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拯救功能 盧卡奇

藝術的拯救功能 盧卡奇

來自專欄玖爺的哲學筆記

|物化和總體性

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歷史被看成是勞動的發展,物化則是勞動的反面,指人的活動,尤其是人的勞動成了對於人來說客觀的和對立的東西。在前資本主義社會,物化尚且不顯,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物化被突出出來,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是每一個人必然的直接的現實,集中表現於馬克思所言的商品拜物教和人的商品化。物化的基本特徵是分離的絕對性,而克服物化就是克服分裂,那自然要求總體性來進行克服,盧卡奇的哲學觀點意在說明總體性在哲學思想領域和社會歷史領域內都起到了拯救作用,而其文藝理論正是這種思路的延伸。

我們先說盧卡奇的社會歷史觀。

首先是共時性,盧卡奇承接馬克思的觀點,認為勞動實踐是社會存在的基礎,社會的發展史就是勞動生產實踐的發展史。而勞動實踐是一種中介性的活動,其需要「同質化中介」才能完成,這種中介大概就是指文化意識形態,也就是人類認識對象世界和自我意識的結果。中介包含兩種,一種是非擬人性的,也就是科學和哲學,另一種是擬人性的,是宗教和藝術。勞動的發展正是通過思想文化的中介才能進行的,在進行中也逐漸豐富了中介的內容。

然後是歷時性,盧卡奇有一種三段論式的歷史觀,他把歷史分為前資本主義的歷史,當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和未來的革命後的歷史。

在前資本主義的歷史中,勞動是一種本質勞動,意味著勞動就是人的本質規定,使得人形成了個體的意識。這種意識源於自然交換的協作勞動和建基於其上的人與人的交往關係,個體在這種意識形態內,與自己的勞動對象保持著直觀的統一,因而是「總體性」的。在這一階段,擬人性的中介佔據著主導的地位,這是由其勞動狀況決定的。

而在資本主義的當代史中,勞動的反面,也就是物化,本質勞動也變為了異化勞動,已經成了這一時代的基礎。這因此產生了資本主義的種種亂象,也就是勞動者的異化——人不僅被自己生產的物所控制,還被自己的勞動生產所控制,這就是階級對立的物質基礎。在這一時期,非擬人的中介佔據了主導地位,成為了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也就是物化意識。這表現在哲學上就是從維科到康德的那種認識論哲學。

但是物化發展到極致就暴露了自身的問題,物化意識發展到康德的時候,其二律背反證明了物化自身的困境。而在社會領域裡也存在這種二律背反,一方面是資本主義要把一切區分和阻隔消滅在商品經濟和法律制度內,另一方面自身的物化和壓迫也越發突出。

物化導致的分離對立,就要訴諸於總體性來解決。在思想哲學領域裡,德國古典哲學中的集大成者黑格爾利用總體性來解決二律背反的問題,過把對立納入到歷史中加以解決,訴諸於絕對精神的辯證運動來解決二律背反問題,但這種解決是不現實的。馬克思則繼承了黑格爾的總體性思路,並將其發揚光大,認為無產階級可以通過總體性真正現實地走出二律背反的誤區,並且呼籲一種社會革命的解決:無產階級是歷史的主體,其能夠實現主客體的統一,人類解放的根本問題就是把握總體意識以克服物化意識,這正是盧卡奇的結論。

|作為拯救可能性的藝術

上一小節我們講了整個社會歷史的自我拯救和哲學思想的自我拯救,這一小節講藝術的拯救功能,也就是藝術的社會功能。

藝術在前期的盧卡奇思想裡面,具有極高的地位,他認為只有浪漫主義文學的聲音才能抗衡理性主義和工具主義的擴張。

在《心靈與形式》中,盧卡奇構造了一種文學的歷史,在其中古代的藝術、現代的藝術和現代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歷史敘事。古代的藝術以古希臘藝術為典範,其中最優秀的代表作品是《荷馬史詩》,其中呈現了一個完美的主客體統一的世界。這體現了那個時代的普遍心靈狀況,主客體尚未分離,仍然處於統一狀態,既沒有迷失自我,也不需要尋找自我。但是現代的小說藝術則是現代的史詩,它提供了一種和人疏遠的對象世界,這個對象世界還壓抑著人束縛著人。在這個時代,總體性已經不是生活本身,只是一種在小說中再現的世界,一種嚮往和追求。而浪漫主義文學則起到了拯救這一狀況的作用,詩人可以創造一個比現實更加真實的世界,其中蘊含了拯救的希望。

而在後期盧卡奇的思想里,文學的功能更多地被理解為催動社會革命,喚起人們在實踐上改造世界的熱情,簡單來說,就是激發革命熱情。

盧卡奇認為自己前期的思想追求的自由只是空洞的自由,而真正的自由存在於現實主義藝術中。他認為現實主義的藝術能夠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規律和必然性,從而創造想像中的實踐,以這種方法克服人的異化。而這種藝術又具有兩個特點:①創作行為具有具體性,能夠把一定階段內解決不了的社會問題反映出來,②能創造出具有典型性的個體形象,表現為對小說世界內部必然性的意識,這種意識則反映了創作主體對世界的反思。

這種藝術能夠成為達到了歷史階段性本性的中介,這要求創作者創作出富有現實氣息的世界和個體,因而也要求創作者深入人們的生活去尋找社會發展的客觀傾向,以此來進行創作,而這樣的作家也就在意識形態方面成了一支先鋒隊。既然歷史要求改革,要求無產階級革命,那麼現實主義文學就要承擔起喚起革命意識的功能。

一點牢騷:

有一種常見的「美學囈語」,就是以某種抽象的哲學理論為基礎,強調藝術、審美(文學中,尤其是詩)的對社會和人心的拯救性功能。這種囈語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態,只要稍微接觸一點美學和文論,就不會對這種胡話感到陌生。這種觀點明擺著是吹昏了頭的無端之言,卻被數都數不清的人引以為基本立場,真的令人費解。

這恐怕是資本主義社會普遍不滿情緒的一個癥候吧。能理解,很合理,但是,真的是太噁心了——個人偏見,但是這個個人偏見讓我總結這個筆記費死勁了……


推薦閱讀:

找到有夢想的人,一起
畫家王貴富——鍾情藝術 用心靈和情感表達感悟
藝術酒店傢具設計的魅力
上來就摳細?節,所以你怎麼都畫不好
Art Amoy 國際博覽會經典區——水鼎美術館

TAG:藝術理論 | 人文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