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黑紙白丨罵父母人渣?買房可以,請別動父母的養老錢

我並不想在我的文字中如何去把這個剛畢業的女大學生罵一頓,因為我作為一個畢業四年多年的人,知道現在的社會對於剛畢業的學生們意味著什麼。但這位女大學生將買不起房的怨恨撒在其父母的身上,這實際上是對我們社會黑暗的一面又貢獻了一份黑暗,我們生活的目標不是為了一套房子,我們生活的目標是為了像個人一樣的活著,而不是為了房子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 前一段時間和一個朋友一起吃飯,朋友問:「你什麼時候買房?」我說:「不著急,那麼多庫存,讓再消耗一會兒再說。」朋友說:「早晚都得買,幹嘛不早買?以後也許又貴了呢?」我說:「我現在沒攢夠首付款,也沒有到必須買房的時候,等自己攢夠了首付款再說吧。」朋友說:「問父母要啊!」我看了她一臉認真的表情,說:「已經是成年人了,儘可能的不要再去動父母的養老錢,你將來不一定養得起你的父母。」她笑了笑不以為意:「這只是先借父母的,以後有錢了再還啊。」

我給她算了一筆賬,如果買房首付需要二十萬,那麼裝修需要十萬,你父母手裡如果只有十萬,你手頭存款四五萬,拿去貸款買了房,又沒有錢裝修,你賺這十萬需要多久?不要說你省吃儉用總會可以的,你還有房貸要還,你還有生活要過,父母的年歲也都已經大了,頭疼腦熱的小病還好,稍微大一點的病,在你拿走了他們的錢,全家舉債而活的時候,你的生活面臨的是崩盤,這些問題你想過嗎?

朋友笑著說:「你說的,我還真沒想過,我們家有四五套房,我到時候至少要分一套半,還真沒想過買一套房現在壓力這麼大。那你打算怎麼辦呢?把錢拿去買了車,不打算不買房了?這很不明智。」我說:「看情況吧,有錢了就買,沒錢了就租,怎麼著都是活,父母已經給你了一個家,就不要老想著再吸光父母的錢,去為這個畸形的房地產添磚加瓦。」朋友還是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總之我就是覺得,父母賺的錢就是為孩子們買房用的。」

其實,在那次對話之後,我就已經想要寫今天這篇文章,但一直也都沒寫出來,我這個朋友的思維應該是很多年輕人和很多父母的思維,也是中國房子必須是奢侈品的根基所在。在階層固化的時代背景下,去削尖了腦袋做一個螻蟻真的好嗎?當然,我那個朋友本身就是市裡人,在房子沒有成為這個國家的經濟中心之前,拿下三四套房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這只是在此之前的事,有些人因此跳出了螻蟻的階層,但大多數人依舊還在螻蟻的階層之中,不顧一切的去買一套房,只會造就更加艱難的生活環境。 我以前在文章中寫過,一次採訪的路上,我看到一個老太太在我們市裡挺有臉面的房產前賣饅頭,我買了一個,然後問她:「這麼大年齡了,怎麼還在外面賣饅頭?」她說:「不賣怎麼辦呢?我和老伴攢的錢都給孩子買房用了,就我身後的這個房子,但孩子的工資還房貸壓力太大,我們的退休金一半用於生活,一半用來給孩子還房貸,閑著也是閑著,在街邊賣賣饅頭,也能早日幫孩子還上房貸。」 我當時的感受就是,如果這個老太太有一天生病了,手頭無積蓄,兒子的工資大部分又要用來還房貸,她該怎麼辦?這尚且是砸鍋賣鐵也要為孩子買房的父母,那麼那個女大學生的父母沒有為她砸鍋賣鐵去買房,或者即便砸鍋賣鐵了也付不起首付,那麼她的父母就該被她謾罵嗎?所以說,中國父母們苦,中國孩子們也苦。我們學不來西方人的洒脫,孩子十八歲之後就要獨立去社會,當然人家有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所以西方人看我們的時候總是會驚訝的說:「中國人除了追求房子,就沒有其他的追求了嗎?」

我一直提出一個觀念是,中國的孩子們買不起房,中國的父母們就不要幫他們出錢去買,與其負債,不如活得洒脫一些,何必讓房地產商們笑歪了腰?也讓上層建築們誤以為中國人還是有錢的,這麼貴的房子都買得起?當然,在我提這個觀念的時候,有讀者給我留言說:「既然我的父母可以幫我出這個錢,我為什麼不要呢?我覺得我以後可以還得起。」我當時的回復是:「如果你的父母幫你出了這個錢之後,並不影響他們倆的養老問題,那麼盡可以如此。」只是苦了大多數出不了這個錢的父母和更多買不起房的年輕人們。 於是,一些表示認同這個女大學生罵其父母的人就更站得住腳了:「如果連給自己子女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的能力都沒有,就不要生孩子,也不要怪自己的孩子罵自己。」我們的社會最新的一種畸形理論已經產生了:「沒有錢,就沒資格結婚,也沒資格生孩子,更沒資格活在這片土地。」 我聽說過民族血統論,是那位被不少國人崇拜的希特勒鼓吹的,相對於我們這裡玩的民族淘汰論,其實人家還是高明的,至少對自己的民族是認可的,對自己的國人沒有進行殘酷淘汰的行為。而我們這裡則是對自己的國人進行人種淘汰的鼓吹,這是怎樣的一個民族才會做出來的事呢?我表示很疑惑,難道是對窮人進行最殘酷的格殺,就可以讓我們的社會進入一個富裕的時代?這個夢,很奇葩。 我們的國家在做什麼?或者說上層建築們在做什麼?奴才們總是說:「年輕人買不起房是年輕人不努力的結果,怪不得國家。」那麼請不要再又一副嘴臉的去謾罵現在的年輕人自私,不講道德,只認識錢,不認識人。你不能又讓年輕人望房生嘆,又讓年輕人有品德高尚,惟吾德馨吧?古人云:有恆者有恆心。

一些中產階層的讀者在和我聊天中,也表示說:「如果不是我們創造的財富,自己的孩子想在我們的城市立足,是很艱難的,因為了解這些,所以我們的社會應該給低產階層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否則再多的錢,也經不起底層人的動蕩。」這樣的讀者是有情懷的中產階層,那麼我們需要思考的是誰在輸出貧窮?誰在維護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房子從本來的生活必需品變成了社會的奢侈品,這只是房地產商們在作怪? 每次談房子問題,我從來沒有要求說國家給每一位買不起房的人一套房,這不現實,也不符合權貴們的利益,但至少應該全國範圍內為需要卻買不起房的年輕人建立社會性住房或者公租屋吧?這也是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做的事,這個就不用接軌了?明明知道年輕人買不起房,必須靠吸父母的剩餘價值才能負債去買房,還要一味的鼓吹買房,不買房就是這個社會的淘汰品,這種價值觀橫行於世,怎能不製造出這個女大學生去謾罵她父母的奇葩事?

不要總是說人們的道德出了問題,難道就不用追究我們的國德出了問題嗎?提倡租房的價值觀就這麼難嗎?我所知道的我們這的公租屋或者廉租屋,基本上都是本某些單位里的科級以上的「同志」霸佔著,它本身並沒有發揮它應該有的作用,有的人甚至佔兩三套,然後高價出租給剛畢業的年輕人,你有什麼資格去謾罵國人的道德出了問題? 我們在世界上多麼強大了,一直是一些人引以為傲的事,我記得某人說:「一個國家的強大,不是看它的城市如何雄壯,而是它的鄉村如何優美,看它鄉村的卡車是一塵不染的,還是全身泥土。」一個國家的強大,首要看的是這個國家的弱勢群體過得如何,如果弱勢群體始終都是負債纍纍,一貧如洗,那麼這樣的國家表面再如何強大,都無法擺脫內在的臃腫,更不必說與世界競爭了。

如果我們的社會,還是無視年輕人在房子這個生活必需品都要依靠吸食父母的剩餘價值,從而大多數家庭都是負債而活,那麼大多數普通公民們就應該更快的明白,國不教,民之過。也不要總是抱怨,我們的社會沒有人情味,因為你的意識落後,也在為這個沒有人情味的社會添磚加瓦。 最後奉勸我們年輕一代們,買房可以,但請不要動父母的養老錢,有位「人表」說得妙:「年輕男孩子買不起房子,年輕女孩可以考慮嫁給40歲的男人。年輕男人如果有條件了到40歲再娶20的女人。」有這樣的「人表」為我們年輕人製造如此奇葩的生存理念,還有什麼資格不奮鬥呢?在一個畸形的時代,要學會強大的活著,不要去埋怨自己的父母,要多問候問候這群「人表」們的家人,這才是正經的事。

所以,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若要買房,別動父母的養老錢,你的收穫一定會讓你更好的立足於這個冷酷的時代,比你總想著依靠父母要好得多,以免淪為精緻利己主義教育下的傀儡。

2016—11—25落筆於墨辯閣

PS:抱歉讀者諸君,微信好友已滿,由於以前太年輕,混入好多非讀者,等清理過潛伏五mao、微商等非讀者之後再次開放哈~感謝讀者諸君閱讀和分享墨黑文字。

推薦閱讀:

父母不給養狗怎麼辦?
家教:父母警惕!
【父母規】每晚睡前,原諒所有人和事
忠告孩子愛父母6:孝順要及時
父母的恩愛程度,等於家的溫度

TAG:父母 | 買房 | 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