而盈其度,月執臣而虧其旁;雲而上布,星離離以舒光;禾苯以垂穎,山嶽峨嵯而連岡;蟲跂跂其若動,鳥似飛而未揚。觀其錯筆綴墨,用心精專;勢和體均,發止無間。或守正循檢,矩折規旋;或方員靡則,因事制權。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矯然特出,若龍騰於川;森爾下頹,若雨墜於天。或引筆奮力,若鴻雁高飛,邈邈翩翩;或縱肆阿那,若流蘇懸羽,靡靡綿綿。是故遠而望之,若翔風厲水,清波漪漣;就而察之,有若自然。」真書之美,是正大光明、儀態萬方的包容之美。它給人的是典雅大方之感,清新自然之情。

盧中南書法

田英章書法

呂俊岐書法

除此之外,中國書法還包含其他多種多樣的字體及表達形式,經過漫長的歲月飽經洗禮。

中國,古老的歷史,深邃的的傳統。自近代西方人目光關注東方以來,她被視為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國度,其文化藝術的輝煌博大使人驚訝,振奮不已。巴爾扎克曾熱情洋溢地讚頌「中國藝術有一種無邊無涯的富饒性」,根植於這片「特別的東方」的哲學的文學美學沃土的書法藝術乃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品種。在中國傳統文化上,它是璀璨奪目又至為重要的一環。畢加索也曾說過:「倘若我是一個中國人,那麼我將不是一個畫家,而是一個書法家,我要用我的書法來寫我的畫。」這位現代藝術大師對中國書法藝術的憧憬與嚮往是坦誠的。

王克信書法

江雪書法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文房四寶為工具,根據漢字的造型特點,通過藝術構思,調動藝術手段,運用毛筆的書寫來完成的,它是線條藝術,卻不是一般的單純線條,而是具有繪畫性質的線條。即他是由千姿百態以及變化莫測的線條組合來傳遞書寫主體喜怒哀樂複雜的情感。因此它既是具體的造型藝術,又是抽象的表象藝術,尺寸的天地可以游心萬仞。兼之中國的書法以白底,黑字,紅印為標準形式,色譜黑白對比,色調冷暖映稱,明快又強烈,線條藝術之美在這和諧對立之中產生了懾人的魅力;風情萬種的造型,音樂舞蹈的節律,詩情畫意的韻味。

正覺書法

李一靜書法

書法能夠成為藝術取決於線條,而毛筆對書寫者的動作力量的敏感性所帶來的另一結果是,它毫無遮掩地體現了書寫者的技巧,才能乃至某種習慣,反映出書寫者實踐的廣度和深度。當歷史公正的淘汰了拙劣的書法技巧,保留,總結,發展,豐富了歷代書家創造,積累的優秀的書法技巧時,書法所特有的技法便誕生了。毛筆,正因其書寫技巧的豐富,才有了相對嚴格,恆定的用筆之「法」的體系。「法」是溝通書法藝術的視覺形象與其內在的生命運動形象之間的橋樑。只有在掌握理解了「法」以後,才能在心理上對書法的微妙的一轉一折一按等有規律的連續運動過程產生呼應,從而使欣賞者對創造者書寫時的生命運動發生心領神會的感應。倘若沒有「法」這種過程就是一種無規律的不可共同把握的存在,這種感應就不可能發生。這也許就是「筆法」的意義所在。

朱非書法

周國華爨書書法

郭明書法

從古人對筆法技巧的日趨注意,乃至嘔心瀝血,為之整理的大統的側重之中,我們發現了書法中對線條地位的重視與日俱增。從筆法技巧——簡單的摘取根本一端的執筆而言,則是從無意識到逐漸有意識的斜管方式又到五指執筆法,我們發現了書法線條美在自身技法上的日趨成熟。有了理論上的中,側,藏,露諸鋒之爭與方折圓轉之類的區別,書法的筆法體系才賴此成立,書法的線條美才賴此得現。

韓寧寧書法

趙小平書法

書法之中的力量感的含義,是一種技巧性的含義,即質的含義,而不是比重即量的含義,我們在寫字時每講究筆力,這個力已包括了從人的發力到手指在到筆桿在下注到筆毫,是一個力的傳導過程,而不是呈現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傳導環節都又能由於技術上的不足而使筆力在前半段遭到失敗,因此,關鍵並不在於有沒有力,而在於力的運動過程,力在每個環節之中的關係處理。而從筆桿下注到筆毫的力的傳導,在第二個過程中便開始它的呈現,筆毫的運行與動作,筆鋒的走向,墨的枯濕處理,筆毛與紙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形狀,這些便是筆力為展示其根本魅力所必須所研究的課題。而作為這個過程的結果,我們看到了線條美的一種表現:力量美。

趙小平書法

在平面的一畫中有墨色的淡淺之分,而且濃正好處在畫的正中心,這便是一種視覺上的立體。強調線條要具有立體感,既然這是君子所為古代士大夫層中的一分子,當然也對此輒心嚮往之。這是一種統一的觀念形態。大智若愚,大象無形之類的規律總結,都是與深藏與含蓄,當然包括厚度即反對淺薄輕浮的「君子藏器」的倫理觀念相表裡的。這也是書法中講線條厚度,將立體感的審美傾向在哲學觀,世界觀中的潛在依據。

何俊田書法

同時,宣紙的滲化給書法帶來美妙的效果。筆觸的痕迹、力量的傾注,水分的運用,枯濕濃淡的變化都必須依靠滲化。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效,就是滲化可以使筆畫圓渾2而不拋筋露骨、劍拔弩張。這一點與書法線條立體感有直接的關係。不管是濃墨還是淡墨,一筆下去,在線條兩邊緣總會出現一些略微外滲的痕迹,筆與筆之間的交叉,用筆的動作與節奏,依靠這種滲化可以消除一些筋骨外露的「火氣」,從而使筆畫的鉤連組合與起止運行更為渾然天成。它導致這樣一種神秘的結果:線條間彷彿增加了一層薄薄的衣紗,豐富、飽滿、含蓄,有厚度,具有一種朦朦朧朧的美。筋骨外露的現象,一則通過書法家肋、腕、指的工功夫,另則也依靠宣紙滲化墨的功能,得到削弱與改造。很顯然,滲化的宣紙是有助於線條立體感的增強的。

袁維學書法

總之,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的審美特徵,它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出華夏審美的心靈世界。並以其特例獨行、源源流長而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中國書法藝術歷史悠久,自殷商以來風格紛呈:秦漢之古拙,魏晉之風韻,隋唐之法度,宋元之意態,明清之朴趣。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傳統書法開始向現代轉型,出現了新的藝術氣象和審美範式。

朱非書法

周國華書法

中國書法是中國美學的靈魂,表現出中國藝術最瀟洒、最靈動的自由精神,展示出歷代書家空靈的藝術趣味和精神人格價值。正是書法藝術這一獨特的魅力,使之在眾多東方藝術門類之中,成為最集中最精妙的體現了東方人精神追求的東方藝術。


推薦閱讀:

清 童晏書法作品欣賞
胡立民書法
不是所有寫書法的人都能稱之為書法家!
鄧石如篆書書法欣賞《四體書冊之篆書八闥冊》
識讀「書法字」,是書法欣賞的基本功

TAG:中國 | 藝術 | 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