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莊子 感悟生死

  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樂生,做到順應,做到當下的快樂,活好每分每秒。

  生與死,是人生起始的兩個端點。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當你走到終點時,才會想起途中的遺憾。

  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面對死亡。

  《莊子》裡面一個永恆的命題:關於生死。

  人生百年,終有一死。

  莊子說:「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古代的真正懂得生命奧秘的人,沒有覺得擁有生命有多麼可喜,也不覺得死亡來臨有多麼可怕。

  真正的君子對生死的態度從來是不刻意的,不追問自己從哪裡來,也不擔憂自己往哪裡去。因為,生和死只不過是一個生命形態的變化。

  這樣的態度說起來瀟洒,但是貫穿到每一個凡人的生命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人的一生都在忙忙碌碌、緊緊張張中度過。在這個匆忙的過程中,對於越來越短的時光,每一個人都心存畏懼。

  有一個寓言說得很好。兄弟兩個人,他們住在一座摩天大樓的第80層。這天,兩個人深夜回家,恰好忘記了看通知,電梯停了。

  兄弟倆背著沉重的大背包,在樓底下商量一下,決定一鼓作氣,爬樓梯回家。兩人抖擻精神,開始爬樓。爬到20樓的時候,開始覺得背包很重了。兩人商量,決定把背包存在20樓,到時候再回過頭來取。卸下了背包,兩個人覺得很輕鬆,說說笑笑地繼續往上爬。

  爬到40樓的時候,兩人已經很累了,就開始互相抱怨指責。哥哥說:你為什麼不看通知啊?弟弟說:我忘了看通知這件事,你怎麼不提醒我呢?兩個人就這樣吵吵鬧鬧,一路吵到60層。

  到了這時候,兩人實在疲憊不堪,終於懶得吵了,覺得還是應該安安靜靜地繼續爬樓。當他們終於爬完了最後20層,來到了家門口的時候,兩個人互相一看,不約而同地想起了一件事:鑰匙忘在20樓了,在背包里。

  其實,這說的就是人的一生。

  我們假設它是80個年頭的人的一生。剛剛開始的時候,人人都是意氣風發的。我們背負著沉沉的行囊,行囊里裝著理想,裝著抱負,裝著很多很多的願望。

  我們不畏艱險,從腳底下第一個台階開始上路了。爬到20歲,這是人走入社會的時候,開始認同規則了,覺得社會給了我們很多的負擔,我們自己奮鬥,已經足夠疲憊,誰還背著那麼多夢想啊?先把它安頓下來吧,等到衣食無憂,有了社會的名分地位,回頭來再撿起夢想也不遲。放下以後,頓時有這麼一陣輕鬆,大家又開始往前走。

  隨著人越來越年長,積累越來越多,爭鬥越來越猛,內心越來越焦慮,人不免抱怨。這就是到了兄弟互相指責的時候,都覺得社會辜負了自己,都覺得自己付出太多,回報太少,自己內心倉皇猶豫,就這樣吵吵鬧鬧一路走來。

  走到40歲,所謂年近不惑的時候,所有意氣風發的東西都過去了,人開始變得疲憊、頹唐,互相扶持著再走。

  走到60歲,覺得晚年的時光應該是美好的,是應該珍惜的,讓我們安靜下來吧,不要再抱怨了。這個時候大概到了孔夫子所謂的「而耳順」,心順應了,少了很多指責,終於走到了80歲。

  站到最後的這個終點上,突然之間悵然若失,想起來這一生最寶貴的東西留在了20歲的行囊里,那就是一直還沒有打開的夢想,從來沒有放飛過,從來沒有跟隨過自己,徒然一身,走完了一生的歷程。但是,20歲回不去了,這就是一條不歸路。

  縱觀人的一生,可以提示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生與死?

  莊子在《養生主》篇里有這樣一句話,說:「脂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油脂在柴火上燃燒,油脂燒完了,柴火燃盡了,但是火卻可以傳續下去,沒有窮盡的時候。

  人的身體、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傳承。對莊子來講,思想的傳承遠遠勝於一個生命。

  這就是莊子對於生和死這個形態的一種感悟。

  當代社會,人的壽命得以延長,已經遠遠勝於遠古。但是,在心理上,對於死亡的畏懼,對於生命的留戀也遠遠超乎從前。應該說,在今人的生活里,有太多太多的隱私,有太多太多的牽絆,有太多太多讓人閉不上眼睛的事情在心頭糾纏。

  但是,莊子講了很多關於自己的、親人的、朋友的生死故事,他對生死的看法與今人全然不同。在他已經穿越的這個生命中,他看重的是火光,而不是柴火的長度。人生的事迹是可以寫下來的,但每一個人的判讀又是各不相同的。

  今天我們討論生死這個話題,看起來很遠,其實離每一個人很近。

  我們生命中究竟還有多少肌體在活著?我們的心中到底還有多少夢想在活著?我們的未來到底還有多少希望在活著?人跟人的回答並不相同。

  所以,帶著自己心裡最初的夢想,以莊子的豁達去穿越生死大限,也許在今天要比莊子生活的那個時候更重要。莊子那個時候物質太貧乏了,人的選擇太少了,所以活下去會變成一個單純的願望。

  而今天,人可能擁有太多的富足,但是在抉擇的迷惑中反而會不堪重負。也就是說,抉擇過多,人生之累相對也多。

  所以在當下,不僅是抉擇生與死這種外在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靈中讓多少有價值的生命能夠真正活下去。

  《莊子》看似都是一些「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如果真正把他和我們自己的狀態聯繫起來,會發現莊子的悲天憫人在於他的每個故事都貼近人心。

  看見自己內心中生與死的較量,看見我們可以活下去的那個希望,其實我們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樂生,做到順應,做到當下的快樂,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來臨的時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對死亡說:我此生無憾。

  其實這是我們每一個凡人可以企及的境界,這也就是莊子在今天的一個解讀。


推薦閱讀:

《普通話朗讀作品60篇》(閱讀文)
《看 見》 書 評
MAYA是否很難學習
來自天堂的告白——《無聲告白》讀後感
一堂美國閱讀課《灰姑娘》

TAG:感悟 | 閱讀 | 生死 | 莊子 |